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响堂晚霞:龙洞珠泉枯竭

 响堂晚霞 2014-10-29

龙洞珠泉枯竭

                                                 ---- 和古人磁州太守辽西公诗《观音阁观泉.》原韵 

                                                      却反其意而偶成:

 

 酷暑乘凉览泉清,佛阁亭榭却凋零。

风月珠泉今何在 ?玺沙碧子荒草生

 洞里黑龙无影踪,青波荡漾化苍穹。

  樵夫渔唱已逝去,谁来结茆学农耕

 

      注 :1、观音阁 -----现邯郸市峰峰矿区黑龙洞名胜景点,古诗也称风月关。

           2、神麇山下黑龙洞原有七十多个喷泉有称“风月珠泉” 也有称“泉井” “群泉” (见附二)

            3、“玺沙碧子”“结茆学农耕”两句出自古人磁州太守辽西公诗《观音阁观泉.》 (见附一)

    

     附 一

七律:观音阁观泉

        元   磁州太守辽西公

 

              秋色波光天下清,玺沙碧子照人明。

千年老龙洞中卧,万颗骊珠水底生。

巍巍佛阁倒寒影,潺潺溪流无俗声。

何日结茆来此地,灵田山下学农耕。

 

 

 

      附二:

           转帖 :《风月珠泉》段落

 

。。。。。。一条石阶小道通向风月关下边的龙洞珠泉,小道靠崖临河,清澈的泉水从石缝中流淌出来,汇成道道小溪,注入宽阔的河面,越往里走,小道越窄,水面竟连接上了断崖,只好脚踏水中露出的石块,战兢兢地一跃而过。靠近黑龙洞时,小道才显得规整,河中一道石坝,原是防止枯水年间污水倒灌,好事者在下游垒石堵水,形成一泓清澈的水面,不论严寒的冬季,还是酷热的夏日,总有爱好者在里面畅游。 

 黑龙洞前,泉从石窦出,流水汩汩。曾有人说大小泉眼七十余处,但在暮春时候,应该是枯水的季节,还看不到古人所说的“大者如碗,小者如筒,混混而流”的景象,只是从大一些的石洞中,涌出淙淙清泉,这也是上天看到我们对脆弱的自然有了切肤的认识,而对我们的一点点奖赏。如果想观赏“如釜中沸汤”的龙洞涌泉,那就要到丰水年间的夏末秋初,几场雨过,方圆四周,大泉奔涌,小泉滨滨,河底升起气泡顶水而出,成片连线,宛如串串珍珠,镶嵌在潋滟如画的风景中,所以就有了龙洞珠泉的美誉。 

 捧一把清冽的泉水,丝丝凉意顺指尖沁入心脾,把个浮躁的情欲演绎为似水的柔情。泉水保持着恒久的温度,不为人世间的冷漠和烦躁而去顺从,安之若素。烈日炎炎,给人们带来清凉;寒风刺骨,水面升起氤氲,水中还是温馨的暖意。更是水的秉性,给人们提供了处世的点拨。做人就要有水的谦恭,有利他人而不和他人相争,总是处于他人不喜欢的下处,处之安然。假如我们能修炼到如此境界,也就获到了“道”的真谛。黑龙已被铁栅栏呵护在幽深的龙宫,龙宫石灰岩的溶洞曾是儿时伙伴戏耍的天堂。一只手电,半支蜡烛,小伙伴们小心翼翼地要目睹幻觉中的龙颜。也许是不屑,还是保持龙王的神秘,黑龙每次都逃之夭夭。可惜自己生性懦弱,没有一次沿着龙王的足迹走过寒气萧瑟的洞窟,只在洞中的小溪边,目送勇士般的伙伴消失在黑漆漆洞的尽头。不知洞中是否还是哪般静谧,人为的阻拦,渐宽的身躯,还有被日月退去了的童趣,恐怕今生今世也难于重温儿时的欢乐。 

 方尖碑就矗立在龙洞之上的平台,那是民国二十五年疏浚滏河源泉的纪念。人们一直在趋利避害,造福一方。在改造自然的同时,也没忘记在冥冥之中,还有古人给我们圈定的图腾,漆黑的盘龙,是现代人想象中的龙王,盘踞在百泉之上,镇守中原四百州。  

是怕龙王孤寂,还是怕刚烈的龙王偶然发发脾气,冲毁了虔诚人们的家园,人们在河的对面修建了望龙园,以抚慰莫测的龙意。龙女就站在翠绿的松林里,面对幽深的龙洞,望眼欲穿,期盼着与龙王相会,恐怕这也是人们最后的努力了。宽阔的河面阻断了他们相见的愿望,人们在为龙王龙女创造浪漫的同时,是否也在制造着新的仙凡爱情悲剧。  

拾级而上过风月关,跨进黑龙庙幽静的小院,一棵古老的槐树立在院子里,露出了饱经苍桑的躯干。千年松,万年柏,不顶咱老槐。老槐龟裂了的树干,伴着龙洞珠泉风雨数百年,见证了多少人世间的悲欢。

身后就是神麇山绿树阴浓的山梁,石阶的小道穿行在翠柏荆棘间,这是一片人工植造的山林,柏树扎根在贫瘠的土地和石缝,呈现出顽强的生命力,树丛间点缀着的野山菊,在树阴的呵护下,深绿映黄艳,临风曳嫩枝,别有一番心旷神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