分享

(2)济阴纲目(五)

 johnney908 2014-10-28
第二章 经闭门
第一节 论经闭由二阳之病治宜泻心火养脾血


  洁古曰: 女子月事不来者, 先泻心火, 血自下也。内经曰: 二阳之病发心脾, 有不得隐曲, 故女子不月, 其传为风消。 王启玄注曰: 大肠胃热也, 心脾受之, 心主血, 心病则血不流, 脾主胃, 脾病则味不化, 味不化, 则精不足, 故其病则不能隐曲, 脾士已亏, 则风邪胜, 而气愈消也。 又经曰: 月事不来者, 胞永闭也, 胞脉属于心, 络于胞中, 今气上迫肺, 心气不得下通, 故月事不来。 先服降心火之剂, 后服局方中五补丸, 后以卫生汤治脾养血也。(泻心火养脾血是从本文之义, 愚谓当原隐曲推解盖人有隐情曲意, 难以舒其衷者, 则气郁而不畅, 不畅则心气不开脾气不化, 水谷日吵不能变见气, 自以入二阳之血海矣, 血海无余所以不月也, 传为风消者,阳明主肌肉, 血不足则肌肉不荣, 其不消瘦乎?风之名,火之化也, 故当根不得隐曲上看,乃有本)

第二节 论经闭不行有三治宜补血泻火


  东垣曰: 经闭不行有三: 妇人脾胃久虚, 形体赢弱, 气血俱衰, 而致经水断绝不行, 或病中消胃热, 善食渐瘦, 津液不生。 夫经者, 血脉津液所化, 津液既绝, 为热所烁, 肌肉渐瘦, 时见渴燥, 血海枯竭, 病名曰: 血枯经绝。 宜泻胃之燥热, 补益气血, 经自行矣。(立方固有法,然不必太泥, 因人易辙可也)。此病或经滴行而有子, 子亦不成, 而为胎病者有矣。 此中焦胃热结也。 或心包络脉洪数躁作, 时见大使秘涩, 小便虽清不利, 而经水闭绝不行, 此乃血海干枯, 宜调血脉, 除包络中火邪, 而经自行矣。 此下焦胞脉热结也。 或因劳心, 心火上行, 月事不来者, 胞脉者, 属于心, 而络于胞中, 今气上迫肺, 心气不得下通, 故月事不来, 宜安心补血泻火, 经自行矣。 此上焦心肺热结也。

  楼氏曰: 上东垣洁古治血枯之法, 皆主于补血泻火也。 补血者, 四物之类。 泻火者, 东垣分上中下, 故火在中, 则善食消渴, 治以调胃承气之类: 火在下, 则大小便秘涩, 治以玉烛之类, 玉烛者, 四物与调胃承气等分也: 火在上, 则得于劳心, 治以芩连及三和之类, 三和者, 四物凉膈等分也。 洁古先服降心火之剂者, 盖亦芩连三和玉烛之类, 后服五补卫生者, 亦补气之剂也。 (据此论当有四证, 如胃热包络热劳心热三证, 皆有余宜泻火养血是矣, 而所言脾胃久虚致经水断绝一症, 又当以补脾胃为主, 岂得拾而勿论耶, 盖水入于经其血乃生谷入于胃, 道乃行水去荣散谷消卫亡, 况脾统诸经之血而以久虚之脾胃以致气血俱衰者, 可不为之补益乎, 即此以分虚实明是四证无疑, 而楼全善乃遗补虚一证,何欤)

第三节 论经闭因肝劳血伤


  骆氏曰: 经云有病胸胁肢满, 妨于食, 病至则先闻腥躁臭, 出清液, 先唾血, 四肢清, 目眩, 时时前后血, 病名曰血枯(此病机也,宜知)。此年少时因大脱血, 或醉而入房, 亏损肾肝。 盖肝藏血, 受天一之气以为滋荣, 其经上贯膈, 布胁肋, 若脱血失精, 肝气已伤, 肝血枯涸不荣, 而胸胁满, 妨于食, 则肝病传脾而闻腥躁臭, 出清液, 若以肝病而肺乘之, 则唾血, 四肢清, 目眩, 时时前后血出, 皆肝血伤之症也。(胸胁满证人皆伐肝岂知血格之故宜养肝血也当须识此)

第四节 论经闭因劳伤当大补脾胃


  良方云: 妇人月水不通, 或因醉饱入房, 或因劳役过度, 或因吐血失血, 伤损肝脾, (此病机也,宜知)但滋其化源, 其经自通。 若小便不利, 苦头眩痛, 腰背作痛, 足寒时痛, 久而血结于内, 变为症瘕。 若血水相并, 脾胃虚弱, 壅滞不通, 变为水肿。 若脾气衰弱, 不能制水, 渐渍肌肉, 变为肿满当益其津液, 大补脾胃, 方可保生。 王节斋曰: 妇人女子经脉不行, 多有脾胃损伤而致者, 不可便认作经闭死血, 轻用通经破血之药(发所未发,极是, 但有肝气郁滞以致脾土失运不能化血者, 又须和肝气为要, 医者知之)。遇有此证, 便须审其脾胃如何。 若因饮食劳倦, 损伤脾胃, 少食恶食, 泄泻疼痛, 或因误服汗下攻克药, 伤其中气, 以致血少而不行者, 只宜补养脾胃, 用白朮为君, 茯苓芍药为臣, 佐以黄芪甘草陈皮麦芽川芎当归柴胡等分, 脾肝药能生血而经自行矣。 又有饮食积滞, 致损脾胃者, 亦宜消积补脾: 若脾胃无病, 果有血块凝结, 方宜行血通经。

第五节 论室女经闭成劳因思虑伤心


  寇宗奭曰: 夫人之生, 以气血为本, 人之病, 未有不先伤其血气者, 若室女童男, 积想在心, 思虑过度, 多致劳损, 男子则神色消散, 女子则月水先闭。 盖忧愁思虑则伤心, 而血逆竭, 神色先散, 月水先闭。且心病, 则不能养脾, 故不嗜食,脾虚则金亏故发嗽,肾水绝, 则木气不荣, 而四肢干痿, 故多怒, 鬒发焦, 筋骨痿, 若五脏传遍则死。 自能改易心志, 用药扶持, 庶可保生, 切不可用青蒿(此用青蒿者亦不妨, 以其清气中热也)虻虫等凉血行血, 宜用柏子仁丸、泽兰汤, 益阴血, 制虚火(暗室一炬)

  薛氏曰: 经云五谷入于胃, 其糟粕津液宗气, 分为三隧。 故宗气积于胸中, 出于喉咙, 以贯心肺而行呼吸。 荣气者, 泌其津液, 注之于脉, 化以为血, 以荣四末, 内养五脏六腑(亦须兼脾,盖胃肠脾阴,主治有异也)。 若服苦寒之剂, 复伤胃气, 必致不起。

  一室女年十七, 历久不愈, 天癸未通, 发热咳嗽, 饮食少思, 欲用通经丸。 余曰: 此盖因禀气不足, 阴血未充故耳。 但养气血, 益津液, 其经自行, 彼惑于速效, 仍用之。 余曰: 非其治也, 此乃剽悍之剂, 大助阳火。 阴血得之则妄行, 脾胃得之则愈虚。 后果经血妄行, 饮食愈少, 遂致不救。

  脉经云: 有一妇将一女子, 年十五所来诊, 言女子年十四时, 经水自下, 今经反断, 其母言恐怖。 师曰: 若是夫人亲女, 必夫人年十四时, 亦以经水下, 所以断, 此为避年(既有避年之名不必强求其治),勿怪, 后当自下, 此真气犹怯, 禀赋素弱而然也, 宜固天元真气, 使水升火降, 则五肱自和, 而经脉通矣。

第六节 论经闭因积冷结气


  要略曰: 妇人之病, 因虚积冷结气为证, 经水断绝, 至有历年血寒, 积结胞门, 寒伤经络(分耗也), 凝坚在上, 呕吐涎唾, 久成肺痈, 形体损分在中盘结, 绕脐寒疝, 或两胁疼痛, 与脏相连, 或结热中, 病在关元, 脉数无疮, 肌若鱼鳞, 时着男子, 非止女身。 左下未多, 经候不匀, 令阴掣痛, 少腹恶寒, 或引腰脊, 下根气冲, 气冲急痛, 膝胫疼烦。 奄忽眩冒, 状是厥颠, 或有忧惨, 悲伤多瞋, 此皆带下, 非有鬼神。 久则羸瘦, 脉虚多寒, 三十六病, 千变万端, 审脉阴阳, 虚实紧弦, 行其针药, 治危得安, 其虽同病, 脉各异源, 子当辩记, 勿谓不然。

第七节 论经闭因痰饮所隔


  张子和云: 凡妇人月事不来, 用茶调散吐之(据此吐法,能学子和者则可,在他人则不可,用吐固是一法,然体虚者不宜), 次用玉烛散, 芎归汤, 三和汤, 桂苓白朮散之类降心火, 益肾水, 开胃进食, 分阴阳, 利水道之药也。

  (验案)

  薛氏曰: 表弟方健甫一妇人月事不行, 塞热往来, 口干颊赤, 饮食少, 旦暮间咳一二声, 诸医皆用虻虫、水蛭、干漆、硇砂、芫青、红娘子、没药、血竭之类, 惟戴人不然, 曰: 古方虽有此法, 奈病人服之, 必脐腹发痛, 饮食不进, 乃命止药, 饮食少进。 内经曰: 二阳之病发心脾。 心受之则血不流, 故女子不月, 既心受积热, 宜抑火升水, 流湿润燥, 开胃诱食, 乃涌出痰一二升(惟有痰者可用,亦须形疾俱实), 下泄水五六行, 湿水上下皆去, 血气自然惴流, 月事不为水湿所隔, 自依期而至矣。 亦不用虫虫水蛭之类有毒之药, 如用之, 则月经总来, 小溲反闭, 他证生矣。 凡精血不足, 宜补之以食, 大忌有毒之药偏胜而致夭阏多矣。

  一妇人年三十四岁, 经水不行, 寒热往来, 面色痿黄, 唇焦颊赤, 时咳二三声, 问其所服之药, 黑神散.乌金丸.四物汤.烧肝散.鳖甲散.建中汤.宁肺散.针艾千百, 转剧,家人意倦, 不欲求治, 戴人悯之, 先涌痰五六升, 午前涌毕, 午后进食, 饮证悉除(形盛气实病真药当然非轻试之法慎之), 后三日复轻涌之, 又去痰一二升, 食益进, 不数日, 又下通经散, 泻讫一二升, 数日, 去死皮数重, 小者如麸片, 大者如苇膜, 不月余经水自行, 神气大康矣。

第八节 论下利经断利止经来


  脉经曰: 妇人下利而经水反断者, 何也? 师曰: 但当止利, 经当自下, 勿怪, 所以利不止而经断者, 但下利亡津液, 故经断。 利止津液, 经当自下。 若妇人血下, 咽干而不渴, 其经必断, 此荣不足, 本自有微寒, 故不引饮, 渴而引饮者, 津液得通, 荣卫自和, 其经必复下。

第九节 论经闭总因血滞血枯


  李氏曰: 妇人以血为主, 天真气降, 壬癸水合, 肾气全盛, 血脉流行, 当以三旬一见, 以象月盈则亏, 故曰: 月经。 经行与产后一般, 若其时余血一点末净, 或外被夙寒, 及湿冷暑热邪气, 或内伤生冷, 七情郁结, 为痰为瘀, 凝积于中, 曰: 血滞。 或经止后, 用力太过, 入房太甚, 及服食燥熟, 以致火动, 邢气盛而津液衰, 曰血枯。

  良方云: 经后被惊, 则血气错乱妄行(惊则气乱,故错经妄行), 逆于上, 则从口鼻而出(怒则气逆上冲,甚则呕血)。 逆于身, 则血水相搏, 变为水肿。 恚怒, 则气血逆于腰腿心腹背胁, 手足之间重痛, 经行则发, 过期则止, 怒极伤肝, 则有眩晕呕血瘰枥血风疮疡等病, 加之经血渗漏于其间, 遂成窍血生疮, 淋沥不断, 湿热相搏, 遂为崩帑, 血结于内, 变为症瘕。 凡此变证百出, 不过血滞与枯而已(总结)。 但血滞亦有虚热, 血枯亦有虚热, 故重则经闭不通, 以滞枯分言, 轻则经水不调, 止言虚与热而已。 血滞经闭宜破者, 原因饮食毒热, 或暴怒, 凝瘀积痰, 直须大黄干漆之类, 推陈致新, 俾旧血消而新血生也。 若气旺血枯, 起于劳役忧思, 却宜温和滋补, 或兼有痰火湿热, 尤宜清之凉之, 每以肉桂为佐者, 热则血行也, 但不可纯用峻药, 以亏阴道。 至于耗气益血之说, 虽女科要法, 但血为气配, 气熟则热, 气寒则寒, 气升则升, 气降则降, 气行则行, 气滞则滞, 如果郁火, 气盛于血者, 方可单用香附丸抑气散, 当加木香槟榔枳壳, 以开郁行气, 若气乱则调, 气冷则温, 气虚则补。 男女一般, 阳生则阴自长, 气衰则血亦涸, 岂可专耗其气耶, 论者多泥叔和血旺气衰, 不知叔和论肝肺二脉(以肝藏血肺主气也), 则宜肝旺于肺, 其实气血平和有孕, 故继曰: 两脏通和, 但妇人见偏性鄙, 婢妾志不得伸, 郁怒无时不起, 故香附为女人仙药。 经曰: 邢气胜则实, 正气夺则虚, 可不悟诸, 大概只虚热痰气四证而已, 不调亦大相同, 随证调治, 饮食调和, 自然血气流通。 更有凝滞, 然后可用红花当归散紫葳散通经丸导经丸之类, 虚者只用当归散以通之, 通后又须养血益阴, 使津液流通, 茍不务气血充和, 而惟以毒药攻逼, 是求千金于乞丐, 必死而后已。

第十节 论经闭大法


  丹溪云: 经不通, 或因堕胎及多产伤血。 或因久患潮热销血。 或因久发盗汗耗血。 或因脾胃不和, 饮食少进而不生血。 或因痢疾失血, 治宜生血补血, 除热调和之剂, 随证用之。 或因七情伤心, 心气停结, 故血闭而不行, 宜调心气, 通心经, 使血生而经自行矣。(生血在补脾胃,调饮食,适寒温,所谓脾旺则能生血也。至于心气结者,宜调心,又为心主血也)

第十一节 脉法


  脉经曰: 肾脉微涩为不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