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杨慎《临江仙》何以穿越为《三国》开篇词

 昵称503199 2014-11-05

             杨慎《临江仙》何以穿越为《三国》开篇词


[转载]杨慎《临江仙》何以穿越为《三国》开篇词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三国演义》开篇词, 以逍遥超脱的视角来审视历史,让人感受到多少英雄是非成败,犹如大浪淘沙转眼成空。“空”可以说是本词的词眼,几多惋惜,几多悲愤,尽归其中。“万般回首化尘埃”,只有青山不改。“几度”谓“难得”,而“夕阳红”象征人生短暂的美好时光,它在横亘古今的“青山”面前是微不足道的。

    由青山夕阳的远景转向近景:“白发渔樵”,远离尘嚣,遁迹山林,于江渚之上,看惯了飒冷的秋月,感受着转暖的春风。一个“惯”字,说的是早已习惯四时变化,指的却是淡看古往今来,冷对纷纷扰扰。虽有苍凉之感,更有洒脱意趣。好友相逢,只凭一壶浊酒,谈笑风生,纵论古今,表现出一种旷达豪放乃至“大彻大悟”式的人生观。

    三国时代波澜壮阔,充满生机,常引起后人追思。唐宋诗词中有大量三国内容。元明清时期,三国事迹成为戏剧和民间艺术文学常见话题。晋代陈寿所作史书《三国志》,颇有参考价值。明代罗贯中以正史为框架, 创作了《三国演义》这部不朽的巨著。然而,奇怪的是《三国演义》开篇词并非罗贯中亲笔,而是比他晚生100多年的杨慎所作,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据史料记载,罗贯中生于元明宗至顺元年(1330年),卒于明惠帝建文二年(1400年),时年71岁。而杨慎却生于明孝宗弘治元年(1488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享年也是71岁。也就是说,在罗贯中逝世后88年杨慎才出世。

    杨慎是明三朝老臣、内阁首辅杨廷之子。自幼聪颖,11岁能诗,12岁拟作《古战场文》、《过秦论》,人皆惊叹不已。入京作《黄叶》诗,为内阁首辅李东阳所赞赏。正德六年(1511年),殿试第一(状元),授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实录”,禀性刚直,每事必直书。正德十二年,明武宗出游,刚出居庸关,杨慎便上书谏阴,不但没有成功,反而使皇帝不快,被迫称病还乡。明世宗即位,杨慎又被召至京师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1524年),杨慎因礼仪一事和丰熙上书进谏,不成,又和其他大臣伏在左顺门力谏,皇帝震怒,将为首者下诏狱。杨慎又和王元正等撼门大哭。皇帝只得将他们悉入诏狱,并加廷仗。

   杨慎被贬职流放到云南永昌卫30多年,期间在泸州居住多年,并有不少诗作问世,其中《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是杨慎创作的《二十一史弹词》中第三段《说秦汉》的开场词。《二十一史弹词》全书两卷,分为十段,每段先用西江月、南乡子、临江仙等词牌及诗开头,次用散文及三三四句式的诗句对各朝代进行评说,每段结束时又以一诗一词作结,开创明代文人作俗文学之先河,后有不少学者、文人加以评注、改作或续作。

    既然《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是杨慎所作无疑,那这首词又是怎样成为《三国演义》开篇词的? 这得归功于明末清初文学评论家毛纶、毛宗岗(生于1632年)父子。毛纶与金圣叹是同时代人。在当时也颇有文名,但一生穷困不仕。中年以后,双目失明,乃评《琵琶记》、《三国志演义》以自娱。评书时,由他口授,再由其子毛宗岗校订、加工和最后定稿。

    《三国演义》写成于元末明初,直到明代中期才被大量刻印,广为流传。期间版本繁多,到清康熙年间,毛氏父子对《三国演义》进行了全面加工润色和评点,在情节上变动很大,不仅有增删,还整顿回目,修正文辞,改换诗文。当他们看到杨慎《二十一史弹词》时被《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极强的史论性所吸引,觉得这首词立论高远,气势恢宏,对《三国演义》的评说能起到画龙点睛作用,于是将杨慎的《临江仙》移置于毛宗岗评刻本《三国演义》卷首作为开篇词而传扬天下。本来,毛氏父子修书的目的是拥汉兴刘,宣扬的是合德忠君思想,但开篇词的道佛意趣,更为众多读者所喜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