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痤疮的中医辨治

 杏林脉香 2014-11-18

痤疮的中医辨治

痤疮是发生于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常发于青年男女的颜面及胸背部,以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瘢痕等为主要损害。临床具有治疗显效慢、易于反复发作、不易根治的特点。笔者就本病的中医辨治探讨如下。

1.病因病机

痤疮属中医“肺风粉刺”、“酒刺”、“风刺”、“粉刺”等范畴。其病因病机早在《内经》中已有论及,如《素问?生气通天气论篇》云:“劳汗当风,寒薄为鼓,郁乃痤。”指出痤疮的产生是因劳、汗、风、寒及郁,即劳作或疲劳使卫气相对亏虚时,皮肤表面有汗液泌出,此时感受风邪、寒邪,互相搏结,气血郁滞而发为痤疮。《素问?生气通天论篇》又说:“汗出见湿,乃生痤痱。”指汗出之后,毛孔空虚,易于被外湿侵入,郁聚于局部,则发为痤疮。《医宗金鉴?肺风粉刺》云:“此证由肺经血热而成。每发于面鼻,起碎疙瘩,形如黍屑,色赤肿痛,破出白粉汁,日久皆成白屑,形如黍米白屑。”《外科正宗?肺风粉刺酒齄鼻》日:“肺风、粉刺、酒齄鼻三名同种,粉刺属肺,齄鼻属脾,总皆血热郁滞不散。”《外科启玄?肺风疮齄鼻疮》载:“肺气不清,受风而生,或冷水洗面,以致热血凝结于面所有。”以上论述均认为血热是痤疮的成因。近年来,中医在传统的风热、肺热、血热发病理论基础上,提出了血瘀、湿热、痰结、肾 虚等观点,认为痤疮的形成源于下、中、上三焦,属于实证或实中夹虚,病位在气分、血分。若素体阳热,营血偏热,为其内因,源于下焦;嗜食甘肥辛热,阳明多气多血助其化生湿热,源于中焦;六淫之火侵袭肌表,太阴多气少血助毒热上行,蕴郁头面或胸背肌肤为其外因,源于上焦 

笔者认为,皮肤既是人体的防御器官,又是人体的排泄器官,位居人体最外层且面积最大,主司人体玄府之开阖,气血津液之分布,气机之出入,故凡内外环境,或五脏六腑,或气血阴阳发生变化,均能造成皮肤发生病变。就痤疮言,风、寒、湿、热、痰、瘀、虚均可成为其发病因素,因好发于颜面及背部,涉及诸多阳经巡行部位,而以阳热邪气成为其中最突出的好发因素。其病理变化可呈现风热郁表、寒凝热郁、湿热郁表、痰热郁结、瘀热阻滞、气虚热伏、血虚热蕴、阴虚燥热之多种不同机转。故临床治疗痤疮须谨守病机,相应治之。

2.分型辨治

21风热郁表型

此型多为新发痤疮,病程较短。证见颜面肤色潮红,皮疹以红色丘疹为主,或觉痒痛,鼻息气热,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数。因素体阳热,又遇风热邪气,皮肤油、汗排出不畅,气血郁闭皮毛而发病。治以疏风散热,兼泻肺凉血。药选金银花、薄荷、牛蒡子、黄芩、浮萍、生地黄、牡丹皮、白鲜皮等。

22寒凝热郁型

此型或有明确感受风寒、寒湿之诱因,肤色白皙,无明显油脂附着。证见颜面黑头或白头粉刺居多,皮疹为淡红色丘疹,分布不集中,不痛不痒,无口干渴,大便不干或便溏,舌淡红,苔白,脉滑。因素体脾胃虚弱,卫气不足,感受寒邪但不能及时散邪于表,使邪气闭郁化热于皮肤而发病。治以辛温宣散,兼健脾和胃。药选荆芥、防风、白芷、蝉蜕、连翘、牡丹皮、赤芍、炒白术、陈皮、生姜皮等。

23湿热郁表型

本型颜面肤质油腻或面部污垢,痤疮多见于口周,红色丘疹,质地较硬有疼痛,少有脓疱,可见于各年龄段,舌质偏红,苔薄黄腻,脉滑数。为素体阳热偏盛,加之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化湿生热,湿热熏蒸于面而成。治以清热利湿,兼消食导滞。药用黄芩、黄柏、苦参、石膏、车前草、六一散、薏苡仁、焦槟榔、枳实等。

24痰热郁结型

证见红色皮疹大小不等,以质地或软或硬之疖肿为主,病情缠绵,皮疹此起彼伏,或见脓疱,腹胀,或伴口臭,便秘溺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本型患者常偏嗜辛辣之品或酗酒,喜食鱼腥肥甘之品,使中焦运化不周,痰热内生而发病。治宜清热化痰,兼解毒散结。药用黄芩、黄连、海藻、枇杷叶、全瓜蒌、浙贝母、蒲公英、紫花地丁、皂角刺、白蒺藜等。

25瘀热阻滞型

皮疹旷久不愈,颜色不一,或暗或鲜,结节样丘疹多,或伴瘢痕与色素沉着,舌质黯红,或舌边尖有瘀点,苔黄,脉弦或涩。因热邪久郁肌肤,化生热毒炽盛,灼伤血络,气血凝滞而留瘀,瘀热互结则见皮疹坚硬疼痛。治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兼软坚散结。药用蒲公英、野菊花、白花蛇舌草、连翘、玄参、生地黄、牡丹皮、穿山甲、红花、莪术、牡蛎等。

26一气虚热伏型

证见面部痤疮基底较大,漫肿无头,色泽黯红不鲜,久不成脓,久结不散,不痛不痒,或偶有轻微皮肤瘙痒,皮下闷热感,皮肤、面色不华,汗出少或无汗,口淡不渴,神疲气怯,舌淡红、或有齿痕,苔薄,脉形大而力弱。感受外邪,气虚无以推动,汗出不透,水湿凝滞,血行不畅,结于皮下而为痤。多见于久病、中年或素体虚弱者。治宜益气清热,兼凉血活血。药用黄芪、太子参、大青叶、栀子、菊花、桑叶、生地黄、赤芍、丹参、红花等。

27血虚热蕴型

证见皮疹颜色较淡红,亦可见脓疱、结节,但质地不坚,皮肤干燥,女子可伴月经量少,舌红、舌体瘦,苔薄少,脉细弦或细数。患者常因睡眠不足或殚精竭虑,耗伤心血,又兼焦虑烦扰,胆火妄动,导致肌肤失养,热聚生毒,发为痤疮。治以清热凉血、养血滋阴。药选蒲公英、紫花地丁、金银花、玄参、白茅根、牡丹皮、生地黄、当归、白芍等。

28阴虚燥热型

证见皮肤干燥,痤疮反复日久,皮丘疹色赤粒小,可见痘痕、痘坑,伴口渴心烦,失眠多梦,五心烦热,甚至小便短赤,口舌生疮,女子经前加重,舌红,苔少,脉细数。此型女性居多。多因素体阴虚或痤疮日久,耗伤气血,燥热伤阴,皮肤失养,热毒蕴结而发病。治宜清热滋阴、解毒消疮。药用知母、天花粉、芦根、阿胶、沙参、天冬、麦冬、蒲公英、紫花地丁等。

3.体会

痤疮是一种反复发作、病程长,且对患者自尊心造成较大伤害的疾病,患者对治疗的期望值很高,不仅要求近期疗效,同时对远期疗效期望更大。笔者在临床诊治痤疮患者过程中体会到,要想获得满意的疗效,还要注意以下几点:①痤疮的面部分区对辨别脏腑病位有一定的帮助意义,如前额部属心,可酌加黄连、炒栀子清泻心火;两颊部属肝胆,可用夏枯草、龙胆草清利肝胆;口周及鼻部属脾胃,可用石膏、葛根、升麻清热透散;下颏部属肾,可用知母、墨旱莲滋阴清热;而具有清解宣散肺热作用的药物如黄芩、枇杷叶、牛蒡子、桔梗、

薄荷等适用于各部位痤疮。②本病临床以痰热郁结型与瘀热阻滞型最常见,尤其是年轻患者,但不能忽视其他证型的存在。医者应根据皮疹、舌脉情况综合判断热邪与痰、湿、瘀、虚等其他证候因素的主次、多寡、深浅关系而遣方用药,才能获得较好疗效。③重视患者的积极配合,严格要求、督促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的睡眠以利气血的生成;适当运动来行气活血、清热祛湿;戒烟限酒,低热量膳食,忌辛辣油腻以避免湿热毒邪的产生;多饮水,每日排大便以推陈致新:缓解紧张压力以防气滞血瘀;保持皮肤清洁,预防病邪侵袭。④刈个别丘疹合并严重感染者,应结合外治、抗炎等中西医疗法综合治疗。⑤由于皮肤角朊细胞的更替时间为28 d,所以,痤疮的治疗应坚持1个月左右以巩固疗效,对病程较长的患者,疗程更要延长。总之,只有综合调治,才能取得满意疗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