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格品性才是教育的本质

 滕大卫 2022-11-19 发布于河南
测验发展至今,变得有多疯狂?

许多来自外校的老师在参观第56号教室之后,仍与我保持礼节性的联络。今年就有一群曾于本教室受训的老师寄圣诞卡给了,我天呀!里面还附了测验成绩单,我真不敢相信。

我总是提醒学生:一生中最重要的问题,永远不会出现在标准化测验上。不会有人问他们第56号教室所重视的议题:“人格”与“诚信”、“道德”与“胸襟”。我们为什么会如此漠视这些人生重要课题?或许是因为稍稍提高分数很容易,教导诚信和道德的难度却很高。然而,我们如果想培育非凡的学生,就必须正视这些议题。

我和霍伯特的小小莎士比亚们在旅行途中的每个小时,都会因为他人的称赞而暂停脚步。有些人认得我们,有些人不认得,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从不问我们测验分数和在校平均成绩。他们之所以拦下我们,是因为孩子们极为得体的举止。人们注意到他们的礼仪、倾听技巧,以及出于对他人的尊重而压低说话音量的行为,这些都是同龄孩子普遍欠缺的。会考试固然好,但更值得称赞的是价值观--我的学生知道许多比 SAT 成绩更重要的事情。

几年前,有人把他在俄勒冈州莎翁戏剧节目睹的事情写下来,向《洛杉矶时报》投稿,并获得刊载。信中叙述有辆垃圾车翻了,垃圾满街都是。一群少年越过马路去捡拾垃圾,还帮司机让垃圾车恢复原状,他们仁慈又乐于助人的行为让作者大为感动。今天,这一群孩子已经进入加州大学、西北大学,以及圣母大学就读。

他们之所以能进大学,是因为他们在学校时很用功,做了比一般学生更大的牺牲,而且考试考得很好;其中一位甚至在SAT测验中得到满分。但我更为他们在俄勒冈州帮陌生人捡拾垃圾的行为感到骄傲。

在一个课堂中强调“测验分数就代表自己”的年代,身为大人的我们必须付出更多努力,去让孩子们知道测验分数不过是他们人生中很小的一个部分,人格品性才是教育的本质。
后记:本文转载自美国教育家雷夫●艾斯奎斯《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中的一文,感觉甚好,就原文转载了。最近在啃读这本书,对于其中很多理念常常是拍手叫好。最后,希望也能给你带来一点点的启发。

2021年10月07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