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史未必知今日事

 联合参谋学院 2014-11-12

    如果秦惠文王时期,一个游士说秦国药丸,原因是山东六国都是遵循周政的封建自由土豪邦国,而秦国是挑战天下秩序的邪恶的专制帝国,人人都是专制下不自由的奴隶,封建土豪联邦个个都是“战斗民族”人人都是“骑士团”,专制帝国怎么可能敌得过?

    您还别笑,说不定山东六国此时仍然严重同意呢。

    现在读先秦历史,后世史家总喜欢开启上帝视角,秦孝公以后的秦国言必称“暴秦”“强秦”,其实在公元前284年,也就是五国合纵攻齐之前,当时的局势并不是十分明朗到秦国就一定会统一天下,所谓的合纵与连横也不单是针对秦国。最初的合纵,是三晋联合中山、齐国对抗楚国的(徐州相王),到后来,秦国强盛,才变成针对秦国,齐闵王时齐国攻势超过秦国,又出现五国合纵攻齐的事件(乐毅破齐),这之后,才形成真正的一秦独霸天下的局面。所以,实际上讲,战国很大一段时间,并不是特别明显秦国就是最后的胜家,如果在更早的秦惠文王(秦孝公子)时,有个游士如本文开头所说一样去游说山东六国,那么六国真的有可能相信啊!

    正如有些民科知道点波粒二象性就敢大开脑洞的认为“量子力学是唯物主义”,某些博士也喜欢拿格局大开脑洞地搞预言,想想也是醉了。

    预言这种事儿,先秦也有,比如西周末年,郑桓公问周太史天下大势,这位太史大人预言了幽王丧国、平王东迁,还预言了齐秦(搞笑的是此时秦国并非诸侯)楚晋将相继霸天下。后来周王室的太史(不是这位)路过陈国时还给人陈厉公新出生的小公子预言他的后代将取代一个姜姓大国(齐国是姜姓吕氏),这也就是赫赫有名的“田氏代齐”,这个预言有名到田氏代齐前100年的齐景公都知道了,还煞有介事的询问当时的相国晏婴该怎么办。

    其实稍有常识的人都可以看出,这些所谓成功的预言都是典型的“幸存者谬误”。不过回到原题上,如果一个秦惠文王时期的人想要从格局上推断天下大势,他是很难看出秦国会统一天下的,如果他是抱着“周政王道”“封建土豪自由联邦牛逼哄哄”的思维路径,那他可能得出相反的经验:秦国会首先败亡,相反分封残余强大的楚国会成为天下霸主。

    仅仅是一个商鞅变法,秦国并不足以称霸天下,因为当时的天下霸主魏国死死的占领着河洛之间的河西之地,魏武卒天下劲旅,又有韩赵互为依靠,秦孝公的父亲秦献公虽然依靠新兴的楚国并倾举国之力第一次打败魏国,但是仍然不能夺回河西,就是这个原因。商鞅搞得变法,讲究利出一孔、军功爵制度,整个国家变成一台机器,人民都是螺丝钉,再加以依法治国,整个秦国的政府运行效率是很高的。100多年的长平之战后荀子专门来秦国观察内政,就发现秦国的官员下了班就规规矩矩回家,今天的公务今天处理绝对不拖沓,和六国的官员自由散漫拖沓的风气截然不同。当然代价也很大,就是人民成了会说话的工具而已,很少产出人才和思想。当时天下的学术中心,前期在魏国的河西,中后期就主要是齐国的稷下学宫,而秦国任用的贤人也都是从六国来的客卿而已,本土人才则鲜见于世。换句话说,当时的秦国仅仅是一个能生产出物质商品却不能给世人提供思想和精神的大国,大家看到这儿,是不是觉得眼熟?

    变法仅仅整顿了秦国的内修,而当时的魏国、齐国、楚国都是天下强国,虽然秦国的整体高效和人民尚武,但如果这些强国自己不出问题,秦国是否能收复河西也是很难的。大约在秦国大搞变法的时候,魏国却停止了侵秦的步伐,转而向东,对齐国扩张,魏惠王甚至迁都大梁,以表示魏国战略中心东移的决心。齐威王则带领国势日盛的齐国在桂陵、马陵两次大战中大败魏国,斩太子申,迫使魏惠王在徐州相王中不得不承认齐国的霸主地位。衰落的魏国正好给了已经有所准备的秦国机会,秦国乘机攻占河西,成功收复失去了80多年的故土,也就是在攻占河西的第二年,魏国又割河东的土地赂秦,开割地赂秦的先锋,战国第一个霸主就此倒下。

    但此时的天下还有齐国和楚国,秦国的路还很长。秦惠文王一朝,干了最重要的两件事,一是派司马错攻占巴蜀,秦国有了粮草根据地;第二就是张仪欺楚。楚国自楚悼王任用吴起变法开始,肃王、宣王、威王都是天下贤王,即便是楚怀王在公元前306年也成功吞并了越国将楚国变成战国巨无霸。秦楚两家在秦孝公之前更是世代姻亲,当年韩魏攻秦,秦献公求助楚宣王,秦楚十八万联军一举打败韩魏二十万大军,取得了对魏作战的第一次胜利。后来由于秦国破坏协定独自夺取了商州古道,秦楚关系破裂。张仪欺楚的直接后果就是,楚国同时面对齐国和秦国的夹击,老对手三晋也瞅着机会准备捞一把,就这样在诸侯的联合打击(主要是秦国)下,楚国连年战败,最后甚至楚怀王被秦昭王拘押扣留,再也不复当年的威势。

   魏国楚国相继倒掉,给秦国带来的喜悦并没有多少,相反引起了山东六国的警觉,他们开始把秦国作为合纵攻击的目标,而强大的齐国参与领衔合纵伐秦给了这次合纵以极大的实力支援:公元前298年-前296年,齐以匡章为主将,联合被秦欺负多年的韩、魏连年攻秦,攻入函谷关,迫秦求和。所谓的崤函之固,在齐国面前是如此的不堪一击,秦国意识到自己的差距,重归安静的美男子很长一段时间,连秦昭王想称帝都事先征得齐国的同意,并约定秦齐互相称帝。但田氏齐国依然犯了当年吕氏齐国一样的臭毛病:对强国放弃打压,专挑中弱国打以败坏自己名声。这次齐国看中的是号称“五千乘之劲宋”,这个宋国也是当时天下最富庶的国家,齐闵王一口将其吃掉,一下子引发了三晋和燕国的不满和紧张,生怕齐国要吞灭他们,一统天下。这四个国家又不约而同地找到的秦国,想合纵伐齐,尤其是燕国,和齐有国仇家恨,秦昭王当然求之不得,于是就有了公元前284年的五国合纵伐齐,后果就是最后一个能压制秦国的霸主倒掉了,自此,没有人可以挡住秦国一统天下的步伐。

    现在再看秦国的崛起,你会觉得这个格局是从商鞅变法就开始注定的吗?假如当年魏惠王全力压制秦国,继续进攻渭河平原,以当时魏国的实力,“并秦而霸西戎”(吴起)是极有可能的。假如楚怀王不贪恋小便宜,继续执行联齐制秦的策略,或者更早的楚宣王当年乘秦国坏约就出兵攻秦,虽不至于灭秦,但将其打回原形是一点儿问题都没有的。再假如齐闵王稍稍有点儿大局观,意识到当时的天下形势就是齐秦争霸,齐国当先,如果能完全破秦,奠定齐国独霸的局面,区区一个宋国何足道哉?何至于因此国破身亡,还是让人给抽筋抽死的?


    回到秦惠文王时代,可能当时有无数人做出了“齐国统一天下”“楚国统一天下”的预言,而他们的论据也十分可靠,论述更是精彩,可是历史仅仅记住了那些预言“秦国统一天下”的人,并不是这些人在当时有多英明,仅仅是他们运气比较好而已,这就是“幸存者谬误”

   历史有无数个可能,但在每个平行宇宙里只有一种可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