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乌镇。化梦

 真友书屋 2014-11-19

 

梦开始的地方


初冬,恰是烟雨温润的江南。乘一乌篷船,沿河直下,所遇见的,正是乌镇清冷而美好的时节。捧一茗清茶,由小戏台窥见人生之大世界。戏剧,如梦似幻,世间百态皆由此生。


乌镇多少应该感谢黄磊,2003年,他和乌镇结缘,因为一部《似水年华》。严格意义上说,黄磊甚至没有拿过一分“代言费”,还倒贴了拍戏的场地费。再然后,他又与“文化乌镇”的陈向宏结下了深深的缘。


黄磊心中动了一个念想,只因为和陈向宏在乌镇喝酒时的几句戏言。“做个青年戏剧节吧,可以是国际性的。”这蓝图越画越大,到后来连他自己都信以为真了。2010年,黄磊呼朋唤友,约上了赖声川、孟京辉、田沁鑫一帮中国戏剧圈内最有影响力的人,开始考虑把这个遥不可及的梦拽进现实。起初,田沁鑫只知道这就是黄磊眉飞色舞攒的一事儿,根本也不知道他具体想干嘛,却也偏信了这简单的愿景。


光有梦还不够,为此,乌镇不惜成本,邀请建筑大师姚仁喜设计乌镇大剧院,赖声川亲自指导,重建了乌镇固有的剧场空间,并改造了几栋老仓房,成为多栋具有个性的小剧场。在徒步能及的西栅景区中,顿时出现了六个专业表演场地,加上孟京辉导演大力支援,一场如幻、如戏的乌镇戏剧之梦呼之欲出。



化梦


2013年,当乌镇戏剧节以一个陌生的面孔,呈现在这个有着1300年历史的江南古镇,所有人都惊呆了,谁也没想到乌镇和戏剧之间的化学作用居然有如此之大的魔力。乌镇戏剧节第一次以正式身份亮相,便成为国内巨大的文化事件,人们不可不参与的戏剧盛宴。


首届乌镇戏剧节以“映”为主题,2013年5月9日,在美丽的乌镇大剧院,在赖声川导演的《如梦之梦》盛大演出中隆重开幕,如幻如戏的乌镇成了戏剧的舞台。11个日夜,7个剧场,6台国际邀请大戏,12部25场青年竞演单元,120组艺术团队580场古镇嘉年华,12次中外大师的小镇对话,3场顶尖欧丁戏剧工作坊,17580名入场观众,183000名游客及当地居民参与,中外200多名艺术家、专家和明星莅临。首届乌镇戏剧节荣誉主席布鲁斯丁在《纽约书评》中发表文章说:


“乌镇的视野是希望能够成为一个主要的国际戏剧事件,像阿维尼翁或爱丁堡。照首届所交出的成绩,几乎可以肯定会达成这个目标。”


恰在初冬时节,第二届乌镇戏剧节如期而至。开幕大戏田沁鑫的《青蛇》以水上实景版呈现于最新打造的乌镇水剧场,精彩演绎了本届戏剧节的主题“化”。化,源自《易经》·恒卦·彖曰:“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时变化而能久成。”


复数多种变化:乌镇的光、桥、巷、瓦,人生的百态……


生命的一切悲哀都因为它;生命的一切可能也因为它,它是随时在发生的,它是唯一不变的……


乌镇戏剧节评委史航把“化“解释得更加具象。去年的主题叫“映”,今年的主题叫“化”,是有区别的,这是一只手,映在水里,又是一只手,这叫映,是两个实体。而化,可以让人化作一缕青烟,青烟也可以化作人,它突破了形态的界限,更服从于舞台是自由的主题。舞台是自由的,同时又具有充分假定性,假定性既是自由,也是一种限制。



每一个人的梦


当你走进蚌湾剧场、沈家戏园、国乐剧院、秀水廊剧园,各位戏剧大师们和你肩并肩紧挨着一起看戏,在评书场的小镇对话里,畅聊戏剧,或是与他们在西栅大街上匆匆偶遇;在古镇的各个角落,不论是走进剧场和大师们的作品相见,还是与自发的戏剧爱好者在街头上奇遇,所有的人在这里沉入戏中,分不清戏里戏外。


这个梦开始升华。2014年短短11天的戏剧之旅,17部特邀剧目大戏,56场演出,108位嘉宾出席,24419名观众,300多个作品,1000多名艺术家,共计1500场古镇嘉年华演出,戏剧在古镇的每一个角落发生,这里是每一个戏剧人的乌托邦。


今年乌镇戏剧节的闭幕式上,从乌镇走出的央视主播张泉灵分享了戏剧节给她的深刻体会:某天在国乐剧院前的广场上,看着秋天的阳光在青砖白瓦之上划出长长的影子,看着以传统的方式爆爆米花的老大爷,还有老大爷前面,正在做传统面具表演的艺术家,爆米花老大爷突然回头灿烂一笑,那一刻,她分不清楚自己到底是谁?演员?观众?抑或是这场戏里的某个角色?


张泉灵说,“乌镇的宝贵,在于戏剧持续发酵的时刻,这永远不会发生在北京或上海一个封闭的剧场里,因为走出剧场,踏上拥堵的二环路,遇上交通管制,一切就结束了。但在乌镇,它能长达十几天的发酵,让过去这些天所有人醉在其中。”


赖声川说,乌镇之梦,天时地利人和。史航也说,乌镇筑梦主要在人。不是因为它有茅盾、木心、王会悟这些人。其实,不是因为乌镇的“古人”才有了戏剧节,而是乌镇的“今人”。它有陈向宏,还有这么一票得力的部下,一群有意思的当地居民。史航仍记得去年自己在这里遇到的普通人。“当时我印象特别深,就是当地一大哥,笑眯眯的,他是在蚌湾剧场里维持秩序的,‘请不要照相’。他始终笑眯眯的,如果在北京他肯定就疵儿你了,‘赶紧收起来’,如果你说再照一张,他始终笑着,耐心地等着。我当时看到这个人,觉得特别好,做事情很有分寸,就是南方人的性格特质,乌镇戏剧节其实由很多这样的人组成。”



模糊化戏剧的边界


发起乌镇戏剧节的戏剧大师们,始终怀有一个梦;而那些普通的戏剧爱好者,也可以在这里把梦变成现实。上海的戏剧资深粉嘉毅,虽是90后,9岁便有了表演舞台剧的经验。热爱戏剧到什么程度?看看他最近每周七天的观剧时间表,就知道这是一个全年无休的戏剧模式。


他做得最“狠”的一件事就在2013年年底。嘉毅把营销公司的工作辞了,专门做了一个戏剧自媒体账号“好戏”,这个账号与那些传统媒体的戏剧账号毫无关系,他依旧高速运转,疯狂看戏,写剧评,谈合作,他的“好戏”甚至得到很多专业媒体和戏剧工作室的垂青。


今年乌镇戏剧节,他也进了主办方的受邀之列,还和媒体合作为戏剧节出了一本特刊《戏剧入门指南》。能在戏剧节上看多少部戏,他并不想追求数量,却更想追求质量。


印象深刻的是去观摩了一场赖声川、黄磊、陈明昊等人执导的“秘密戏”。“它看起来更像是一种流动的环境戏剧,观众和演员融在一起,没有一个固定的表演场地。只记得它发生在乌镇西栅一个私密性的大宅里,剧名叫《梦游》,戏里有三个人物,穿梭于现实与梦境之间,有古代的人,亦有现代的人,他们同时在梦境中相遇。”其实,对于这部戏本身的艺术表现力真是仁者见仁。但是这种没有固定舞台没有固定时间去表演的方式,完全打破了对戏剧边界的尝试,在嘉毅看来,它是更生动的戏剧体验。这有点回到了他做“好戏”的初衷,不会为谁吹捧,只做自己的独立认知。而在乌镇“漂”着的这些天,他一直在旁观,思考戏剧给我们究竟带来了什么?这也给了他一个新的角度去看世界,去看人与人的关系。


乌镇的这出秘密戏《梦游》,就是对拓展戏剧边界的思考,“让戏剧如何更加靠近观众,找到戏剧对你自己的功能性,让每个人自得其乐就好了。那么,结果就会是有更多的人愿意走进剧场,最终让戏剧成为一个城市文明的符号,成为每个人生活的一部分。”而这位戏剧爱好者的个体反思,又何尝不是乌镇戏剧节现在正在发生的事呢?


小镇,大师;小舞台,大世界。其实,在乌镇,每个人都能以自己的方式和戏剧经历一场不期然的相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