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熊春锦:掌握伏羲黄老思想的简易方法 学习笔记

 ywm77 2014-11-02
       八十年代靠“胆子”,九十年代靠“关系”,世纪之初靠“点子”,一○年代靠“慧智”。
       精华也就只是一个图文思维法,这是一个很关键的思维方法。这个图文思维法,就是一个既可以补充我们人体生命中精气神的匮乏,同时又能够帮助我们提升能量而维持住直觉灵感的一种方法。
       老子的这种甚简甚易的方法,实际上就是强调了一个“修之身,其德乃真”。《大学》里提到了学习次第,提到了进入大道的次第。“大学”的这个“大”字,本身指的就是道。读过老子五千言的人,都知道“字之曰道,强名曰大”,这是老子在自己的著作中对“道”所下的定义。“大”和“道”,是一个意思。“大学”,也就是“道学”,只是后来儒学把它借用过去了,变成他们的经典了。但是,《大学》这篇文章,实际上就是“道学”,里面谈到了修学的十六个阶段和层次。其中,很重要的层次,就是“格物”和“致知”这两个层次,而且要求在身体里进行实践。通过在身体里亲自进行这种体验和实践,从而达到“物格”和“知至”。万事万物在我身体里一亮相,其中的规律性就显现出来了,就能够看到本根上面去。
       我们的一双眼睛,从一生下来以后,左眼这个“太阳”和右眼这个“月亮”,就从来没有关注过我们身体体内,是不是这样?看不见自身,说什么爱自己。
       人体生命里有三种能量,但质元能量是最基本的。三种能量形态,一个是气,一个是音,一个是光,它们可以流动,相互之间可以转换,可以吸收,可以排泄,可以支撑我们生命具有旺盛活力。能量体当中,就是气、音、光三大类物质。
       儒家经典就在教育我们如何做人,因为只有知道如何做人,人生观正确,孝道能够执行,仁爱能够产生,在这样的基础之上,才能够更好地吸收能量。
       这个音,实际上就是空腔里面同步产生的共鸣,产生的频率性的震荡,那才叫音。我们每个人都能产生这个音,在胸腔里能够产生的音是最多的,叫心音。
       声带来干什么呢?其实,声带是在那种恶劣的自然环境下帮助人类来治病的,人们一旦有病了,就发出声来震荡出音,达到治疗的目的。
      人处在心情低迷期和五臓能量活动处在低迷期的时候,那么体内的生命能量活性就非常低,要想把自己的灵感直觉挖掘出来,那是不可能的,最少需要在250分贝以上,才能寻找到体内能量体的正向值,产生直觉灵感。最高的能量震动波是1000分贝,有的人是可以震荡到1000分贝的。不过,震荡到1000分贝的人,可能就不能在我们社会上生活了。
      就是如何去运用好这个方法。这个方法,实际上就是老子的“双一章”。第一个位置就是“百会”,也叫“天门”。实际上,还有天心,人的百会作为天门与天心相连。第二个,就是上丹田,是泥丸在脑中央。大脑的中央叫做上丹田。再一个,就是我们刚才看到的图片,通过声带发出音来震动颈部,传达到胸腔,上传到大脑,然后飘移到体外;当然,也有震荡到全身的。
        我们体内的这个声带区,也是一个能够做高频率震荡的发生器,分布在颈区。再一个,就是我们胸腔正中央的这个区域,也就是两个乳头连线的中间位置。在胸腔里面,跟我们后背心的对应位置,连接一条直线,观想一下,用眼睛可以内视一下,然后再把左右也连接出一条直线,这个“十”字结构就出来了。“十”字出来以后,再加上身躯外面整个环形圈,就构成一个“田”字了,就是耕田的“田”,这个区域就是中丹田。最上面的,叫上丹田。这一个位置,就是我们的胃区,也叫“黄庭”,就在这个胃区。自己摸一摸这两个肋骨之间,有个剑突,这个尖尖的下面,往后垂直进去,这个区域也是一个音频震荡的区域。再一个,就是下丹田,肚脐眼跟我们系腰带的这根线连一条直线,左右再连一条线,形成一个“田”字,这个区域就是下丹田。最下面,就是“阴蹻”,会阴上面有个阴蹻区,老子五千言当中把它称为“昔肌”。222
       大家记住这几个位置顺序和这几个对应点。这几个点当中,道篇第一章当中,只有第五句和第六句是七个位置都占满了;其它的语句,基本上都是只占四个位置。所谓四个位置,就是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和阴蹻,把这几个位置抓住,这是关键。“三田一蹻得道妙”,这就是体内道的奥秘。
       什么叫“文”?什么叫“化”?“文”,指的是纹路,是眼睛看不到事物的一种纹路。中国的文字是智慧的结晶,这个文首先折射出的是从无生有,在古代是从无生有,就是第三只眼首先看到的这个“文”纹路,然后把它描述出来,进行表达。这个文的形态,又叫做全息反应、全息记载、全息转录,既是一种能量集合状态,也是一种显性信息表达方式,这才叫文。而且,这种文直接表达了某一看得到的物体和看不到的物体深层次的震荡频率和能量源。
        什么叫“可”呢,“可”就是开口诵读,用音启动每个人身体内本身就潜在和具备的音能,来诵读“非恒道”的经典。什么叫“非恒道”的经典呢?具有自由穿越有相世界和无相世界这两个空间之间的一些经典,就叫“非恒道”的经典。“名可名也,非恒名也”,这个“可”、这个“名”,同样既有哲学意义上的解释,也有技术方法上的解释,这就叫解码。因为 古代的老师父们把这种表述方式叫做“隐喻藏诀”,通过隐性打比喻,把真正的方法隐藏在其中,既能够从智能理解的角度上来进行解读,但是背后又藏着更深层次的含义。


       那部薄薄的《黄庭经》所描述的,都不是常道的名字,而是要进入太极黑里面才能看到的那些生命体的姓名。
        后面一个“噭”字,恰恰就是回声、回应的意思,当全面呼唤体内有质无形的生命时,体内会产生称之为“噭”的回应,所以才会“以观其所噭”。这个“以观其所噭”,如果一旦观到了,就好像在黑暗当中一下子闪亮了,有一个孩子、有一个孩童、有一个人在体内,抬起头望着自己:“你叫我干啥?”,这种“噭”的回应一下子就出现了。
       现代高科技下发现的这个DNA,西方没有发现的这个中轴结构,在五千言当中,老子就把它叫做“众 
       行善,言善,言行都做得符合道德的标准,那么体内的这70%的水能量都是干净的,释放的能量场也是柔和的,就容易获得周边的支撑或支持;
       肝是三魂的居室,肝臓干净了,魂就健旺了,那么自己整个阳性系统也就正常了。
       人类观察事物,是通过三个系统在观察,第一个是双眼,第二个是天目,第三个是心眼。
      老子“甚易知,甚易行”的这个方法,一共是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那就是图文思维。第二个阶段,就是童话思维。什么叫童话思维呢?体内有太多的性体小人了,已经够建立一个小人国了。第三个阶段,就是神话思维。神话思维,就可以超越三维空间,去了解更高维空间的知识。
   

        要用自己的意念内视,盯着自己阴蹻这个地方。这个地方,就相当于是尾闾的前面,尾骨前面是肛门,肛门前面就是这个区域,叫做“昔肌区”,也叫阴蹻。大家观察一下,这里有一只小白乌龟,在那里一下一下伸缩着脖子呼吸。最好是一分钟伸一次,缩一次,如果自己的呼吸也是一分钟一次,那效果就很好,可以掌握这种方法,这就是主动呼唤的方法,主动去慧观的方法。提前设计了一些方法,使我们本身具有的东西能够顺利诞生出来,这是“人法地”的一个内容。大家看一下,了解一下,知道这么大的地球,看着很大,但是它的全息缩影就在我们昔肌这一点点区域当中,它里面的信息量非常广泛。


       什么叫“垂帘”呢,垂帘就是“眇”,观眇,就是眼睛小一点,垂帘做个小眼睛的人,那个状态既不是睡着了,也不是睁大双眼
       把自己左右眼“太阳”“月亮”的能量都给了我,我当然要感谢了。一旦垂帘,把眼皮子之间仅留一条缝,那我就沾不到你们的光了;一旦垂帘,就称为半阴半阳的居中状态,这个时候就很容易反观内照自己体内的上中下三界,三十六重天都能够看到。当然,需要慢慢看,就通过自己的日月星三光在泥丸中央一聚,然后照到自己的体内,下面就观这个地球,观这个乌龟。如果观出来的是一条蛇,那我恭贺你,要争取先观出龟,后观出蛇,因为实践证明:先观出蛇,可能一回去就耐不住,男性可能就想找妻子,女性就想去找丈夫,就把产生的好东西给用掉了。但是,如果先出乌龟,就有这个好处,会很稳定,自己就把自己的开关把握住了,不会因为外部的情况而随意漏掉,古代称之为“漏药”,因为这个东西,只有积累一段时间,才能由量变到质变,最后发生质变,。
       建议你们,既不要睁大双眼,神光外露,处在一种纯粹的阳态;也不要完全闭眼,形成一种纯粹的阴态,而是居中处在一种垂帘的状态。这样,对体内的内观既不容易昏沉,容易时时刻刻提示自己去内观,这个方法是最理想的,早期不习惯,多练习一段时间就习惯了。


       这个五音,指的是音,而不是指的声。因为五音它是一种可显又不可显的一种能量体,要捕捉它还真不容易。
       这五射,包括了观测能力,应该透过物体观察到背后,就叫“隔壁窥针”。
       最早期,对于人类当中的大智大慧者,那就是一种“混沌养真”阶段,彼此不分,都是一样的,都是用心来交流的。到了这个第二阶段,基本上是一个“天道养圣”的阶段。天道养圣,就是天下为公,圣主纲论,都是圣人主持社会的阶段。
       对于自己心音的寻找,通过声带找到自己的音,然后找出自己的心音,会使我们生命质量提高,一可以帮助我们健康,二可以提高我们生命的质量,道德品质都会提高,人生际遇、商业机遇都会改善。对直觉灵感的培养,甚至对慧性的培养,也都会得以提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