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继昌

 自问心如何 2014-11-05
陈继昌
陈继昌
  陈继昌(1791~1856)清代状元。原名守壑,字哲臣,号莲史。广西桂林人。嘉庆十八年(1813)癸酉科乡试第一名解元,二十五年(1820)庚辰科会试第一名会元,同科殿试第一名状元,为自有科举制度至其消亡前后1000多年中13名连中三元者之一。清代260余年中两名三元及第者之一,也是科举制度最后的一名“三连冠”。初授翰林院修撰,历任陕西乡试副考官,陕甘主考,京察一等知山东兖州府事,江西按察使,通永河道巡察使,山西、直隶、江宁布政使,江苏巡抚,内阁中书等职。为政期间,所到之处,弘扬教化,兴修水利,奖励农桑,体恤民瘼,清廉勤政,洁身自律。道光二十五年(1845)托病离职还乡,病故于临桂县四塘乡横山村。著有《如话斋诗稿》、《读书心解》、《礼学须知》等。

人物简介

  陈继昌,广西临桂人。原名守睿,字哲臣,号莲史。生于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卒于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

  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状元。授职翰林院修撰。由于陈继昌抱病应殿试而连中“三元”(解元、会元、状元)声名大振。察考又得第一,故又有“三元及第”之称。他是中国科举史最后一位“三元”状元。

  陈继昌在翰林院修撰国史三年后,被派放外任。历任陕西、甘肃、顺天等乡试典试官。

  道光六年(1826)任会试同考官。道光十年后,历任山东兖州知府、直隶保定知府、通水河道巡察、江西按察使等职。曾任山西、直隶、甘肃、江宁布政使。道光二十三年,进京受道光帝嘉勉。

  道光二十五年,官至江苏巡抚。一年后,因病辞官,回归故里。卧病三年,病故于家中。陈继昌为官清正廉明,所到之处,兴利除弊,注重教化,深得百姓拥戴。

  陈继昌诗文、书法均有很深造诣。著有《如话斋诗存》传世。世人尤其推重他的楹联,不仅对仗工致、意境高远,而且才思敏捷,应对神速。他曾为楹联大家梁章钜《楹联丛话》作序。

  当时不少名士都与他有联语交往。林则徐赠他的对联是“南士渊源承北学,秋曹门馆坐春风”。

  众多联语中,有一副说到他家族的特别引人注目:“高祖当朝一品,文孙及第三元”。后一句说的自然是陈继昌,前一句则是说他的曾祖父清代重臣陈宏谋。至今,家乡的人们都以他们的业绩感到骄傲与自豪。

作品选摘

  “三元”范文

  既蜡而收,民息已,故既蜡,君子不兴功

  取积于既蜡之后息民,不堪劳民也。夫田间有积聚取之,而民乃可矣,君子何忍于既蜡后兴功哉?且小民竭终岁之勤,而筑场纳稼,犹期上入宫功,亦几无悠闲之日矣,乃庆报赛于良辰。敛福者占虹藏而共严露处,息风尘于晚岁;沐恩者感虫候而无虑星披。民曰如坻如京,当念货无弃地;上曰匪兕匪虎,何竟率彼旷野欤?顺成之方,蜡既通矣。当时是一阳初复,举国若狂;土牛送气,书虎悬门。驱厉鬼于傩翁,鼛鼓已寂;乐田神于社主,役车其休。或歌或咢,声流斜阳红树之间;载号载呶,人散潦尽霜清之地。蜡既毕矣,民何事乎?乃未几而禽飨堪虞,篝车宿戒;狼戾未敛,捆载纷趋。草泽声喧,烦辇运而逐逐 ;茅檐语细,舂石上以慊慊。廪之封,栉之比,盖民之既蜡而收有如此。且民之必急于收者,何哉?当风雨之飘摇,盖藏宜力;设仓箱之迟缓,布谷惊心。于焉担荷,无烦舟泛之劳;岂有廛亿,差免磬悬之愧。遂乃涤尔场。毕而务,围炉相对,椒盘柏酒之筵;拥絮而眠,雪障山屏之坞。寂静兮鸡犬不惊,闲话桑麻于里党;审审兮鸱鸱莫玩,时勤畚据于室家。于终岁之困苦,益以公旬之拮据,而始得此安闲一日也。岁聿云莫,民乃息已,于是君子睹之侧然矣。际此塞向墐户,奚堪命日量功;毋逞尔经营,鱼鸟亦皆写其乐。毋作尔师徒,柳雪有时赋其悲;毋违天以征发,酌酒炰羔。共识隆恩之广被,毋罢民以冗劳;称觥献寿,群瞻化日方新。于斯时也,煨残榾柮,雪盈户而不知;食罢糕糟,农负暄而感畅。牙璋筑版之无闻,昭天心豫顺;族党里闾之皆给,乐人事逍遥,含哺鼓腹;当必跻公堂,而祝万寿无疆也已。君子之不兴功于既蜡后也,此其故。

相关介绍

  清陈继昌三元及第轶闻汇考

  陈继昌,字哲臣,号莲史,清广西临桂县西乡横山村人。嘉庆十八年(1813)癸酉科广西乡试解元,二十五年(1820)庚辰科会试会元,同科殿试状元。为清代第二位,亦为中国科举史上最后一位“三元及第”的状元。

  科举时代,士人以登进士为目标,以抡元为显荣,所谓“登鳌一选,为天下之福”。宋代旧传《四喜诗》夸世人得意者,其四曰“金榜挂名时”。明代于诗句后添三字曰“中状元”。若于乡、会、殿三试均膺首选,号为“三元”,则尤为世人所羡称,多有佳话流传。陈继昌既以三元及第,复“结历代三元之局”,故其佳话流传尤多且广。而后世记载其事迹者,亦往往于此津津乐道。惟传闻既久,难免互出歧义。今故备列文献,汇录轶闻,征引史志以为疏解,备采摭掌故者闻焉。

  一、文明之化
陈继昌书画作品
陈继昌书画作品

  嘉庆二十五年四月十五日,陈继昌中式庚辰科会试第一名;二十五日,复以一甲第一名赐进士及第。据文献记载,其膺选经历颇具传奇色彩,无论会试与殿试,其初拟名次均在后列,后经大臣擢拔,始改置第一。检王培荀《乡园忆旧录》卷二云:

  德州卢南石参政荫溥,嘉庆庚辰会试总裁。众考官共赏山东一卷,谓可冠多士,卢公曰:“吾为主考,而以山东人作元,毋乃私乎?”遂别取一卷,谓得题解,而以山东卷次之。及填榜,亚元乃安邱刘公耀椿,会元则广西陈公继昌也。

  又陆以湉《冷庐杂识》卷三《桂林一枝》云:

  桂林陈莲史方伯继昌,廷试时,因病勉力对策,仅得完卷。阅卷大臣初拟第二,歙曹文正公振镛谓:“本朝百余年来,三元只一人,无以彰文明之化。”改置首列,遂以三元及第。

  是会试初拟第一人,原为山东安邱刘耀椿,陈继昌改置第一之原因,由于正考官德州卢荫溥为避同乡之私。而殿试初拟第一人,据李伯元《南亭四话》记载,谓是浙江钱塘许乃普,因其殿试对策卷语句不当而改置。其书卷六《道光预谶》云:

  嘉庆庚辰科,……一甲二名许乃普,卷有云:“睿怀冲挹”。本拟第一,因此改列第二。

  许乃普为是科榜眼,嘉庆十九年先由拔贡生朝考一等,以七品小京官用,分刑部,入直军机章京。据朱彭寿《安乐康平室随笔》卷二云:“本朝自乾嘉以来,得鼎甲者,其出身以内阁中书及各部小京官居多。……各部小京官,系由各省拔贡朝考一等始用此职。膺是选者,大都工于书法,或当时知名之士。既登朝籍,遇事更得风气之先。而殿试读卷诸大臣,或为旧时座师,或为本署长官,或为同乡老辈,赏识有素。故此中遇合,亦非偶然。”据此,知许乃普无论是否曾被改置,当时夺魁呼声甚高,应是事实。据丁丙《武林坊巷志》引《杭郡诗二辑》云:“庚辰科,桂林陈莲史继昌本解元、会元而得殿撰,楷法殊不及。文恪(许乃普)以第二人及第,故时人有‘也算杭州出状元’之语。”是或可以测知当时殿试录取之情形。

  然若以为许乃普由于对策语句不当改置后列,陈继昌因此而登状元,则仍存疑问。检许乃普殿试对策卷云:“钦惟皇帝陛下,斟元寿世,锡福諴民,固已健行撰协于清宁,时敏化先于庠序。联一德而寿交叶吉,恬三汛而丰靖征休矣。乃睿怀冲挹,深维累洽重熙之运,弥切持盈保泰之图。”其所谓“因此改列第二”之语句,陈继昌对策卷作“圣怀冲挹”。因检嘉庆十九年甲戌科一甲三名殿试对策卷,状元龙汝言与榜眼祝庆蕃均作“睿怀冲挹”,唯探花伍长华作“圣怀冲挹”。然龙汝言与祝庆蕃并未因此改置后列,伍长华亦未因此升置前列。因意陈继昌改置首列,应由于曹振镛所倡言“彰文明之化”,似较近于实情。检吴振棫《养吉斋余录》卷三云:

  前明二百余年,三元仅商文毅辂一人。我朝开国以来,阅百四十年,于乾隆辛丑得三元一人,为长洲钱湘舲棨;又阅四十年,于嘉庆庚辰得三元一人,为桂林陈莲史继昌。辛丑传胪,高宗圣制五律六韵;庚辰,仁宗即依元韵成诗,“大清百八载,景运两三元”,其次联也。

  清仁宗传胪御制诗事,检《清史稿》本纪不载,而见于卷三四一卢荫溥传,云:

  (嘉庆)二十五年典会试,会元陈继昌,故大学士宏谋元孙也,乡试、殿试皆第一。有清一代科举得三元者,惟乾隆中钱棨及继昌两人。上制诗,命荫溥等庚和,以纪盛事。

  其诗今见诸书所传者,或存一联如上文;又为后人转引最多者,为陈康祺《郎潜纪闻二笔》卷三《本朝三元》所存二联,记云:

  本朝三元,仅江苏钱棨、广西陈继昌两人。陈为桂林相国文恭公元孙,故嘉庆庚辰胪唱时,仁宗尤极嘉悦,御制诗有“大清百八载,景运两三元。旧相留遗泽,新英进正论”之句。

  清仁宗原诗,诸书不载,唯见于高凤台《国朝三元题咏》卷二,题名《仁宗睿皇帝庚辰御殿传胪恭依皇考辛丑诗韵》,诗云:

  阊阖排仙仗,金扉丽彩暾。大清百八载,景运两三元。茂苑奎光掞,桂林雅化蕃。书香传世德,诗韵阐先言。旧相有余庆,新英进正论。右文昭圣治,继述念钦存。

  据诗之内容,于“褒世德,奖新英”外,其制诗本意尤重在“纪盛事”,即孔传纶《喜宴诗序》所谓“我国家重熙累洽,寿考作人,祥和之气,溥乎遐迩,爰有三元,继姑苏钱氏而起,则临桂陈生继昌也。”故当时诸大臣《恭和御制御殿传胪诗》,如戴均元诗云:“蕊榜文明盛”,黄钺诗云:“盛事文明协”,吴信中诗云:“一再昌文运”,又阮元《三元贺诗》云:“文运原因天运开”,陈继昌父陈元焘《闻继昌首捷南宫,胪唱复忝第一,纪恩志喜兼寄勖继昌》云:“百余载内重熙洽,四十年中两吉祥。”是无不以陈继昌三元及第为彰“文明”之盛事,而为题咏之主题。

  二、四元及第

  陈继昌既以三元及第,当时又传“四元”之名,且自署于衔牌。检王之春《椒生随笔》卷六《三元》云:

  陈莲史(继昌),人虽呼为陈三元,然其衔牌曰“四元及第”,则朝考亦第一人也。莲史每试皆首列,故常用之小印云:“生平不作第二人想”,又一印云:“古今第十二人”。

  据云“朝考亦第一人”,是以陈继昌之“四元”,为解元、会元、状元与朝元。然检诸史志,实未见陈继昌朝考一等第一名之明确记载,唯高凤台《孔孟欧侍御以三元诗寄示,兼赠哲臣殿撰所书楹帖,次韵二首答谢》诗之二,或可为之证明。诗云:

  旅邸当年寿宴开,衔杯瞥见此君来。宋王以外无其品,黔粤之间未易才。闻道调梅原有鼎(哲臣高祖为榕门相国),好邀视草共登台。科名近日龙头胜(同年龙汝言,东巡、西巡两召试及殿试、散馆均第一),曾羡朝元占四回。

  末句云“曾羡朝元占四回”,谓龙汝言虽有东巡与西巡召试及殿试、散馆考试均获第一之殊荣,但较之陈继昌以乡试、会试、殿试及朝考之“四回”占元,犹有不及。据此,则陈继昌或确曾以朝考获一等第一名。

  今见时人诗文最早称陈继昌为“四元”者,为嘉庆二十五年庚辰科会试正考官黄钺。据所作《嘉庆庚辰春,奉命主试礼闱,事竣,示标首陈继昌及诸进士》诗四首之二云:

  羽卫森严丽景暄,君王策士晓临轩。文章上应魁三象,城阙喧传孟四元(金孟宗献发解第一及府试、省试、廷试皆第一,时号“孟四元”。今科状元陈继昌以癸酉科本省乡试第一中本科会元,其童试亦以第一名入学)。故相清芬流后裔(继昌为故大学士陈文恭宏谋元孙),太平盛世重词垣。两朝四十年重见,好续群书纪圣言(乾隆辛丑科,钱棨以三元及第,高宗有御殿传胪诗,今上恭依原韵,有“书香传世德,诗韵阐先言”之句,真异数也)。

  黄钺谓陈继昌“四元”为乡试、会试、殿试与童试皆第一,与高凤台所言“四元”不同。因检新编《临桂县志》附录载林半觉《榕门故里》文,记民国三十五年(1946)十月,“应陈榕门先生二百五十周年诞辰纪念会筹备主任粟豁蒙先生之约”,与“画家范新琼、省立艺术专科学校教授徐杰民、龚绍焜、余武章、艺术馆干事易琼小姐、临桂县政府秘书蓝瑞玙、新闻记者丘林暨(陈宏谋)公八世孙陈乃贤先生等”,游横山陈宏谋故里事。文云:

  陈氏家祠位于村外,西向铁路,祠屋三楹,建筑坚实,规模宽敞。正座前年被倭寇焚毁,而“解会状”三大字及“四元”二大字匾额犹高悬门首,盖为先生玄孙陈莲史继昌制也。“解会状”匾之左端,并镌“唐宋金元明至大清嘉庆二十五年庚辰科三元科甲第十三人”字样。“四元”匾左镌“嘉庆丁卯年入学第一名,癸酉科乡试中式第一名,庚辰科会试中式第一名,殿试第一甲第一名”字样。

  是陈继昌自署“四元”者,实为嘉庆十二年童试案元、十八年乡试解元、二十五年会试会元与殿试状元,而不以朝元自鸣。究其原因,或并不曾获朝元乎?或虽获朝元,然以朝考为庶吉士选拔考试,而一甲三名早于传胪之后,已然分别授予修撰或编修。故当朝考时,虽亦随同参加,然其考试卷例为另封,由阅卷官随意置于二十名之前,无论前后,均无关得失,故并不在意。而案元则不同,在当时人心目中,“其价值与乡试之解元、会试之会元同,一则一省一国之魁,一则一县一府之魁也”。(25)因检杨钟羲《雪桥诗话余集》卷六云:

  高平祁恭恪,……其嘉庆甲子提学广西,所取多知名士,陈莲史方伯继昌,其尤著也。

  祁恭恪谓祁贡,嘉庆九年八月至十二年八月差广西学政。据此,知陈继昌以第一名入学者,为院试案元。

  案元又有为人所称羡者,谓之“小三元”,即于县试、府试、院试均考列第一,在时人心目中,“亦可称读书人之荣遇”。因检《国朝三元题咏》卷二载熊方受《三元贺诗》四首之三云:

  五世科名慧福全(自文恭公至今,以科甲起者数十人),今朝第一听胪传。千寻石柱应垂地,五色卿云早见天。老凤好看雏凤继,梅花长占百花先。真成跨灶亲朋羡,小试三元美擅前(君为叔父后,铭庭弟小试县府及学院皆第一,予镌“小三元”印赠之)。

  其末联注云铭庭,谓陈鼎勋,为陈继昌嗣父,邑庠生。据熊方受诗,知曾以“小三元”入泮。又检后人记载,或有谓陈继昌亦曾获“小三元”者。见况周颐《眉庐丛话》四九二《陈继昌连中三元》云:

  先生初应童子试,县、府、院试皆第一,时谓“大小三元”云。

  又赵祖铭《清代文献迈古录》卷七《三元》亦云:“莲史先生小试亦尝三冠其军。”然今检诸史志,则仅见陈继昌以童试第一入学,而未见有县、府、院三试均得第一之记载。因意况周颐等或以陈继昌父子之事,误合于陈继昌一人之身。

  又王之春《椒生随笔》谓陈继昌“常用之小印云:‘生平不作第二人想’,又一印云:‘古今第十二人’”。第一印今未能见,第二印据高伯雨《听雨楼随笔·清代三元》又云:“相传他得三元后,曾刻‘古今第十七人’一印”。然据今见陈继昌书唐宋人诗句楹联“苇管书柿叶,瓦瓶担石泉”拓本所钤白文方印,实为“科第自唐宋以后名次十三”,是王之春与高伯雨所记载均误。又据前揭林半觉文记陈氏家祠旧悬“解会状”匾镌“唐宋金元明至大清嘉庆二十五年庚辰科三元科甲第十三人”字样,可证陈继昌实不以“第十二人”或“第十七人”自称。

  三、因梦更名

  陈继昌三元及第诸传闻轶事中,以因梦更名事流传最多且广。早在陈继昌登进士时,已见于时人贺诗中。检阮元《揅经室四集》卷十一《桂林陈相国元孙继昌中庚辰状元,且为解会三元,广西莲龛方伯有诗纪盛,和韵一首》云:

  文运原因天运开,一枝真自桂林来。盛朝得士三元瑞,贤相传家五世才。史奏庆云合名字(时方伯与状元同名,状元乡榜本名守壡,因梦改今名),人占佳气说楼台。若从师友论魁鼎,门下门生已六回。

  之后,该传说在清至民国间人笔记中屡见不鲜。今见最早之文献记载,为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卷七《陈三元》,云:

  桂林相国陈文恭公,……五世孙哲臣守叡,癸酉解元,尝梦状元名继昌,遂改名,以庚辰领会状,年甫三十。

  然诸文献所记载陈继昌所以更名之梦境,实有不尽相同者。其一,据黄钺自订《年谱》记嘉庆二十五年事云:

  陈中解元时,本名守壡。会试前梦报己中二十二名,名陈继昌;二十四名则姓陆名沅,报者云:“二十四名亦系汝。”醒而异之,因改今名。及入场至号舍,己所坐乃二十二号,问二十四号则陆沅也。榜发,俱中式,陈竟得三元。始悟沅字水旁三画为三元,陆字亦得陈姓之半。

  其二,据梁章钜《三管英灵集》卷三一载熊方受《妻侄陈莲史及第诗以贺之》诗二首,其一云:

  果是冯京即马凉(修撰举解时名守叡,改今名,及第坊间所刻全录又讹为朱姓,故用参知事调之),星明奎璧照吾乡。桂林山水甲天下,贤相勋名施四方(高祖即榕门先生)。诗好谶传仙洞名,梦奇身惹御炉香(梦捷报到门,展视乃今名,诘以错讹,其人答云:“今岁状元,必是此名。”寤而更名,恰符梦兆)。圣皇周甲初开秩,独立鳌头捧寿觞。

  黄钺、熊方受,皆与陈继昌关系密切,一为座师,一为姻亲。然所记载则迥然不同,一为曲言暗喻,一为直称明示,孰是孰非,今则殊难明判。若从“天机不可泄露”之传统预言观念而言,则黄钺所记者似较合理。然由后世流传情况看,则熊方受所记者更易为人接受。唯记载梦中人云“今岁状元,必是此名”,则或作“今年会元”,或作“今年会状”,为稍有异同。

  熊方受贺诗又载于光绪《临桂县志》卷三二《杂记》,并有记云:“陈莲史方伯继昌为介兹先生内侄,方伯及第时,先生有贺诗,诗下小注叙述极详”。然据《国朝三元题咏》卷二,知今人所习见《三管英灵集》载熊方受诗二首,实经后来修改润色,已非陈继昌初及第时贺诗。原诗共四首,其一云:

  传来春录济南城,窗畔初看喜忽惊。敢信魁元出边远,颇疑姓氏不分明(名录误刻朱姓,且新易榜名)。千秋佳话偏多误,一代奇才本间生。却倚东风笑相问,倘因梦兆竟更名。

  据诗,知陈继昌及第时,熊方受适任职于山东兖沂曹济兼黄河兵备道。见“传来春录”,知状元出自广西“边远”,然名为“朱继昌”。复经“相问”后,始知 “朱”姓为误刻,“继昌”则因“梦兆”而“新易榜名”。据此,则熊方受虽与陈继昌为姻亲,然于其更名竟毫无所知。因据前揭黄钺自订《年谱》云“会试前…… 因改今名”。又李宗瀚《喜陈文恭公元孙哲臣以解元掇会状因寄》诗三首之二首句并注云:

  胪宣大宋已更名(哲臣原名守壡,临场易名继昌)。

  又林半觉《榕门故里》记陈氏历代相传云:“庚辰大考前夕,夜梦该科状元为‘陈继昌’,次日即改名‘继昌’赴试。”因检《清史稿》卷一○八《选举志三》云:“会试以二月,均初九日首场,十二日二场,十五日三场;殿试以三月。……乾隆间,改会试三月,殿试四月,遂为永制。”由此知陈继昌易名之时间,在嘉庆二十五年三月初。

  又陈继昌原名,文献记载亦不相同。一作“陈守壑”,检高凤台《次陈雪蕉先生原韵寄贺哲嗣哲臣修撰》四首之三云:

  仙到瀛洲怕引还,何图身已历三山。久虚科目云霄上,不朽声名宇宙间。巢阁瑞惊丹凤品,同朝庆溢紫鹓班。沂公郑国心虽羡,笃行先闻慕闵颜(修撰笃于门内之行,志在一邱一壑,故初名守壑)。

  又赵绍祖《读书偶记》卷六、王家相等《清秘述闻续》卷二、阎湘蕙《国朝鼎甲征信录》卷四、光绪《临桂县志》卷五《选举表》与卷二九《人物志》等皆从之。一作“陈守壡”(壡或作叡、睿),见前揭黄钺自订《年谱》、阮元《桂林陈相国元孙继昌中庚辰状元,且为解会三元,广西莲龛方伯有诗纪盛,和韵一首》(《揅经室集》)、李宗瀚《喜陈文恭公元孙哲臣以解元掇会状因寄》(《静娱室偶存稿》)、熊方受《妻侄陈莲史及第诗以贺之》(《三管英灵集》),又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卷七、梁恭辰《北东园笔录初编》卷三、陈康祺《郎潜纪闻二笔》卷十五、况周颐《眉庐丛话》、徐珂《清稗类钞》七四、葛虚存《清代名人轶事》等从之。今检陈继昌庚辰科广西乡试朱卷履历云:

  陈守壡,字哲臣,号莲史,行三,广西桂林府学廪生。

  又陈乃光《宗谱流传·陈氏世系族谱》云:

  继昌,元名守堉,乡试榜名守壡,字哲臣,号莲史,一号憩庐。嘉庆癸酉解元,庚辰会元、状元。

  又《皇清诰授中宪大夫湖北荆宜施道监督荆州钞关特赠中议大夫太仆寺卿显考松山陈府君之墓》云:“孙守增、守堃、守堉、守奎”。是陈继昌原名为陈守堉,乡试榜名为陈守壡。又据桂林博物馆藏陈继昌书罗辰芙蓉池馆楹联钤朱文方印,知其一字晦甫,又号复庵。

  四、珠岩诗谶

  《国朝三元题咏》卷二载高凤台《巍科瑞兆记》,谓“登鳌一选,为天下之福,故见必有兆”,兆有见于梦者,亦有见于事者,“至若我朝两三元,则实有见于梦,且见于事者矣”。其记陈继昌三元及第事兆云:

  桂林之伏波岩有石柱下垂,离地二尺许,谶云:“岩石连,出状元。”至是果然。尤足奇者,岩勒七律一章,与陈三元名字悉符合。亦非埋隐姓氏,作诡词及无稽之谈者。明书其刻石之时曰:“正德二年”。又书其衔曰:“云南按察司副使”。书其籍贯曰:“郡人”。书其姓名曰:“包裕”。书其诗曰:(诗略)不独三元罕见,即此事亦千古罕闻,信乎其为盛世之异兆欤。

  此轶事流传甚广,然其初传至于京师者,意或由于时任广西学政之熊常錞。据所作《恭和御制御殿传胪诗》云:

  国桢培独秀,天语暖如暾。五叶仍余庆,三番竟贺元。奇材邀赏鉴,宠赉纪便蕃。人列巍科最,疆谁远徼言。声华朝定满,贤否史应论。正荷輶轩命,珠岩事采存。

  熊常錞于嘉庆二十四年九月至道光二年八月差广西学政。所云“正荷輶轩命”,谓学政以钦差之命,兼“采风观政”之责。而还珠洞刻诗“与陈三元名字悉符合”及“岩石连,出状元”之谶语,正其使命所当“采存”者。故于“贺元”同时,采“盛世异兆”闻于京师。

  还珠洞刻诗,今犹存于伏波山还珠洞内之垂石(今名试剑石),摩崖,高三尺二寸,宽一尺二寸。诗云:

  岩中石合状元征,(福)此语分明自昔闻。(裕)巢凤山钟王世则,(金)飞鸾峰毓赵观文。(  )应知奎聚开昌运,(良)会见胪传现庆云。(纲)天子圣神贤哲出,(福)庙廊继步策华勋。

  又诗后有题识云:

  伏波岩有石,下生如柱,向离石二尺许。谶云:“岩石连,出状元。”至是石将连矣。维时宗室约  备酒肴,偕寓士于福、宪佥傅金、挥使许良、徐纲,与裕往观。酒既,喜而联句成律,命裕识之。大明正德二年丁卯四月朔,云南按察使司副使、郡人包裕书。

  是还珠洞刻诗并非包裕一人所作,而为包裕与靖江王宗室朱约  、寓士于福、湖广按察佥事郡人傅金、广西都指挥使许良、徐纲六人于明正德二年(1507)游还珠洞时所作联句诗。

  陈继昌名字合于还珠洞刻诗者,后人所计,不尽相同。其一曰名字悉合,见高凤台《巍科瑞兆记》。此说出现最早,见李宗瀚《喜陈文恭公元孙哲臣以解元掇会状因寄》诗三首,其二注云:“后四语,与哲臣名字悉合”。(64)熊方受《妻侄陈莲史及第诗以贺之》诗二首,其一注云:“洞壁刊七律诗,分嵌名字。”后人从其说者亦最多,如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卷七《陈三元》与葛虚存《清代名人轶事·科名类·陈三元》并云:“后四句,陈公名字悉见”。潘焕龙《卧园诗话》卷五云:“后四语,与陈君名字适符”。其二曰仅合于名,见梁章钜《三管诗话》,云:“后四句,隐合‘继昌’二字。”梁恭辰《北东园笔录初编》卷三《陈三元》所记载相同。又郭则沄《十朝诗话》卷十一亦云:“后四句,适隐陈名”。其三曰名字四字中有三字见诗句,最说出现最晚,见于况周颐《眉庐丛话》四九二《陈继昌连中三元》,云:“先生名与字之四字,见于包诗后四句者凡三”。徐珂《清稗类钞》七四《迷信类·包裕诗谶》所记载相同。今验之还珠洞石刻,陈继昌名字见于诗句者,为“继昌”与哲臣之“哲”字,是以最晚出之第三说更为近是。

  又还珠洞刻诗之垂石,为伏波山岩层经水流冲刷溶蚀后之残石,非融结之石乳。当陈继昌登魁时,此垂石是否“果然”与地相接,检诸时人记载,则亦有可以推敲者。因检时人记载此事且适居于桂林者,唯熊常錞与李宗瀚,一为时任广西学政,一以在籍奉亲终养。熊常錞诗但言“珠岩事采存”,余不能详。《国朝三元题咏》卷二载李宗瀚《喜陈榕门相国元孙哲臣以解元掇会状因寄》诗三首之二云:

  胪宣大宋已更名,世美家声叶凤鸣。刚道珠岩浮柱合,又传石刻满城惊。七千里外荒真破,三百年前谶早成。圣代得人方共庆,肯教温饱负平生。

  诗又见《静娱室偶存稿》卷上,并有注云:“前明正德二年,云南按察司副使郡人包裕游玩珠岩诗刻云:(诗略)注云:‘伏波岩有石,下生如柱,向离石二尺许,谶云:岩石连,出状元。至是,石将连矣。’诗近浅俚,后四语与哲臣名字悉合,亦一奇也。”(75)是李宗瀚诗云“刚道珠岩浮柱合”,乃记述街巷传闻之辞,诗注则但迻录石刻原文,不言垂石已与地接。且云“诗近浅俚”,不以为然。所谓“亦一奇”者,仅指陈继昌名字与诗句相合而已。

  又题诗为陈继昌庆贺诸人,阮元、继昌时亦居桂林,一为两广总督,一为广西布政使。然观其诗,或记事兆如南楼修建,或记梦兆如阮元荐贤,于垂石接地事,并无一言。又余人记此事者,皆明言得自传闻。如陈元焘《闻继昌首捷南宫,胪唱复忝第一,纪恩志喜兼寄勖继昌》诗云:“共说岩中石柱还”,熊方受《三元贺诗》诗云:“千寻石柱应垂地”,孔传纶《陈雪蕉中翰寄示令公子哲臣登第诗四章,次韵志贺》诗云:“传来边徼珠岩兆”。是“应垂地”者,想像虚拟之辞;“共说”“传来”者,同于“刚道”之意,皆谓传闻之辞。唯高凤台《巍科瑞兆记》云“至是果然”。然据云:“孔孟欧(传纶)侍御为余言之”,是其“果然”者,亦由“传来”而传来之辞矣。

  其后人记此事者,唯潘焕龙《卧园诗话》卷五犹云:“闻其岩之石亦相合”,余人或云“近则竟相连”,或云“石果相连”,或云“石果与地接”,无不以“果然”目之矣。其所以云者,皆因未见还珠洞石刻真迹,而将时人迻录石刻题识“至是石将连矣”,误认作当时之实录矣。

  五、阮元荐贤

  文献记载陈继昌三元及第,既有见于事兆,复有见于梦兆者。检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卷七《陈三元》云:

  陈会试卷在第一房王楷堂比部廷绍所荐。荐之夜,总裁黄左田宗伯钺梦有人持阮元名帖来拜。及定元,竟以广西卷书榜,知得两元。大司农卢南石先生谓黄曰:“梦合矣。”楷堂札述其备细于阮宫保,宫保答诗云:“第一房中蓉镜开,荐贤我亦梦中来。事从天定必成瑞,喜入人心真是才。魁首早知抡桂岭,姓名端合借云台。凭君入格非常事,应有朱衣暗里回。”真一则玉堂佳话也。

  阮元答诗,《揅经室集》不载。《国朝三元题咏》卷二题名《又答王楷堂三元兆梦事用前韵》。又黄钺自订《年谱》嘉庆二十五年三月条云:

  入闱时,梦两广总督阮公元来拜,并赠貂裘一领。及传胪后,始悟阮公字伯元,以姓与名字合之,恰为三元;而阮字偏旁又为陈姓之半;阮任两广总督,三元为广西人;貂裘则翰林所著也。

  据云“阮公元来拜,并赠貂裘一领”,与《两般秋雨庵随笔》云“有人持阮元名帖来拜”之记载不同。又高凤台《巍科瑞兆记》所记载,与黄钺自订《年谱》、梁绍壬《两般秋雨庵》又有不同。记云:

  会试时,房考王楷堂比部梦阮云台制府投刺,遂得卷。

  又所作《次陈雪蕉先生原韵寄贺哲嗣哲臣修撰》诗四首,其二首注亦云:“今修撰房师亦梦阮制军投刺”。是云“阮云台制府投刺”,同于黄钺自订《年谱》云“阮公元来拜”;然梦阮元来拜者,非主考之黄钺,而为同考之王廷绍。

  王廷绍,字善述,号楷堂,直隶大兴(今北京)人。传见《大清畿辅先哲传》卷二五《文学传七》,云:“廷绍能传诗学,人譬之杜甫之宗文。嘉庆四年进士,由庶常改官主事,滞刑曹二十年。两校礼闱,陈继昌出其门。”(84)又梁章钜《楹联续话》卷三《佳话》云:“王楷堂比部廷绍,北直人。屡与春秋闱,分校所得,多南省佳士,陈莲史三元,即出其门。林少穆督部赠以联云:‘南士渊源承北学,秋曹门馆坐春风。’”又《国朝三元题咏》卷二载阮元《三元贺诗》末联并注云:

  若从师友抡魁鼎,门下门生已六回(近科状元吴信中、洪莹、蒋立镛、吴其浚、陈沆及陈继昌皆余门生门下之门生也)。

  所谓“门生门下之门生”者,以王廷绍于嘉庆二十五年充庚辰科会试同考官,为陈继昌荐卷之房师;而阮元于嘉庆四年充己未科会试副考官,为王廷绍座师。据此,则为门生之王廷绍,梦座师阮元“投刺”来拜,于情理殊有未合。故后人著述皆不从高凤台之记载,而遵黄钺之记载,云:黄钺“梦有人持阮元名帖来拜”,而王廷绍“札述其备细”于阮元。而于原“来拜”云者,亦改为“有人”持名帖来拜矣。

  黄钺,字左田,安徽当涂人,乾隆五十五年进士,官至礼部、户部尚书,军机大臣,卒谥勤敏。陆以湉《冷庐杂识》卷三《桂林一枝》载陈继昌三元及第,“其座师刊‘桂林一枝’图章赠之”者,即黄钺。时以礼部尚书充庚辰科会试正考官。《国朝三元题咏》卷二载其《恭和御制御殿传胪诗》云:

  史奏卿云见,胪传朝日暾。庚辛四十载,吴粤两三元。盛事文明协,先期锡予蕃。天章褒世德,家集有名言。此直朝廷瑞,非徒科目论。毡书亲捧出,窃喜职司存。

  诗又见《奏御集》卷一,末句注云:“臣钺谬叨主试,胪唱日,又以礼部尚书例当捧榜,殊为荣幸。”又百一居士《壶天录》卷下记时人传言“当涂黄勤敏公之异梦”云:“揭晓,师生各述所梦,互为惊异云。”因检黄钺《壹斋集》,多有赠陈继昌诗。如卷二九《送陈继昌修撰出守兖州》三首之三云:“吾门多英才,惟君最端谨。”又卷二八《送陈修撰继昌典试陕西》二首之二云:

  讲德四人共,雄鸣二子先(田季高、鄂复亭、陈玉生及君,今年皆课艺于壹斋,田、鄂例不与试,玉生使浙,君使陕,可谓一时盛事)。文章有声价,职业在精专。驿路河汾雁,关门华岳莲。酒边听道古,期尔小春前。

  是陈继昌与黄钺之间,又有不同于寻常门生与座师间之更亲密关系。即陈继昌在嘉庆二十五年四月登进士后,至道光二年八月出任山东兖州府知府之前,“七年肩相随”,追随左右,且亲承“课艺于壹斋”,实为黄钺之教习门生。因检桂林博物馆藏陈继昌行书八言联钤“报称君恩祖德难”白文椭圆印,其印文即出自黄钺《嘉庆庚辰春,奉命主试礼闱事竣,示标首陈继昌及诸进士》诗句。陈继昌于黄钺敬重之情,于此可以概见矣。

  黄钺梦阮元荐贤,在嘉庆二十五年三月“入闱”时。然陈继昌三元梦兆又不仅此,且有见于更早者。检俞樾《右台仙馆笔记》卷十四云:

  何子贞前辈绍基,少年时梦至一处,见案上以盘盂盛馒头甚多,即取一食之,又取其一,忽有人攘臂夺去,遂不得食,视其人不识也。及嘉庆庚辰岁,桂林陈莲史先生,以己卯解元中式第一名贡士,遂魁天下,子贞见之,则即梦中所见也。怅然曰:“吾其不能与此人争乎。”至道光乙未岁,子贞以第一人领解,而次年成进士,则会状皆非元也。梦兆洵不虚矣。

  何绍基生嘉庆四年(1799),是陈继昌三元及第,当嘉庆二十三年(1818)之前,已然见于梦兆矣。

  六、革故鼎新

  陈继昌三元及第事兆,又有较梦兆更早见者。检《三管英灵集》载熊方受《妻侄陈莲史及第诗以贺之》二首之二云:

  六秩椿庭介寿初(父荔衣中翰方庆六十寿),更闻捷报乐何如。黄堂分贮泥金帖(世父春宇郡伯方守铜仁),绿野元疑贺火书(隔年前,相第不戒于火,有谓革故鼎新之象)。一样三元偏跨灶(嗣父铭庭以小试三元入泮),卅年(时年三十)九陛听传胪。百花头上开原早,好把调羹事业储。

  又《国朝三元题咏》卷二载李宗瀚《喜陈榕门相国元孙哲臣以解元掇会状因寄》三首之三云:

  剥复天心未易量,祝融荡扫亦嘉祥(相第近年不戒于火)。重新上界神仙府,依旧平泉宰相庄。人羡唐夫年始壮(宋陈尧叟登甲科亦年三十),我怀君子泽弥长。泥金漫说门楣喜(余弟女归哲臣),白叟黄童尽若狂。

  “相第”谓陈宏谋所建横山村祖居,据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卷七《陈三元》云:“桂林相国陈文恭公,世居横山村,筑培远堂。嘉庆丙子,相第不戒于火。”知毁于嘉庆二十一年(1816)。因检陈继昌诗文记“相第”鼎新事者,《如话斋诗存·乡居老屋十间,先文恭公遗址也,丙子毁于祝融,举目荒凉,庚寅归自五羊,旋由里门北上,留五间屋赀为修筑之费,临行纪十六韵》诗云:

  行行别乡井,百忧乱胸次。方骑款段游,漫拟菟裘置。亲朋笑相谓,举手胡愦愦。我闻亦无辞,俯首空涕泗。祝融昔扫荡,失此数椽庇。老翁盼修葺,遗书尚盈笥。绸缪非一身,先业惧失坠。蹉跎十五年,莫繇副亲志。俸钱亦何有,藉此耕砚利。来也殊分明,亮非翁所弃。庀材经营之,聊以俟昆季。斯仍旧堂构,非等封殖计。他日余力储,或得复初制。失时营巢燕,春去始一试。凄然望先陇,白杨渐垂地。区区亦何为,粗了一生事。

  诗云“藉此耕砚利”者,谓陈继昌于道光八年丁忧归里,九至十年间主讲广州越华书院所得束修。诗作于道光十年冬服阕北上时。又《湘江道中》诗注云:

  横山旧宅,嘉庆丙子回禄未复,只可凭屋以栖家口。

  诗作于道光十九年(1839)秋,时陈继昌以病免直隶布政使,于“主讲云间”一年后,归籍桂林。又桂林图书馆藏陈继昌与李象鹍(双圃)书云:

  内城勾阑胡同昔日赐第,十年前曾典二千金,应外官通永之用。迄今蹉跎,力不能赎,将来多系赁屋城外。粤西薄田,每年足敷四个月之食,并新建草瓦相半之屋数椽,临行俱作四分,为诸子拆之,仍令同居合爨。本乡大堰为五村水利所关,捐修已竣;家祠改建,工亦告竣,别无撄怀之事矣。

  书作于道光二十三年(1843)春,时陈继昌以病痊北上。是陈氏祖居被毁,虽于时人目中有“革故鼎新之象”,然“先业惧失坠”之心,实撄怀于陈继昌胸间者二十七年,始以“新建草瓦相半之屋数椽”,聊“副亲志”。而此新建数椽之屋赀,据黄云龙《清代名人翰墨续集》影印黄氏忆江南馆藏陈继昌道光二十一年与李象鹍书云:

  家乡风俗人心之敝,日甚一日,万难久居。先人原籍未了之志,至此期之愈切。昨游东省,为期过促,且枕戈之际,人心皇皇,仅筹借四□。而行如得趁就姻之便,打一小草稿,尚可勉酬夙愿,过此以往则茫无把握矣。阁下骨肉之交,想不惜迁就之劳,为之及时援手也。

  是乡人责之也严,若非友人为之援手,则真成“未了之志”矣。

  又陈继昌书云“内城勾阑胡同昔日赐第”。“勾阑胡同”今称内务部街,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东起朝阳门南小街,西至东四南大街,南邻史家胡同,北有支巷通本司胡同。其“赐第”者,据陈继昌《癸未元日试笔和香浔叔祖韵》诗,知在道光三年正月。诗云:

  三年甲子纪匆匆,一体君民治象融。元极暖开春殿晓,重离光烛海隅瞳。许瞻温霁令为再(上御极初元,开殿与天下臣民相见,循成宪也,二年元日,不升殿,不受贺,今年元日始复常仪),初奏咸韶昔不同(上初元升殿,乐器设而不作)。恩庇数椽天咫尺(赐第逮崇文门内,去东华门仅里许),全家广荫法轮中。

  又云“赐第”于“十年前曾典二千金,应外官通永之用”,检陈继昌《壬辰闰九月十三日分巡通永河道纪恩一律》,则事在道光十二年(1832)秋末。

  “革故鼎新”事兆,于私宅之外,又有见于公共建筑者。检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卷七《陈三元》云:“先是,广西贡院前大楼久圮,形家谓宜改建,甫落成,而陈遂捷三元。”主持改建者为两广总督阮元与广西布政使继昌。检阮元《桂林陈相国元孙继昌中庚辰状元,且为解会三元,广西莲龛方伯有诗纪盛,和韵一首》,其颈联下句并注云:

  人占佳气说楼台(广西贡院前大楼久倾,以建为祥,己卯冬,予与中丞、方伯共建之,方落成)。

  《国朝三元题咏》卷二载阮元《三元贺诗》注作:“广西贡院前大楼久倾,形家谓建为祥,方落成。”继昌诗见《国朝三元题咏》卷二,题名《南楼志喜为陈三元作也》,云:

  重添佳话到瀛洲,两见三元四十周。德泽贤臣绵五世,科名边徼创千秋。抡魁祖志传衣钵,示梦天心爱状头。子夏小冠喜可哂,□当珍重说南楼。

  据继昌诗,知“人占佳气”之广西贡院前大楼,曰“南楼”,又曰景福楼,即旧建于正阳门之谯楼。检光绪《临桂县志》卷二六《胜迹志二》载曹驯《重建景福楼记》云:

  广西省城贡院,实元、明藩邸。缭以方城,辟四门,门各有楼,盖藩城之谯楼也。正南曰南楼,后名景福。先年毁于火,嘉庆二十四年己卯,阮芸台尚书督两粤,继莲龛方伯藩粤西,鼎新之。明年庚辰,吾邑陈先生莲史以解、会魁天下,二公以诗纪事,树三元坊于楼之北。

  又卷二七《胜迹志三》亦云:“三元及第坊,在景福楼北,嘉庆二十五年庚辰为三元陈继昌建。”今南楼虽已不存,然三元及第坊犹立于正阳门,额题“三元及第”,正书,字径100厘米,题识云:“太子少保、兵部尚书、都察院右都御史、总督广东广西地方军务阮元,为嘉庆十八年癸酉科解元、嘉庆廿五年庚辰科会元、殿试状元桂林陈继昌书。”

  七、道光预谶

  陈继昌三元及第,时人既于种种事兆与梦兆,明其乃“冥冥中固早定矣”。而后人复于所作殿试对策卷中,发现其对于未来之事亦有“几之先见”者。检梁恭辰《北东园笔录初编》卷三《陈三元》云:

  方伯为嘉庆二十五年庚辰科会状,其廷试策首颂扬处,有“道光宇宙”字,逾年恰为道光元年,亦可谓几之先见者。

  又李伯元《南亭四话》卷六《道光预谶》亦云:

  嘉庆庚辰科殿试一甲一名陈继昌,卷内颂联云:“道光宇宙,德溥乾坤。”是年八月,宣庙登极,改元道光,……适符其谶。

  因检陈继昌殿试对策卷,其首颂扬处云:

  钦惟皇帝陛下,道光泰宇,仁洽坤舆,固已神枢合撰于山渊,荣镜腾辉于日月,饰六事而治昭廉法,宅四墺而绩奏平成矣。乃圣怀冲挹,深维长治久安之道,弥切持盈保泰之思。

  是所颂圣虽有“道光”云云,然并未见有预言“宣庙登极”之“道光宇宙”或“道光宇宙,德溥乾坤”等谶语。

  又所谓“道光”者,在当时实为常用之颂圣语,且恒见用于清人殿试对策卷中。试举嘉庆朝为例,如嘉庆元年丙戌科探花帅际瀛殿试对策卷云:“学阐苞符,道光谟烈。”嘉庆六年辛酉科榜眼刘彬士殿试对策卷云:“道光谟烈,撰合清宁。”嘉庆十九年甲戌科榜眼祝庆蕃殿试对策卷云:“治炳勋华,道光谟烈。”嘉庆二十四年己卯科状元陈沆殿试对策卷云:“道光谟烈,功洽修和。”又其语意,谓“道德光辉”,故又作“德光”。如嘉庆十四年己巳科探花张岳崧殿试对策卷云:“德光谟烈,撰体清宁。”是必若以为陈继昌殿试对策卷首颂圣处有“道光”字为“宣庙登极”之预谶,则此谶语实早有“先见”于清仁宗登极之初矣。

  八、文恭有后

  李宗瀚《静娱室偶存稿》卷上《喜陈榕门相国元孙哲臣以解元掇会状因寄》诗三首之一云:

  矫矫文恭五叶孙,南交科第驾中原。三头掌故今双绝(本朝自钱湘舲先生得三元后今始再见),千佛名经古几尊(唐张三头至今才十余人)。独秀高擎天极柱,一枝青出桂林村(文恭世居桂林之横山村)。相期位业齐王宋(宋王曾、宋庠皆以三元为名宰相),培远(文恭堂名)贻谋属相门。

  检诸史志,陈继昌“官至直隶布政使,均未为大显,声绩亦未著”,是一生位业,固未足以“齐王宋”。其见于史志者,以“不附穆门十子”,有“不愧科名”之称。检光绪《临桂县志》卷二九《人物志二》本传云:

  权相某当国,器公,欲罗致之,公毅然不屈。

  权相谓穆彰阿,姓郭佳氏,字鹤舫,满洲镶蓝旗人,嘉庆十年进士,官至文华殿大学士。据《清史稿》卷三六三本传云:“自嘉庆以来,典乡试三,典会试五,凡覆试、殿试、朝考、教习庶吉士、散馆考差、大考翰詹,无岁不与文衡之役,国史、玉牒、实录诸馆,皆为总裁,门生故吏遍于中外,知名之士多被援引,一时号曰 ‘穆党’。”陈继昌不附穆彰阿事迹,史志不载。检徐珂《清稗类钞》五五《狷介类·陈继昌却穆彰阿招》云:

  时穆彰阿当国,欲罗致门下,遣人招之,陈不往,遂外补,终江苏布政司。

  “外补”谓陈继昌于道光六年任山东兖州府知府,据此记载,知“外补”因为却穆彰阿招之原因。因检陈继昌于道光五年京察后作《察典列入优等,有訾议之者,哑然为纪一律》诗云:

  逾分科名愧此身,循墙未惜步逡巡。相臣漫许端方誉(掌院两次考语,俱以“品行端方”四字入奏),天语亲评朴实人(壬午轮班召见于乾清宫,次日曾有此谕)。但祝乡书称老健,谁将宦迹问前因。一官内外都难称,底事欢忻底事嗔。

  诗云以“品行端方”入奏之翰林院掌院学士,为英和或曹振镛;清宣宗于乾清宫谕陈继昌曰“朴实人”,在道光二年。检黄钺赠陈继昌诗有云:

  吾门多英才,惟君最端谨。有无不言钱,臧否不挂吻。文章苦用心,懒学崔侯敏。谈谐少激昂,恐涉韦生愤。人皆笑君木(同年皆以“木”戏之),我喜与仁近。

  实可以为“朴实人”下一注脚。而陈继昌所以遭“訾议”者,据诗云“一官内外都难称”,知或在于“称”官与否。因检陈继昌于道光十二年作《壬辰闰九月十三日分巡通永河道纪恩一律》诗云:

  六年外郡两年官,举手方知报称难。骤许孤根叨泽厚,敢云病羽借枝安。圣言多负千秋计(本日召见,蒙谕云:“汝若能做好官,不但国事有益,汝亦可免后世訾议,汝其志之”),臣力惟凭一念殚。漫说清贫邀帝鉴(同日谕云:“一身清洁固佳,更须实力办事”),嗷鸿遍野鼻增酸。

  据诗注引清宣宗告谕,知陈继昌为人所訾议者,在是否“能做好官”,亦即能否“实力办事”。“訾议”事在陈继昌“外补”之前,不知是否与却穆彰阿招有关。

  又时人称陈继昌三元及第之同时,皆归于其高祖陈宏谋德能泽及后人,“其积累之深,栽培之大”。《国朝三元题咏》卷二载《恭和御制御殿传胪诗》及贺三元诗中多有“褒世德,奖新英”之意,已见前录。又其父陈元焘《闻继昌首捷南宫,胪唱复忝第一,纪恩志喜兼寄勖继昌》诗四首,其二亦云:

  岭西边末逼炎方,榜首连登始破荒(吾粤自国朝定鼎以来,鼎甲自本科始)。当世最先开甲第,文恭有后诏书香(御制传胪诗有“书香传世德”之句)。百余载内重熙洽,四十年中两吉祥。恩逮祖孙延五世,捐糜顶踵亦难偿。

  又阎湘蕙《国朝鼎甲征信录》卷四云:“陈氏累世积德,传至宏谋而大显。由是传续益繁,甲第接踵。宏谋复力行阴骘,利物利人,尤非笔墨所能罄。以故躬膺显位,后嗣科名延绵,并使三元出于其家。为朝廷之庆,为海内之奇,皆由先代积非常之德,故能受此非常之福也。”故当陈继昌三元及第消息传至桂林,“时继莲龛方伯继昌适维藩粤西,手赠楹帖云:‘高祖当朝一品,文孙及第三元。’”据横山村父老言,此楹帖曾作成木刻大对联,悬于陈氏宗祠门首。唯后人每以时任广西布政使之继昌所赠联,因同名而误认为陈继昌所自撰。又桂林陈文恭祠堂旧有余应松撰联亦云:“节制乡邦,桑梓至今称百姓;赞襄纶阁,簪缨继起有三元。”是高祖陈宏谋之位业,玄孙陈继昌之科名,洵为桂林历史之佳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