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年轻可以一无所有》经典语录

 昵称535749 2014-10-31

绝大部分人,在一生中碰不到一个乔布斯,倒是更可能碰到一位八级工。我们小时候,在北京碰到一位上海老师傅也是非常难得的机会,有这么一个人给你些教导就很幸运了。以这样的人当榜样来生活,目标更实际些,也更容易获得满足感。网上总是充斥着“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之类的忽悠。其实,在现实生活中,也只有少数人才能获得八级工那样的成就,否则这种人就不那么珍贵了。

要尽可能把青春全部投入自己的发展,而不是廉价拍卖。

二十几岁有什么等不及呢?是不是看着扎克伯格二十几岁已经成了CEO?至于“怕累,嫌待遇低,与所学专业不符”等,更成了不少90后大学生求职中的特点。他们似乎觉得:生活中有许多现成的东西早该在那里等着自己。就像在网络上那样,自己只需点击一个“喜欢”或“不喜欢”。他们似乎没有想明白:生活中本没有这么简单的点击键。当他们找不到这样的点击键时,似乎就不知道该怎么生活了。

年轻人如果仅仅关心自己的成绩、升学,而忘掉了人格塑造,那么在成长上就是舍本逐末。现在我们学到的所有东西,随时可能随着知识更新而变得废弃无用,但是,强健的人格则是面对变幻不定的挑战的最好本钱。

挚友如指,一生中真正的朋友用五个手指头就可以数过来。如今的社交媒体,真能让年轻一代拥有那么多朋友吗?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友情需要一定程度的爱才能成立。但是,我们有谁真正热爱Facebook上的好友呢?恐怕很少。但是,我们花同样的甚至更多的时间,去追逐那些我们很少接触的好友,冷落的则是我们所爱的人。

年轻人在事业起步时失业,会减低其一生的收入,并增加日后失业的概率。在20年内,起步时失业可能造成高达20%的薪金损失。等待是等不来机会的,那些能做什么就做什么,从一开始就自立自强的年轻人,往往最后也能比较成功地达到人生目标。

大概所有功成名就的中年人,都宁愿把自己的金钱和地位统统放弃来换回年轻!

如果我还是年轻人,我还会像20多年前准备出国的时候一样,从未来的角度设计眼前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我不会摆出一副“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架势不停地燃烧。工作是生活的一个立脚点,有了这个立脚点,就要为自己的未来经营,给自己不停地充电。

在一个正常的社会,年轻人就是应该一无所有的。

年轻人应该意识到,房子、车子这类东西,未必能够界定人的幸福感,而且现在没有,以后也可以有,毕竟这些都是可以靠金钱买来的。但是,你还有两样更珍贵的东西:健康和知识(或者说本事)。这些不是有钱就能买到的,需要你不停地用生命来投入。

如果你“根据自己拥有的东西来衡量成功”,并“有很大成功和赚钱的压力”,那么在你眼里,这一切就都是破产的买卖。当把一切都化约为理财时,我们就丧失了自己的生活和生活中的幸福。

怎样超脱世俗世界对物质的追逐?以我自己的经验,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眼望未来。当你有了“我是属于未来的人”的定位后,对于眼前的得失就会有一种类似于出世的解脱心怀。年轻人日后的路比我们长得多,做到这一点也更容易些。这就是青春的力量。

成功如果仅仅是别人的期待的话,那就不值得你为之付出那么多。

《独立宣言》上标举“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什么是“追求幸福的权利”而不是“幸福的权利”?因为“幸福”不是个理所应得的东西。你有追求的自由,但不能指望别人担保你一定就能得到。你更不能因为你自己的要求没有获得满足,就觉得自己是天下最不幸的人。

不管一个社会多么富裕,从底层奋斗,从一无所有奋斗,还是王道。失去了这种精神,社会就失去了进步的动力。清贫的年轻时代,是人生的幸福和美感所在。你失去了对这种东西的感受能力,你就失去了生活。

一个人是否有创造性,更要看其对自己事业的专注和献身有多少,而不是享受了多少别人的创造果实。中国的年轻人崇拜乔布斯,崇拜硅谷,但他们似乎不知道,硅谷里的华德福学校,是苹果、雅虎、惠普、谷歌等顶尖科技公司的高管和工程师教育孩子的地方。这里的教室,连电脑都禁止使用,8年级后才有限地开放一些技术手段。道理显而易见:孩子是未来的创造者,不是嚼上一代人剩下的馍的享用者。

当你赢得了众多的认可时,多一些自我怀疑;当你面对冷落和非议时,多一些主见。Out一点,也许正是自我完成之必须。你能躲开你的同伴,躲开世人,有足够的时间留给自己,才有成就可言。

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中,不管科技如何进步,社会如何日新月异,知识如何更新,人类道德、伦理、行为规模,仍然遵守着基本的原则,世代相传,而且往往超越了文化,具有相当的普世性。正直、勇气、勤奋、认真、守信、负责等品性,在两千年前是做人的基本法则,在二十一世纪的互联网时代也不会改变。孩子的人生,不会因为不懂几项新技术或跟不上几个时髦而垮掉。但缺乏这些基本规范,早晚会人生崩溃。

成长本身,是通过和年长者的交流完成的。过度屈服于同伴压力,拒绝相信长者,是反智、反历史的,会导致成长的障碍。

美国一流大学的学生是如何?真不用写简历吗?恰恰相反,简历要反复包装不说,最要紧的是那封求职信。怎样写求职信是大学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即使是读博士的人,到了找工作的紧要关头,也往往要接受相当专门的训练。求职信是你申请工作的材料的封面,这封信写得好坏,决定你是否能找到饭碗。

什么样的态度才能使人幸福?还是想想那古代的歌谣:“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

学生在没有走向社会前,总觉得世界以自己为中心。但一求职就知道,世界是以别人为中心,而且这些别人还动不动就把你扔进纸篓。你事业的起步,首先是要证明自己不是垃圾,做到这一点还并不那么容易。要闯荡世界,就要从建立这样的认识开始。

芬兰教育也好,韩国教育也好,美国教育也好,中国教育也好,都互有长短,很难简单地说哪种更优。学生能否获益,还是取决于我们是否能够立足于不完美的现实,学习别人的长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山望着那山高并没有什么不好。但是,这不意味着你可以站在这座山上不动,抱怨自己怎么没有站在更高的那座山上。真到了那座山上,你还是要使劲儿去爬。

心理学家安吉娜李达克沃斯等人的研究,似乎提出更有启发性的线索:决定学生们未来成功的最重要因素,不是智商,不是考试分数,不是社会能力,不是外表,而是意志力。

好的教育至少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用功。有些已经把孩子送进大学的美国家长传授经验:孩子申请大学,三封推荐信特别重要:一封来自老师,一封来自学生顾问,一封来自教练。好学生一般和学生顾问打交道不多,所以老师和教练的信就更重要。教练的信里讲什么?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你的工作伦理,即你是否肯吃苦,是否自律。说到底,还是你是否用功。

年轻人必须有从挫折中奋起,在落后中追赶的经验和精神。我们的境遇仅是一条起跑线,而不是终点线。“输在起跑线上”的境遇,正是你彰显自己品格的机会。这些才是我们要告诉年轻人的东西。

中国年轻人最令人担心的一点,就是丧失了刻苦奋进的精神。像韩国足球明星朴智星一样肯吃苦的中国运动员,能找出几个?所谓美国教育轻松愉快、没有家庭作业等神话,多少是为了适应不想努力的中国年轻一代的心理需求而被创造出来的童话。

劳动关乎修行,读书关乎知识。人之成长,修行为本,知识为末。本末倒置,就可能造就有知识而没素质的人。

优秀人才几乎都是被常人所难以承受的训练所造就的,并非天生就有超人的技能。时下的年轻人崇尚的是“酷”、“潇洒”,把孜孜以求、锲而不舍看成愚不可及。其实,我并不否认许多人具有超常的天生才能。但是,达到一流的成就,很少有靠这种天生才能就可以的。往往是那些没有和杰出人才直接打过交道的,更容易对所谓天生才能迷信备至。

美国的好学生,往往是学业和体育都很出色。美国的教育强调全面发展。孩子要是出色,绝不会仅仅局限在学业一方面,而是往往在各个领域都显山露水。

天才和常人最大的不同,并不是其天生的能力,而在于如下两点:第一,他们能够承受常人所无法承受的压力和训练量。这即是中国老话里说的“吃得苦中苦”。第二,他们面对挫折或处于非常困难的环境中时,能够不放弃。他们不会坐在那里一天到晚地抱怨体制,抱怨没有机会,他们有更强的行动能力超越环境的限制。

人不要试图回避压力,就像我们不要试图回避食物、爱情、运动一样。真正摧毁我们的不是压力,而是我们对于压力的态度。

对压力的心理反应,往往取决于我们事先的期待。是把压力当成生活中必要的挑战,并为这样的挑战感到兴奋,还是把压力视为洪水猛兽,动不动就觉得压力超过自己的承受极限,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在压力之下的心理和生理健康。

古人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任何成就都要从修身始。

体育对人格的锤炼,也恰恰在这里体现出来。你的努力,会不断创造自己也难以相信的成绩,你不断突破自己。当然,赛场上并没有显示你最好成绩的拟人标记供你追赶。不过,赛场多变的竞争环境往往会创造某种幻觉,使你自信地用比超出自己水平许多的速度竞争。当然,这种环境不是总会出现,甚至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不会出现。但是,只要出现了一次,你就破了自己的纪录。只要破一次纪录,就修正了大脑对你能力的限定,打碎了一道枷锁。

中国人谈起贵族来,更多地和享受联系起来;西方人谈贵族,则经常和吃苦相关。以体育为修身之道,尤为如此。

《华尔街日报》几乎每周都报道一个高管或高级专家的训练故事,包括其成绩、训练量、日程、所用的器材等。该报引用专家的研究指出:在《财富》世界500强的CEO中,找不出一个体重过大的人。腰围已经影响了人们对企业领袖的个人品质的印象。一般而言,身高体重指数在25以下的CEO,会给人们留下积极印象。

最能决定一生成败的,还是青春期到大学期间打造的人格。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论,在这种人格塑造中,体育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人生是场马拉松,青春期算是起跑。以我的经验看,青春期最重要的就是培养自己的品性和习惯,这比具体学到什么东西还重要。一旦品性和习惯养成,形成指导自己一生的准则,几十年后就会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