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数学感悟:不一样的认识分数

 家有学子 2014-11-14
  三年级认识分数,是小学生初步接触到分数,是学生数的概念的第一次拓展,是一次质的飞跃,是学生第一次正真认识几分之一的分数。因为无论在意义,读、写方法、还是在计数单位以及计算法则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别。

  1.从历史背景出发产生分数。

  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数学问题,刘老师从生活、历史中给数学找“原型”,把常识提炼为数学,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发展。

  刘老师以讲故事入手,向学生讲述了人类在生产和劳动中产生了记录数的需要。他们在分食物的过程中要做到分得的一样多,这称为“平均分”。

  问:2个人分2只小兔,每人分到多少?分1头鹿呢?

  生:先分鹿的腿,每人2条腿,再身子分一半,头也分一半。

  师:每人分到了鹿的——一半。这个“一半”我们用分数来表示。

  师介绍分数写法产生的历史。

  依托分数的历史知识背景导入学习,使学生意识到分数的产生是生活的需要,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2.通过自学初步认识分数。

  学生要建立概念的过程是很慢的,刘老师满足学生对分数的好奇心,让学生自主看书认识分数。他设计了三个自学问题:

  (1)分数有哪三个部分组成,分别是什么?

  (2)分数应该怎么读呢?怎么写呢?

  (3)书上讲的是一个几分之一的分数,它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带着问题,带着好奇边看书,边划重要句子,消化着新接受的知识,思考着自己的疑惑。

  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及时的让每一位学生都行动起来,去积极地思考和学习,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使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都学有所获。

  刘老师还注重学生自学方法的指导,重要句子划一划;用橡皮是不自信的表现,所以要尽量少用橡皮;不懂的没关系,等会儿我们一起交流学习。刘老师不仅是在教学生知识,更是教给了学习的态度、方法。

  3.在多次对比中理解分数。

  对比一:理解1/2的含义。

  学生用一张长方形纸,折一折、涂色表示出1/2。

  学生展示了不同折法之后,问:这3种折法不同,涂色部分形状不同,为什么都能表示二分之一?

  学生在交流中得出结论:都是把长方形纸平均分成2份,一份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对比二:理解1/4的含义。

  学生用一张正方形纸折、涂色表示1/4。

  学生展示了不同折法之后,问:这4种折法不同,涂色部分形状不同,为什么都能表示四分之一?

  对比三: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师:创作1/2、1/4的过程中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生:平均分。

  生:都用一张纸。

  生:都有1和横线。

  生:都取出了其中的一份。

  师:谁能连起来说?

  生:都是把一张纸平均分,都是取了其中的一份。

  刘老师在教学认识分数时,既重视学生操作活动,还结合操作引导学生来认识分数的内涵。在几次对比中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平均分”得到分数,几分之一都表示取其中的一份。这样的对比把操作与思维紧密结合,使得学生的活动经验得到了提升与深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