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郑启仲主任医师运用柴胡汤经验

 学中医书馆 2014-11-09

笔者有幸随郑启仲老师侍诊多年, 屡见老师每用经方而多起沉疴, 渐悟仲景制方之妙, 受益良多。现将郑老师运用柴胡汤经验介绍于下, 供同道参考。

1 小柴胡汤治发热

宋某, 男, 11 岁, 发热2 月余, 每天午后发热达37”5 % # 38”5 % 之间, 发热前先有恶寒而后发热, 入夜后逐渐下降, 子时前降至37 % 以下, 经中西药多方治疗而不愈。就诊时除上述恶寒发热外, 伴口苦咽干, 胃脘满闷不适, 时有恶心, 纳呆食少, 大便偏干, 小便黄,舌淡红苔黄腻, 脉数。查血常规( - ) , 肝功能未见异常, B 超查肝、胆、脾未见异常。

辨证: 邪滞少阳, 湿热内蕴。治宜: 和解表里, 清热化湿。投小柴胡汤: 柴胡12g, 半夏6g, 黄芩9g, 茵陈15g, 滑石15g, 青蒿6g, 豆豉6g, 炙甘草6g, 生姜3 片,大枣3 枚。3 剂, 日1 剂, 水煎服。复诊: 3 剂药后, 恶寒发热逐日减轻, 昨日体温最高37.6 % , 口苦咽干减轻, 大便仍偏干, 舌质红而苔黄。少阳邪解而阳明未和, 上方加大黄6g, 厚朴6g, 3 剂。三诊: 热退身凉, 胃和纳增, 大便通利, 舌质淡红, 苔白腻微黄。拟: 柴胡6g, 半夏6g, 黄芩6g, 党参6g, 厚朴6g, 陈皮6g, 砂仁3g,炙甘草3g, 生姜3 片, 大枣3 枚。3 剂, 而告痊愈。

按: 内蕴湿邪, 外感风寒, 治不如法, 致发热达2 月之久, 而见证与小柴胡汤相符, 故投小柴胡汤而收功。小柴胡汤是郑老师最常用经方之一, 且治疗范围极广,外感、内伤、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等疾病, 都常以小柴胡汤化裁而收奇效。常把《伤寒论》96 条与101 条” 大阳中风, 有柴胡证, 但见一证便是, 不必悉具”联系在一起讲, 以加深我们对小柴胡汤的理解。

2 小柴胡汤治顿咳

陈某, 女, 8 岁, 阵发性痉挛性咳嗽2 月余。患儿始因受凉而咳, 渐为阵发性痉挛性剧烈咳嗽, 咳时弯腰弓背, 咳声连连, 面目红赤, 颈脉努张, 涕泪交进, 呕吐痰涎及胃内容物, 最后伴以鸡鸣样吸气回声, 吐出粘稠痰液而方止, 严重时可吐出胆汁。午后及夜间发作频繁, 而子时后发作较少。经用西药及麻杏石甘汤、止嗽散等多方治疗而不见减轻。诊见: 患儿眼睑浮肿, 目赤血红, 表情痛苦, 舌质红, 苔黄腻, 大便偏干, 小便黄。休温37.5 % , 血常规: 白细胞总数14000/ 立方毫米, 中性71%, 淋巴29%。

辨证: 木火刑金, 风痰相搏。治宜: 疏肝清热, 镇肝熄风, 化痰止咳。投小柴胡汤加味:柴胡6g, 半夏6g, 黄芩6g, 白芍9g, 代赭石12g, 青黛3g, 焦栀子3g, 僵蚕6g, 月石( 化) 2g, 甘草3g, 生姜2 片,大枣2 枚。3 剂, 日1 剂, 水煎, 每目午前分次服完。复诊: 药后痉咳次数减少, 程度减轻。再进3 剂, 痉咳基本消失, 目赤见消, 舌质淡红, 苔转薄而微黄, 食纳增加, 仍颜面浮肿。上方调为: 柴胡6g, 半夏6g, 黄芩6g,白芍6g, 白术6g, 茯苓9g, 黑栀子3g, 茜草炭3g, 炙甘草3g。4 剂, 日1 剂, 水煎服。三诊: 痉咳止, 目赤消, 颜面浮肿基本消失, 二便调, 舌淡红苔薄白, 脉和缓。守法再进3 剂而愈。

按: 郑老师对小柴胡汤治百日咳感触很深, 走了近10 年弯路, 治之久不得法。后在研读《内经?咳论》时而大悟, 经曰: “ 五脏六腑皆令人咳, 非独肺也”。百日咳的发病季节、临床特征、病愈规律等, 都与肝密切相关, 投小柴胡汤加味治之果应《内经》之论。郑老师一再强调我们要把研读《内经》作为终生任务。他的” 论顿咳从肝论治”一文, 在《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86 年第1 期发表, 同年被收入英国科技信息库。1998 年在伦敦获” 世界知名医家金奖”。

3 小柴胡汤治热入血室

崔某, 女, 26 岁, 经行2 日, 冒雨感寒, 遂恶寒发热, 头痛身痛, 月经断流而求诊。证见: 寒热往来, 小腹坠胀疼痛, 干呕呐呆, 大便偏干, 小便利, 舌淡红苔黄腻, 脉弦紧。体温38”1 % 。妇科检查, 除小腹触痛外余无异常。

辨证: 感受风寒, 热入血室。治宜: 和解少阳, 活血化瘀。投小柴胡汤加味: 柴胡15g, 半夏9g, 黄芩12g, 党参12g, 当归12g, 赤芍9g, 川芎9g, 丹参15g,炙甘草9g, 生姜3 片, 大枣3 枚。2 剂, 日1 剂, 水煎服。复诊: 服上药后热退, 仍少腹坠痛。上方柴胡改为醋柴胡9g, 加桃仁6g, 红花6g, 川牛膝9g, 2 剂, 日1 剂,水煎服。次日经水复来, 腹痛渐消而愈。

按: 《伤寒论》144 条曰: “ 妇女中风, 七八日续得寒热, 发作有时, 经水适断者, 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 发作有时, 小柴胡汤主之”。本案正合经论, 故投之获效。

4 大柴胡汤治流行性出血热

岳某, 男, 51 岁, 12 天前因头痛发热而住院, 经化验检查确诊为” 流行性出血热”。经输液及中药银翘散、清瘟败毒饮等方治疗病情不见缓解, 邀郑老师会诊。证见: 面赤如酒醉, 寒战高热( 体温每天39 % 以上, 午后为重) , 头痛腰痛, 恶心呕吐, 腹胀满, 两胁胀痛, 大便已6 日未行, 小便黄赤, 脉数有力, 舌质干红苔黄燥。肝功异常。尿常规: 蛋白( ++ ) 、红细胞( ++ ) 。

辨证: 少阳邪盛, 热结阳明。治宜: 和解少阳, 通腑泄热。投大柴胡汤: 柴胡15g, 黄芩15g, 半夏12g, 枳实15g, 赤芍15g, 大黄( 后下) 12g, 生姜5 片, 大枣5 枚。1剂, 水煎服。服上方2 小时后, 大便1 次, 全身汗出。4小时后体温退至37.8 % 。腹满胀痛减轻。次日复诊,体温38.2 % , 仍腹胀满, 胁痛, 舌质红苔黄燥。上方加厚朴15g, 元明粉10g( 化服) 。1 剂, 水煎服。药后大便下青黑水样便夹硬屎七八枚, 量大, 臭不可闻。三诊:精神振作, 热退身凉, 腹胀消, 胁痛减, 开始进食, 舌质红有津苔转薄黄。尿蛋白( + ) 、红细胞( + ) , 大便潜血( ++ ) 。处方: 柴胡12g, 半夏12g, 黄芩12g, 茵陈15g,酒大黄9g, 丹皮12g, 赤芍15g, 丹参30g, 茅根30g, 甘草10g, 生姜3 片, 大枣5 枚。3 剂, 日1 剂, 水煎服。四诊: 体温37 % 以下, 尿蛋白( - ) , 红细胞( + ) , 肝功能恢复正常。舌红苔薄黄, 脉沉缓。守法调理数日, 痊愈出院。

按: 流行性出血热病及多脏器受损, 本案病情加重者, 热结于里是其关键。郑老师指出: 流行性出血热,热结于里、腑实不通是其危重阶段, 应针对见证及早下之, 通腑泄热至关重要。实践证明, 病情加重, 瘀热不化, 导致大便下血者多与此有关。表里同病者大柴胡汤, 腑实热结重者合大承气汤, 腑气一通, 邪热得解, 瘀血得化, 诸多矛盾迎刃而解。

5 大柴胡汤治高热颈项强直

黄某, 女, 41 岁。恶寒高热、头痛项强已13 天。始因受凉而恶寒发热, 经当地给予治感冒药治疗3 天,发热日见加重而住院。查脑脊液( - ) , 血常规: 白细胞14300/ 立方毫米、中性56%、淋巴43%, 尿常规( - ) 。经静脉补液、先锋霉素及中药银翘散等药治疗, 仍发热头痛, 颈项强直, 邀郑老师会诊。证见: 恶寒, 发热午后为重, 体温可达39 % 以上, 头痛, 颈项强, 腹胀满, 恶心欲呕, 大便已7 日未行, 舌质红苔黄腻, 脉弦紧。

辨证:太阳、少阳、阳明并病。治宜: 表里双解。投大柴胡汤加味: 柴胡15g, 黄芩15g, 半夏12g, 枳实12g, 大黄( 后下) 12g, 葛根30g, 生姜3 片, 大枣5 枚。1 剂, 水煎服。嘱其停用液体及其他西药。服上方后汗出, 大便1 次,量大, 色青黑、恶臭。次日热退身凉, 头痛止、颈项强消, 腹胀除、呕恶止, 患者自述” 我如无病一样”。改小柴胡汤加葛根15g, 调理3 日痊愈出院。

按: 该案讨论时, 几位年轻大夫都称: 高烧项强10余日, 大柴胡汤加葛根1 剂收功, 真乃神奇! 郑老师风趣的说: 停用西药, 意在对其大柴胡汤的疗效有一确切的而真实的评价, 我们中医对自己的疗效不能自欺欺人。可见其老一辈中医药人治学严谨之一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