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任伯年——指甲当笔用,袍上指刻痕

 RK588 2014-11-16
2014-11-13 来源

        19世纪末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画历经数变,从清末民初开始,逐渐向世俗和大众的方向演化。这时,任伯年的出现,可以说是中国画坛的一个奇迹。任伯年以擅长人物、花鸟、山水,又兼诗、书、画、印,上承传统,旁采新知,锐意革新,独具个性,将艺术实践在传统内部实现了语言变革,又将传统文人画向现代形态作了转变。因此,徐悲鸿称其为“仇十洲后中国画家的第一人”。英国的《画家》杂志甚至把他与西方的凡·高相提并论,赞扬他是19世纪中最具有创造性的宗师。

      1868年,对于任伯年来说是人生转折的一年。在其师任熏提携下离开宁波,乘船赴苏州。初到上海的伯年,住在古香室筏扇庄楼上,为了开拓书画市场,画风开始转变,他开始学画双钩,后来人物画直接学陈老莲,跳出了渭长、阜长的格局。思路快,构图巧。虽画不为人所器重,处境甚艰,但胡公寿慧眼识英才,多方给予扶持,为其开拓售画路。不久,伯年稍有画名了,有人向他订购山水画,伯年还不会画山水画,不得已请胡公寿润笔完成若干人物布景。伯年大感知己,署自己画室名“依鹤轩”,还精绘《胡夫人像》相答。

       伯年有位好友刘德斋,当时在上海天主教会所办的徐家汇图书馆做主任,擅长夕阳素描,伯年经常向他讨教,用“3B”铅笔学会了西方素描与速写,任伯年随身带一本折子(即现在的速写本)到茶馆、酒楼、街头、田边、江畔……速写各阶层人物,也速写飞禽走兽。有一次在农村看到两牛头斗角,身边无纸,就画在长衫上,画成《斗牛图》,后题一绝“丹青来自万物中,指甲可以当笔用,若问此画如何成,看余袍上指刻痕。”

  这一时期的绘画,题材更为广泛,历史故事、古代人物、神话传说、文人轶事、佛像仙人、仕女、儿童等传统题材入画最多。他才华横溢、是位无所不能、无不精妙的全能画家,在他的引领下,带动了不少画家,开创了有上海地区特色的“海上画派”。

 

本文欢迎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文章来源,谢谢!本文地址:http://www./zhishi/5061.html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