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宽容:教育的气度与修养

 立恒语文 2014-11-05

 

宽容:教育的气度与修养

------读王栋生博文《马明老师二三事》有感

 

王栋生老师在博客上撰文《马明老师二三事》,叙述了自己在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工作期间所见闻的副校长马明的一些往事。文中有这么一段文字:

有一回公开课,观者如堵,那时他(马明老师)也有五十多岁了,板演一道复杂的题,思维忽然“短路”了,----我们称之谓“挂黑板”。马明对场上的学生和听课老师说,昨天做过的,这会儿竟想不起来了,请同学们想想办法。台下听课的仇炳生老师反应快,看出马明可能卡在哪里了,悄悄示意身边的学生,如此这般,让他举手发言。但运气不好,这位学生语焉不详。马明对全场说:我思维短路了,看来仇老师有办法,我请他上来帮我一个忙。于是仇老师上台板演,全场恍然大悟。——当年附中的课堂就是这样,马明这种气度与修养,本身就是对学生最好的教育。

读完这段材料,作为中学一线教师,我们心中定然五味杂陈。王栋生老师笔下的宽松课堂环境,和谐的干群、同事、师生关系,何尝不存在于每个人的教育理想中啊!

百度显示,马明,1984年被评为中学特级教师,国家教委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委员。他竟然“挂黑板”?------这还了得!居然还在公开课上!更何况他还是著名特级教师!在现在的某些教学管理者看来,这些简直是不可思议甚至大逆不道的。然而,这样的现象就堂而皇之地出现在位列“江苏基础教育四大名旦”的南师附中的课堂上,还在数十年后重现在杂文家王栋生的笔下!

不知从何时起,校园里悄然出现了“教学事故”一词,大概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差错或在考试测评中出现的较大分数差距,例如上例中马明老师的“挂黑板”。对教学以“事故”视之,着实耸人听闻,大有“语不惊人死不休”之势。事故通常指意料以外的变故或灾祸(多指安全方面的),与教学本不相干。“教学事故”一词的出现,足见教学环境被妖化到了何种程度!再者,我们从来没听说过与“教学事故”匹配的教育“领导事故”和“管理事故”,尤其从领导们自己的口中!

教育教学难以量化,也难以完美,永远是遗憾的“艺术”,确实只有更好,没有最好。任何对教育教学的苛责,看似是新规定、严要求,是管理者的决心和责任心,其实极可能是违背教育规律的“瞎指挥”。时下的中小学教育环境亟待减压松绑,急需以宽容之心待之。

教育的宽容首先是管理者的宽容大度。然而,多数教学管理者很强势。尤其是“一把手”校长,多数自己早已远离教学一线,对教学的理解已停留在多年前的教学记忆或教学理想上,但动辄以专家自居,唯我独尊,盲目地给课堂教学指定自以为是的教学模式,并标榜其为行之有效的管理策略。对“成熟”模式的过于依赖,使得他们自己不愿、也希望别人不要去作新的尝试。且不说教学是否有模式可循,即便有,一种教学模式也只适用于特定环境下的特定对象,不可能放之四海而皆准,否则就不是模式而是规律了。时下很多地方推行林林总总的教学模式,多是互相抄袭,生搬硬套,是长官意志。以一己之念“指导”教育教学是教育管理上的横行霸道。教育的宽容应该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体现在管理者对各种教学探索实践的首肯、鼓励和支持上,体现在对教育教学的放胆和放手上。其实,教育的发展就是在总结历史,改正错误,探索未知中缓慢积淀并不断前进的。

教师在教学中出现差错,寻常如同学生在学习上犯错,非但不必大惊小怪,反而要静思深究其中的合理意义。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差错都与教师的敬业精神、业务水平、教学技能相关的。有些差错是偶犯,如马明老师的思维“短路”,防不胜防;还有些差错是伴随着教育教学常态自然而然出现的,是教学问题的初现端倪,是教师改进提高的基石,是教育教学研究的可贵材料。教学管理者所以视之如洪水猛兽,本身就是他们自己未能参悟教育要义,无法直面问题的胆怯表现,以为将问题扼杀在摇篮里就万事大吉了,必欲连根铲除而后快。对教学差错的正视或理解就是教育宽容的具体体现。可惜,这样的气氛在中小学校园越来越淡薄了。

宽容是人性中最宝贵的品质,宽容教育是教育中最亮丽的风景之一。教育之美在于其没有教育的痕迹,用宽容之心营造环境氛围,教会学生待人处世之道本就是一门艺术。而当今教育严重缺失了言传身教,潜移默化。教育行政部门“逼”学校,学校“逼”教师,教师“逼”学生,每一环节都像火药桶,一触即发。在这样的氛围中何以谈宽容?报端屡现教师苛责学生,学生轻生的报道,甚至有人据以揣度教师的普遍心理健康状态。板子最终打在了教师身上,但根本问题肯定出在教育管理的理念和方法上。

但是,静心思忖,除了宽容,还有什么可以拯救教育?文章开头马明老师课堂上出现的一幕给了学生深刻的启示------老师也是普通人,哪怕是特级教师也会有教学上的失误,无可厚非;马老师请仇老师帮忙板演是大度,仇老师救场是同事互助,也是一种大度,这非但不影响学生对马老师教学水平的信赖,反而让学生在特定情境中感悟了宽容的魅力;宽容方生和谐,和谐才得共赢。反之,学生到校长处“告状”,听课老师在同事间“拆台”,领导对马老师采取“措施”,这留在学生心里的究竟是什么样的教育形象?------刁民是刁民教育的产物!

想到一个温暖的故事:

一个实习老师在幼儿园实习,由于疏忽大意,将一个5岁的小女孩锁在了游戏室。好在小女孩被其他老师发现并解救了出来。获救的小女孩是何等惊惧,在闻讯赶来的妈妈怀里痛哭不止。实习老师惊慌失措。在场的所有人都等着孩子母亲合乎情理的斥责与埋怨。出乎意料的是,这位母亲俯身向还在抽泣的孩子说:“乖,去亲亲姐姐,告诉她没事了。”孩子在母亲的嘱咐下,含泪亲了亲站在一旁的实习老师。

这位母亲不是教师,但她的教育智慧超过了多数教师。亲吻这个简单的动作在孩子眼里寻常无奇,但它让孩子打小懂就得了宽容的内涵,哪怕对冒犯自己的人也要友善相待,这将是孩子终身的财富。我们的某些教育管理决策者在这位母亲面前难道不该面红耳赤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