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眼看人(职场风云篇)

 茶香飘万里 2014-11-06

现代职场是如今大多数人都必须要面对的。如何在职场变幻风云之中,能够提前窥得端倪,使你具备随机应变、识破人心的本领;如何在优胜劣汰的环境中,做到游刃有余领先一步,拥有非凡的洞察能力,最后立于不败之地,你必须学会练就一双识人的“火眼金睛”。

一、从下属的谈吐中鉴别人才

俗话说:言为心声。了解下属的直接方法就是和他交谈。平时,领导要多接触下属,多与下属交谈,有意识地询问下属一些你关心和正在思考的问题,从下属的谈吐中,初步判断他们的观念、才学与品性。

1、目光远大的人可以共谋大事。当询问下属“公司应该向何处发展”“你有什么打算”等问题时,领导如果发现下属不满足于现状,有远大理想,有不同寻常的发展眼光,且想法也不空泛,那么,说明这是一个值得重用的人,可以提拔重用,成为共谋大事的搭档。

2、善于倾听的人能担大任。善于倾听别人谈话,能够抓住对方本意,领会其要旨,回答言简意赅的人能担当大任。善听是一种修养,它只有经过长期的锻炼才能形成。同时,这些人想必是有谦逊的品德,有随和的个性,具有领导和管理的天赋。一般来说,三言两语就能切中问题要害的人,往往是思维填密、周详而又迅速果断的人。他们对事物体察人微,而且客观全面,做出的决定也实际可靠,他们是能担当重任之人,此所谓真人不露相。启用他们,公司业务的扩展一定会获得好的成绩。

3、“胆小”心细的人比轻易许诺的人更可靠。在布置任务时,有的下属常说“我担心? ,? … ”“万一之类的话。初看起来,这种人给人一种胆小怕事的印象。其实不然,因为他们往往思维比较严密,能够居安思危,经常考虑到可能的各种情况和结果,同时也善于自我反省,明白自己的所作所为及其可能的结果,很有责任感。由于他们对工作中所遇到的困难和出现的问题有足够的重视,做起工作来,就会有条不紊,越做越好。领导应当给他们加压,委以重任。一个常轻松地说“肯定是… … ”' ‘一定行。”“没问题!" 等如此之类的话的人,往往给领导一个爽快能干的印象。事实上,这种轻下断言、轻易许诺的人是靠不住的。轻易断定没有任何困难,这至少表明他工作草率,不具备发现问题的能力。轻易许诺是缺乏承诺的诚意与能力的一种表现。

4、华而不实、言之无物的人不能使用。说话模棱两可,公式化的一问一答,善于应酬而胸中无策的人不可重用。华而不实者,口齿伶俐,能说会道,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乍一接触,很容易给人留下良好印象,并当作一个知识丰富、表达力强、善交往、能拓展业务的人才看待。但是,领导者不要被外表所迷惑,须要分辨他是不是华而不实的人。华而不实者,通常善于说谈,谈古论今头头是道,而且能将许多时髦理论挂在嘴上,迷惑许多辨别力差、知识不丰富的人。考察这种人,谈话要多一些具体的问题,给予具体的任务,让他找出对策,试办具体的业务,如果此人谈话、做事避实就虚,圆滑应对,说明此人是华而不实者。用这种人当副手尚可,但决不能让他独当一面。

5、好夸耀的人不能重用。有些人争强好胜,喜欢在别人面前夸耀自己,有点小功劳就沽沽自喜,不时地向领导表功,这种喜欢居功自傲的人常常是功不抵过。

有人通学过各门各类的知识,泛泛而谈,也还有些道理,似乎是博学多才的人。但是,如果是博而不精,未免有欺人耳目之嫌。领导者对于凭着某种证书应聘者,应该考察是通学还是博学多才的人。

通学者,善于吸收别人的精华,自己没有什么独到见解和思想,对于知识的掌握还局限在初级阶段。

博学多才的人,博学精通,见多识广,但往往不露声色,甘于在平淡中显神奇;虽然聪明绝顶、博学多才,却不过于炫耀自己。更善于把握来自对方的信息,思考目前的各种情况,立即领会对方的意图;眼光犀利,善于洞察先机,迅速把握有利时机,随机应变;用词准确,沟通能力良好,善于搞好各种人际关系,思维灵活,不拘泥于一格,善于创造新的事物,构思新的框架。

一言以蔽之,真正的博学多才的人,并不想急子表现自己,而是洞察对方,相机行事。

与人交谈时,有人常把“我”字放在前面,不顾对方的心情与感受,大谈自己的看法,炫耀自己的学识,显示自己的才干,似有怀才不遇感慨。对这种自命不凡的人,尽管他有些特长,但也不能放心大胆地使用。

这种人自以为是,自以为什么都懂,恰恰反映出他们是彻底的无知。有了这种夸夸其谈的心态,他们做起事情来会经常不顾领导的意图,偏偏要按照自己的意思去做,以为这才是个人价值的体现。如果公司领导被他的夸夸其谈所蒙蔽,重用了他,就会误了公司的人事,成为公司发展的阻碍。

6、不承认他人长处的人不可重用。当领导向某一下属了解另一下属的情况时,或者当着某一下属的面表扬另一不在场的下属时,如果这位下属不承认他人的长处,而是拐弯抹角地揭别人的短处,对领导表扬别人心里不服气。这种情况表明.这个人不是看不到他人的长处,就是妒忌心很强,担心别人在某些方面超过自己。无论是哪种原因,这种人都是不可重用的。

二、从对待工作得失的态度识人

每个人在工作中,都会不经意地将自己的性格特征表现在对工作的态度上,所以想认识和了解一个人的性格,可以从他对工作的态度上进行观察。

外向型的人多勇于承担责任,在工作中,没有机会的时候会积极地寻找机会,并创造机会,有机会的时候会牢牢地把握住机会,他们大多很容易获得成功。

内向型的人在面对一项工作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自己该负担的责任、后果等问题,总是担心失败了会怎样,所以时常会表现出犹豫不决的神态。因为顾虑的东西实在太多,行动起来就会瞻前顾后,畏首畏尾,最后往往会以失败而告终。如果工作失败了,不断地找一些客观的理由和借口为自己开脱,以设法推卸和逃避责任,这种人多半是自私而又爱慕虚荣的,他们常常以自我为中心。

而工作上一出现问题,就责怪自己,把责任全部揽到自己身上,这样的人多胆小。

失败以后能够实事求是地坦然面对,并且能够仔细、认真地分析失败的原因,进行归纳和总结,争取在以后的工作中不犯类似的错误,这样的人多是真正成熟的人。他们为人处世比较沉着和稳定,具有一定的进取心,经过自己的努力,多半会取得成功。

如果工作比较顺利,就非常高兴,但稍有挫折,便灰心丧气,甚至是一纸不振,这种人多是性格脆弱、意志不坚强的类型。

三、识别与善用性格各异的人

在一定程度上,一个人能耐的大小以及性格的变化取决于他的察性,察性恶的人不能指望他为善,察性懒的人不能指望他做事勤快。注重道德和品行修养的人不会干凶恶阴险的事,追求公平正直、心无偏私的人,不会伤害朋友。在职场上,如果能把握好下列12 种不同性格的人,学会识别并善用他们,你一定会取得事业上的辉煌成功。

1、强毅之人。这种人性情硬朗,意志坚定,刚决果断,勇猛顽强,敢于冒险,善于在抗争性的工作中顽强拼搏,阻力越大,个人力量和智慧越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属于袅雄豪杰一类的人才。缺点是易失于冒进,骄傲于个人的能力。权欲重,有野心,喜欢争功而不能忍。他们有独当一面的才能,也能灵活机动地完成使命,是难得的将才。但一定要注意把握好他们的思想和情绪变化,这可能是他们有所变化的信号。

2、雄悍之人。这种人有勇力,但暴躁,认定“两个拳头就是天下”,恃强鲁莽,为人讲义气,敢为朋友两肋插刀,属性情中人。他们的优点是为人单纯,没有多少回肠弯曲的心机,敢说敢做敢当,有临危不惧的勇气,对自己衷心折服的人言听计从,忠心耿耿,赤胆忠诚,绝不出卖朋友。缺点是对人不对事,服人不服法,任凭性情做事,只要是自己的朋友,于己有恩,不管他犯了什么错误,都育目地给予帮助。因其鲁莽,往往会犯下无心之过。如今,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明化的增长,这类人的性情正在变化,理智的成分增强了,演变成敢拼敢闯的开拓型人才。又由于义气成分的减少,个人意识的增强,加上社会提供给个人创业条件的丰富,现在忠心耿耿、死心踏地的人正在减少,为朋友两肋插刀的表现也有许多在发生变化。

3、宏阔之人。这种人交游广泛,待人热情,出手阔绰大方,处世圆滑周到,能得到各方面朋友的好感和信任。他们善于揣摸人的心思,投其所好,长于与各方面的人打交道,混迹于各种场合而左右逢源。适合于做业务工作和公关,能打通各方面的关节。但因所交之人龙蛇混杂,又有点讲义气,往往原则性不强,容易受朋友牵连而身不由己地做错事,很难站在公正的立场上论事情的是非曲直,不适宜矫正社会风气。

4、柔顺之人。这种人性情温和,慈样善良,亲切和蔼,不摆架子,处事平和稳重,能够照顾到各个方面,待人仁厚忠实,有宽容之德。如柔顺太过,则会逆来顺受,随波逐流,缺乏主见,犹豫观望,不能果决,也不能断大事,常因优柔寡断而痛失良机。因与人为善又可能丧失原则,包容袒护不该纵容的人。在许多情况下,连正确的意见也不能坚持,对上司有随意顺从的倾向。如果刚决果断一些,正确的能极力坚持或争取,大事上把握住方向和原则,以仁为主又不失策略机变,则能团结天下人才共成大事。这就是曾国藩所说的“谦卑含容是贵相”。否则,只是幕僚参谋的人选。

5、固执之人。这种人立场坚定、直言敢说,也有智谋,可以信赖,行得端,走得正,为人非常正统,不论在思想、道德、饮食、衣着上都落后于社会潮流,有保守的倾向,也比较谨慎,该冒险时不敢,过于固执,死抱住自己认为正确的东西,不肯向对方低头,不擅长权变之术。这种人是绝对的内当家,是敢于死谏的忠直大臣。

6、好动之人。这种人性格开朗外向,作风光明磊落,志向远大,卓立不群,富有开创精神,凡事都想争前头,不甘落在人后,往往从中产生出莫大的勇气和灵感,不轻言失败,成功欲望强烈,永远希望自己走在成功者的前列。缺点是好大喜功,急于求成,轻率冒进,如果在勇敢磊落的基础上能深思熟虑、冷静应对,则能取得重大成就。又因为妒忌心强,如果不注重自身修养,会为嫉妒而犯错误。如果将嫉妒心深藏不露,得不到宜泄,可能偏失到畸形的程度。

7、朴实之人。这种人胸怀坦荡,性情忠厚淳朴,没有心机,不善机巧,有质朴无私的优点。但为人过于坦白真诚,心中藏不住事,大口没遮拦,有什么说什么,太显山露水,城府不够,甚至可能被大家当傻瓜看,作为取笑的对象。与这种人合作,尽可以放心。但因缺乏心眼,办事草率,有时又一味蛮干,不听劝阻,该说的说,不该说的也说。虽说坦诚是为人处世的法则,但一如竹筒子倒豆,少了迂回起伏,也未必是好事。如果能多一份沉稳,多一点耐心,正确运用其诚恳与进退谋略,成就也不小。傻子的聪明之处,正在于知道如何运用他的“傻”。

8、沉静之人。这种人性格文静,办事不声不响,作风细致人微,认真执著,有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因此往往成为某一个领域的专家和能手。缺点是过于沉静而显得行动不够敏捷,凡事三思而后行,抓不住生活中擦肩而过的机会。兴趣不够广泛,除兴趣所在之外,不大关心周边的事物。尽管平常不大爱讲话,但看问题又远又深,只因不愿讲出来,有可能被别人忽略。其实仔细听听他们的意见是有启发的。

9、辩博之人。这种人勤于独立思考,所知甚博,脑子转得快,主意多,是出谋划策的好手。但因博而不精,专一性不够,很难在某一方面做出惊人的成就。不愿循着前人的路子,因此多有标新立异的见解。口辩才能往往也很好,加上懂得多,交谈演讲时往往旁征博引,让一般人大开眼界。如能再深钻一些,有望成为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为人一般比较豁达,因此也能得到上下之士尊敬。

10、清正之人。这种人清廉端正,洁身自爱,从本性上讲不愿贪小民之财,富有同情心和正义感,因此,看不惯各种腐败而不愿为官,即使为官也是两袖清风,不阿谈奉承,偏激的人甚至辞官不做,去过心清神静的神仙日子。由于他们原则性极强,一善一恶界线分明,有可能导致拘谨保守,又因耿直而遭奸人忌恨陷害,难以在政治上取得卓越成就。有狂傲不羁个性的,反而在文学艺术上会有惊人的成就,在那个天地中可以尽情自由地实现他的理想和抱负。

11、韬智之人。这种人机智多谋又深藏不露,心中城府深如丘壑,善子权变,反应也快。如果立场不坚定,易成为大奸之人,往往见风使舵,察颜观色确定自己的行动路线,智谋多变。如果忠正有余,则会成为张良一类的奇才。

办事能采取比较得体的方法,表面谦虚,实际上不会吃人哑巴亏,暗藏着报复心。用人讲求乱世用奇,治世用正。这种人不论在乱世还是治世,都能谋得自己的一席之地,是懂得变通的善于保全自己的一类人。因诡智多变,可能节气不够,不宜选派这种人掌管财务、后勤供应等事。

12、拘谨之人。这种人办事精细,小心谨慎很谦虚,但疑心重顾虑多,往往多谋少成,不敢承担责任,心胸不够宽广。他们驾轻就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能很圆满地完成任务。可一旦局面混乱复杂,就可能头昏脑胀而作不出果断、正确的抉择,难以在竞争严酷的环境中生存。

他们生活比较有规律,习惯于井井有条而不愿随便打乱安静平稳的节奏。适合于做办公室和后勤等按部就班、一突变性少的工作。

识人术的目的不仅在于知人,更重要的是在了解其人之后,采取相应的措施去用人。以上12 种性格之人,由于特性不同,因而在识别之后,使用也应该不一样。

二战时英国著名的蒙哥马利元帅曾经有过这样一段话:“我们把军官分成四类,聪明的、愚分的、勤快的、徽惰的。每个军官至少具备上述两种品质。那么,聪明而又勒快的人适宜担任高级参谋;愚套而又徽惰的人可以被支配着使用;聪明而又徽惰的人适合担任最高指挥;至于愚盆而又勤快的人,那就危险了,应立即予以开除。”

四、值得借鉴的古代识人谋略

我国古代的许多兵法里充满了智慧,其中有一部兵法《六韬》,里面详述了种种看穿对方心思的方法,其中对选人比较实用的有如下几种,对各位领导一定会有所帮助。

1、问之以言,以观其详。向对方多方质问,从中观察对方知道多少。公司招考新人的时候,必须对应征者来个“人物鉴定”,考官就得向应征者多方查问,这就是“问之以言,以观其详”的方法之一。鉴定一个人物,不能只流于形式,需要提出足以判定对方真心的问题。“你的嗜好是什么?" “家里有哪些人?”这一类的问题,就是形式上的问题,对探查一个人的内心,毫无作用。“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看法?" “… … 这一类的难关,换了您,如何打开僵局?”这一类的问题,就直捣核心,足以使对方的才能、思考力,露出蛛丝马迹,成为判断上的珍贵资料。又比如,身为上司,在遇到重大的问题时,不妨向部属或同事问一句:“换了你,如何解决?”这时候,平时看似应变有方的人,却为之语塞,或是答非所问;而看似不够机灵的人,却能提出迎刃而解的妙方。这种事实,会令你痛感一个人平时的外表和言行举止有时不足以信赖。

2、穷之以辞,以观其变。不断追问,而且越问越深、越广,借此观察对方的反应如何。没有自信的人,面对一连串的“逼问”,就会惊慌失措、虚言以对。发问的人,就可从这些表情的变化,判断对方是个怎样的人物。而对一件事一知半解的人,在“穷之以辞”的情况下,都会露出马脚。

3、明白显问,以观其德。把秘密坦率说出,借此观察一个人的品德。如果对方听到秘密就立刻转告第三者,这种无法守密的人,就不能深交,更不能合作,还是避开为妙。对方是不是口风甚紧或者是否容易失言,只要泄漏秘密给他,就知道他是个怎样的人。运用这个方法,往往会发觉平时自诩为“最能守密”的人,反而是最会泄密的人。当然,从这些反应,我们就能探知对方是不是值得信赖的人。

4、使之以财,以观其廉。让他处理财务,借此探测清廉与否。把一个人派到容易拿到回扣的单位去服务,就容易看出他是不是为人廉洁。服务于容易拿到回扣的单位,一些有私心的人即使开头坚决不拿回扣的人,时日一久,也会随波逐流,见钱眼开。要试探一个人的清廉与否,只要派他到那样的单位,就会真性毕露。

5、告之以难,以观其勇。派给他困难的工作,借此观察他的胆识和勇气。平时口口声声“遇事果断”的人,一旦危机临身,往往不知所措,还会满腹牢骚。而个性越是柔顺的人,遇到困难越是仓惶失色。因此,若要试探一个人的胆识和勇气,就得把困难的工作,接二连三地交给他去处理,从中观察他的反应。

6、醉之以酒,以观其态。请他喝酒,借此观察他的态度。平时守口如瓶的人,黄汤下肚就完全变了样,不但满口牢骚,还会猛说别人的坏话,这样就可判定他是一个经常怀有不满,甚至嫉妒心强烈,有害人之心的人。以意志坚强、灵敏果断闻名的亚历山大大帝,喝酒之后也会大醉失态,惹了不少麻烦。他在痛下决心之后,只要沾r 酒就独处于营帐中,拒绝见人。一代英雄尚且如此,更何况凡人?醉之以酒,以观其态,是在现实生活中非常管用的识人方法。

五、慧眼识别被埋没的人才

对于任何一家企业来说,“以人为本”都可以说是一句至理名言。被埋没的人才有如待琢之玉,似尘土中的黄金,没有得到公众的承认,没有显露出自己的价值。若不是独具慧眼的识人者是难以发现的,因此,沙里淘金需心细,否则即使金子也很容易从你的指间漏过。

作为一个管理者,要想较快较好地识别和发现被埋没的人才,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析其作,辨其才。潜在的人才虽处于成长发展阶段,有的甚至处在成才的初始时期,但既是人才,就必然具有人才的先天素质,或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胆略,或有出污泥而不染的可贵品格,或有“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之举,或有“雏凤清于老凤声”的过人之处。总之,既是人才,就必然不同常人之处,否则就称不上人才。一位善识人才的伯乐,正是要在千里马无处施展腿脚之时,识别出它与一般马匹的不同。如果千里马已经在驰骋奔腾之中显出了英姿,又何必再需要伯乐呢?

2、观小行,察“真迹”。一个人的行为,体现着一个人的追求。一个讲究吃喝打扮的人,所追求的是口舌之福和衣着之丽;一个善于请客送礼的人,所追求的是吃小亏占大便宜;一个干工作吊)L 郎当,伺候领导却十分周到殷勤的人,所追求的是个人私利等等。任何一个人,一旦进入了自己希望进人的角色,就会为了保住角色而多多少少地带点“装扮相”,只有那些处在一般人中的人才,他们既无失去角色的担心,又不刻意寻觅表现自己的机会。所以,他们一切言行都比较质朴自然。

领导若能在一个人才毫无装扮的情况下,透视出他的“真迹”,而且这种“真迹”又包含和表现出某种可贵之处,那么大胆启用这种人才,十有八九是可靠的。

3、听其言,识心志。尚未被挖掘出的人才往往尚未得志,他们在公开场合说官话、假话的机会极少,他们的话,绝大多数是在自由场合下直抒胸臆的肺腑之言,是不带“颜色”的本质之言,因而就能更真实地反映和表达他们真实的思想感情。

刘邦和项羽在未成名之前,见到秦始皇威风凛糜地巡行,各说了一句话。刘邦说:“磋乎!大丈夫当如此也!”项羽则说:“彼可取而代之!”两个人都有称王称霸的雄心,却表现出两种不同的性格,刘邦贪婪多欲,项羽强悍爽直。短短一句话,刘、项二人的志向表露得清清楚楚。

4、闻其誉,察品行。善识人才者,应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有自己的独立见解,不受他人言语所左右。对于已成名的人才,不跟在吹捧赞扬声的后面唱赞歌,而应多听一听反对意见;对于未成名的潜在人才所受到的赞誉,则应留心在意。这是因为,人们大多有“马太效应”心理,人云亦云者居多,大家说好,说好的人越发多起来,大家说不好,说不好的人也会随波逐流。

当人才处在潜伏阶段,马太效应对他毫不相干。再者,人们对他吹捧没有好处可得。所以,人们对潜在人才的称赞是发自内心的,是心口一致的。用人者如果听到大家对一位普通人进行赞扬时,一定要引起注意。古往今来,许多人才都是用人者听到别人的推举而得知的。

比如,刘备就是听到人们对诸葛亮的赞誉而只顾茅庐请得贤才,周文王也是在百姓的赞誉声中得到渭水边的贤才姜太公的。潜在的人才多出身卑微,而出身卑微的人一旦受到人们的就是其价值得到了大家的承认,用人者就要大胆地启才能使人才放出耀眼的光芒来。

六、如何辨别真假人才

真正掌握识人术的领导,必定是能慧眼识出优劣的高手。识别真假人才是选人用人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在实际工作中,尤其要注意以下两种人:

1、假专家。不懂装懂的人,生活中着实不少,有人为爱面子,为了迎合讨好某人,或为了职位,就不懂装懂。可怕的是,在企业占据重要职位的人不懂装懂,就会给企业带来许多损失,尤其是技术上问题解决不了还会误了大事。

有些领导,求贤若渴,把学者和名人当作专家聘来,后来也大失所望。有些学者由于研究对象不同,尽管发表了许多文章,出版了不少专著,学术成果显著,但未必就是专家。领导者要聘某些学者为专家时,一定要注意考查他所研究的问题和你们的主业是否相符,是否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

有些名人,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作为领导,要考察受聘者名气的来历,凡是一点一滴累积起来的名气,则比较可靠,而对突然冒出来的名人,则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辨别,以避免聘来被媒体炒做出来的所谓名人。

2、貌似创新者。有一些人,尤其是刚刚走出校门的毕业生,抱着满脑子的幻想、以一种不循规蹈矩、敢想敢干的精神步入社会。这些人多少有一点才干,虽然有闯劲,但过于自负,常常会捅个大窟窿,令人头痛。

对于常常提出新设想的人,领导者一定要考察此人是不是具有过于自负、好大喜功、急于求成的缺点。如果有这些特点,就是貌似创新者。这样的人自以为天下老子最能干,只有自己是正确的,别人不是错误的,就是有毛病的。他们异想天开、一意孤行,如果支持他们的主张,给公司带来的损失是无法估量的。

下面是慧眼识人成功的一则真实例子:

上海一个下岗纺织女工,由大饭店的服务员最后被耀升为该饭店的总经理。刚开始,这个女工的丈夫在外办公司,家里并不需要她出外赚钱,但她已经习惯了劳动,不愿意在家吃闲饭。

下岗后,她找到一份工作,是在外国老板开办的饭店里当服务员,主要是负责盟洗间的卫生。做这份工作,她没有多想什么,只是认认真真地做好工作,她勤苦而用心,把盟洗间擦洗得非常干净,一尘不染。

首先是顾客感觉到“盟洗间非常干净”,后来外国的老板也听到对盟洗间‘’非常干净”的称赞。老板非常看中她的认真劲儿,子是,就提拔她当总经理。果然,她不负老板的期望,把饭店治理得井井有条,老板对她的工作非常满意。这个事例说明,领导者用人千万不要被外部条件所迷惑,可能有些人徒有其“表”。许多公司就有学历、年龄、专业等条件都具备的职工,可是,他们主观不努力,工作态度又差,做工作也挑挑拣拣,马马虎虎,不负责任,最后成了一个难事做不了、易事不想做的庸人。

七、如何正确地看待人才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是我国唐代大学者韩愈针对埋没人才的现象发出的感慨。许多领导总是片面地感叹人才缺乏,却很少认真地总结一下自己在识人选才方面的经验,反思一下自己在选才中存在的问题。

只有真正掌握识人术的要旨,对人才也有准确的理解和把握,才有可能找到好的人才。

1、人才不等于完人。俗话说: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缺点,人才也是如此。对人才决不可脱离实际地提高要求,他们的缺点,只要不妨碍他们所担负的工作,就要加以谅解。

对于他们身上的弱点,要进一步看,要变换角度看,结果很可能是斜视中的弱点,正视却是长处。即使是弱点,只要无碍于工作,无妨大局,也要大胆使用。

据说拿破仑在担任临时执政期问,一次在讨论约瑟夫? 富歇是否能继续担任替务大臣问题上发生争议,有人认为他为人冷酷,心怀厄测,不可用;拿破仑心里也清楚他爱搞阴谋,但更赏识他在警务方面的才能,于是就坚持让他担任警务大臣。

2、人才不等于文凭。人才不等于文凭,大家嘴上都在这样讲,但实际上文凭就等于人才的情况还比比皆是。文凭与才能确实有一定关系,特别是那些经过严格训练的正规学校的文凭。但是,文凭与才能又有差别,即使文凭与其实际知识相符的人,由于用非所学,或用学不能完全一致,仍然不可简单地把文凭当成人才。更何况近几年来,学籍管理混乱,滥发文凭之风盛行,用人情换文凭,用钱买文凭,用权要文凭的人屡见不鲜,同一学历的文凭失去了统一标准。烟台市有一位企业经理,5 年间竟弄了6 张大专文凭,其文凭之多,专业之齐全,弄来之容易,使人瞳目结舌。试想,这样的文凭有何用,这样的文凭与才能有何关系?

3、人才不等于奇才。人才结构呈金字塔形,假若说位于塔尖的是奇才,那么塔腰的是中才,塔底是凡才。奇才是极少数,中才是大量的,凡才是大多数,金字塔的稳定在于基础的坚实与宽广,奇才人物作用的发挥离不开各个层次上的中才、凡才。包拯的“昼断阳、夜断阴”,离不开王朝、马汉、张龙、赵虎的辅佐;诸葛亮的用兵如神,离不开关、张、赵、马、黄等一批英勇善战的大将的辅助。只有眼睛盯着绝大多数的凡才和大量的中才,才能感到人才济济,左右逢源。同样一个企业,有的领导者管理得虎虎有生气,有的则管理得奄奄一息,其中‘个重要原因,就是善于发掘人才,选拔人才,使用人才。

4、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领导者把一个企业管理得井井有条是人才,一个工人开动机床加工出精密的机器部件也是人才,研究电脑的专家是人才,商店业务员的“一口清”,会计人员的“铁算盘”也是人才。人才,就是有一技之长,一专之能。这种长,可以两方面比较,一是比相同点,比如企业中同一工种的工作,使用同样的机器,在相同的时间下,有的人加工出来的产品质量好,有的人则不行,相比之下前者就是人才。

5、人才不等于“嘴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和气质,领导在选才时,千万不可只注意那些善于交际、开朗活泼、敢打敢冲的性格外向的人,以及那些善于自头表达发挥,一分才能说成三分,指头尖点的成绩声张得比脸盆还大的“铁嘴巴”,而轻视那些沉静稳重、不吹不捧、深思熟虑、多干少说的内向型人才。

就说和干两方面来说,最好是又能说又能干,俗话说的“嘴一分,手一分”,就是指这种说、干兼备的人。但是,这种人在现实生活中是少数的,绝大多数人是有所偏重的,或是说有余干不足,或是干擅长而说欠佳。

能说的人往往是引人注目,捷足先登,早被发现,早被选中,早被启用,而那些只知埋头苦干,不善言辞,对自己的才能、工作成绩羞于启齿的人,往往很难被上司发现。这种人在一个公司树立自己形象的过程本来就长,再加之上司的偏见和官僚主义作风,所以被选中的机会是很少的。

对于性格内向的人要做具体分析,有的确实是不善辞令,大概陈景润、李广就是此类,有的是不爱多说闲话、狂话、大话和恭维话,而说起真话、实话、有用的话来颇有见解,只是没有机会说或者不爱抢着说罢了。

不管哪种,领导决不可以嘴巴活动频率和送出的声音悦耳为标准判断人才。嘴尖皮厚腹中空者是大有人在的,而善于思索、着重实干者也不乏其人。

八、如何识别几种不可重用之人

在竞争口益激烈的时代,有的领导者求才心切,发现某人有一技之长,“拣到篮子就是菜”,不问其他,委以重任。殊不知,有些人虽然学有所长,但由于自身的某一方面存在着致命的弱点,有朝一日说不定会因此坏了大事。

所以,对有些人应量才而用,万万不可忽略其弱点。而对下面几种人,切不可重用。

1、内心险诈,自命不凡的人。这种人巧言悦色,却嫉贤妒能,凡其所举荐之人,皆只言其优点,而不谈其缺点,凡其所排挤之人,皆只讲他的坏处而不谈他的好处,致使上司赏罚不当,号令不通二,他们根本无法容忍一切超过他们才能的人的举止和想法,对谁都看不起,觉得世上惟有自己最有能耐。

2、权力欲极强,营私结党的人。这种人浑身上下都散发着“野心”所特有的“气味”,时时刻刻不忘在别人面前显示自己的能力,只有野心,没有道义。任何人、任何事只要阻碍了他们的野心和权欲,他们都会暴跳如雷,这种人的本性是极其自私的。

3、投机钻营,左右摇摆的人。这类人善于察颜观色,把自己作为商品,在工作上专好讨价还价。利用应召别家企业,而对目前雇用他们的公司施加压力,以使该公司的领导给他们以晋升或增加工资。

他们妄图利用“被别家企业录用”这种名义,来加速他们在原公司的发展。这种诡计通常都能得逞,特别是当别家企业恰是这种投机者受雇的原公司竞争者时。

4、说话办事四平八稳,没有创造力和开拓精神的人。这种人缺乏干劲和创造力,在事业上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为人处世信奉“谁也不得罪”的哲学。这种人的最大缺点是没有干劲,只想谋一个舒适的职位而已。

5、爱慕虚荣者。虚荣型的人渴望自己是富人和名人的知己。这种人只要一有机会,就会滔滔不绝地向别人叙说他与某些有名望的人常有往来。实际上,他的所谓名人朋友可能根本不认识他,或者认识,也只知道他是个“牛皮大王”而已。这种人没什么真本事,只会夸夸其谈,信口开河。

6、死板僵硬,墨守成规,不善交际者。商务接洽、迎来送往需要善于交际的人,过于刻板,只能让被接待者尴尬、别扭,善于交际的人更容易发挥和对方的亲和力,更利于开展业务。

九、从主持会议风格辨别人

我们在平时的生活和工作中,都有机会参加或是出席一些会议。在会议中如果担任主角,比如负责主持,那么怎样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呢?这与主持者对场面的控制能力,以及他的主持风格有很大的关系。通过这两个方’面也能观察出一个人的性格。

在主持会议时,采用独裁方式的人,多是具有一定身份、地位和能力的人,并且他们很看重自己目前所拥有的一切。他们多有较强的自信心和意志力,在很多时候能够做到心里有数,遇事也有泰然自若的魅力。但通常,他们又比较固执,轻易不会接受他人的意见和看法。

在主持会议时,把所有的与会者都当成是自己的学生,惟恐他们听不明白自己在讲些什么,一而再,再而三地为之讲解,甚至达到浑然忘我的境界。这一类型的人,多属于专家级的人物,在某一学术科研领域非常精通。他们具有一定的权威意识,但在为人处世等方面,往往表现得清高气傲,不拘于世俗,除了自己的专业之外,对其他的事情,他们总是显得很漠然。在会议中占用大半的时间以表现自己,诉说自己的种种成就或是一些意见和看法,这一类型的人,多是一些能够赢得领导上司依赖的红人,他们常常以自己所处的特殊位置而感觉自豪,并且还时常目中无人。这种人,头脑多比较灵活,随机应变能力比较强。但缺乏责任心,在事故面前,总会想方设法为自己辩解,以逃脱贵任。

在主持会议时,只负责把上级的命令传达给下级,把下级的意见反映到上级那里,这一类型的人多比较圆滑和世故。他们只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绝对不会轻易地得罪谁,他们乐于当好好先生,虽然自己把许多事情看得都很透,但嘴上却不会轻易说什么。

主持会议时的表现温文有礼,而又非常谦虚,这样的人多是有一定发展前途的。他们在会议上的表现还算自然,可以畅所欲言,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可是由于他们显得非常理智,缺少感情色彩,从而会减弱自身的魅力,所以给人留下的印象也会相对的淡一些。

十、从不同的角度整体看人

我们看任何一个人,都要从整体上来对其进行观察,从德、识、才、学、体这五个基本方面,也就是按人才所构成的基本要素来评定。

这五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一个整体,它们之间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不能只见一点而忽略了其他几点。这就需要用整体性的综合思维方式,把事物经分析之后的各个方面、层次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去认识,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句诗告诉人们,识人知人时采取不同的认识角度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如果从上往下看,会把人看矮了;如果从下往上看,会把人看高了;如果从近往远看,会把人看小了;至于门缝里看人,会将人看扁了的。具体来说,整体识人要注意这么几点:

1、要全面地看人。把人的各个方面的表现、情况联系起来,从整体上把握人的本质和主流,不能一叶障目,也不能以偏概全,更不能坐井观天。要看一个人在工作中的表现如何,对待事业、家庭和自身的态度如何,对待社会公益事业的态度如何,在喜怒哀乐时的情绪表现如何,在得志和失意时的表现又如何,又是如何对待金钱、名誉、地位这些东西等等,只有在尽可能多了解和理解透彻的前提下,才能形成对一个人的正确认识。被誉为近代哲学开山巨匠的培根,在哲学和自然科学领域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但作为哲学家的他,人格却似乎与他的才学成反比。他在年轻的时候,通过阿谈奉承倍受女王宠臣埃塞克斯的青睐,后来又用作伪证的卑鄙手段,把埃塞克斯送上了断头台。后来,他极尽钻营投机之能事,反复向英女王表示,“粉身碎骨为陛下效劳”,从而受封为大法官。但他最终因为受贿罪下狱,背着沉重的精神债务去见上帝了。尽管他在哲学上有伟大的成就,但历史绝不会宽恕丑恶。在提到他的名字时,谁都不会忘记,他是一个声名狼藉的学者,是过分的贪欲败坏了他的好名声,并使他身败名裂。对于类似培根这样的人,既不能因学术上的成就而遮掩其人格上的卑劣,也不能因为其卑劣而否定他的成就。

2、要发展地看人。“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人是会变的,不能用机械、静止的观点去看人,而是要用发展的观点去看人。人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变化的,要注意到人在各方面的动态变化和趋势,要看到人的潜力和发展前途。对于像李白那样“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的神童,人们自然会对其前程做出乐观的预测,但也有小时表现平庸,甚至很愚笨的人,在日后却能取得很大的成就。比如说发明大王爱迪生,上小学时被老师骂为“不折不扣的糊涂虫爪二十世纪物理学泰斗爱因斯坦,直到五岁还不会说话;俄国科学界的始祖罗蒙诺索夫,在二十岁的时候,还被贵族子弟讥笑为“大傻瓜”,但他们后来都成为人类的知识巨晕。他们成功的原因,更多的在于有面对困难的勇气、百折不挠的精神和对知识的高度渴求。比如罗蒙诺索夫在小时候,为了看一本算术书,竟答应了主人家捉弄人的要求,在据说常闹鬼的坟地里睡了一觉。对于这类人在这方面的特点,识人者应该引起注意。

3、要历史地看人。对一个人的是非功过的评价,要看他的全部工作和历史。虽然盖棺论定对识人者来说,已没有实际意义,但这种评价人的思维方式是值得借鉴的。识人者不能割断历史看人,既要看到现在,也要了解过去。有由好变坏的人,也有由坏变好的人。一个人无沦以前出身如何低贱,或者如何堕落,只要能够下决心重新做人,世人不但会原谅他们的过去,也会钦佩他们的毅力与勇气。反之,一个人虽然过去功勋卓著,如果因为受不了诱惑误入歧途,而.且毁了名节,必会遭到世人的唾弃。}比如汪精卫青年时代就追随孙中山革命,而且建下了很多功劳。当年他冒死刺杀满清摄政王,被俘后还写了一首壮志凌云的诗:“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块,不负少年头。”这种英雄气概真可谓惊天地,泣鬼神。岂料他在后半生却晚节不保,竟不顾民族大义甘为日寇傀儡,结果落得一个遗臭万年的汉奸罪名。还有旷世遗才的杨度,在辛亥革命期间站在保皇党立场上,竭力鼓吹“立宪救国论”,主张皇帝加宪法。武昌起义后,同汪精卫合伙组织了“国事共济会”,为袁世凯登基制造舆论,到处奔走。可是就是这样一个人,在晚年时却转向了革命,加人了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前后为革命做了许多工作。

4、要在实践中看人。要看到一个人与其所在群体的共同之处,更要看到这个人特有的个性。看人要视其表现,要听其言观其行。尤其要注意一个人在关键时刻的表现,疾风知劲草,路遥知马力。熊熊烈火之中,方显真金本色。

十一、何识别企业里的特殊人才哪

许多企业里,一些工作人员的特定才能不为人所知,被无故地浪费掉或未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是常有的事。为了企业的利益,管理者应善于挖掘企业里的明星,使之早日为企业发挥出足够的作用。

下面是认识企业里有特殊才能的人的儿个要点:

1、是否有雄心壮志。他必然有取得成就的强烈愿望。他通过更好地完成工作,不断地去寻求发展的机会。

2、能迅速做出决定。注意能迅速转变思想和说服别人的人。一个有才干的高级管理人员,往往能在相关信息都已具备时立即做出决定。

3、能否带动别人完成任务。注意是谁能动员别人完成工作任务的,因为这可以显出他具有组织管理的能力。

4、有许多需要求助于他的人。如果你发现有许多人常听取一个人的建议、意见和帮助,那他就是你要发现的人才了。因为这说明了他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他的思想方法为人们所尊重。

5、能够妥善地解决问题。如果他是一个很能干的人,他从不会去见老板说:“我们有问题要汇报。”只有在问题解决了之后,他才会去找到老板说:“刚才有这样一件事情,我们这样处理,结果是这样。”

6、比别人进步更快。一个有特殊才能的人,通常能把上级交代的任务完成得更快更好,因为他勤于做“家庭作业”,他随时准备接受额外任务。他认为自己应更深地去挖掘,而不能只满足于懂得皮毛。

7、勇于担当责任。勇于承担责任同样是一个有特殊才能的人的关键性条件。

十二、如何从平庸者中识别人才

《吕氏春秋?疑似》篇中一句名言:“玉人之所患,患石之似玉者;相剑者之所患,患剑之似吴干者。”这句话的意思是:琢玉的匠人最担忧的,是像玉一样的石头,相剑的人最担优的,是有像吴干那样的劣剑。这两句话常被用来比喻忠奸相混,贤愚相杂,不易识别。

玉和石的样子相像,只有技艺精良的人,才能识别出来。如果从识人角度来说,是讲只有远见卓识的人,才能从平庸的人中发现人才。

好玉在没剖出来时,与瓦石相混在一起,如同一类。千里马没有奔跑时,与跑不快的马杂混在一起,分不出好坏。此时,更需要良工巧匠那样的贤才,才能识别出贤才与不肖之才,有用之才与无用之才来。

买玉不识别好坏,必然没有珍宝;选拔人才不进行识别,不论是否贤良,就没有贤才。贤者善用慧眼者远看山崖,就可以看出山上有璞;面对河川,就可知水中有珠。换言之,这里指出善识人者能于众人之中发现贤能,有慧眼者能识奇才于未露头角之时。

黑格尔在读书时,也被人视为“平庸少年”,有人画漫画奚落他,把他画成拄着两个拐棍的小老头儿,认为他是没有什么出息的。但是,有人却很赏识他,他的老师曾在他的毕业证书上写道:“健康状况不佳,中等身体,不善辞令,沉默寡言,天赋高。判断力健全,记忆力强,文字通顺,作风正派,有时不太用功,神学有成绩,虽然尝试讲道不无热情,但看来不是一名优秀的传教士,语言知识丰富,哲学上十分努力。”应该说,黑格尔的这位老师是善于识才的。

达尔文读的是剑桥神学院,神学成绩不佳。很多人认为达尔文只知道飞鸡斗狗,智力远在普通人以下,是个平庸者,但是植物学教授汉罗却看出达尔文有特殊的才能。是他特别器重达尔文的观察力和喜欢独立思考的治学品质,并力保他随贝格尔舰进行环球科学考察,从而使一个“平庸”者,成为举世瞩目的科学家。

在中国历史上,别具慧眼的人也大有人在。晋代的皇甫谧亲自为无名青年左思所写的《只都赋》作序,使之名噪洛阳;唐代诗人顾况提携白居易于未名时;鲁迅举荐了萧红、柔石等;赵树理对陈登科一篇错别字连篇的稿子格外器重,从中发现了作者未经雕琢的杰出文学才能。

贤明的人才,终究要贤明的人去发现。平凡的人,是难以发现杰出人才的。因为历史经验也反复证明:“高世之器,非浅俗所能识也。”正因为杰出的人物,哪俗的人是不能发现的。所以能够担任起识别人才的人,自身必是非同凡响的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