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生动起来才有效率

 智夫勤 2014-10-31

探究式教学与讲授式教学是互补关系也是对立关系,互补是因为学生认知的局限性决定了在课堂操作中有些学习内容是学生无法短时间感悟到和学会的,就需要教师的讲解。对立是因为学生需要主动思考、体验、讨论、实践才能对知识理解更加深刻,更能稳定其学习动机和保持其学习热情,这就需要探究的过程,而不是一味地听讲,接受式的学习。因此,课堂上教师的角色是主导者、设计者和帮扶者,处于权威地位。学生的角色是质疑者和学习者,处于求知地位。对比传统课堂,有些环节应保留,有些环节应该改进,特别是针对我校生源情况。下面是对课堂实践观察的反思。

一、教师主导的几个环节

1学习目标的确定。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都是教师教学计划中预设的内容,受到大纲、考纲、教材、进度和教师计划的相对约束,学生是很难抽出时间去研习大纲,通读教材确定每节课学习目标,也没有必要。因此课堂学习目标的出示可以是教师直接给出,也可以是通过相关知识调动后直接引出,由教师明确。

2教师给的任务与问题。教师根据课堂学习目标往往都要预设一些任务或设计好问题来引导学生学习,在学生不知道如何学会要学的内容时,让学生主动设计学习任务或提出问题是不切我校实际的,因此教师必须课前充分备课,设计好活动任务或引领学生学习的问题。

3总结提升。策略、方法、思维方向的总结和提升是学生能力无法达到的,因此在问题解决后,教师为学生明确思维方向,提炼出策略和具体的方法使学生逐渐调整自己的策略方法,形成定势思维和记忆一些具体解题、分析方法。新课改中强调,学生要学会调控,我们认为落实在学习实践中,就是根据元认知理论,先由教师明确策略、方法和思维方向,逐渐让学生体验到其作用,学生对比原有的策略、方法后,进行选择,只有这样才能调控。换句话说调控是对比之后的选择。在实际调查中,有很多学生从没有思考过自己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这也是我校学生的重要缺陷。

4培养学生形成批判性思维。我们发现学生听讲过程中,只有极少学生能提出质疑的现象,甚至有时教师讲解有些问题,大多数学生也接受。因此教师在讲授环节中,需要经常自己与自己辩解,对所讲知识提出疑问促进学生思考,鼓励学生质疑。

5提供学习资源。学生求知欲强,善于收集信息时,他们是有能力广泛收集与学习相关的资料和信息的,但当学生不具备这种动力时,教师就要多为学生准备好一些关键的学习资料供学生分析使用。当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有些资源教师可以让学生当堂搜索使用,不能一概而论。无论如何学生动手锻炼应该放在课堂设计的首位,定位学生能力,努力践行先学后教的思想,这才是我们教师应该做的事情。

二、学生自主的几个环节

1卷入任务中。这过程是指当教师下达学习任务或提出要解决疑问时,学生自然会按照教师(领导者)的意思做事,通过独立思考或与人交流,查阅教材或咨询教师来完成任务的过程。这一环节学生是有一定自由度的,往往是轻松又紧张。一般情况下教师都会要求学生展示自己的观点或解题思路。这是现代课堂上最常见的一个环节设计。一节课有时就是在一个个任务或问题解决中完成。学生不知不觉中卷入到任务中,与同学平等交流,在语气、讲话姿势等方面都比较自由,、是学生喜欢的一种方式。对学生来说,关键是组织严谨,任务明确到人,课下与课上任务衔接自然。

2、生成结论与问题。善于讲授的教师往往有两种方式:一是先给出概念,然后引领学生逐步分析材料或利用所学过的知识推理出概念、结论。二是相反地先去呈现材料、依据旧知提出疑问,进行推理,最后得到结论。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属于接受式地学习,思维跟着教师走,能动性差,突出了强行记忆的过程,一旦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或记忆容量小,就很难跟上教师讲课节奏,听不懂课。这恰恰就是我校学生的弱点,因此该方式不适合。对知识呈现过程只要调整一下,学生的感受就截然不同。例如复习课上教师复习公式时,先出示应用条件,学生判断使用的公式,学生要积极思考-辨析条件-回顾公式-回答或书写答案,这一过程学生思维就会处于适当的紧张状态,效果就比教师问学过什么公式,学生仅仅是回忆要强。我们认为这里就有学生思考过程,或者说是探究过程。再例如学生利用教师给出一些材料、或者书本及上网查到的资料,通过独立阅读分析或列举题干条件-分析问题所在-与他人讨论或对比-得出自己的结论,甚至提出疑问-核实标准答案的过程,学生就会乐在其中,偶尔还和同学开个玩笑。这一个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秩序和时间的监控者以及问题收集者,而学生在其中生成的各种问题,包括知识缺陷都会在他人帮助下弥补。完成后,教师会组织反馈,将集中的问题展示给全班同学再讨论,纠正错误思维或表扬给出更好答案的学生。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是从感性的材料入手,经过了理性地思考,相互讨论交流更强化了知识的记忆和思维方向的调整,最后在教师的讲解中证明自己的思考过程,是一个生成概念、结论或问题的过程,这是目前课堂中我们大力倡导的教学环节。

3模仿与反思学习。学生自学能力差,很多情况下需要教师示范解题过程、问题分析过程,关键是分析后,教师必须要明确或者总结出思维步骤,分析问题的角度,之后学生在教师要求下都会模仿教师的分析方法进行相应的练习。我们认为这个环节也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在明确思路的情况下模仿练习,有助于学生形成某类问题的定势思维,切不谈这种方式的缺点,对于我校学生来说,在对某类问题没有解题思路的情况下,这种教学环节是符合实际教学的,有利于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往往会内省、反思教师所给的方法,能促进学生形成自己的学习策略和方法。

4参与社会交往。学生在小组合作环节中,不仅以平等的身份互相交往,其中由于教师提前分配了角色,形成了社会分工,实际上学生感到了不同学科学习时自己在组内得到认可的程度不同,在他人眼中的价值不同。另外,有些小组讨论中争执不断,往往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相互聊天时的快乐。再者学生在交往中,感受到了身边的榜样,同样的老师、班级,他在某学科能比自己学得好,就会激发其学好的信心。这些也许恰是学生愿意在一起学习的关键,是他们积极参与讨论的动力。在小组中不仅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表现出自己知识的渊博和话题核心地位,也要求学生能够互相合作去完成一个复杂的任务,这应该是学生学习主动性的重要动力来源。在讨论中,不管是听还是发表见解,分散注意力的时间少,记住学习内容多。

5教师引领下的主动行为。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也经常出现教师引领下,师生互动分析例题,解决材料的课堂形式。那么对于这样的课堂需要变革吗?我们认为自问自答式地引领就是满堂灌,必须改进。但如果问题设计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提出质疑或对教师的设问积极思考,多角度分析,师生互动好,学生动起来并有着积极情感体验,这样的课堂也是学生主动参与的结果,应该属于探究式的课堂教学。

6专题研究,汇报交流。这是大家最认可的一种展示自主学习、学生主动学习的课堂环节之一。学生通过接受教师任务,课下查找相关资料,得出自己的结论或是验证了书本中的相关概念,很多时候还制成幻灯片,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研究过程和结论,其他同学可以提问相关问题。这个环节设计,往往分成不同小组,各自有不同内容的汇报,最终汇集中课堂学习的内容。有时也有就一个组汇报,组员分别讲解的环节设计。不用多说,从中能够体现出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自己的体验,体现了做中学的理念。但这一放式在常规应用中局限性较大,我校学生适合内容简单的资料查询、分析的任务。

7当堂学习,当堂讲解。课堂上学生独立做题,然后教师找一位同学到黑板前边演练解题过程边讲解,是一个长期被利用的课堂环节设计,在传统课堂和课改课堂教师都喜欢用。实际这一环节设计是一个反馈环节,它能反映出学生对前面的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体现了教师教学水平,当然也体现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过程,也应该是学习主体性的体现。

对课堂学习环节的讨论,是为了促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习的内容和目标不同,更好地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是依据于学校学生本身素质进行的讨论,探究式的课堂教学还有很多环节并我们没有进行实践,如:学生主动提供学习资源环节,就受到学生限制很难实施。再如总结环节,有些优秀生源好学校学生就可以进行。

    总之课堂教学具体环节设计必须树立学生动起来才有效率的思想,尊重差异、以学定教,努力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是设计的出发点。探索不同形式的课堂环节中蕴含的教育规律和学生思维活动将是我们永远努力的方向。(来源:奉天老顽童的新浪博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