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孢蘑菇夏季高温栽培技术
夏季双孢菇有两类,一为高温型双孢菇,二是普通双孢菇的反季节产品。 一、高温蘑菇的特点 高温蘑菇又称大肥菇、高温洋菇、双环蘑菇,这在分类上有别于双孢蘑。高温蘑菇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比双孢蘑菇有更强的适应性,更为耐热,菌丝生长的温度要比双孢蘑菇高出5℃,即萝丝30℃下生长要比26℃时更快,子实体在23~25℃下仍有较高的出菇率;二是高温蘑菇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它适用于粗放栽培,较耐热、耐旱、耐水、耐二氧化碳,对防御线虫、蘑菇病害,甚至对双孢蘑菇致病性病害庞孢霉、胡桃肉状菌等有较强的抵抗力;三是该菇开伞迟、受伤不易变色、耐挤压、易贮运。
二、选择适宜的高温型菌种 一般的蘑菇品种为双孢蘑菇,出菇温度在16℃左右,秋、冬季和初春的时候上市。高温蘑菇品种为四孢蘑菇,出菇温度在26~31℃,子实体在7~8月气温高达26~38℃时仍生长良好,并可保持持续批次生产的能力。 目前较耐高温的蘑菇菌种有新澄96、苏蘑一号等。其中新澄96发菌温度为18—36℃,发菌最适温度为25—33℃。出菇温度为20一36℃,出菇最适温度为24—33℃,是目前最耐高温的菌种。此菌种最大的优点是蘑菇采下2—3天不变色,不易开伞,易于保鲜,缺点是菌丝发菌速度慢,分解力较弱,对培养料质量要求较高。较适宜安排在5—6月播种,6—9月出菇。苏蘑一号发菌温度为10—35℃、发菌最适温度为20—30℃,出菇温度为10—35℃,出菇最适温度为15—32℃。此菌种生活力强,发菌速度快,出菇早。适宜安排在3—4月播种,4—7月出菇。 高温蘑菇菌种制作。母种采用PDA培养基,原种、栽培种采用麦粒培养基,麦粒占98%,碳酸钙占2%,经过装瓶、灭菌、接种培养后制成成品菌种。若按PDA培养基的用量,再增加10~15%葡萄糖,将促使菌丝生长。高温蘑菇在粪草培养基上生长良好,特别是在经过二次发酵后的粪草上生长更良好。在制作生产种时,当菌丝走满瓶后,要放置20~30天后播种,比一般麦粒种延放10~15天,效果更佳。 这有别于双孢蘑菇。
三、备料 1、培养料配方 可参考双孢蘑菇配方。按100平方米计算,配方有: ①稻草1000公斤、菜饼1000公斤、尿素20公斤、菇乐素50公斤、过磷酸钙15公斤、石灰30公斤。 ②稻草2000公斤、菜饼140公斤、过磷酸钙100公斤、石膏100公斤、石灰75公斤、尿素40公斤。 ③稻草2000公斤,干牛粪1000公斤,饼粉80公斤,尿素30公斤,硫酸30公斤,过磷酸钙60公斤,石膏50公斤,硫酸钙30公斤,石灰60公斤。 ④麦草 4000千克,牛粪粉2000千克,过磷酸钙100千克,尿素80千克,棉籽饼60千克,石灰粉100千克,石膏粉80千克,碳酸钙100千克,菇病消40袋,食用菌三维营养精素(拌料型)16袋。建有沼气池的农户,可在配方中加入沼渣1000千克。 2、堆置 堆时添加石灰2%,堆2~3天后,添加硫铵1%,磷酸钙2%,硫酸钙1%。翻堆时将其配合后均匀加入堆肥,堆成1米宽、1.2米宽,一层稻草一层牛粪,从第3层起均匀加水与辅料。相隔3天翻1次堆,最后再空翻1次,共4次。前3次分别添加辅料,空翻时应再喷点水,达到紧捏培养料有水滴落。 3、上床 紧闭菇房窗门,用气雾消毒剂进行消毒。在床底铺上6.7厘米厚切成小段的稻草,加入稻草量10~15%的麸皮或米糠,2%过磷酸钙,再加入适量的水(含水量55%),将堆置后的培养料堆在已铺好稻草的床面,高8~10厘米,中间部分10~12厘米,床面形成弧形。铺料不可过厚,否则将提高料温、导致病虫害大面积发生。 4、二次发酵 上床后两天,温度开始上升,待稍开始下降后立即进行二次发酵。在菇房内通入蒸气,使料温达到60℃以上,维持12~18小时。当温度上升至69℃,就不必加温了。18小时后,温度降至45℃~52℃范围,保持4~5天,二次发酵就算完成。
四、播种 二次发酵结束后,要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打开菇房两头门窗通风,待温度在26℃、培养料温度降至30℃时可以播种。 高温蘑菇播种量应比双孢蘑菇用量稍大一些,常采用二次撒播法。即先把菌种量的2/3撒于料面,然后将菌种翻入料内,再把余下的1/3菌种撒在料层表面,用木板轻轻拍平。播种量为每平方米用麦粒种2瓶或棉壳种3瓶。播种后以紧窗发菌为主,温度高时适当通风。
五、覆土 当菌丝基本长到料层底部时进行覆土,覆土之前必须彻底检查是否有潜伏的杂菌和害虫,一旦发现必须采取措施,将其消灭在覆土之前。覆土材料用细泥、砻糠灰或河泥、砻糠灰,龙糠灰与泥土的比例为20:1,用前喷甲醛消毒,水分掌握在捏得拢、撒得开,pH值为8左右。覆土厚度为3~4厘米,覆土后每平方米喷清水2.25千克,关紧窗,待土层缝隙里有菌丝冒出时补土。 覆土时间,凡春播应在播种后30天才覆土,秋播应在播后20天。总之应在菌丝几乎满床后覆土。覆土厚度为3~4厘米,并时常保持湿润。覆土按总量分2~3次覆完。每一次覆后一旦床面偏干时,再喷细水。
六、出菇管理 覆土后约15天菌丝开始扭结成原基,此时要进行通风、喷水,使床面始终保持湿润状态。当土缝中出现黄豆大小的菇蕾后及时喷水,促进子实体的形成。同时,菇房(菇棚)内要保持较高的空气湿度,一般为85%~90%。整个栽培管理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喷水、通风、保湿三者的关系。蘑菇采收要及时,不能过早,也不能过迟。 出菇前数日,应减少通气量。喷水要充足,次数要适量增加。当子实体出现时,应喷重水1次,室内湿度保持在75~85%。
七、病虫害控制 危害高温蘑菇最主要的虫害有菇蚊、跳虫和螨虫,病害有胡桃肉状菌。控制发菌期病虫害最有效的方法是用药剂拌料:每100公斤培养料用高温食用菌栽培防虫拌料剂夏菇宁10克对水10公斤喷洒,边喷洒边翻料边进床接种。除上述措施外,还应采取以下措施: (1)对虫害的防治。在覆土后,结合喷洒调菇水,在水中掺入菇虫净杀虫剂1000倍液和拌料剂1000倍液,用以控制出菇期虫害。当温度上升至20℃以上、有菇蚊成虫在菇床上活动时,要用菇虫净或氯氰菊酯喷杀成虫。对菇床的四周、墙面和地面都要喷湿,才能有效地杀灭成虫,减少下一代幼虫数量。 (2)对病害的防治。胡桃肉状菌的病源抱子来自土壤,要有效控制该病害,首先覆土材料不要用曾施过废菇料的田土,而应到水田内挖取干净中层土,敲碎晒干,在使用前5天用多菇丰500倍液喷雾,喷后闷5天再用。在出菇期,如土面出现隆起不规则的菌块、周边蘑菇减少的情况,就要及时扒开土面检查培养料。如培养料变色、有异昧,则有可能出现胡桃肉状菌,当确定后应及时清除杂菌处的土壤和培养料,并在患病区重喷多菇丰300倍液和菇菌清100倍液,喷后让其自然干燥。1周后再补土浇水催菇。 (3)高温高湿易发生细菌性斑点病,应用石灰粉直接洒在菇床上,或用0.1%漂白粉液喷洒于菇床上,提高菇床PH值。菇房应保持干净,经常往地上或四壁喷灭菌、灭虫农药。 (4)栽培中如果有虫害,蘑菇表面会出现黄褐色斑点。一潮菇结束后,用敌杀死4毫升加水25千克喷洒床面,平时可用蘸了敌敌畏的棉球挂在菇棚内过道两旁驱赶成虫。同时,要加大通风量,使水分不淤积于菇体而造成色变、烂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