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食用菌工厂化栽培知识

 老刻刀 2014-11-14

食用菌工厂化栽培知识

 

一、什么叫食用菌工厂化栽培

食用菌工厂化栽培是最具现代农业特征的产业化工业生产方式,其采用工业化的技术手段,在相对可控的环境(温、光、气、湿)设施条件下,组织高效率的机械化、自动化作业,实现食用菌的规模化、集约化、智能化、标准化、周年化生产。
  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起步较晚,至今在国内还没有形成较为明确、较为统一的食用菌工厂化定义,但相对较完整的定义为:在不同气候条件下,在单位土地面积内,采用现代工业设施和人工模拟的食用菌生态环境技术,创造出适合不同菌类不同发育阶段的环境,进行立体、规模、全天候周年栽培,逐步实现生产操作的机械化、生产环境调控智能化,以达到不受季节限制的周年化、产品质量标准化的一种生产模式。其目的就是提高全年食用菌复种次数(一般自然栽培全年12次,工厂化栽培全年都可进行),提高设备设施的使用效率,提高资金周转使用率,从而使传统的食用菌生产方式升级为一种新型的、高效优质的、集现代农业工业化管理为一体的先进生产方式,进而实现食用菌产业现代化。
  在国外食用菌工厂化生产起步较早,1947年荷兰在控温、控湿和控制通风条件下,栽培双孢菇获得成功,由此开创了世界草腐菌工厂化栽培的先河,之后美国、德国、意大利、法国、波兰等国也相继实现了双孢菇的工厂化生产,并得到迅猛发展。1965年日本长野县创建了第一个金针菇的工厂化瓶栽生产基地并获得成功,由此开创了世界木腐菌工厂化栽培的先河。韩国在日本的基础上开始了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尝试,近年来已迅猛发展成一个新型产业。欧美、日本、韩国等国家发展至今,食用菌工厂化产业已被公众誉为“蘑菇工业”,在专业化生产方面发展十分完备,分工十分明确,规模效益也十分惊人,如日本长野最大的金针菇工厂化生产厂每天产量可高达30 t,生产实现了全程自动化。
  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台湾省首先引进日本栽培模式,开始了金针菇的工厂化生产,促进了我国木腐菌工厂化的栽培,同时期山东九发食用菌股份有限公司从美国引进了双孢蘑菇工业化自动生产线,促进了我国草腐菌工厂化的栽培。20世纪90年代,一些台商在内陆开始兴建了金针菇工厂化生产基地,国内部分企业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开始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基地,如上海浦东天厨菇业有限公司工厂化栽培白色金针菇。随后规模大小不等的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基地开始不断涌现,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厂家已有200多家,鲜菇总产量40t以上,栽培品种主要有白色金针菇、杏鲍菇、白灵菇、真姬菇、双孢菇、鸡腿菇、草菇,其中白灵菇工厂化栽培为我国首创。预计2010年我国食用菌工厂化厂家将达500多家,鲜菇总产量可达100t以上。

 

二、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效率比传统模式高出约40

与传统农业种植食用菌相比,工厂化食用菌生产具有解决食品安全问题、节约土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等优势,真正体现循环经济概念。

  工厂化模式所需的土地面积不到传统模式的1%,劳动力只占传统模式用量的2%,工厂化生产的效率比传统模式高出约40倍,单层设计的厂房每亩产值超过100万元,多层设计的厂房每亩产值达到400万~500万元,使土地产出率提高了近百倍。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栽培原料主要是棉籽壳、玉米芯(玉米秸秆)、甘蔗渣、木糠、米糠、麦皮等多种农作物下脚料,食用菌采收后,培养基又可作为绿色有机肥还田,能实现资源的有效循环利用。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行业是一个细节决定成败的行业。” 上海蔬菜行业协会会长单位也是工厂化食用菌国内龙头企业的上海高榕食品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菌种培育、生产工艺、环境控制、污染防治等过程,都需要较高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存在较高的技术壁垒。例如,每种食用菌都对生长环境有特定要求,温度、光照、湿度、氧气、二氧化碳含量等环境因子对食用菌的生长尤为重要,在不同地域、不同季节需要采取不同的环境控制技术,选择合适的菌种,并进行科学栽培,才能生产出高产、优质的食用菌。

据了解,目前,工厂化食用菌龙头企业在生物学转化率上已可达130%左右,杂菌污染率可控制在0.01%水平,单产达到380克左右。

 

三、工厂化生产的模式

1、杏鲍菇工厂化生产模式

杏鲍菇人工栽培研究起始于法国、意大利和印度。Kalmar (1958) 首次开展人工栽培试验。日本于上世纪90年代实现商品性工厂化生产。上海浦东天厨菇业有限公司于本世纪初以瓶栽方式进行工厂化生产。但杏鲍菇工厂化生产比双孢蘑菇和金针菇迟,发展时间不长,其工艺技术尚未成熟和完善。其基本工艺模式是,配料装瓶灭菌自动化接种发菌培养后熟培养搔菌催蕾育菇采收。

国内大多采用袋栽方式进行工厂化周年生产,其基本工艺模式是配料装袋灭菌接种发菌培养催蕾育菇采收。

2金针菇工厂化生产模式

金针菇的工厂化栽培于20世纪50年代在日本兴起,发展较为迅速。主要有瓶栽和袋栽两种工厂化生产模式,机械化程度高的工厂化生产企业一般都采用瓶栽系统。

  瓶栽系统中,拌料、装瓶、搔菌和栽培结束后的挖瓶等均采用机械化作业。已建立起从培养料配制、拌料、装瓶、灭菌、冷却、接种、培养、搔菌、催蕾、抑制、生育、采收到挖瓶一整套标准化生产工艺。

  袋栽系统不需要挖瓶机等,目前尚没有袋栽搔菌机,因此机械化程度没有瓶栽系统高,投资较瓶栽系统低,但操作用工量较大,产品外观不如瓶栽结实整齐。

福建等地采用再生法袋栽出菇。初次形成的菇蕾通过间歇吹风,让针尖菇蕾失水萎蔫,再移入另一催蕾室,在倒伏菇柄基部重新形成菇蕾的栽培方法。其基本工艺模式是配料装袋灭菌接种发菌培养诱导催蕾通风摧蕾催蕾再生驯化抑蕾发育采收。

3双孢菇工厂化生产模式

西方国家的双孢蘑菇工厂化生产经过60年的发展,已发展成为专业化分工,机械化、自动化作业和智能化控制的高度发达的蘑菇工业。培养料由专业化堆肥公司生产,覆土由专业覆土公司提供,菇场从堆肥公司和覆土公司购买培养料和覆土栽培出菇。

  培养料生产系统蘑菇培养料由大规模集中堆制发酵公司生产,每周生产1000吨以上。以小麦草和禽粪为主要原料,一般经过一次发酵和二次发酵。近年来,一次发酵已从室外翻堆发酵法转向更利于质量控制的室内通气发酵法,培养料二次发酵在集中发酵隧道内进行,经二次发酵的培养料,销售给各地的菇场播种出菇。最近几年,英国、荷兰等国家采用三次发酵即在隧道内进行集中播种发菌,经集中发菌培养,长满菌丝的培养料,压块后销售给菇场,大大缩短了栽培周期。

  栽培出菇系统——欧洲和澳大利亚机械化操作的床栽系统已代替了劳动密集型塑料袋栽和箱栽系统。如爱尔兰,10年前普遍应用袋栽系统,现在大多已被采用机械化进料和覆土的床栽系统所代替。

  栽培菇房普遍采用电脑控制系统调控温度、湿度和二氧化碳等环境条件,能很好地控制蘑菇产量和质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