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随笔|开学前必须想明白的三件事

 领巾工作室 2014-11-07

我一直致力于让教师工作的更轻松,生活得更快乐,在现有体制内,更多的发现并体验到职业生涯的乐趣。因为我坚信一点,没有教师的快乐,便没有学生的快乐,更不会有教育的快乐。所以我言说教育的方式与主流语境稍有差异,一本正经的谈教育,也许并不是对教育的尊重。还原教育的本来面目,过一种真实的教育人生,是我的理想和追求。

教师很忙,这是客观现实,但谁也不能否认其中包含着主观因素。在很多时候,是主观加剧了客观。说白了就是,教师很忙,有现实的原因,更有教师自身的原因。

是导致的一个主要原因。,即工作的盲目性。胡子眉毛一把抓,核桃栗子一起数,大事小事一块办,不分轻重缓急,没有上下前后,因为盲目,所以忙碌。教师要忙的事情确实很多,既要研究课标,又要研究学生,既要研究教材,又要研究教法,既要管理学习,又要管理生活,大大小小的事情奔来眼底,有些教师难免慌了阵脚、乱了方寸,不知如何是好,只能疲于应付。

又是的罪魁祸首。,即茫然,内心一片迷茫。对教师这个职业,对教育这份工作,缺乏清醒地认识,没感觉、无意识,稀里糊涂的,被惯性牵着、裹挟着,没有目的地向前走。站在讲台上,内心一片茫然,回到办公室,内心还是一片茫然。因为茫然,所以被动——这个专家说往东,那就往东走;那个专家说往西,那就往西走;不想被动跟风,却又不知路在何方,向何处走。

因为茫然,所以盲目;因为盲目,所以忙碌;因为忙碌,无暇思考,所以更加茫然,于是更加盲目,更加忙碌......有些教师便陷入这样的恶性循环中。开学在即,我们是不是还要进入这个怪圈,还在--中打转悠,我有这种担心,所以提出下面这三件,开学前必须想清楚的事。

一是为什么而教。这个问题,标准答案是,为国家而教,为学生而教。而有些教师给出的实际答案是,不知道为啥而教,只管好好教。为国家而教也好,为学生而教也罢,其职业价值取向都可谓高尚,值得提倡。但是我们要知道,任何高尚的东西都必须找到现实的支撑,否则高尚就会转为虚无。为国家而教、为学生而教的价值取向把具体实施教育行为的排除在外,教的行为是实施的,而教的目的与无关,”——假如不是圣人的话,还会对教的效果负责吗?不知道为啥而教,只管好好教,这回答带有很强的自欺欺人色彩,就像不看方向一味低头赶路一样,也许南辕北辙,只管好好教,也许教不好。这就是很多教师茫然的焦点。

所以,我希望管理者不要以过于高尚的价值取向引导教师,教师也不要以过于高尚的价值取向标榜自己,除了为国家而教、为学生而教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目的,那就是为自己而教——通过教师这个职业,创造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润泽并丰盈自己的人生体验。倘若你不认为这个职业能够实现你的人生价值,或是有更好的途径实现你的人生价值,则不如离开,否则误人误己。倘若对自己的人生都不负责任,谁又能保证他会对学生、对教育负责任呢?为什么而教,真的是需要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

我不是鼓吹个人主义,也不是说为自己而教要凌驾于为国家、为学生之上,我更想说明一点:为什么而教不能无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不能以虚无的高尚而眩人耳目。一个真正对自己负责的教师,一个对人生负责的教师,才能肩负托起国家和民族希望、托起家庭和学生梦想的责任。而那些汲汲于个人得失,把狭隘的个人主义视为人生最高追求的人,其实根本不配说——为自己的而教。

二是教什么。这个问题,标准答案是三维目标,即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是一个放之于任何课程都适用的目标,所以它是一个让一线教师迷茫困惑的目标。伟人说世上最怕认真二字,对教师来说,最怕的就是具体二字——具体到一门课、一节课、一个活动、一篇课文,三维目标是什么呢,应该教什么呢?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在具体面前望而却步,因为目标失去了具体,导致措施缺乏针对,造成行为带有盲目性。

具体不是琐碎,不是面面俱到。教育这件事的有意思之处在于,教育具有神奇的连锁效应,即:抓住了关键能力着力培养,其他与之相关的素质就会自然形成。为什么会有这种神奇的效应?因为人是一个能动的主体,他具有超强的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能力。所以有教育家说,教育的价值在于唤醒。我所说的具体,实际上就是核心。每一个学科,要教的东西实在太多,一一列举出来,恐怕难以实施,即便勉强实施,也会如蜻蜓点水,失之泛泛。所以教师要在开学前,想清楚、整明白,关于这个学科,我要教的最核心的东西是什么。围绕核心目标,组织教学计划,这样一来,工作便会有条理,便会轻松。

具体不是功利,不是只顾眼前、不顾长远。关于教什么,有两种倾向,值得注意:一是空洞,不够具体,无法操作;一是功利,只管教书,不管育人。关于教什么,每个学科的回答都不一样,但应该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教育性。也就是说,我们所确定的核心目标,必须是教育的,而不能是纯知识的。一旦我们把纯知识目标作为教什么的核心,教育的魅力和趣味便荡然无存。我们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当今社会,若论获取知识,教师不是唯一的途径,甚至不是最好的途径。教师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越来越不依附于知识。虽然我们不能脱离知识,但要跳出知识的藩篱,从教育的角度思考并回答教什么。

三是怎么教。这个问题,专家学者、文件论著,都给出过标准答案,比如: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合作式等多种教学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等等。这些答案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以为主——“认为怎么教好就怎么教。倘若我们认可教是为了学这一观点的话,一定就会发现,我们思考问题的逻辑原点出现了问题。离开学生怎么学,而思考教师怎么教,那只能是一厢情愿,导致教师很忙,学生却不买帐。

当我们回到学生怎么学这个原点思考教师怎么教的时候,当我们对学生的学充满信心的时候,也许就会发现,教的具体方法似乎并不是我们想得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我们为学生指引的方向、创造的环境、营造的氛围、提供的材料等。学生之所以到学校,跟着教师学习,并不在于我们能给予他们什么,而在于我们能够激发他们什么。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忙着教这个、忙着教那个、忙着这样教、忙着那样教,忙得都不是地方,或是说瞎忙活,还不如忙里偷闲,琢磨一下,学生是怎么学的,怎么让学生学起来。

新学期即将开始,我们能否规划设计一下,为自己而教、为教育而教、为学而教。如果可以的话,或许有助于我们走出————的漩涡。


(原载《教育人生》)


————————————————————

《教师博览》,教育品牌!

欢迎关注公众微信号:jsblzzs

或者扫一扫二维码

欢迎推荐到您的朋友圈

欢迎推荐您喜欢的文章(小编微信
xt545328 )

欢迎订阅《教师博览》

邮发代号:文摘版44-70,原创版44-76,科研版44-32

《教师博览》在线阅读平台:

http://book.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