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1964年9月,我进入将乐一中高中部学习。到了高中,只有一个班的学生了。我们高中一年级学生不到30人。后来,陆续转学进来了2个莆田藉的学生,到67届高中毕业时,我的同班同学31人。 高中的学习生活,开始是平静而有序的。 我们的课任老师教学认真负责,对学生的学习要求严格。 语文老师yzm,尽管有时讲课似乎会显得有些口吃,但他学识丰富,课讲得很生动。 代数老师lsy,将乐余坊人,数学功底好,板书工整,声音宏亮,教学认真,还时常在自习课下班辅导。后来得知,y老师又是有名气的诗人和书法家,并被上海民族画院聘任为院士。在我“文化大革命”期间的高中毕业离校回乡时,就是他陪送我们回乡,介绍给安仁公社革命委员会(相当于现在的的乡人民政府),当回乡知识青年,到家乡参加农业生产劳动,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后来,y老师的儿子lsz,考上三明师范大专班(即后来的三明师范专科学校的前身,现在的三明学院),我当时正在三明师范大专班人事处工作。他毕业分配时,我原想推荐他留校工作,未能如愿。我根据他的意愿,将他跨县分配到邻县泰宁一中任教。lsz在泰宁一中从教师、教研组长、教务主任,直到学校副校长,后来调回到我们的母校担任将乐一中校长多年,后任将乐县教育局教研室主任,现已退休。 几何老师grs,是一位女教师,原是北京女子师范学院的高材生,学识渊薄,徒手在黑板上画圆,就如用教学圆规画的差不多。但在当时的那个年代,被认为家庭出身不好,本人又有政治历史问题,不能重用。“文化大革命”中受尽磨难,她能坚强地活下来,就实在不容易了。 俄语老师wwq,归国侨生,俄语教学好,我们学生都请他拼写俄文名字,他帮我拼写的俄文姓名“УЮδ”,我至今记忆犹新。听说在我们离校后的“文化大革命”期间,不知何因,竟从三华桥上跳进将乐县城的金溪河里自杀身亡,真是可惜。 化学老师gzf,学识好,教学好,就是有些口吃,脾气性格有些怪异,听说终身未婚。后来到沙县任教时,我曾试图推荐他到三明师范大专班工作,听说他不愿意来,未调成。 历史老师crs,知识丰富,教学有声有色,声情并茂。后来到明溪县任教,曾经调到三明师范大专班工作,不久又要求调回到了明溪。 (二) 我的班主任是兼任学校团委书记的政治老师tp,是一位值得我尊敬的老师。他满腔热忱,风华正茂,教学很认真,工作很负责,抓教学和班级工作都颇费心思。为了筹措班级活动经费,亲自组织带领我班同学到水南渡头河摊参加挑砂石劳动。他身体力行走在前头,我们全班同学也不甘示弱,挑了几十方的砂石,筹措到可观的班费,减轻了班级同学自交班费的负担。 他为使班级同学之间更好地形成互帮互学的学习氛围,安排学习较好的男生和学习差些的女生同桌坐,我就被他安排和女同学cmm同桌坐了一学年。 毛泽东主席在1963年题词“向雷锋(一名解放军战士)同志学习”,1964年号召“农业学大寨(山西省昔阳县的一个生产大队)”,又发出号召“工业学大庆(油田)”,后来又是“全国学习人民解放军”。1964年开始学习“毛主席语录”,我当时是借来t老师的“毛主席语录”小册子,用笔记本恭整地全抄下来学习的。 当时的全国性政治运动已经此起彼伏。记得在1964年,发表了毛泽东语录:“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t老师以校团委的名义,用大红纸将毛泽东的这段语录抄写出来贴在学校礼堂(原孔庙)的墙上,供大家阅读学习。我读后,也没有人提醒或要求,可能是兴奋激动吧,居然写了一篇学习心得,并交给t老师指教。t老师看到后,略作修改,并加按语,就亲自用大红纸全文抄出,还署上我的班级和名字,同样贴在校礼堂的墙壁上。同时提供给学校广播室全文广播,又在学校的大黑板报上刊出。就这样,我一下子成了学校的知名人物。这使我年轻的心灵更加兴奋,更加激动不已。 从此,我学习更加用功,工作更加努力,还时常“学雷锋,见行动”,自己悄悄地利用课余时间,打扫走廊、楼梯卫生,冲洗厕所。 后来,t老师又推荐并选举我担任班级宣传委员。时任学校团委委员的我班同学zzx,又推荐我参加学校黑板报编缉委员,编缉并负责抄写学校大黑板报。学校大黑板报当时就设在学校礼堂侧面门道旁。我的同班同学zzx在学校高中毕业后,到将乐县合成氨厂工作,曾担任过副厂长,再调到将乐县经济委员会工作,直至退休。 不久,我还做过学校广播员。我记得还和低一届的女同学wzf作为一组编播过学校的广播。尽管我的普通话不够标准,带有较重的将乐客家方言腔调,但我对广播播音工作还是认真的。wzf同学后来和我同期同届被选送进厦门大学图画音乐系学习,又同时分配到三明师范学校工作。后来她当上了三明师范学校的副校长,三明师范学校和三明师范专科学校、三明大学合并升格后,在三明学院初等教育系党支部任书记,艺术系党支部书记等。 那时,我还真可谓热情十足。我会时常找同学谈心,那是严肃认真的谈思想、谈学习、谈工作。学校安排高中年级的学生干部担任学校的纠察队员,那是协助学校管理检查班级、卫生区的卫生评比,检查和维持学校中午午休纪律,学校晚自习点名和维持纪律等等。我作为学校的纠察队员,佩戴着红袖章,在轮值的中午、课外活动和晚自习时间,一丝不苟地履行工作职责。 应该是由于思想、学习、工作等方面的进步表现,我于1965年5月在将乐一中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组织。我的入团介绍人是zzx、xjd两位同学。xjd也是同班的女同学,将乐一中毕业后,她被选送到厦门大学读书,大学毕业后,在将乐大源公社、将乐县土地局工作至退休。现在,她的两个儿子都已结婚生子,家安在三明,生活幸福美满。 我在入团后,先后担任过班级团支部组织委员、副书记、书记等职。1966年5月,还被评为将乐团县委表彰的“优秀共青团员”。1965年9月,福建省教育厅动员组织了福州、莆田等地的一批“志愿兵”(知识青年)到将乐县插队落户,既当社员,又当耕读学校教师。将乐县委、县人委(人民政府)在人民影剧院组织了各届人士参加的盛大欢迎大会,学校推荐我作为学生代表作大会发言。我激动着、颤抖着,站在大会主席台的讲台前,宣读了事先自己准备好的发言稿。 (三) 1965年端午节,父母亲寄口信说,家里要在端午节杀猪,要我请假回家过节。 我在农历5月初4日请了假,午饭后就匆匆坐汽车到伍宿口,然后和同学dxm(家住安仁村本点,比我低一届。高中毕业回乡后,招干到定仁乡政府工作,一步步做到副乡长,乡党委副书记,又调到将乐县农业局为主任科员)、htw(安仁村人,比我低两届的同学。初中毕业后,招干到大源乡政府工作,曾担任过副乡长。他还是我村同宗族叔公ysm的女婿)等,走路经伍宿、石富、安仁一路回家。 傍晚时分,到安仁就是我独自一人继续经福山、半岭,走到朱坊村水口上头桥附近,有处泉水潭的路旁时,遇到了我未来的妻子zym,她也是独自一人在路旁采草药(家乡有在端午节前后上山采草药消灾治病的习俗)呀还是做什么的,我们相互对视了一眼,擦肩而过。 尽管zym同为余坑大队(朱坊村)人,她比我小3岁,上学较迟,她先在本村读私塾,当时应该还是在上小学,但我们都未谋面。她娘家和余坑村的yld、yjf等是亲戚,因而我有所知道她是朱坊zyz的女儿。她的母亲,我未来的丈母娘zyz我在此之前就有听说过,她在未出嫁的解放前,曾经随其养父yjd在我家祖屋居住过,并听说她是在万安育婴堂被抱养的。 我在和zym的这次照面时,当时不知怎么的,心里会猛然一颤,有种本然的青春萌动的感觉。或许是心有灵犀,我在此前还从未有过这样的心灵闪念。就这样,我不知不觉地很快回到了家里。 第二天是端午节,我家在清早就杀了一头猪,按约定卖出大部分猪肉给本生产队村民过节。当时农户杀猪不能上市销售,只能安排逢年过节按人口分售,或卖给供销社去完成支前(支援前线的解放军,实际上也包括城镇居民人口的猪肉供应)任务。 母亲用竹叶裹了糯米粽子,有红米豆粽、花生粽、肉粽等,我比较喜欢吃咸味的肉粽。这天早上,我们在祖屋大门两侧挂菖蒲叶、艾叶、葛藤,以避邪消灾。小孩换上新夏装,有的身挂小巧玲珑的香袋和蛋袋,内装染红的熟鸡蛋。中午,一家人团聚吃端午节饭,因为家里杀了猪,这餐过节饭更加丰盛,有粽子、菏叶包子、田螺煮黄瓜、炒猪肉、炒猪内脏、猪血煲、炒鸭子等菜肴。 下午,母亲就将家里杀猪剔下的猪骨煮了一大锅的骨头汤。家乡习惯将整头猪的骨头熬汤,骨头肉剔下另行食用,骨头汤用大盆装着慢慢煮菜用,骨头则留存起来待燃烧成骨头灰做钙质肥料到菜地施肥。肉骨头煮熟后,我们兄弟和妹妹都围在灶台前,由母亲一块一块地从锅里捞出有较多肉的猪骨头分给我们啃。母亲拣了一块含有好多瘦肉的猪大腿骨给我啃。我正吃得津津有味时,母亲趁机对我说:“家里请人给你说了一个囡囝俚(女孩子的将乐方言),就是朱坊zyz的大女儿zym,今年14岁,我看她人还长得挺好,又听说还很勤劳。……”我一点思想准备都没有,顿时,我就随口应答母亲说:“我还年纪小嘛,不要那么急着说亲!”我母亲听我这么回答,不太高兴,兄弟和妹妹又都在场,就都没有再说下去了。 5月初6日,我就要离家回将乐一中念书去了。早饭时,朱坊zlf就到我家里叫我,说他哥哥zlc也要去将乐,在家等我结伴一块去。我吃过早饭后,整理好行装,随同zlf到了他家里,他哥哥zlc和他母亲ysy正等在家里。 zlf的家和zym的娘家仅一巷之隔,并且是本房同宗。我到zlf家不久,我的未来丈母娘zyz就挺着大肚子来到他家里,当时应该是怀着zym的三妹zyy。她不住地上下打量了我好一阵子,没有多说什么话,只听见她和zlf的母亲ysy聊了几句家常话,就目送我和zlc离开他家,我们就走到伍宿口等汽车回将乐。 因为前一天听母亲讲过给我提亲之事,我心里就猜想到应该是怎么一回事了。后来知道,果不其然,因我多在学校读书,zyz对我尚认识不真切,特意请ysy安排到她家认识我的。用现在流行的话说,也可以说是“目察”吧,因为没有对话,还不能说“面试”。又因为没有和她女儿朱玉梅直接见面,也不好说是“相亲”。或许这就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的一步。 那天,我和zlc走到伍宿口等汽车,一直等到下午近5点钟都还没有等到,还有四五位一道等汽车的人,都只好步行到将乐。从伍宿口到将乐有八九十里路程,我还挑着三四十斤的行李,真是长路没轻担,肩膀又疼,腿又酸,肚子又饿,确实累极了,好不容易走到下半夜一两点钟才走到将乐城关。回到学校后,我辗转反侧总是睡不着觉。心想,还真没有遇到象这次回家过端午节的经历。或许是缘份使然,我也就没有再对这桩婚事说什么了。我当时才虚岁17岁,就这样认了自已的这门婚事。 到1965年的暑假回家前,父母亲己将这门婚事说妥了。将乐习俗叫聘娶,即明媒正娶。我父母亲托媒人去zym家提亲,ym父母亲托人探听我家情况,她母亲都亲自“目察”过我以后,同意用庚帖开出其女儿的“生辰八字”送到我家。我的父母亲将“庚帖”用红纸包好,上写“百子千孙”。然后拿着此庚帖到祖屋上厅家祠祭告祖宗和灶神爷,再压在先祖灵位前的香炉下,待三天内家里人畜皆相安无事,就可以确定下这门亲事。这就是将乐习俗的说亲。 接着是定亲,男方遣媒人议聘订婚。女方开出礼单,列出彩礼聘金的数额,男方也提出所要的妆奁,由媒人出面协商讲定,并正式写入红帖。当时我家请的媒人是本村ywy的妻子,她辈份较大,我们管叫她wy婆仂。还有ynk,也是本村住我家斜对门的族人,我们叫他nk公俚。聘礼中的聘金以银元(光洋)计算,数额以“六”为吉,还有讲一点黄金首饰。聘礼中有一项是给女方办宴席的,俗称“酒水”。主要有猪肉、鸡、鸭、鱼、蛋和目鱼、蛏干、香菇、笋干、粉干、粳米、糯米、水酒等,也可折成一定数量的人民币。女方陪嫁的妆奁主要有木衣箱、脚盆、尿桶、梳汝台、门帘、枕、衣裤、鞋袜和金银首饰等。 定聘后,男方择吉日,把红帖和部分聘金、布疋等礼物送到女家,并带一两桌酒菜,请岳父母和其他女方至亲。吃完饭后,女方以衣服、鞋、袜、帽和红帖回酬。这就是叫“定庚”。然后,男家也要请未过门的媳妇第一次进家门。公公、婆婆要给新媳妇“见面礼”。新媳妇回娘家时,男家要送布料等。这些都是我以后才知道的事。 按习俗,以后就是纳亲、圆亲、接亲、回亲。这些是迎娶的后事了。 (四) 1965年暑假,父母亲己经给我订婚了。当时,刚好余坑大队的财粮(即大队文书)zsl(朱坊村人)应征参军去了。我的哥哥yys也是在这期应征入伍的。我父母亲找了当时在余坑大队包队的安仁公社副主任zss,想让他推荐我到大队当财粮。母亲也给我说了,家里生活有实际困难,就暂时不要去读书了,我也没有表示不同意见。商量后我还写了一封信给学校的班主任tp老师。大意是讲哥哥去参军了,家里人口多,只有我父亲一个劳动力(当时弟妹们年纪尚小),家庭经济有困难,要求先休学一年,回家参加农业劳动,帮助家庭共渡难关等云云。 t老师收到我的信后,很快就给我回了一封信,并且附上一封给我父亲的信,做我父亲的思想工作,说我在学校的学习、工作、表现都很好,再坚持把高中读完,很有希望考上大学。家庭子女多,己经培养我读到高中不容易,半途放弃很可惜。给我的信是再三叮嘱,不可休学,就是以后有机会再复学,要想重新跟上学习进度也是不容易的。家里有经济困难,他会尽力向学校反映,争取助学金帮助解决。信的末尾写着:“希望一定要三思而后行,切切为要!!!”连续加上3个惊叹号。让我读后十分感动。我父亲见信后,思想也触动很大,决定让我暑假过后,如期到学校开学,放弃了让我争取做大队财粮的想法。 (五) 1965年9月1日,我按时到将乐一中进入高二学年的学习。从这学期开始,t老师果真更加关心备致,给我争取到学校的乙等助学金(每月6元)加全免学费(每学期7元),比我班的孤儿学生ydq甲等助学金(每月7元,按每学期5个月发放)计算起来,我每学期领到的钱还比他多了两元。按照当时的物价水平,计划节约着开支,生活费可差不多够用了。 那时,t老师作为班主任,在学校教师中是绝无仅有的,搬到我班男生大宿舍和学生同住。他知道我父亲给我送米到学校时,非要让出他自已的饭菜给我父亲吃,他自已则到食堂另行煮面吃。t老师对待作为学生的我的这种情谊,真让我永生难忘。我父亲也一再叮嘱我,t老师这么好的人,要我好好记住他的恩情。 “文化大革命”期间,t老师受到很大冲击。听说在我们毕业离校后,1969年开始“清理阶级队伍”的政治运动,他被人诬陷,说他在厕所写过反动标语,被打成“现行反革命”,并且被关进监狱,被折磨得不成人样。“文革”结束后,才得以平反,被安排到将乐二中(办在将乐南口公社)担任教师。到1979年,三明师范大专班扩大招生,需要调进教师,我当时正在学校人事处付主任岗位上工作,我就极力推荐t老师,希望能将他调到三明师范大专班任教。三明地委组织部了解到他仅有大专文化程度,本不想调进。我反复陈词,说到他是我读高中时的班主任,我完全了解他的教学水平和工作能力。三明师范大专班校长mcg相信我的推荐,通过三明地委组织部发函调动。t老师做梦也没有想到会调他到三明师范大专班工作。他到学校报到时,我清楚地记得,他那病央央的模样,人都瘦成皮包骨头,身体状态很差。我简直都不敢相信自已的眼睛,这和当年风华正茂,满腔热情,精神饱满的t老师,真如判若两人。师生两人分别十余年后,重逢在三明师范大专班学校,有很多话要说,但又不知从何说起。我将他安顿好,并请他到我家吃饭。他带着药罐子,要我帮他煎药。我才更加知道,他在这些年吃尽苦头,身体多病,几次住院开刀动手术,并因治疗不善,还落下了肠粘炎。老婆都难以找到,刚于一两年前,在福州住院时,结识了一位在福州东街口百货大楼工作的女病友,两人同病相怜,结成夫妻,又分居两地,尚无子女。 在三明师范大专班政教科教学期间,t老师刚开始连上三楼教室,都得歇息一两次。站立上课都吃不消,只能坐着讲课。好在学生很能照顾体谅他,还替他端茶送水。t老师在换了一个新的工作环境,精神宽松多了,生活也逐步适应了,身体也就逐步地好起来了。 开头一段时间,校长mcg还曾经在我面前讲到tp身体很差,讲课很没有精神。过了几个月以后,他身体逐步好起来,学生也反映他的课讲得很好。我们大家都高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