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医一得,也谈收功(新人初九 )

 昵称7614349 2014-10-31
“雷打冬,十个牛栏九个空”“立夏雷不动,包谷要落空”、“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暖冬之后必遭大旱”、“练功前后,忌动冷水”、“练功之后缓行长功”、“初学武功,不宜过度发力”、“避风如避箭”……这些看上去风马牛不相及的农谚、气象规律和练武口诀,会有什么内在联系吗?人与自然界,是否有相通相近的运行规律呢?
     初九学西医八年,最终没有做成医生,但由于自身爱好的原因,毕业之后反而研究起中医,因不求甚解,一直没有成就,但读的久了,偶有心会,却往往在不经意的地方得到启示。近日得到一本民间整理彭子益的《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结合内经研读一番,颇有醍醐灌顶、如饮琼浆的感受,对周遭许多问题有了新的理解,不由叹息我中华古文化,实在是“究天地之所生,参万物之行止”,真正合乎生态规律的科学体系。
  彭老先生学贯中西,不但对于中医研学甚深,而且对于西方的气象学、物理学、化学等无不了解,在民国学者中属于通人了。在著作中,彭老把自然界与人身的能量运动,总结出大气热能的“升浮沉降”四种运行规律:
  生命的产生与存活,必须依赖阳光、空气、土壤和水,其中阳光带来的热能是地上生物主要依靠的能量来源,而太阳的运行,每日、每周、每月、每年,都有其不断微妙变化而又精准的规律,带来我们地上四季寒暑的变迁,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每年到春暖花开的时候,阳光一日比一日的充足,空气中充溢着暖洋洋的温度,连冬季被冻结的地面都暖合起来了,去岁封藏地下的热能也浮出地表,逐渐升腾;到了夏天,地上更被晒得松软烫脚,大气升腾,气压变低,地表温度达到极致,与此同时,不知大家注意没有,地下的深井中,却是阴凉冰冷的;秋天到了,空气开始有了凉意,地表气温降低,大气下沉,由于深层土壤温度变化缓慢,夏季被晒热的一部分热量,并未随日渐变凉的地表气温而变化,反而沉降地下;很快冬天到了,陆地上到了一年中气压最高、温度最低的季节,万物收敛,地表被迅速降低的温度冻结,但是,地下的热量却封藏在地下水中,成为来年万物生发的基础。这一循环的变化,每个阶段都有精准守时的规律,我们的祖先敏感的观察到了这阳光空气升浮沉降的规律,划分出了24节气,以及中医的五运六气。
  在这升浮沉降的循环中任何环节被破坏,都会带来气象的失谐,春夏本是升浮疏泄、万物生发的季节,如果疏泄不畅,则如内经所说“夏为寒变,奉长者少,或者秋为疾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立夏时仍雷雨未动,则这一季五谷生长不良;反之,秋冬是沉降敛藏的季节,这个时候敛藏不力,则“冬为飧泄,奉藏者少,春为疲厥,奉生者少”,所以冬季越冷,越是冰天雪地,来年收成越好,而回顾近年各地的气象纪录,连续的暖冬,必然带来大旱欠收。
  这个规律推而广之,则大到植物的生长荣枯、人的生老病死、小到一呼一吸、一眠一起,无不遵从这样的原则,中医讲“圣人秋冬养阴、春夏养阳”,就是因为人体元气,也是春夏疏泄释放,体内阳气亏虚,所以懂养生的,夏季不食生冷,而秋冬元气敛藏,需要善藏养阴,不用大辛大热。
    拿我们打拳练功来说,运动时是把体内蕴藏的内力元气释放出来、周流遍体,从而达到荣养四肢五脏的养生效用,或是外放制敌的技击效用,当然发力越自如越好,但过度发力,而不懂收功敛藏,却会丧失元气,久而伤身;同理,练功之后元气未收之时,体内正处在阳气空虚之际,妄动生冷,不异于六月飞雪,伤人至深了……
  中医博大精深,初九管窥所见,九牛未及一毛,个人一点浅见,献与大家交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