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阳的回答(48票)】: 2014.10.15 重新排版。 —————————————————————— 谢邀。 “雾霾”应该是媒体发明的一个词,泛指是能见度下降的污染行为。关于雾和霾的区别目前包括环境保护部门也只有一个模糊的定义。 @刘秋云 先生讲得不错,雾是雾,霾是霾。 最大的区别确实在干湿上,一个略小的区别是在他们的粒径上。一般来说雾滴相对较大,直径大于微米级别,甚至可以达到毫米级别,有时肉眼可见。而霾,可以用PM2.5和PM10 的说法进行描述,但是,引起能见度下降的颗粒物的直径一般在亚微米级别,这个级别的颗粒物直径可以和可见光波长比较,对光线有着显著的散射或者吸收作用,从而引起能见度的下降。 以上是一些个背景。 霾是结果,成因很复杂。我国冬季的霾和秋季的霾的来源不尽相同。但是总的来说是因为颗粒物大量聚集无法及时扩散形成的。PM2.5的浓度暴表是常见的事情,但是每次爆表的原因都不尽相同,需要详细分析。在我国,空气污染形势严峻。在大气中,存在着气体污染物和颗粒污染物。气体污染物(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臭氧,挥发性有机物等)可以通过光化学反应形成二次污染物,这些污染物往往加重了PM2.5的污染。研究表明二次污染物在我国典型城市的灰霾组成中达到一半以上 (地球环境研究所等首次发现二次有机气溶胶(SOA)对重灰霾污染PM2.5的定量贡献----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另外一小半会是什么呢?在中国,几个突出的因素是:燃煤燃烧、生物质燃烧(下边会解释)、交通排放和扬尘,其具体比例在不同季节、不同气象条件和不同排放条件下会有所变化。以上的几个因素属于常规分析。突发排放形成的霾可以举两个例子:一是中国秋收后秸秆燃烧形成的霾;二是2010年左右美国墨西哥湾钻井平台漏油排放到空气中的油气形成的,以有机物为主的霾。 秸秆燃烧属于生物质燃烧,生物质燃烧可以理解成通过光合作用形成的植物体的燃烧行为,常见的有野火,森林大火,烧柴做饭,和焚烧秸秆等。此类燃烧由于燃烧温度较低,导致燃烧不完全,焦化过程中排放大量的颗粒物。这些颗粒物的集中、大规模排放是造成能见度下降的元凶。 针对问题一个个回答。 首先说,入秋的霾和秸秆燃烧有着很大的关系,虽然不是决定性要素,但是是霾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实上所有大气污染现象的最决定性的要素是大气自净能力,在没有降雨、雪等可以明显降低颗粒物浓度的条件下,起作用的主要是扩散能力和光化学清除能力(但光化学过程往往形成的二次污染)。霾的出现,往往是因为不利的扩散条件如高空逆温,静风等因素引起的。联想一下,前几天北京人民在干什么?盼风。 二、 秸秆燃烧可以排出颗粒物,颗粒物多了就会成霾,离开浓度谈污染是在耍流氓。以前当然有,只要有大规模的生物质燃烧,遇到不利的气象条件(静稳天气)就必然成霾,可以去网上找森林大火或者野火的照片,会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中国秋季大规模焚烧秸秆似乎是近二三十年的事情。之前秸秆在传统农业模式下,秸秆是舍不得直接在田里烧掉的,要作为冬季的燃料,要作为牛羊的饲料,因此秋收之后秸秆往往被囤集起来供应冬天的消耗。除了火灾,几乎不会存在大规模焚烧秸秆的事情。 三、工程建设对霾有影响,但是不太大。工程工程中形成的颗粒物粒径都相对较大,会很快沉降到地面,但也会有一定的小颗粒物滞留空中,对PM2.5 的贡献不往往不超过10%(质量),这个结论在北京、西安等北方城市都是成立的。当然,沙尘暴时期,沙尘对PM2.5的贡献会略增,对PM10的贡献增加明显。 ———————————————— 最后有几句要说的话:这篇杂乱无章的文字被 @知乎 推荐之后,我在微博的留言里发现了很多情绪化的语言。 诚然针对愈演愈烈的空气污染,没有人可以淡定。针对灰霾的研究在我国一直在进行,目前更是引起了关注。科学研究结论往往是和直觉不符的。 这篇文字分析了为什么近年来秸秆燃烧会引起秋季空气质量的明显下降。感谢能看到这里的知友。 【松鼠会老孙的回答(48票)】: 谢邀。 首先说“古代没有霾”是需要论证的,古人既然发明了霾这个字,固然有其原因,雾霾也不是从神话故事里产生的气象学现象,如果要想证明古代没有霾,那么至少应当确认古文中出现过的所有“霾”字都跟现代所说的“霾”没关系方可证明,因此断然说“燃烧秸秆的习惯已经有几百几千年了,怎么现在才有雾霾”不科学,何况此句还需要证明烧秸秆是否已有几百几千年的历史。 (本来这句话并不算答题的正文,题目没问雾霾是不是现在才有,只是点评一下问题中引用的古代没有霾这一说法太武断,但没曾想突然引起关注和争议,经 @fracsh 提醒,已重新编辑,原文写得太草率表述不清,讨论区里有引用,本次编辑没有改变原意,但关于烧秸秆与雾霾的关系,本答案从原来的肯定修正为比较肯定,因为同样的证据在每个人眼中也会有不同的判断,但我个人观点是肯定有关,但第二段否定的观点没有改,因为只要有一例反例就能否定。也希望讨论的焦点集中在证据本身,不希望知乎一秒变贴吧,成天骂战) =============================== 题主问的这个问题其实是两个层面,一是雾霾与烧秸秆有无关系,二是是否为决定性关系。 第一个问题是比较肯定的,印象中曾经看到NASA的一张中国区域卫星图可以作为证据,不过没有找到,贴了下面这张: 这张图是印度地区烧秸秆的卫星图,图上红点就是着火点,而雾霾的位置与着火点吻合。墨绿色的位置是喜马拉雅山,东北面是中国。实际上,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有烧荒的问题,往往都会伴随雾霾,比如印尼的空气湿润雨水较多,比较洁净,但春季(当地称旱季)烧荒时,雾霾就出现了。所以这是普遍存在的。这张图是印度地区烧秸秆的卫星图,图上红点就是着火点,而雾霾的位置与着火点吻合。墨绿色的位置是喜马拉雅山,东北面是中国。实际上,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有烧荒的问题,往往都会伴随雾霾,比如印尼的空气湿润雨水较多,比较洁净,但春季(当地称旱季)烧荒时,雾霾就出现了。所以这是普遍存在的。 上述证据是宏观证据,我们还可以寻找局部性证据:时间、区域和成分。每年十月是烧秸秆的多发季,华北、中原和华东北部是烧秸秆最激烈的区域,而这些区域每年十月份也是雾霾高发期,这一点说明二者可能存在关联。最后加上对成分的检测,确定这段时间植物性有机质的比例增加,其来源与秸秆关系较大。种种证据表明,烧秸秆应当与雾霾有关联。 ======= 第二个问题是说决定性关系,这个很明确是否定的,证据很简单,不烧秸秆的时候雾霾也很严重,尤其是华北地区,这实际上就是工业污染的问题了。我曾经因为工作关系多次去石家庄,在石家庄西边的G5高速上向西边望去,无论市区空气质量如何,井陉区上方都是灰蒙蒙一片,因为那一代工业非常集中;再比如说营口的空气是比较好的,但可以看到鲅鱼圈上方鞍钢的位置上也是一片灰色,这种局部性的雾霾可以很明确地表明工业污染对于雾霾成因的贡献,因为排除了其他因素的干扰。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城市自身的问题,主要是尾气和城建,其实也很容易证明,除了用仪器确定NOx之外,也可用上述方式证明。例如北京,当一阵风吹过之后空气很快洁净,如果风停了两天,雾霾起来了,此时在北京近郊的山坡上可以明显看到市区上方偏黄的一层灰霾,而远郊却是蓝天白云,可见城市自身也是产霾大器。但具体要分清尾气和城建哪个造得更多,个人感觉非常困难。 ======= 总结 雾霾的成分复杂,所以不可能把成因归结到一个原因上去,我们日常生活也在产生各种污染源,之前曾有专家说做饭也会产生雾霾,其实也没说错,只是贡献度多少的问题。洛杉矶治霾三十年见成效,我们伟大首都恐怕也需要这么久。 【华华崽崽儿的回答(6票)】: 你们不是有车吗?开车到田边看看那盛况你就知道烧秸秆有多厉害了。不需要大片的,只几个燃烧点就够了。我为什么知道?我家农村的。 【沁梅仙的回答(5票)】: 泻药。秸秆焚烧产生的颗粒相对雾霾,简直是小巫见大巫。城市雾霾主要是汽车尾气(40%左右)和周边电厂锅炉及工业锅炉(55%)造成的,当然不排除大型工地对小区域的影响。武汉的雾霾应该是和空气湿度,温度及风向有关。空气中的颗粒物主要还是靠雨,水分吸收,也会随风运动,基本没有人工处理手段。 【刘秋云的回答(4票)】: 谢邀。 针对问题①.雾霾到底和烧秸秆到底有多大关系?其是否是决定性要素? 第一,介绍下雾和霾的区别。 雾和霾在湿度条件上是有区别的,产生雾的环境湿度更大,霾则相对小。通俗来讲就是雾相对湿一些,而霾相对较干。 第二,分析烧秸秆与雾霾产生的关系。 燃烧秸秆会产生颗粒物和大气气溶胶粒子,但雾霾产生不仅与颗粒物和粒子数量有关,还与颗粒物和粒子浓度有关。若大气处于静稳层阶条件,颗粒物和粒子产生后扩散不明显,浓度迅速增加,导致局地的空气质量和能见度下降,就会产生霾。而当湿度条件达到标准是,便产生了雾。湿度介于雾霾的湿度标准之间时便是雾霾混合物。上面分析可以看到,雾霾产生不仅需要颗粒物和粒子来源源,还需要大气层结条件达标以利于累计、湿度条件满足标准以划分具体是雾还是霾。因此,就关系来看,烧秸秆是雾霾产生颗粒物和粒子这一条件的一种源头。分析其是否是决定性要素需要分条件来看。若大气层结条件适合,又没有其他颗粒物和粒子来源,那可以说烧秸秆是决定性要素。其它情况下则未必为决定性要素。 第三,一般情况来看,烧秸秆还是会对雾霾产生积极作用。 ②.为什么以前燃烧秸秆没有出现雾霾?或者说以前其实也有? 以前其实也有,只是关注和话题性不如近年。 ③.工程建设会对雾霾的产生有多大影响? 经过第一个问题的分析就会发现,烧秸秆、工程建设、汽车尾气甚至厨房排放的油烟都有可能成为产生雾霾的积极因子,但仍需综合考虑大气条件和排放量等因素。但同上,一般情况来讲,工程建设会对雾霾产生积极作用。 【金陶胜的回答(2票)】: 回答已经比较多,简单看了一下,感觉陈阳的回复比较详细,也有一定技术含量。我再补充以下几点个人看法: 1)雾霾的成因不是几个污染排放源的简单线性迭加,应该是存在较强的非线性作用,二次反应生成物(甚至还有三次、多次生成物)就是这种非线性作用的一个明显体现; 2)老曹在Nature上的那篇文章我也基本看了一遍(完全消化还需要时间),文章标题对于二次源的贡献也只是使用了High contribution(并没有明确说出超过一半)的谨慎字眼,而文章中对于北京、西安、上海、广州四个城市的具体分析,西安的二次源贡献是30%左右,上海和广州的二次源贡献虽然都接近70%,但其中二次无机占绝对大头(广州是59%,上海是62%),似乎是与海洋影响有关? 3)工程建设过程中,多以柴油为动力的工程机械是会产生PM2.5的 【刘朝文的回答(1票)】: 1、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雾霾有不同的原因,一般情况下,主要影响因素有工业废气,机动车尾气和工地扬尘,当然天气是最重要的,空气质量基本靠天吃饭。但是特殊情况,如农业种植密集区的秸秆焚烧和北方冬季取暖都会在特定时间内成为主要矛盾。每年到了秸秆焚烧的季节,各级环保部门和乡镇都会耗费大量精力禁烧,可是秸秆没有去处,堵是解决不了问题。 2、所谓的过去几千年都在焚烧秸秆其实是个伪命题。首先过去的种植量远远没有现在大,也就是说产生的秸秆量不如现在;其次过去很大部分秸秆会被用于沤肥;最后即使是焚烧,以前也不是在田间随意烧掉,而是作为重要燃料收集起来使用,而在那种焚烧条件下产生的颗粒物要远远小于田间地头的焚烧。当然雾霾远远不是一种原因导致的,光是秸秆焚烧产生的颗粒物还不能单独造成雾霾。 3、工地扬尘对雾霾的贡献没有一般媒体宣扬的那么大。工地对周边环境空气影响极大,但其扬尘属于pm10的居多,也就是说其颗粒物粒径较大,一般来说还不是雾霾的主要因素。 【周皖的回答(1票)】: 【转发 @大脸撑在小胸 的科普文章,原文链接:我的资讯--网易云阅读。】 【标题】农民焚烧秸秆到底会不会引发雾霾? 几天前的6月12日,湖北省发布了霾黄色预警,说明霾污染达到了“较重”的程度。武汉、襄阳、孝感等地的能见度降到3km以下,而一般空气正常时,能见度应该在10-20km范围内。 到13日傍晚,武汉市9个空气质量监测点纷纷“爆表”,就是说,空气质量指数(AQI:Air Quality Index)超过了极限值500。当天,武汉和荆州的空气质量指数分别排名全国倒数第一和倒数第二。 其实,对于如此严重的雾霾天,当地居民已经不需要这些抽象的数据来说明,仅凭双眼、鼻腔和口腔,都能感受到其恐怖程度。而更让大家追问不休的话题在于——原因。原因究竟是什么? 根据当地环保局公布的结果,主要原因是湖北周边地区的秸秆焚烧。 此结论一出,惊起骂声一片! 当然了,我个人,是不反对骂人的。但是,我觉得,你连骂人都骂不在点子上那可真是呜呼悲哉。所以,我就来讲讲:各位都骂错了些什么? 我把所有骂声盘点了一遍,大致可分为如下三种具有典型代表性的: (1)农民焚烧秸秆几千年,为什么近几年才出现雾霾?!可见焚烧秸秆根本不会造成雾霾!(自动过滤部分字眼)——这也是最常见的一种骂声。 首先,谁说雾霾是近几年才有的?! 事实上,自我国建国后、具备较可信的气象观测记录以来,从1951年开始,我国就一直是有霾观测记录的,只不过那时候大家不太关心这个话题而已。 ——为什么那时候不关心呢?呵呵,当然是因为穷了!在你连吃饱穿暖这类最低生存要求都成问题的时候,你会去关心空气好不好吗?! 建国初期,霾比较严重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东北、内蒙和西北。这一方面是自然原因,比如西北,自然环境太恶劣,沙尘灾害重,空气中扬尘扬沙较多,容易造成颗粒较大(如PM10)的霾天;另一方面是人为原因,比如东北,一些老工业基地的工业排放不加节制,造成当时的空气污染也是非常严重的。 随着时间推移,一方面,北方的自然环境治理已经很见成效,西北的沙尘天气大为改善;另一方面,东北很多传统老工业基地也瓦解得差不多了。所以跟现在相比,这些地区的年平均霾天数反而在减少,倒是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这些新兴的经济发达地区和人口密集区,后来居上,成为雾霾重灾区。 另外,就别说五六十年代了,其实古代就有雾霾——这个我上次就说过了,很多人表示不服,他们说了:古代的霾,那只是叫霾而已,其实那能是霾吗?!古代又没有工业怎么会有霾?!(自动过滤部分字眼) 同学,我要告诉你,霾的定义是“大量烟尘等微粒悬浮在空气中而造成的浑浊现象”,有霾的时候又恰好有雾就叫雾霾——你看到了,并没有任何字眼限制雾霾中的微粒必须是工业时代产物。 至于这些颗粒是什么,有可能是自然形成的扬尘扬沙、火山喷发颗粒物,也有可能是人为形成的汽车尾气、工业排放。 当然了,古代的霾,和现在工业时代的霾,在成分上肯定是有所区别的。古代的霾更多来源于自然浮尘、森林大火产生的烟尘、大兴土木带来的扬尘扬沙等等。从颗粒上来说,应该更大一些,多为PM10。从程度上来说,也没有现在严重。而现代的霾,显然,成分更加复杂、颗粒更小、对人体的危害也更大。 ——但无论古代霾还是现代霾那都是霾霾霾! 其次,农民烧秸秆的历史的确很悠久——至于有没有几千年,我在此就先不深究了。但是,请注意,那时候的农民只是“烧”秸秆,而不是“焚烧”秸秆! 古代,能源匮乏,秸秆是农村最重要的燃料之一。农民烧秸秆那是用来生火做饭的,今天烧一点明天烧一点,上午烧一点下午烧一点,这样产生的烟尘和碳黑粒子等大气污染物,是非常有限的。 再加上古代本来空气质量也不错,就算排放出一些大气污染物,也在大气整体自净化的能力之内,并不会造成严重雾霾。 但是,现在情形已经变了。很多农村地区已经具备了更清洁、更高效、更便宜的能源,农民已经不需要把秸秆当做燃料了,大量秸秆对于他们来说基本上是负担,往往就选择堆在一起,在短时间内大规模焚烧,这种排放量是相当惊人的。 仅以北京地区为例,2011年农业秸秆产量为224.7万吨,其中有45%被露天焚烧,因焚烧秸秆而排放的PM2.5总量为2.48万吨。 再比如2008年,江苏、浙江、安徽和上海四省市,纯粹因为秸秆焚烧,就产生了36.8万吨的PM10、14.4万吨的PM2.5、1.5万吨的SO2、9.2万吨的CO。 这些数字(事实上还有更多数字,限于篇幅不在此一一罗列),对于空气质量已经岌岌可危的当今中国而言,是无法忽视掉的量级。 需要再次强调的是,尽管,就全国大范围全年平均而言,秸秆燃烧对于雾霾的贡献,肯定不如化石类燃料(如煤炭和汽油等)和工业排放的贡献大。但是,具体到某一地的某一次雾霾,秸秆燃烧的贡献却极有可能跃居榜首。 比如在2008年10月底江苏爆发的一次重度霾污染事件中,秸秆焚烧导致当地PM10和CO浓度分别上升30%以上,江苏本地秸秆焚烧对此次雾霾的贡献达到了32.4%,而周边省份秸秆焚烧的贡献更高达33.3%左右。可以说,这就是一次“秸秆雾霾”。而类似由秸秆焚烧导致的雾霾灾害,每年都会发生。 这次湖北的严重雾霾,环保部门将其原因归结为秸秆焚烧,也并不是随口胡诌,而是有观测依据的。秸秆焚烧会产生三种特有的特征颗粒示踪物,分别是有机碳、元素碳和钾离子。在这次雾霾中,武汉市有机碳监测值升高10倍,元素碳和钾离子监测值分别升高了8倍。如此显著的特征颗粒示踪物指标,已经足够说明问题。 所以,对于上述“(1)农民焚烧秸秆几千年,为什么近几年才出现雾霾?!可见焚烧秸秆根本不会造成雾霾!”的骂声,尽管最常见最普遍最理直气壮最具有迷惑性,但不幸你们还是骂错了,错误就在于: a. 过去的农民根本不焚烧秸秆,是现在的农民才焚烧秸秆; b. 从古至今一直有雾霾,只是现在的雾霾格外严重; c. 古代农民小量多次地烧秸秆,不会造成雾霾;但现代农民短时间内集中大量焚烧秸秆,就会造成雾霾。虽然同样是烧秸秆,但在不同的限定条件下就会产生不同的结果,这不仅是逻辑上的判断,更是由众多监测结果和科学统计结果作为证据来支撑结论的。 (2)现在明明是夏天,又不是秋天,哪来的秸秆好烧?!(自动过滤部分字眼) 同学,有空的话,出去走走,update一下自己的知识库,不要总停留在小学散文的阶段——“春天是播种的季节,夏天是耕耘的季节,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哟,冬天是储藏的季节……” 这样你就知道,世上除了有秋收,还有夏收。同时也能明白,我国秸秆燃烧的第一个高峰期在5月下旬-6月上旬,第二个高峰期在9月下旬-10月上旬。 另外,从去年6月1日开始,国家环保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每天公布全国范围内秸秆焚烧卫星遥感监测火点分布情况。这是基于Terra的MODIS(过境时间为10:30)和Aqua的MODIS数据(过境时间为13:30)。 在这次湖北严重雾霾事件中,以6月11日为例,安徽、河南、河北、山东、江苏、江西、山西、陕西、浙江9省份,共有157个焚烧秸秆的火点,其中安徽96个,河南24个。大家可以看图。 (3)农村烧秸秆,城市里起雾霾,骗鬼吗?!(自动过滤部分字眼) 真遗憾,城市并没有用罩子罩起来,无法实现与农村隔绝空气。 事实上,周边大气污染物输送一直就是城市里空气质量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有些城市,虽然已经竭尽所能,动用各种行政优势,迁走了化工厂、控制了车辆上路、鼓励了清洁能源,但空气质量还是得不到改善,就有这个原因在起作用。 没办法,大气是移动的,也是联通的。大气污染物要随风而来,谁也拦不住。 以上骂声,参考自湖北周边157个秸秆焚烧点 武汉PM2.5最高破800_大楚网的新闻评论,大家可以去观摩一下,那些动辄获得几百上千点赞的评论,都在骂些什么。 【板蓝根的回答(0票)】: 其他地方不知道,老家农村,大规模秸秆焚烧是近十年甚至更晚的事情,而不是想当然的"自古以来"。 传统的水稻收割(包括人工或简易收割机),是把稻穗连同秸秆一起放倒,搬运回家人工脫粒。脱粒后稻草堆放起来作来年燃料及牛饲料。 近年来农村经济发展,已不再养牛作畜力,做饭燃料也改为电或煤气。秸秆没了用处。新式收割机在田间只收割稻穗,并现场脱粒。农民只需要把稻谷拖运回家,所有稻草遗留田间。不焚烧根本没有好办法处理。所以才有了秋季大规模集中焚烧的事情发生。 解决这个问题,我想应该推广新式收割机,在收割时同时粉碎秙秆。但这会带来成本上升,却带不来多少收益。除非政府补贴,不然农民没动力去做的。 【双髻鲨的回答(0票)】: 前些年雾霾也许会少点,这是因为秸秆以前在农村是有用的,需要存起来作为燃料,一季的秸秆要烧很久,有时甚至不够用。而这些年,大批人口进城,秸秆消耗降低,而农村人收入上升,也不太喜欢秸秆这种不方便的燃料了。秸秆无法消耗掉,囤积起来又非常占地方,那干脆在田间一把火全烧了。而秋天这个季节刚好作物收获,大批秸秆在短时间内被烧掉,如果正好遇到少风的天气,出现雾霾也不奇怪。 【文Wayne的回答(0票)】: 印尼烧芭期间 新加坡的PM2.5能被推高100点 作用大概就是这么多 烧秸秆差不多一个道理 【团子的回答(0票)】: 每次看到说武汉这几天雾霾我就想说。。怎么感觉今天的天跟昨天的天也没什么差别 20年来都如此 所以偶尔有蓝天的时候才会觉得有点难得。。 【知乎用户的回答(0票)】: 谢不邀。 我先占个坑,有空的时候来码。 ----------------------------------------------------------------------------------------------------- No Chinese input, sorry. 1. Haze is mainly caused by stagnant weather conditions (low horizontal winds, low mixing heights and temperature inversion exists). In different seasons, the formation mechanisms are different. In winter, secondary aerosol formations (mostly sulfate and nitrate in China), including heterogeneous chemistry, aqueous chemistry, are the internal causes. In summer or autumn (June to Nov.), biomass burning might contribute a lot. Weather it is determinant factor depends on cases. Haze is a complex problem, and you can not explain it generally. Many studies in YRD and PRD has proved that biomass burning has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s to haze event in summer and fall. 2. Haze happened a lot in my memory, but people were not as concerned about it as people are today. I lived in YRD region, and when I was a kid, haze happened a lot in harvest season, when farmers burned biomass. 3. I agree that aerosols from construction are mostly in coarse mode, which can not be considered as PM2.5. However, secondary aerosols account for a big fraction in PM2.5 and aerosols from construction (a lot of mineral dust) can provide formation bed for chemical reactions. It's difficult to quantify the contributions of construction to haze because the heterogeneous chemistry in haze is still not well understood and the contributions also vary from case to case. 【田小晶的回答(0票)】: 提醒答主们,其实以前真的很少烧掉秸杆,因为没柴,所以秸杆都储存起来当重要物资留着,现在都烧煤气,用电做饭,秸秆效率低占地儿才不用了,留着也没地儿放,人都不够地方呢,所以就都烧了 【美樱的回答(0票)】: 我家在一个靠近武汉的小城市的农村,国庆回家期间正是秸秆燃烧的时期。我以前感冒得过过敏性鼻炎,但是平时很少有反应。然后国庆节在家的时候,几乎天天在打喷嚏,鼻子各种不舒服,回学校了就自动好了,所以我想还是有一点关系的吧。现在不是有把秸秆处理加工成动物饲料的研究嘛,希望可以尽快推广。 【聂冰的回答(0票)】: 谢邀 ①.雾霾到底和烧秸秆到底有多大关系?其是否是决定性要素? 我觉得这问题得理清楚雾霾时间长短,秸秆焚烧是常年雾霾的决定性要素么?不是,常年雾霾的主要原因是机动车尾气、燃煤、工业污染等,但它完全可以成为某次雾霾事件的决定性要素。在报道中预报员是把本次提前到的雾霾归咎于秸秆焚烧不是常年雾霾,这是符合逻辑的,北方人均土地面积多,当大规模焚烧秸秆时那场面应该挺壮观的,特别是遇到静稳天气时。 ②为什么以前燃烧秸秆没有出现雾霾?或者说以前其实也有? 这问题得先确定,以前是否真存在大面积焚烧秸秆的现象。我是南方的,这边以前基本不烧,用来当牲畜饲料或者当牲畜养殖时的垫草,北方多平原,少柴火一般当做饭燃料多吧(不确定)。大面积焚烧应该在农村劳动力转移至城市之后,留在农村多老幼,青壮年也就农耕或收割季回家帮忙。假定“燃烧秸秆的习惯真已有几百几千年”,为什么以前没雾霾或没那么重,因为雾霾并不仅仅是达到一定颗粒物浓度以后就会出现,它还得达到一定的相对湿度及遇到静稳天气。雾霾的产生原因是非常复杂的,包括复杂的颗粒物贡献源、复杂的大气湿度影响因素及各种人类活动对天气的影响。进入工业社会后,人们向大气中大量排放的颗粒物和粒子,不仅为雾霾产生提供基础,也增强了大气颗粒物的吸湿性,能使粒子膨胀,造成常年雾霾现象,同时城市建筑、城市热岛效应、逆温现象等都会影响城市大气环流,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总之,古时的无或少雾霾与现在的常年雾霾,不能仅仅单独抽出“是否存在焚烧秸秆”这差异条件来下结论,而更应多考虑现代工业社会对大气污染物扩散条件造成的影响。 现在国家也特别重视大气污染物源解析,各直辖市、省会及副省会均要求建立大气污染物源清单,北京、石家庄、天津六月份前就已完成。但源解析只是第一步,像汽车排放、工业生产、化石燃料燃烧造成的污染这类替代不了禁止不了的社会活动只能改、减、限,是慢活,禁止秸秆焚烧这类社会依赖性低、工作量相对较小但效率高的应该支持,当然如何有效处理利用价值不高的秸秆还需不断探索,毕竟只堵不疏并不能永久解决秸秆问题。 ③、工程建设会对雾霾的产生有多大影响? 工程建设对雾霾产生肯定有贡献,我个人认为建筑扬尘应该是其主要贡献方式,包括在土壤尘之内。中科院大气物理所研究员张仁建团队在北京雾霾源解析研究中得出二次无机气溶胶26%、工业污染25%、燃煤18%、生物质燃烧12%、土壤尘15%、汽车尾气与垃圾焚烧4%(该研究结论特别是汽车尾气的贡献率被普遍质疑),虽然采样数据没有完整的观察期且未与污染源清单比对,但也能从某些层面反应工程建筑对雾霾的贡献。到时多关注各地市公布的大气污染源清单吧。 第一次被邀请作答,说错什么了请轻喷。 【邱琦雯的回答(0票)】: ![]() 1998年农业部、财政部、交通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和国家民航总局下发了《关于严禁焚烧秸秆保护生态环境的通知》。1999年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和农业部等6部局联合颁布了《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管理办法》,使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实现了法制化、规范化管理。 从上图和以上法令法规颁布时间结合来看,雾霾和禁烧秸秆有决定性关系! 禁止焚烧秸秆导致了雾霾天气的爆发。 以上。 另:我觉得你们大多数都是「这个原因」赞同焚烧秸秆是雾霾成因的决定因素。 原文地址:知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