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冯梦龙掀起“文化热”
相城开展冯梦龙诞辰440周年纪念活动 今年正值冯梦龙诞辰440周年,这位才高八斗的多面手,似一座文化宝藏,长期以来,吸引着文学爱好者们孜孜不倦地研究。昨天,相城区黄埭镇开展系列纪念活动,来自苏州市冯梦龙研究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江苏省民间文艺协会、上海复旦大学、苏州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以及冯梦龙的为官地寿宁县的领导就挖掘冯梦龙地方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旅融合创新发展等进行了深入探讨。
据悉,相城从“七个一”入手开展纪念冯梦龙文化活动,包括开展与福建寿宁县友好结对共建、做好新巷村的更名、政府收购冯梦龙老宅、编好冯梦龙文化专著、举办纪念会、编制冯梦龙村文化旅游规划、开展冯梦龙名言警句进村入户、冯梦龙文化进校园等工作,在全区掀起知梦龙、读梦龙、讲梦龙、评梦龙、寻梦龙、学梦龙的热潮。 □商报记者 林琳 寿宁县副县长刘新秀: 寿宁县位于福建省东北部,闽东大山深处,地势偏僻,要做出政绩实属不易。但冯梦龙却在其61岁高龄时走马上任寿宁县知县,不为权、不为利,一心一意为民办实事。在他任知县的5年时间里,他减轻徭役、改革吏治、明断讼案、革除弊习、整顿学风、兴利除害,打造了一个百姓安居乐业的寿宁。当时的记载是:牢房时时尽空,不烦狱卒报平安也。 在寿宁县人民心中,冯梦龙是最能为民请愿的好官,他为人清廉、正直,并且才高八斗,创作文学、戏曲,研究山歌,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著名篇。任期内,他对寿宁风俗民情处处留意,深入调查研究,搜集了不少轶事逸闻,涉笔记录在案,写成了一部“以待其人”、“以待其时”的地方志书《寿宁待志》。至今,寿宁县街头巷尾,随处可见冯梦龙的名言警句。 为了纪念冯梦龙,寿宁县塑冯梦龙像、命名梦龙村、梦龙街、梦龙广场,以及酿的酒也打上了“梦龙”牌。11月16日起,寿宁县还将举办“中国寿宁冯梦龙文化高峰论坛”。 一个是冯梦龙的出生地,一个是冯梦龙的为官地。这位文学泰斗让相隔千里的相城和寿宁紧紧相连。此次相城区将与寿宁县结成友好共建,携手保护弘扬名人文化。 中央民族大学中文系教授、 中国俗文学学会常务理事傅承洲: 冯梦龙是一个通俗文学家,他诗词歌赋无一不精通,是一个当之无愧的全能型文学家。冯梦龙在苏州时的主要成就是文学、戏曲创作以及山歌研究。至今,在大学文学教学中,中国文学小说、中国歌谣史、中国文学批评史等教材,全都收录了冯梦龙的段章。 冯梦龙离开鱼米之乡,而选择在61岁时,到穷乡僻壤任职,充分说明了他是个不为升官、不为发财的人。寿宁县地处偏僻,要做出政绩不容易,翻看 《寿宁县志》,历史上只有个位数的知县在当地升了官。而冯梦龙任知县的俸禄每月只有几两银子,但在当时,冯梦龙已经是一个畅销书“作家”,他靠文学创作的收入远远要大于为官的俸禄。在他的小说和戏曲中,有很多篇幅鞭笞贪官污吏,这也说明他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文人。 冯梦龙是一个文化宝藏,不应单一地挖掘他的文学造诣,还应多多挖掘他的为人处事,以勉励后人。 苏州市文广新局副局长尹占群: 关于冯梦龙故居,苏州市文广新局等单位一直在探索。在古城区也曾找到两处类似的建筑,但很可惜,最终没有找到证据证明那是冯梦龙住所。冯梦龙村做亮名人文化,非常关键的着眼点就是研究故居的修复,要先规划再建设,故居从建筑特征、规模,一定要以明代建筑为依据。 在现有冯梦龙研究基础上,将名人资源与文化旅游相结合,跳出“故居”做“故里”,对冯梦龙进行多方位、多领域的研究和探索,让名人资源自然地融入地方经济、文化的发展。 |
|
来自: 苏迷 > 《俗文学泰斗冯梦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