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十大古称之一 『宜』 宜,镇江有史可考最早的名称,是三千年前周康王封给宜侯领地时的称呼,镇江大港出土的 “宜侯夨(zè)簋(guǐ)” 便是力证,现藏于国家博物馆,为国宝级文物。 镇江十大古称之二 『朱方』 朱方,春秋时,镇江处于吴头楚尾的地理位置,且在吴国东方,是江海汇集处,也是观旭日东升美景的绝佳之地,故称“朱方”。 今镇江城西有朱方路。 镇江十大古称之三 『谷阳』 谷阳,春秋末年楚灭吴后,将朱方改称为谷阳,所谓山北为阴,山南为阳,这是根据地理位置而命名的,此处的“山”当是指的镇江与南京之间的十里长山。今镇江城东有谷阳路。 镇江十大古称之四 『丹徒』 丹徒,相传秦始皇见镇江有帝王之气,便令三千赭衣囚徒凿断京岘山以破王者之气,后便以丹徒代称谷阳。赭,赤土也。丹徒便是指赭衣囚徒。今镇江主城区外围为丹徒区。 京口,公元二零九年,孙权在此建铁瓮城。古义“绝高为京”,故名京城,后建都建邺即南京,故名京口。今镇江城东为京口区。铁瓮城遗址现位于青云门坡顶,经考证为城墙南垣遗址。有关于铁瓮城及镇江历代城墙信息、遗址现状,诸位移步此文《北府古城记》 镇江十大古称之六 『武进』 武进,三国时东吴的叫法,意思是想要北拒曹魏,必以武力进取。今常州市有武进区,与镇江接壤。 镇江十大古称之七 『北府』 北府,西晋永嘉年间,五胡乱华,晋室南渡,将徐、兖、青三州及扬州晋陵郡划为同一都督区,由于位处建康(南京)东北,其都督又多以北为军号(镇北将军、平北将军),习惯上将此区域称为北府。京口当南北之要冲,为江南第一重镇,多被直接称为北府,驻扎京口的晋军精锐北府军也因此得名。今镇江城际铁路站(南广场)附近有北府路。 镇江十大古称之八 『南徐』 南徐,南朝宋武帝刘裕在位时,废侨治,行土断,将京口设为南徐州治所(相当于省会),所以便有了南徐的叫法。今镇江城南有南徐大道。刘裕,生于镇江长于镇江,北府军将领出身,平定孙恩叛乱,掌握军政大权后率军北伐,克复洛阳、长安两京,威震华夏,后即位称帝,是为宋武帝。 南朝宋武帝刘裕 镇江十大古称之九 『润州』 润州,隋文帝开皇十五年,设置润州,是以城东润浦(已淹没)而命名的。今镇江城西为润州区。 镇江十大古称之十 『镇海军』 唐末五代至北宋初年的名称,后因地理位置变迁离海较远,改称为镇江军,于徽宗年间升格为镇江府,沿用至今。由隋立至唐末,镇江的行政名称比较固定,就是润州。唐中期开始的藩镇割据,到唐末发展至空前规模,受此影响,以润州为治所设立镇海军,“军”在这里是一种特殊的行政级别,并非指军队,却带有浓重的藩镇割据色彩。这种以高级别行政区划名称惯指治所名称还有一例,便是南徐一称的由来,南朝时京口为南徐州治所,后来便以南徐代称京口。‘ |
|
来自: wubianquan >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