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智度论 白话译(63)

 办公用品专卖店 2014-10-31
        大智度论 白话译(63)
                      卷第十三 释初品中戒相义 

    问道人

摘自中国佛教印经网

 
 

问曰:人能以力胜人,并国杀怨,或田猎皮肉,所济处大;今不杀生,得何等利?  

(问:人能以力胜人,集聚全国的力量杀怨,或田猎获得皮肉,所利益的地方大;今天不杀生,得什么利?)

答曰:得无所畏,安乐无怖。我以无害于彼故,彼亦无害于我,以是故,无怖无畏。好杀之人,虽复位极人王,亦不自安;如持戒之人,单独游行,无所畏难。  

(答:得无所畏,安乐无怖。我因为不害他,他也不害我,所以,无怖无畏。好杀的人,虽然位极人王,也不自安;如持戒的人,单独游行,无所畏难。)

复次,好杀之人,有命之属皆不喜见。若不好杀,一切众生皆乐依附。  

(又,好杀的人,有命之类都不喜欢看见他。如果不好杀,一切众生都乐依附他。)

复次,持戒之人,命欲终时,其心安乐,无疑无悔;若生天上,若在人中,常得长寿;是为得道因缘,乃至得佛,住寿无量。

(又,持戒的人,命欲终时,其心安乐,无疑无悔;或者生天上,或者在人中,常得长寿;这是得道因缘,乃至得佛,住寿无量。)

复次,杀生之人,今世、后世受种种身心苦痛。不杀之人,无此众难,是为大利。  

(又,杀生的人,今世、后世受种种身心苦痛。不杀的人,无此众难这是大利。)

复次,行者思惟:我自惜命、爱身,彼亦如是,与我何异?以是之故,不应杀生。  

(又,修行的人思惟:我自己爱惜生命、爱身,他们也是这样,与我有什么不同?所以不应杀生。”)

复次,若杀生者,为善人所诃,怨家所嫉;负他命故,常有怖畏,为彼所憎;死时心悔,当堕地狱,若畜生中;若出为人,常当短命。  

(又,如果杀生的人,被善人所诃责,怨家所嫉恨;因欠他的命,常有怖畏,被他所憎;死时心悔,当堕地狱,或者畜生中;如果从三恶道出来生为人,常当短命。)

复次,假令后世无罪,不为善人所诃、怨家所嫉,尚不应故夺他命。何以故?善相之人所不应行;何况两世有罪,弊恶果报!

(又,假令后世无罪,不为善人所诃责、怨家所嫉恨,尚不应故意夺他命。为什么?善相的人所不应行;何况两世有罪,弊恶果报!)

复次,杀为罪中之重。何以故?人有死急,不惜重宝,但以活命为先。譬如贾客入海采宝,垂出大海,其船卒坏,珍宝失尽,而自喜庆,举手而言:几失大宝!

(又,杀为罪中的重罪。为什么?人有死亡的急事,不惜重宝,但以活命为先。譬如贾客入海采宝,将出大海,他的船突然坏了,珍宝失尽,而自喜庆,举手说:几乎失去大宝!”)

众人怪言:汝失财物,裸形得脱,云何喜言几失大宝?

众人奇怪的说:你失尽财物,只身得脱海难,为什么高兴的说几乎失去大宝?

答言:一切宝中,人命第一;人为命故求财,不为财故求命。以是故,佛说十不善道中,杀最在初;五戒中亦最在初。若人种种修诸福德,而无不杀生戒,则无所益。

(答说:一切宝中,人命第一;人为命而求财,不为财而求命。所以,佛说十不善道中,杀最在初;五戒中也最在初。如果人种种方法修众福德,而没有不杀生戒,就没有利益。)

何以故?虽在富贵处生,势力豪强而无寿命,谁受此乐?以是故,知诸余罪中,杀罪最重;诸功德中,不杀第一。世间中惜命为第一,何以知之?一切世人,甘受刑罚、刑残拷掠以护寿命。

(为什么?虽然生在富贵的地方,势力豪强而没有寿命,谁受此乐?所以,知道其他的罪中,杀罪最重;众功德中,不杀第一。世间中惜命为第一,怎么知道的?一切世人,甘受刑罚、刑残拷掠以护寿命。)  

复次,若有人受戒,心生口言:从今日不杀一切众生。是于无量众生中,以所爱重物施与,所得功德亦复无量。如佛说:有五大施。何等五?一者、不杀生,是为最大施;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亦复如是。 

(又,如果有人受戒,心生口说:从今日不杀一切众生。是在无量众生中,用他们所爱重的东西施与他们,所得功德也没有量。如佛说:有五大施。那五?一、不杀生,这是最大布施;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也是这样。”)

复次,行慈三昧,其福无量,水火不害,刀兵不伤,一切恶毒所不能中;以五大施故,所得如是。  

(又,行慈三昧,他获得的福没有量,水火不害,刀兵不伤,一切恶毒所不能中;因五大施,所得果报象这样。)

复次,三世十方中尊,佛为第一。如佛语难提迦优婆塞:杀生有十罪。何等为十?一者、心常怀毒,世世不绝;二者、众生憎恶,眼不喜见;三者、常怀恶念,思惟恶事;四者、众生畏之,如见蛇虎;

又(,三世十方中尊,佛为第一。如佛对难提迦优婆塞说:杀生有十种罪。那十种?一、心常怀毒,世世不绝;二、众生憎恶,眼不喜见;三、常怀恶念,思惟恶事;四、众生害怕他,如见蛇虎;)

五者、睡时心怖,觉亦不安;六者、常有恶梦;七者、命终之时,狂怖恶死;八者、种短命业因缘;九者、身坏命终,堕泥犁中;十者、若出为人,常当短命。  

(五、睡时心怖,醒来也不安;六、常有恶梦;七、命终的时侯,狂怖恶死;八、种短命业因缘;九、、身坏命终,堕地狱中;十、如果从地狱出来生为人,当常短命。”)

复次,行者心念:一切有命,乃至蜫虫,皆自惜身;云何以衣服、饮食自为身故而杀众生?  

(又,修行的人心里想:一切有命,乃至蜫虫,都自己爱惜自己的身体;为何因为衣服、饮食为自身而杀众生?”)

复次,行者当学大人法。一切大人中,佛为最大。何以故?一切智慧成就,十力具足,能度众生,常行慈愍,持不杀戒,自致得佛,亦教弟子行此慈愍。行者欲学大人行故,亦当不杀。  

(又,修行的人当学大人法。一切大人中,佛为最大。为什么?一切智慧成就,十力具足,能度众生,常行慈愍,持不杀戒,自致得佛,也教弟子行此慈愍。因修行的人想学大人行,也应当不杀。) 

问曰:不侵我者,杀心可息;若为侵害、强夺、逼迫,是当云何?  

(问:不侵害我的,杀心可息;如果被侵害、强夺、逼迫,这时当怎么作?)

答曰:应当量其轻重。若人杀己,先自思惟:全戒利重?全身为重?破戒为失?丧身为失?如是思惟已,知持戒为重,全身为轻。若苟免全身,身何所得?是身名为老病死薮,必当坏败!若为持戒失身,其利甚重。

(答:应当量侵害的轻重。如果别人杀自己,自己先思惟:保全戒利大?保全身为重?破戒是失利?丧身是失利?这样想后,知道持戒为重,全身为轻。如果苟且免强保全身体,保身会保住点啥?此身是老病死所聚集,必当坏败!如果为持戒失身,其利很大。)

又复思惟:我前后失身,世世无数,或作恶贼、禽兽之身,但为财利诸不善事;今乃得为持净戒故,不惜此身,舍命持戒,胜于毁禁全身百千万倍,不可为喻。如是定心,应当舍身以护净戒。

(又再想:我前后失身,世世无数,或作恶贼、禽兽之身,但为财利众不善事;今天才得为持净戒,不惜此身,舍命持戒,胜于毁禁全身百千万倍,不可为喻。这样心定,应当舍身以护净戒。)

如一须陀洹人,生屠杀家;年向成人,应当修其家业而不肯杀生。父母与刀,并一口羊,闭著屋中而语之言:若不杀羊,不令汝出、得见日月、生活饮食!

(如一个须陀洹人,生屠户家;年龄将成人,应当修他的家业而不肯杀生。父母给他刀,和一只羊,关在屋中而对他说:如果不杀羊,不让你出来、得见日月、生活饮食!”)

儿自思惟言:我若杀此一羊,便当终为此业,岂以身故为此大罪?便以刀自杀。父母开户,见羊在一面立,儿已命绝。当自杀时,即生天上。若如此者,是为不惜寿命,全护净戒。如是等义,是名不杀生戒。  

(儿自己想:我如果杀这一只羊,便当一直作杀生的事业,岂因为身作这大罪?便用刀自杀。父母开门,见羊在一面立,儿已命绝。当自杀时,即生天上。如果象这样的话,这是不惜寿命,全护净戒。象这一类的义理,这叫不杀生戒。)

不与取者,知他物,生盗心,取物去离本处,物属我,是名盗。若不作,是名不盗。其余方便校计,乃至手捉未离地者,是名助盗法。财物有二种:有属他,有不属他。取属他物,是盗罪。

(劫盗是指,知道是他人的物体,生盗心,拿物体离开原来放的地方,而物归我,这叫盗。如果不作,这叫不盗。其他的方便校计,乃至手拿没有离原地的,这叫助盗法。财物有两种:有属他人,有不属他人。取属他人的财物,是盗罪。)

属他物亦有二种:一者、聚落中,二者、空地。此二处物,盗心取,得盗罪。若物在空地,当检校知是物近谁国?是物应当有属,不应取。如毗尼中说种种不盗,是名不盗相。  

(属他人的财物也有两种:一、聚落中,二、空地。此两处财物,盗心拿走,得盗窃罪。如果财物在空地,当检校知此物靠近谁的国家?这财物应当有归属,不应拿。如律藏中说种种不盗,这叫不盗相。)

问曰:不盗有何等利?  

(问:不盗有什么利益?)

答曰:人命有二种:一者、内,二者、外。若夺财物,是为夺外命。何以故?命依饮食、衣被等故活,若劫若夺,是名夺外命。如偈说:  

(答:人命有两种:一、内,二、外。如果夺财物,这是夺外命。为什么?命依饮食、衣被等而活,如果劫如果夺,这叫夺外命。如偈说:)

一切诸众生,衣食以自活;

若夺若劫取,是名劫夺命。

以是事故,有智之人不应劫夺。  

(所以,有智的人不应劫夺。)

复次,当自思惟:劫夺得物,以自供养,虽身充足,会亦当死;死入地狱,家室亲属虽共受乐已得此观,应当不盗。

(又,当自思惟:劫夺得物,用来供养自己,虽身体充足,想想最后也当死;死入地狱,家室亲属虽然一起受乐,罪自己独受,他们也不能救自己。如此观察思考后,应当不盗。)

复次,是不与取有二种:一者、偷,二者、劫,此二共名不与取。于不与取中,盗为最重。何以故?一切人以财自活,而或穿窬盗取,是最不净。何以故?无力胜人,畏死盗取故。劫夺之中,盗为重罪,如偈说:

又,此劫盗有两种:一、偷,二、劫,此二共名劫盗。在劫盗中,盗罪最重。为什么?一切人因财自活,而有的人穿墙盗取,这最不净。为什么?因无力胜人,畏死盗取。劫盗之中,盗是重罪,如偈说:)

饥饿身羸瘦,受罪大苦处;

他物不可触,譬如大火聚。   

若盗取他物,其主泣懊恼,

假使天王等,犹亦以为苦。

杀生人罪虽重,然于所杀者是贼,偷盗人于一切有物人中贼。若犯余戒,于异国中有不以为罪者;偷盗人,一切诸国无不治罪。  

(杀生人罪虽然重,然对于被杀的人是贼,偷盗的人在一切有物人中是贼。如果犯其他的戒,在不同的国中有不认为是罪的;偷盗的人,一切国家没有不治罪的。)

问曰:劫夺之人,今世有人赞美其健,于此劫夺,何以放舍?  

(问:劫夺的人,今世有人赞美他强健,对于此劫夺,为什么放舍?)

答曰:不与而偷盗,是不善相;劫盗之中,虽有差降,俱为不善。譬如美食杂毒,恶食杂毒,美恶虽殊,杂毒不异。亦如明闇蹈火,昼夜虽异,烧足一也。今世愚人,不识罪、福二世果报,无仁慈心;见人能以力相侵,强夺他财,赞以为强。

(答:不给而偷盗,是不善相;劫盗之中,虽有差别,都是不善。譬如美食参毒,恶食参毒,美恶虽然不一样,参毒没有不同。也如明闇踩火,昼夜虽异,烧脚一样啊。今世愚人,不知道罪、福有两世果报,没有仁慈心;见人能用力相侵夺,强夺他人的财物,赞扬认为这是强健。)

诸佛贤圣,慈愍一切,了达三世殃祸不朽,所不称誉。以是故,知劫盗之罪,俱为不善,善人行者之所不为。如佛说:不与取有十罪。何等为十?一者、物主常瞋;二者、重疑(重罪人疑);三者、非时行,不筹量;四者、朋党恶人,远离贤善;

(众佛贤圣,慈愍一切,了达三世殃祸不坏,所不称誉这些。所以知道劫盗的罪,都是不善,善人修行的人而所不为。如佛说:劫盗有十种罪。是那十种?一、物主常瞋恨;二、重疑(因重罪人怀疑);三、不是行的时侯行,不计划;四、和恶人作朋党,远离贤善;)

五者、破善相;六者、得罪于官;七者、财物没入;八者、种贫穷业因缘;九者、死入地狱;十者、若出为人,勤苦求财,五家所共,若王、若贼、若火、若水、若不爱子用,乃至藏埋亦失。  

(五、破善相;六、得罪于官;七、财物没入;八、种贫穷业因缘;九、死入地狱;十、如果出来为人,勤苦求财,五家所共,或国王、或贼、或火、或水、或不爱子耗用,乃至藏埋也会丢失。

邪淫者,若女人为父母、兄弟、姊妹、夫主、儿子,世间法、王法守护,若犯者是名邪淫。若有虽不守护,以法为守。云何法守?一切出家女人,在家受一日戒,是名法守。

(邪淫是指,如果女人被父母、兄弟、姊妹、夫主、儿子,世间法、王法守护,如果侵犯她的人这叫邪淫。如果有的妇女人虽不守护,而法是她的守护。什么是法守护?一切出家女人,在家受一日戒的女人,这些叫法守护。)

若以力,若以财,若诱诳;若自有妻受戒,有娠,乳儿,非道;乃至以华鬘与淫女为要;如是犯者,名为邪淫。如是种种不作,名为不邪淫。

如果用势力,如果用财物,如果诱诳;如果自有妻受戒,有娠,乳儿,不是女根的地方;乃至用华鬘与淫女为约;象这样犯的人,称为邪淫。这样种种不作,称为不邪淫。)

问曰:人守人瞋,法守破法,应名邪淫。人自有妻,何以为邪?

(问:人守人瞋,法守破法,应叫邪淫。人自有妻,为什么认为是邪?)

答曰:既听受一日戒,堕于法中;本虽是妇,今不自在;过受戒时,则非法守。有娠妇人,以其身重,厌本所习,又为伤娠。乳儿时淫其母,乳则竭;又以心著淫欲,不复护儿。非道之处,则非女根,女心不乐,强以非理,故名邪淫。是事不作,名为不邪淫。  

(答:既然允许受一日戒,堕于法中;本虽是妇,今不自在;过受戒时,则不是法守。有娠妇人,因他的身重,厌本所习,又为伤娠。儿吃乳时淫他的母亲,乳就干了;又因心著淫欲,不再护儿。非道的地方,就不是女根,女心不乐,强以非理,所以叫邪淫。这些事不作,称为不邪淫。)

问曰:若夫主不知,不见不恼,他有何罪?  

(问:如果她的丈夫不知,不见就不恼,作邪淫的人有什么罪?)

答曰:以其邪故;既名为邪,是为不正,是故有罪。

答:因他邪;既然称为邪,这是不正,所以有罪。)

复次,此有种种罪过,夫妻之情,异身同体,夺他所爱,破其本心,是名为贼。复有重罪,恶名丑声,为人所憎;少乐多畏,或畏刑戮,又畏夫主傍人所知;多怀妄语,圣人所诃,罪中之罪。  

(又,这有种种罪过,夫妻之情,异身同体,夺他所爱,破他的本心,这称为贼。又有重罪,恶名丑声,为人所憎;少乐多畏,或畏刑戮,又害怕她的丈夫、傍人知道;多怀妄语,圣人所诃责,妄语是罪中之罪。)  

复次,淫泆之人,当自思惟:我妇他妻,同为女人,骨肉情态,彼此无异,而我何为横生惑心,随逐邪意?邪淫之人,破失今世、后世之乐(好名善誉,身心安乐,今世得也。生天得道,涅槃之利,后世得也)。  

(又,淫泆的人,当自思惟:我妇他妻,同是女人,骨肉情态,彼此无异,而我为什么横生惑心,随逐邪意?邪淫的人,破失今世、后世之乐(好名善誉,身心安乐,是今世所得啊。生天得道,涅槃之利,后世所得啊)。)

复次,回己易处,以自制心:若彼侵我妻,我则忿毒;若我侵彼,彼亦何异?恕己自制,故应不作。

又,颠倒过来想一想,以自制心:如果他侵犯我的妻子,我就忿毒;如果我侵犯他的妻子,他和我的感受是一样啊?用自己的心推知别人的心应当自制,所以不应作。)

复次,如佛说:邪淫之人,后堕剑树地狱,众苦备受;得出为人,家道不穆,常值淫妇,邪僻残贼,邪淫为患。譬如蝮蛇,亦如大火,不急避之,祸害将及!

(又,如佛说:邪淫的人,后世堕剑树地狱,备受众苦;得出为人,家道不和睦,常常遇到淫妇,邪僻残忍暴虐。邪淫为患譬如蝮蛇,也如大火,不赶快戒除它,祸害将及!”)

如佛所说:邪淫有十罪:一者、常为所淫夫主欲危害之;二者、夫妇不穆,常共斗诤;三者、诸不善法日日增长,于诸善法日日损减;四者、不守护身,妻子孤寡;五者、财产日耗;

(如佛所说:邪淫有十罪:一、被淫女人的丈夫常想害他;二、夫妇不和睦,常互斗诤;三、众不善法日日增长,于众善法日日损减;四、不守护身(易早死),妻子孤寡;五、财产日耗;)

六者、有诸恶事,常为人所疑;七者、亲属、知识所不喜爱;八者、种怨家业因缘;九者、身坏命终,死入地狱;十者、若出为女人,多人共夫;若为男子,妇不贞洁。如是等种种因缘不作,是名不邪淫。

(六、有众恶事,常被别人怀疑;七、亲属、知识所不喜爱;八、种怨家业因缘;九、身坏命终,死入地狱;十、如果出地狱成为女人,多人共一夫;如果成为男子,妻子不贞洁。象这样等种种因缘不作,这叫不邪淫。)  

妄语者,不净心,欲诳他,覆隐实,出异语,生口业,是名妄语。妄语之罪,从言声相解生;若不相解,虽不实语,无妄语罪。是妄语,知言不知,不知言知;见言不见,不见言见;闻言不闻,不闻言闻;是名妄语。若不作,是名不妄语。  

(妄语指,心不净,想诳他人,隐覆事实,说出与事实不同的话,生口恶业,这叫妄语。妄语的罪,从听到妄语的人解了所说的话生;如果听的人不解了话语,虽然说妄语,没有妄语罪。此妄语是,知道说不知道,不知道说知道;看见说没有看见,没有看见说看见;听到了说没有听到,没有听到说听到;这是妄语。如果不作,这叫不妄语。)

问曰:妄语有何等罪?

(问:妄语有什么罪?)

答曰:妄语之人,先自诳身,然后诳人;以实为虚,以虚为实,虚实颠倒,不受善法。譬如覆瓶,水不得入。妄语之人,心无惭愧,闭塞天道、涅槃之门。观知此罪,是故不作。  

(答:妄语的人,先自己诳自己,然后诳人;以实为虚,以虚为实,虚实颠倒,不受善法。譬如盖口的子瓶,到不进水。妄语的人,心里没有惭愧,闭塞天道、涅槃的门。观察知道此罪,所以不作。)

复次,观知实语,其利甚广,实语之利,自从己出,甚为易得,是为一切出家人力。如是功德,居家、出家人,共有此利,善人之相。  

(又,观察知道实语,他的利益很广,实语的利益,自从己出,很容易得到,这是一切出家人的力。像这样的功德,居家、出家人,共有此利,是善人之相。)

复次,实语之人,其心端直,其心端直,易得免苦;譬如稠林曳木,直者易出。  

(又,实语的人,他的心端直,他的心端直,容易免苦;譬如稠林拉木,直的易出。)

问曰:若妄语有如是罪,人何以故妄语?

问:如果妄语有这样的罪,人们因为什么还妄语?)  

答曰:有人愚痴少智,遭事苦厄,妄语求脱;不知事发今世得罪,不知后世有大罪报。复有人虽知妄语罪,悭贪、瞋恚、愚痴多故,而作妄语。复有人虽不贪恚,而妄证人罪,心谓实尔,死堕地狱。如提婆达多弟子俱伽离,常求舍利弗、目揵连过失。

(答:有人愚痴少智,遇到受苦的事情,说谎话想免苦;不知道事被发现今世得罪,不知道后世有大罪报。又有人虽然知道妄语的罪报,因为悭贪、瞋恚、愚痴多,而说妄语。又有人虽不贪恚,而妄证别人的罪,心认为确实是那样,死堕地狱。如提婆达多弟子俱伽离,常找舍利弗、目揵连的过失。)

是时,二人夏安居竟,游行诸国,值天大雨,到陶作家,宿盛陶器舍。此舍中先有一女人在暗中宿,二人不知。此女人其夜梦失不净,晨朝趣水澡洗。是时,俱伽离偶行见之。俱伽离能相,知人交会情状,而不知梦与不梦。

(这时,两人夏安居罢,游行众国,遇到天下大雨,到制作陶器的人家,住进储藏陶器的房里。此屋中先有一女人在暗中住宿,两人不知道。此女人那一夜梦里与人淫欲,早晨到水边洗澡。这时,俱伽离偶然从这过看见她,俱伽离会看相,知道人交会的情状,而不知道是做梦或是真的与人交会。)

是时,俱伽离顾语弟子:此女人昨夜与人情通。

(这时,俱伽离回头对弟子说:此女人昨夜与人情通。”)

即问女人:汝在何处卧?

(即问女人:你在什么地方睡?”)

答言:我在陶师屋中寄宿。

(答:我在陶师屋里寄宿。”)

又问:共谁?

(又问:和谁?”)

答言:二比丘。

(答:两位比丘。”)

是时,二人从屋中出,俱伽离见已,又以相验之,意谓二人必为不净。先怀嫉妒,既见此事,遍诸城邑聚落告之;次到祇洹,唱此恶声。于是中间,梵天王来欲见佛。

(这时,两人从屋里出来,俱伽离看见后,又以相验之,心里认为两人必作不净的事。先怀嫉妒,既见此事,告诉城邑聚落中所有的人;又到祇洹精舍,大声说这些坏话。在这中间,梵天王来想见佛。)

佛入静室,寂然三昧;诸比丘众,亦各闭房三昧,皆不可觉。即自思惟:我故来见佛,佛入三昧,且欲还去。即复念言:佛从定起,亦将不久。

(佛入静室,寂然三昧;众比丘,也各闭房门入三昧,都不能叫醒。就自思惟:我专门来见佛,佛入三昧,想暂且回去。即又想:佛从定起,也不会太久了。”)

于是小住,到俱伽离房前,扣其户而言:俱伽离!俱伽离!舍利弗、目揵连心净柔软,汝莫谤之而长夜受苦!

(于是停了一会儿,到俱伽离房前,敲他的门而说:俱伽离!俱伽离!舍利弗、目揵连心净柔软,你不要诽谤他们而自己长夜受苦!”)

俱伽离问言:汝是何人?

(俱伽离问:你是何人?”)

答言:我是梵天王。

(答:我是梵天王。”)

问言:佛说汝得阿那含道,汝何以故来?

(问:佛说你得阿那含道,你因为什么来?”)

梵王心念而说偈言:

(梵王心想而说偈:)

无量法欲量,不应以相取;

无量法欲量,是野人覆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