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舍本逐末

 水共山华 2014-10-29

3310_69386f6bb1dfed68692a24c8686939b9

几千年来,在全世界的各种文化里,对称都是美的一种形式。帕特农神庙对称图像的精妙,在泰姬陵和纳瓦霍人(Navajo)传统毛毯的几何图案中也能找到。现代媒介同样视对称为美,韦斯·安德森(Wes Anderson)和斯坦利·库布里克(Stanley Kubrick)的电影里,就有精致的镜像构图。我们甚至会把一张颇为对称的脸视为是美的。

这些都是左右对称的例子——一半与另一半几乎完全相同。在一般意义上,对称是在变化中寻求不变的属性;举例来说,左右对称的图像就是以中心线为界,保持了相同的两侧。心理学最新观点认为,就更大的意义而言,对称不仅仅是美学上的需求,它还关系到我们是如何用视觉来感知世界的。

图像中的对称很少存在于单个的组成元素中;相反地,它们要依靠场景中所有元素的合作才能出现。整体性至关重要。你无法依据泰姬陵某个穹顶的弧度,或者某个塔楼的高度来解释它的美。这便是格式塔(Gestalt,德语,意为“完形”)心理学学院的核心见解,它在20世纪早期曾经风靡德国,今天则在经历一场现代的复兴。格式塔理论认为,对称是从一种被称为“知觉集群(Perceptual Grouping)”的现象开始支配我们的感知的。

3309_2b7b82a7ec6de40781fd6ef338b41892

猎户座,摄于美国新墨西哥州(Wikipedia)

当我们仰望夜空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散乱无序的光点:我们还看到了星座。星座可以追溯到古埃及,甚至更为遥远。这里有一个关于知觉集群的问题:星座中的大多数恒星并没有物理上的关联,为什么我们确信是这些恒星该聚集在一起,而不是其它呢?这一组织结构在原始视觉信息输入中是不明确的,属于更高的层次。它发生在我们的大脑中,而不是眼睛里。

在1923年的一篇重要论文中,德国心理学家马科斯·韦特墨(Max Wertheimer)针对这种视觉领域的“聚集”现象提出了一个基本理论。通过对局部排列的操纵,实验者可以改变观察者对整体的定性。下面左图复制自1998年库博夫、霍尔康柏、瓦格曼斯的论文,它们是一组点的阵列,我们会自然地把它们当成一组水平线(A)。但如果点的垂直间距被调整成小于水平间距,我们就会把它们当成一组垂直线(B)。

3308_c4b43ae017af4001c5193d310bf00942

这一演示显现了相邻的重要性,它不是单个个体的属性——至少要有两个个体,相邻才有意义。因此,相邻被称为“涌现特征(Emergent Feature)”,它与单体特征,如亮度或绝对位置无关。韦特墨和其他格式塔心理学家将此称为“邻近法则”——在缺少其他线索的情况下,知觉系统会把相邻较近的对象组合起来。以猎户座腰带为例。腰带三星(图片中央)之间的距离比其他同等亮度的恒星要近,因此我们把它们组合在了一起。

同类演示可以引申出大量法则,可以解释各种不同类型涌现特征所导致的组合,如相似性法则(对象看起来相似)、连续性法则(对象可以用光滑曲线相连,而非锯齿状的线条)、同命运法则(对象在一起运动,或都不运动),和对称法则(对象组成了一个左右对称的图形)。

二次大战期间,格式塔计划开始停滞不前。在柏林的学者中,有很多是犹太裔的(比如韦特墨和库特·勒温 Kurt Lewin),还有些在道德上抵制纳粹政权(如沃尔夫冈·库勒 Wolfgang K?hler),于是他们流亡到了美洲。在那里,他们失去了声誉,做不了新实验,也不能带新学生。而与此同时,更为严谨的定量法开始主导心理学,单细胞神经科学已经能够给出越来越有影响力的还原论报告。在这种情况下,格式塔法则很难有所作为。按照当时更为现代的看法,格式塔研究基于人们的主观和定性观察,缺乏证据支持。

涌现心理学的再次“涌现”

韦特墨1943年去世。几十年后,21世纪的新一代学者重新拾起了格式塔理念的斗篷,并赋于了它新的实际意义。以莱斯大学(Rice University)心理学教授——吉姆·波梅兰茨(Jim Pomerantz)为首的心理学家,在格式塔学院的研究基础上,运用现代实验心理学方法,通过对反应次数和精确度进行可计量的测定,开始系统地调查在组件的相互作用中,涌现特征(或称“基本格式塔”)是如何浮现出来的。

波梅兰茨设计了一个“奇-象限(Odd Quadrant)”实验,要求参与者观察一个内含四段弧线的正方形,并尽可能快地按动按钮,指出四段弧线中哪个与众不同。然后他在原有的图形中加入第二组弧线(这次他加入的是相同的弧线),要求参与者再次进行测试。你可能会认为这次难度大了:因为没有提供更多的信息,需要动用大脑去匹配。然而测试结果显示,参与者得出结论的速度很快,精确度也很高。这一实验结果表明,涌现特征为单一个体补充了更多的信息。换而言之,较之单体属性,涌现属性能够给视觉系统带来更好的协调性。

你可以自己尝试这个实验:

3306_16fc18d787294ad5171100e33d05d4e2

借助于定量分析,格式塔理论用客观的数据证明,在某些感知方面,综合测试比简单测试还要容易。(在上面这个例子里,综合测试的涌现特征类型包括左右对称、类比和闭合,分别对应“奇-象限”右下弧线的各种不同组合。)在运用了一系列的这类测试后,波梅兰茨和研究生玛丽·波蒂略(Mary Portillo)——现为休斯顿下城大学(University of Houston—Downtown)心理学教授——对此作了演绎,发现了人们对点的间距与角度的判断,要比对点自身位置的判断优先;对三点是否排成一线的判断,要比对其中两点与第三点是否构成夹角的判断优先;对两条线是否平行的判断,要比对线自身走向的判断优先。

研究结果显示,至少在研究所涵盖的小范围内,涌现视觉特征是有层次的——层次越高,我们的感知系统就越灵敏、越强大。我们的感知发生时,会首先运用可以获得的尽量高层次的特征。猎户座的腰带分为三部分,占主导地位的属性不是相邻,而是线性——这三部分的恒星大致排列成了一条直线。

波梅兰茨所划分的涌现特征层次:

3307_d7aab42e6b85c49c0f1d3a115e939c74c

波梅兰茨的理论还有许多细节有待深究,但是它已经能够增进我们对人类视觉系统的认识。请注意,我们看东西的方式不同,视网膜上的图像就会有各种变化。比如一位朋友的脸,当我们靠近,他的脸会变大;当我们偏转脑袋,他的脸就会旋转。所以假如我们只是因为站得近了一点,就在未来的会议上认不出他的脸,那就太低效(而且尴尬)了。对我们的视觉系统来说,从不同的变化中获取稳定的属性——这称为对对称的敏感性——是至关重要的。

注意,在一定的层次中,每一种涌现特征都是在一定的变化方式中的对称性:当你转动脑袋时,一个人两眼间的距离是保持一致的,但当你靠近或远离就不是了。方向是另一种方式。不过高阶的特征会更趋稳定。波梅兰茨特别强调了两个细节:“两条平行线在视网膜上的图像无论怎么变化,都是平行线。线性也一样。”

这一发现已经开始解答格式塔心理学的核心谜题:为何我们的视觉系统对某些场景的敏感度会特别高?波梅兰茨的研究,显示了在重要特征上存在的各种层次,而运用对称性来解释这些特征,为这个谜题提供了一个可能的答案:它们更为稳定,因此更有价值。所以当你欣赏韦斯·安德森的电影或一个建筑杰作时,可以花点额外的时间,把目光从令人惊叹的左右对称上移开,来赞美一下我们那个运用了各种微妙的对称方式,以获取一个稳定感知世界的视觉系统。

作者 Robert X.D. Hawkins 为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博士生。

本文原载鹦鹉螺网站
翻译:Junwei Sun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