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央厨房不能变成餐厅后厨

 靓丽人生的空间 2014-11-12

   现在餐饮企业都在向连锁化发展,中央厨房也迅速发展,只是在发展过程中更多是在原来餐厅后厨基础上的产量扩大,却忽略了中央厨房其他的更高价值所在,中央厨房即使建立也只是一个“扩大版”的餐厅后厨。

  生产方式、工艺不同

  餐厅后厨是少量精加工,中央厨房是规模化集中生产,生产方式决定了工艺上差别巨大。

  以点心的制作为例。中央厨房的点心由于加工量巨大,蒸制的时候每次都是多笼一起蒸,蒸笼叠的层数高。开始一段时间,蒸笼内部的温度并不均匀,中心位置、上层蒸笼外围、中下层蒸笼外围等区域存在温度时间差,这很容易造成当蒸笼中心的点心已经开始蒸的时候,蒸笼边缘的点心继续在发酵,所以工艺技术重点和难点在发酵和蒸制工艺操作控制上。

  对规模生产而言,每笼出现一个废品,就意味着超过千分之五的废品率,这对成本控制而言是绝对难以接受的。

  而餐厅后厨的点心品种多,加工数量一般每次只需要1~2笼,蒸制时蒸笼层数低,蒸笼内温度分布能迅速均匀,所以工艺技术的重点和难点在包制造型和馅料调配上。

  中央厨房对生产操作更加严谨,餐厅后厨制作更精细,更依赖厨师所掌握的配方技术。所以众多星级酒店的各色点心大师能做出各式精美绝伦的点心,却做不好中央厨房的最普通的大馅包子,就是这个原因。

  管理模式不同

  餐厅酒楼管理依靠各色大佬,管理模式是委托生产。中央厨房管理强调规范工艺,标准化配方,技术和人员都是自己的。

  更大的区别在于管理上。

  餐厅酒楼的出品全靠厨师的经验和技能来掌握,部门内部的管理也主要依靠各色大佬来掌控,后厨的人力补给也基本只能依靠大佬们的人脉,各种制度更多是嘴上说说。老板跟厨房老大的关系更多是种生意上的合作关系。因为技术是别人的,人员是别人的,管理也是依靠别人,老板和公司只是提供了场地、业务给厨房老大带来的团队去做,这样的管理模式实质上是委托生产的一种特殊形式。

  中央厨房对企业而言其实承担了破除这种迷局的任务。通过采用新设备、规范生产操作工艺、标准化配方、强化物料和采购系统管理、打破原有的管理和人事架构,达到化技术为公司的技术、化人员为公司的真正员工的目的。

  规范工艺、标准化配方是个极其繁重的基础性技术工作,这项工作又是个必须的不可缺少的工作,没有这个过程就不能真正实现规模化生产,企业建立的所谓中央厨房只是餐厅后厨的“扩大版”,这就是很多餐饮企业搞起中央厨房后一直经营不善的原因。

  现实的做法是分解加工过程,让最后的热加工、摆盘等放门店后厨,配料和粗加工、切配、预处理等放中央厨房,然后逐步简化每步的加工工艺,并逐步规范工艺(包括门店后厨的),标准化中央厨房的配方和加工工艺,加强门店后厨厨师的技能培训。

  以鱼香肉丝为例:快餐的做法是炒好一大盘然后再翻热,通过规模加工来达到口味的标准统一。

  但是正餐就不行,消费数量不固定,消费时间不固定,需要更佳的口感,顾客对口味有着更高的要求,必须小份现炒。

  所以,在中央厨房把每份鲜肉或者冻肉都切配好,保鲜袋包装好,根据物流状况冷藏或者冷冻,另外配菜(木耳笋丝)等都洗净切好包装冷藏,包好一个码味包、一个鱼香汁包,甚至一个油包和一个大料包(做川菜的八角大料花椒)。

  门店后厨厨师不用调味,不用切配,不用计算放油放盐的量,不用因为累了、身体不舒服而影响放盐放料的手准,不会有口味不标准的问题,不会有厨师试味的问题等各色问题,只要厨师的炒工能保持水准就好。物料控制难度也降低了许多,更易引入IT系统对物料进行管理。

   中央厨房在生产中调整并规范工艺配方,分解整个菜肴的加工过程,让制作变得简单,但是管理和监督更加严格,各种问题更容易控制。这是中央厨房的核心工作任务和责任。餐厅后厨没有这个任务,也没能力承担这个任务和责任。除了加工方式、管理方式外,这是两者最大区别之一。

  物料管理不同

  餐厅后厨管理物料更多靠人治,而中央厨房通过细节化的量化措施管理物料。

  物料管理也体现着两者的差别。

  餐厅后厨也有对物料的管理,甚至严格的餐厅会对一桶油等原料能出多少出品都有计算和规定,但这样的管理由于缺乏有效的措施更多是靠人治,而不是法治。

  中央厨房日常管理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对物料的量化管理。中央厨房如果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在物料管理上将会是个扩大版的餐厅后厨,并且由于各个环节的增多,物流效率会下降、错误更多、浪费更大、成本更高。

  物料量化管理的有效性是通过各种细节化的量化措施来实现的:外包装箱的统一,方便装卸和清点;内包装细化程度高,便于物料的储藏使用;物料标签详细明确,方便使用和储运;成品仓、原料仓、设备仓等各仓库货仓平面图、物料卡明确详细,方便仓库日常管理;仓库的收发货管理措施的详细严格,利于控制进货和出货环节的错误发生;门店后厨营业结束前的日清日盘,利于质量控制和存量控制;严格的安全存量有利于保证质量,方便核对数量;ERP系统的深入利于管理的细化。

  餐饮毕竟是劳动密集型服务行业,所有措施都需要综合考虑和平衡,中央厨房和后厨在这方面不应有任何区别。就像物流配送,时间线路选择上既要考虑门店的方便、物料的质量,也要考虑线路状况的好坏、仓库管理的便利、物流成本的高低等因素。

  一位朋友曾经问过我应该选什么样的送货车,采用什么样的外包装?了解到他们是做海鲜酒楼的,我给出的建议是:由于门店集中在市区繁华路段且是白天配送,有鲜活水产需要打氧,厢式货车难以做到,所以建议采用泡沫保温箱装成品,使用江陵福特或者依维柯之类车辆运输的方式。泡沫保温箱成本低经济性佳、保温性能好且一次性使用利于保证质量卫生。

  当然如果能在配送时间上有所调剂,最好采用各式厢式货车,根据储藏要求分类运输配送干货、冷藏和冷冻品,采用统一的纸箱或带盖塑料胶箱包装。但是这样必须兼顾控制成本保证产品质量,50公里路程每多配送一次,意味着增加约300元的配送成本,整年费用增加超过10万。

  采购管理不同

  餐厅后厨采购是多家比价过程,中央厨房采购是议价过程。

  企业做上了规模,采购工作必须从事务性的工作转变管理性的工作,化采买工作为供应商的管理。因为价格而贸然更换供应商,是非常错误的行为。

  一个常识性的做法就是和新的供应商谈的时候,由于品种和数量原因,新的供应商会用较低的价格和较好的质量来保证自己的客源,然后再逐步通过更换品种、降低质量、提高单价等各种手段提高自己的利润。即使建立了中央厨房,如果管理措施不到位,成本必定会增加。

  商品销售所产生的额外利润,来源于成本和价值的信息不透明所产生的剪刀差,采购工作中的基础工作就是让货物成本透明化,搞清楚供应商的进价、成本等价格构成,才能和供应商主动地真正议价。

  餐厅的采购活动更多的是多家比价的过程,中央厨房的规模采购则应是议价过程,否则规模化的优势无法体现。

  议价的基础就是采购物品的价格构成信息,中央厨房的采购工作一定要逐步从事务性的工作中摆脱出来,采购人员应通过各种手段深入了解采购物品和服务价格的内幕构成,并通过采购规模真正掌握商品的议价权,把事务性的工作转移给下游的供应商去做,充分利用供应商的资源,通过实施对供应商的管理,发挥中央厨房的规模优势,保障原材料和服务的采购供给,降低采购成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