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知堂五十自寿诗》背后

 虚园文馆 2014-11-01
《知堂五十自寿诗》背后
 

  1934年1月13日,周作人仿作“牛山体”,作打油诗一首:“前世出家今在家,不将袍子换袈裟。街头终日听谈鬼,窗下通年学画蛇。老去无端玩古董,闲来随分种胡麻。旁人若问其中意,且到寒斋吃苦茶。”1月15日,周作人旧历五十生辰,在“苦雨斋”设家宴招待友人,共五席,当堂趁兴再作一首。

   一帮京派文人钱玄同、蔡元培、沈兼士等也加入和诗吹捧,连白话文的创始人“我的朋友”胡适也写作打油诗以应和。

  1934年4月5日小品文半月刊《人间世》创刊,“幽默宗主”林语堂提倡的“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小品文,完全是周作人的品味。在上海的《人间世》创主林语堂,向远在北京的鲁迅二弟周作人索稿,实在聪明之至。

  周作人应约随意抄写给林语堂。然后就被“幽默宗主”冠以“五秩自寿诗”的标题,以一幅十六英寸放大的周作人半身照片,并配用黑边框起来的周作人手迹,揭开了创刊号的扉页,向文坛亮出一块“周”字小品文招牌,上面一杯来自京城“苦雨斋”的苦茶,就这样向以鲁迅为首的左翼文学,摆开笔战阵势。同期还发表了沈尹默、刘半农、林语堂《和岂明先生五秩自寿诗原韵》。

  引进舶来品“幽默”一词的林语堂,不愧文学大师,绝对好眼力、好嗅觉,他为自己刚刚创办的《人间世》杂志,找到了最大的卖点,大肆炒作的最好材料。况且他深知周氏兄弟京沪两边,彼此笔战不断,以他们在当时文坛的号召力,周家老二这《五 十自寿诗》一经刊登,他旗下的这杂志不火才怪呢。果不其然,幽默大师林语堂那几期的《人间世》一时洛阳纸贵,卖到断货。

  尽管京城八道湾“苦雨斋”,仍是门庭若市,车马喧闹,高朋满座。在文学论知的最高层面,苦茶庵主内心深处,渴望他的兄长能读到他的自寿诗中的意味。

  周氏兄弟,自北京八道湾交恶,从此失和断交,老死不相往来。于兄弟内幕,于文学阵营都各执左右两翼,彼此东西。然而定居上海的鲁迅,却在写给曹聚仁的私人信件中,表达了自己的意见:“周作人自寿诗,诚有讽世之意,然此种微辞,已为今之青年所不憭,群公相和,则多近肉麻,于是火上添油,遽成众矢之的。”

  表与内,对与错,分与合,阅尽人世沧桑,周氏兄弟,的确是灵犀相通,彼此靠近,相互懂得。真正读懂的,只有周作人的兄长鲁迅。正是和兄长的心灵相通, “昏弟”周作人,从古稀到耄耋的大部分时光,去著述,去回想,去面对,去回馈,给后世留下最真实的,他记忆深处的那位“长兄”鲁迅。

  晚年周作人,在周氏兄弟共同的知己朋友曹聚仁的力邀之下,开始写他的回忆录,书里将近五分之二的文字,都是回顾他的兄长周树人鲁迅的,可以说,这正是他对鲁迅长达半个世纪的歉疚偿还和弥补。这本《知堂回想录》中明明白白地写着,老人当年《五十自寿诗》发表时,鲁迅给曹聚仁信中,表达的这一态度,深表欣慰和感 激:“对于我那不成东西的两首歪诗,他(鲁迅)却能公平的予以独自的判断,……是十分难得也是很可佩服的。”

  (摘编自香港《大公报》 文:王文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