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思神仙兮不可得——“苏秀的下午茶”

 远望鱼香肉丝 2014-11-14

  上海这个城市应该有很多名片,每个人都以自己的眼睛去记住这个城市,哪怕生于斯,长于斯。所以,有时候也可以把名片看作一张书签,看做一个开关,或者说一个咒语。名片是用来知道有这样的盛景,“触目惊心”;书签是为了目不暇接之余,喘口气接力再战;开关则是在歧路,在晦暗给自己一点光;咒语呢,咒语就是以为自己忘了,以为自己走出来了,忽然才意识到自己从未离开。

  名片、书签、开关、咒语?就我而言,那就是上译:上海电影译制厂。

  十一月一日,上译的著名配音导演、演员苏秀老师在上海电影博物馆举办了新书《我的配音生涯》(增订版)及配音爱好者茶会:“苏秀约您喝下午茶”。在那个下午,一切都复活了。

  差不多是在十年以前,在上海影城,当时为了欢迎归国的配音演员施融,上海电影译制厂的老师举报了一场见面会:与会者有苏秀、曹雷、童自荣、施融、沈晓谦、富润生……我有幸也参加其中。十年之后,富润生老师已经去世,沈晓谦老师已经出国,施融老师也只是在国外传来了一段音频。但是无论参与的其它嘉宾人数,其它观众人数,如果说当年只是“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那个下午可谓蔚为大观。欢笑是那么如波涛汹涌,沉默也是。

  就如再美的梦都会结束,好处就是她总会开始。当林栋甫晃晃悠悠地问大家:你们是在找我的拐杖吗?大家开始笑了,大家觉得应该多笑一笑。林栋甫说他参加的剧组为了他参加这次活动,刻意夜戏昼拍,使得他可以连夜赶回。应该说这个剧组算是帮了大忙,由林栋甫来主持这场下午茶,他不仅仅是一个称职的司仪,作为曾经的配音演员,曾经的邱岳峰弟子,他对配音的熟悉不仅仅是文化上的,而是血脉上的。他不时自嘲,说着那些大家都听得懂的笑话。他就像一个宽厚的引路人,当大家看到那些断壁残垣,他微笑着说:那春色如许,那月光如许。

  第一个发言的是文汇报“笔会”前主编刘绪源先生,苏秀老师的书以及一些文章都是由他和他的同事进行采编。他开门见山地说:上译的美是让他有些吃惊的。作为他们那代人,北京的人艺和上海的上译在他心里近乎是仅存的,可以肆意说美的地方,在那个时候那样做甚至是“不道德”的。人艺可以如此因为有背后有周总理的影子,而上译的繁荣又是因为什么呢?他觉得和上海固有的海外文化,市井文化是有关系的。

  上译自然离不开上海这个光怪陆离的城市。记得著名主持人叶沙曾经用“吞噬”来形容上海,由于地理位置,上海本来就是一个非常驳杂的城市。虽然以江浙沪包邮区为主,但是何止天南海北,何止十里不通风。可以说上海就是一座充满“翻译”的城市:各种陌生,各种地域,四面八方都涌动着“用我们的话这个怎么讲”的氛围。上译孕育其中,那说不清的“洋味”或许就是那种“不甘心”,那种试着“不一样”。

  他最后化用了苏格拉底的话说:这样的美是道德的。吾未见好色者如好德也,那是因为那时候没有上译。

  整个下午,林栋甫就像苏秀的传令兵,苏秀老师又如韩信点将信手拈来。接着刘绪源发言的是曹雷老师。曹雷老师的声音是温厚醇和的,她近乎一字一顿地说:上译的辉煌,那是天时地利人和。中国的很多词,都具有极强的气场,就像一个大家都会心领神会的暗号:譬如浮云苍狗,譬如沧海桑田。譬如曹雷老师此时此刻提出的“天时、地利、人和”。

  其中“地利”这个部分和刘绪源先生的说法是有暗和的部分,这里暂且省略。她提出的天时可谓百味杂陈。

  上译的辉煌,比较集中的时期差不多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有一个非常重要也没有必要回避的背景就是那是在十年浩劫之后。那个时候,由于长时期的禁锢和封闭,人们对美的探索已经不是需要,而是到了饥渴的程度。那时候会有长队在新华书店门口通宵达旦等待新书的面世,那时候会有人把所有的零花钱用来一遍遍去回味电影、戏剧和各种演出。而上译由于引进的大部分都是所谓资产阶级世界的电影,那种曾经连一个接吻都被视为毒草和糟粕的文艺作品近乎洪水猛兽那样的呼啸而来。但大多数人对这样的侵略是喜闻乐见的,是乐此不疲的。

  而在给什么都会吃的干干净净的年代,由于陈叙一为主的一批,“经过多年培养,才造就了翻译、导演、演员、录音、剪切一整套班子。“(摘自《我的配音生涯(增订版)》“p40页”),于贫瘠之土地施丰沛之甘霖,那已经不止是绽放,而是怒放。

  相对于曹雷老师,解放后上海第一代的广播与电视女主播黄其老师说话别有一番金戈铁马之风。她斩钉截铁地说:现在的很多电影,配不上那么好的配音。这种类似釜底抽薪的判断,用我们上海话来讲叫做:一刮两响。黄其老师的发言基本都是这样类似刺刀见红的慷慨陈词,听着十分爽利。譬如她开口就这么说:苏秀从上译退休之后,就到我们这里(上海电视台译制部)上班了。我当时产生了一阵非常恍惚的感觉,似乎听到樊梨花和穆桂英合兵的感觉就是这样吧?

  这里要特别提一下那部由黄其牵头,苏秀、毕克担任译制导演,晨光、张欢(两位老师当天也来到了“苏秀的下午茶”现场)主配的《姿三四郎》。万人空巷这个词现在基本都是修辞意义的,而在那个时候近乎于物理意义。无论是公安部说播放的时段犯罪率下降,还是自来水厂说放映完毕后用水量猛增(大家都如电影散场般集中上厕所),对于一个七零后而言,作为盛况的亲历者,我最深刻的记忆是住家附近的所有瓦片都被用来当练功模具。(我曾误以为是砖头而不是瓦片,吃足苦头)。据黄其老师说,某电视台竟然还拍人专门在上海包了旅店进行偷录。这样一部“故事太简单,情节也不精彩,人物性格很单一”的电视剧(虽然我对此保留意见)能够成为我们那时候的一个文化坐标,上译优秀的工作流程和效率,其中所起的作用不言自明。

  用黄其老师的话讲:我就是和苏秀一点点学对口型,一点点学配音的各个工作步骤。当黄其老师说到在毕克和苏秀的带领下,上班时间都变得格外准时……这时候林栋甫老师忽然插进来说:对于上译而言,准时就是迟到。黄其老师一个劲地点头,他们都差不多要提前半小时做好各种准备工作。这样的劲头,用那时候的话来讲:万丈高楼才能真的平地而起。

  以这样的方式坚持下来的上海电视台译制部,青春也好,热血也好,她们用她们的方式让上译这朵国色天香的花朵花开四季,经年不败。

  也许是苏秀老师怕听众觉得会场的气氛略显沉闷,于是请林栋甫让上译的配音演员们纷纷出上几个节目。苏秀还特意说:别多说话,直接表演。

  刘广宁老师不肯了。刘广宁老师就像撒娇那样说:我还就得说点什么(不行了,一说到刘广宁我的花痴模式全开,除了口水还是口水,写不出字了)。我当时就坐在刘广宁老师的左边,但我还是没有记住刘老师究竟说了什么。我当然记得她说了老猴吃了西瓜片的瓜皮。但是对于这个部分,我还是想说,我只知道刘广宁在说话,对于我而言,这就是全部了,我都舍不得去分辨具体说了什么,我就是恶狠狠地把刘老师的所有话,就像人参果那样吞进肚子里。什么滋味我也不会去想,我甚至觉得去分辨滋味都是一种亵渎,那是那么多年以后,我又听见了刘广宁。

  顺便说一下座位,我那天坐在狄菲菲老师的右手边,然后狄菲菲老师左边就是刘广宁老师,刘广宁老师的左边是程晓桦老师,程晓桦老师的左边是黄其老师。开场之前,我和狄菲菲老师合影的时候还在说:上译最美的三个女声对于我而言就是女神了。声音本身就是美的巅峰了。可想而知,后来可以和几位老师坐在一起的那种幸福也只有用猪八戒吃了人参果,浑身一百零八个毛孔都那么舒服,这种近乎粗暴和不知所云的比喻才可以形容。

  当我听到程晓桦老师和刘广宁老师,狄菲菲老师窃窃私语的时候,我感觉自己就是伊卡落司戴着蜡做的翅膀在飞向太阳,唯一不同的是我幸运的存活了下来。因为那不是太阳,那是上译的温柔海洋。

  随着刘广宁老师的出场,自然大家都心里开始暗暗期待童自荣老师。公主翩然而至,王子又在何方?林栋甫老师笑着说:童自荣老师请上台来,您得为我们说几句,唱几句。

  那天的童自荣显得特别精神。他近乎小跑地冲上舞台,近乎佐罗那样的仰天长啸。这个应该是和2004那年的聚会最为不同的。童自荣老师希望上译有自己的选片权,童自荣老师希望上译有自己的话语权,童自荣老师希望……台下的苏秀老师忙不迭地说:小童,你做梦了吗?

  正在大家轻笑的时候,童自荣老师还是斩钉截铁地说:有梦总是好的。譬如把永嘉路还给上译怎么样?这不一定只是梦啊?全场一片掌声,一片经久不息的掌声。

  掌声未落,童自荣老师近乎自嘲地说:话说完了,还是得给大家唱两首,本来准备的是《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特意再加一首《山楂树》。我注意到的是他接下来一句话:我们这代人都有很浓的俄罗斯情节……

  这让我想起曾经参加的一次配音活动,复旦大学的教授严锋这样说过:喜欢配音,我们就会喜欢朗诵;喜欢朗诵,我们就会喜欢文学……我想,上译之所以久久在我们心中挥之不去,是因为大家的情结是差不多的,大家魂牵梦萦的氛围是相通的。

  大家还在童自荣老师的歌声里不能自已的时候,林栋甫念了一段法文小说里的月光。然后他求教于著名翻译周克希先生:您记得这么美的月光吗?周克希老师慢悠悠地说:很美,可你说的是哪个小说里的,我不知道啊。我当时有种颇为幸灾乐祸的感觉。林老师碰见周老师,周老师慢慢抬了抬眼镜。

  周克希老师特别提到了苏秀曾经讲过的陈叙一的一个糗事:为了琢磨《简爱》的翻译洗脚的时候出了洋相。他当时的原话似乎是这样的:“我特意问了苏秀,陈叙一琢磨的是哪个电影的哪部分台词”。这个字斟句酌的反问直接引出了周克希对于上译的一个想法:陈叙一这样的人还会出现吗?如果出现,他的生活会有尊严吗?当我们为上译所陶醉的时候,为陈叙一所陶醉的时候,我们的答案又会是什么呢?

  接下来就是之前提过的施融老师寄来的那段音频,中心思想是在目前的德国,电影准入的一个重要标准便是需要经过配音,而且配音演员的收入不菲。这个算是从业态上去思索配音这个工作环节的时至今日。可对于我而言,德国不是中国,这就是一切了。

  提到业态,接下来发言的许朋乐先生就算是业内人士了。许朋乐先生作为刚刚退休的上海电影(集团)公司副总裁,上海电影译制厂厂长,他刻意挑选了观众席而不是嘉宾席入座。他娓娓道来自己和上影以及上译的渊源,用他自己的话说,是离上译越来越近直到身处其中。身边的狄菲菲老师轻轻对我说:他(许朋乐)对我们的支持是非常之大的。他铿锵有力地说说:为了上译,就该振臂高呼,就该鼎力相助。我想,这样的领导,多一点,再多一点,该多好。

  林栋甫在接过许朋乐先生的话筒之后,一转身的功夫,小辰老师近乎自告奋勇地说:我也得说几句。小辰老师的话我别的没有记住,有这么一段我觉得太有意思了:那时候吧,我的老公(那时候自然还是男朋友)搞来了很多电影票,全是上译配音的外国电影。这是我对他有好感的重要原因,也是我最后嫁给他的重要原因哦。听着依旧美丽的小辰如此回忆,我想,还有什么比让美丽的姑娘动心,更能说明美的魅力呢?能打动如此美丽的姑娘的上译,又该有多么美呢?

  上译的这些老师,这些艺术的瑰宝,总让我想到一句唐诗:“宫花寂寞红”。那么多年过去了,那个伟大的时代存在过吗,那些炫目美丽存在过吗。那个下午过后,我再一次意识到他们的存在:栩栩如生,记忆终究无法磨蚀。那是时间都无济于事的存在。

  思神仙兮不可得,那又何妨。

  本页摄影:陈立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