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提醒!别再被这些易混淆食品蒙蔽了!

 清凝女孩 2014-11-14








你以为你吃的是橄榄油,其实是调和油;你以为你吃的是豆腐,其实跟黄豆一点关系都没有;你以为馒头不含糖,吃进肚子里照样会被转化为糖……有时候,一字之差,你以为的健康食品就不再健康了。

橄榄油风味调和油不等于橄榄油

市场上的调和油多以大豆油为基础,添加菜籽油、花生油、玉米油、葵花籽油、芝麻油、橄榄油、茶籽油等进行调和。由于没有统一的检测标准,一些橄榄油风味调和油中的橄榄油实际含量很少。因此消费者购买调和油时一定要看配料表,查看哪种油才是调和油的主要成分。一些调和油在包装上突出橄榄油等成分,却把“调和油”三个字写得很小,很容易让消费者误以为是纯品油。购买时一定要擦亮眼睛。

日本豆腐不等于豆腐

日本豆腐跟黄豆一点关系都没有,它是以鸡蛋为主要原料,辅之纯水、植物蛋白、天然调味料等制成,营养价值不高,当然也没有大豆异黄酮、大豆磷脂及大豆皂甙对预防慢性疾病有利的活性成分。

另外一定要提一提的就是水水嫩嫩的内酯豆腐,跟石膏豆腐、卤水豆腐相比,内酯豆腐的蛋白和钙的含量是最低的。一般豆腐的含钙量在116-731mg/100g,内酯豆腐仅有17mg/100g,想通过它补钙是不太理想的。

奶糖不等于奶片

奶糖和奶片都是很多家长愿意买给孩子的零食,都带“奶”字,可两者的内容却差的很多。奶糖的主要原料是糖,而奶片的主要原料则是奶粉。奶糖相较于奶片,牛奶的含量会少很多,而一些劣质奶糖甚至根本不含奶,仅用香精和色素调出奶的样子而已。

酸奶饮料不等于酸奶

酸酸甜甜的乳酸饮料很受大家欢迎,但它和酸奶完全不同。乳酸奶是水、白糖、牛奶、果汁、酸味剂、香料等调配制成的,属于配置型饮料,营养仅限于原料中牛奶的营养。

区分酸奶喝乳酸奶看看配料表就清楚了。如果水是第一项,那肯定是乳酸奶,酸奶配料表里的第一位都是鲜牛奶。此外,一般酸奶的蛋白质含量都在3%左右,而乳酸饮料只有1%,从营养价值上来看,乳酸奶远不如酸奶。

果汁饮料不等于100%纯果汁

果汁与果汁饮料在果汁含量、糖分含量等方面有很大差别。市场上销售的果汁饮料包装上都画着漂亮的水果,但都在某某果汁的旁边用小字写着“饮料”二字。仔细看看配料表就知道了,它们是果汁家水和糖配成的,其中还可能含有水果香精。与100%纯果汁相比,其营养价值差距很大,且含糖较多。

巧克力不等于黑巧克力

黑巧克力也是味道最苦的巧克力,是可可含量最高的。而其他的牛奶巧克力、果仁巧克力等添加了糖、牛奶效果更差。完全没有可可粉的巧克力产品,比如白巧克力,完全没有任何健康效应。买巧克力时看看标签,如果成分是“代可可脂”则是“假巧克力”。

鳕鱼片不等于鳕鱼

超市中的“银鳕鱼”每斤价格在百元以上,虽然不是真正的鳕鱼,但其鱼肉脂肪含量比鳕鱼高,富含DHAEPA,给孩子吃很好。

但超市里十几元一斤的鳕鱼片(有的超市标为水鳕鱼、龙鳕鱼),其实是中蛇鲭鱼类,营养与鳕鱼相差甚远。且鱼肉脂肪中含有天然蜡酯成分,人体无法消化吸收,尤其是肠胃功能弱的老人和孩子,大量使用易引起排油性腹泻。

调味坚果不等于坚果

市面上有很多加工类的坚果食品,如牛肉味瓜子仁、肉松味蚕豆、蟹黄味青豆等,香浓的调味料与众多添加剂几乎掩盖了原料本来的味道,无从知晓原料本身质量如何。而且会增加添加剂与隐形盐摄入,会增加代谢负担。

带皮核桃如果较长时间不吃,核桃中丰富的油脂也容易软化酸败,产生哈喇味,此时坚决不能再吃。但有的不良商家还是会将这样的核桃进行加工,用浓郁的香精和添加剂加工成各种口味的核桃,如五香核桃、琥珀核桃等,很难尝出原料的问题。

无糖食品不等于无糖

传统所谓的“无糖”仅指“无蔗糖”而已,其实,除了蔗糖外,葡萄糖、蜜糖、乳糖、麦芽糖等等也都是糖,还是要留心看看外包装的成分表。

没有什么食品能真正“无糖”。即便是不含糖的食物,比如馒头,吃进肚子照样会被转化为糖。控制血糖最好的办法就是平衡饮食,无糖食品也不能无限量食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