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雷军回归金山软件,带着对移动互联网极深的感悟,启动金山软件改革。由于腾讯火速入股、确立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战略和“3+1”的业务框架、主要子公司相继MBO,在“雷军”溢价的不断催化下,最后以金山软件股价暴增10倍,以及猎豹移动的分拆上市为完美收官。120%的表现。
然而,在2013年以移动互联网战略为起点的第二阶段改革中,体现在金山软件身上的“雷军溢价”似乎正在减弱。金山软件是否已经沦为小米生态链的一颗棋子?猎豹移动虽手握海量用户,但海外市场移动端货币化能力面临考验。而金山软件手中现存的西山居、WPS和金山云三大业务,谁又能成为下一个“猎豹”?
2014年5月8日,金山软件(03888.HK)分拆猎豹移动(CMCM.NYSE),登陆纽交所,至2014年8月11日,猎豹移动市值高达39.18亿美元,标志其第一阶段改革完美落幕。
在市场对猎豹移动给予认可的同时,却也开始对第二阶段的改革打上问号。猎豹海外市场的货币化进程是否顺利?分拆了猎豹移动的金山软件,还有其他增长引擎吗 ?2014年10月23日,金山软件发出盈利预警,因营销、研发、期权费用大增导致净利润大幅下滑,似乎已经印证了市场的怀疑。
雷军主政 金山华丽转身
2010年9月,雷军回归,出任金山软件董事长。此时的雷军,涅重生,2007年10月从金山的舞台淡出、蜕变为天使投资人后,先后投资20多家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和互联网社区的公司。2011年7月5日,求伯君退位,雷军正式接手,开始用自己对移动互联网的感悟改造金山。同时,火速引入腾讯控股(00700.HK)为金山软件第一大股东。
夺得控制权
2011年7 月6日,金山软件公告,腾讯控股将透过其附属公司分别从求伯君、张旋龙手中购买约1.11亿和0.67亿股股份,各占金山总股本的9.80%和5.88%,总收购价格为8.92亿港元,相当于5港元/股的价格,求伯君套现5.55亿港元,张旋龙套现3.35亿港元。收购于7月7日完成,收购完成之后,腾讯持有金山软件15.68%的股份,成为第一大机构股东,雷军持有10.3%,超过求伯君的9.54%和张旋龙的3.05%,成为金山软件第一大个人股东。
不过,公告出来的前一晚,雷军、求伯君、张旋龙三人订立协议:求伯君和张旋龙将投票权委托给雷军。这样,雷军拥有的投票权为22.89%,超过了机构股东腾讯。雷军由此获得了对金山软件的控制权。此后雷军对金山软件的控制权不断加强,直至2014年4月,其拥有的投票权为23.93%,而腾讯为12.61%(表1)。 雷军接手后,风驰电掣般地对金山软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首先是确立了转型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战略,组建以张宏江、傅盛等为核心的管理团队,搭建“3+1”的业务框架,并通过对主要子公司MBO,将管理层和公司利益捆绑合一,推动四大子公司独立发展、对外融资、分拆上市,最终以猎豹移动的分拆上市,完美收官。
确立移动互联网战略和“3+1”业务架构
在雷军的主导之下,金山软件旗下庞杂的业务部门,最终被整合成“3+1”的架构,“3”指金山办公(WPS)+金山游戏(西山居)+金山网络(KIS,现为猎豹移动),“1”为金山云。2012年7月,金山WPS办公子公司紧跟金山网络和西山居,完成MBO,雷军欣然宣布“3+1”策略,即三个主要现有业务线加一个战略性新业务线的格局已经成型。与此同时,四大子公司的管理层也敲定,傅盛掌舵金山网络,张宏江为金山软件CEO并负责金山云,邹涛出任西山居CEO,葛珂负责WPS(表2)。
猛将傅盛率猎豹移动突围
跟随周鸿一路走过3721和360的傅盛,曾是“周教主”麾下最出色的产品经理,对互联网产品有着敏锐的嗅觉和果断的执行力,与“教主”决裂后投身经纬中国,而后创办可牛网络。2010年10月分拆出来的金山安全,以其18.75%的股份换股合并可牛网络,成立金山网络。
对雷军而言,金山安全和可牛网络的合并,最为关键的是获得了傅盛这员猛将。在猎豹的成长中,傅盛抓住机遇,抵御外敌,起承转合,精彩纷呈。借助3Q大战结盟腾讯,而后得到腾讯或明或暗的支持;抓住搜狗与搜搜合并、奇虎(QIHU.NYSE)疲于应对新搜狗的机会,获得发展的时间窗口;与BAT结盟,关键时刻得到巨头帮衬等。
事实证明,“降伏”傅盛是雷军做得最英明的决定,而任君离去则是人称“周教主”的周鸿最不应该犯的错误。合并可牛时,金山网络(上市后更名为“猎豹移动”,下称“猎豹移动”)的估值约为5亿元。至2014年10月23日,猎豹移动市值24.3亿美元,折算汇率后增值30倍。2014年8月11日,猎豹移动市值创下39.18亿美元的峰值,这让其最高增值幅度达到近50倍。
3Q大战:金山结盟腾讯
2010年,360的免费战略把金山的安全软件打得节节败退。被迫实行免费策略后,猎豹移动当年收入同比减少3000万元。10月傅盛入主后,金山的老产品线被砍剩两个:毒霸和卫士,连用户达到8000万、被寄望“唯一有望打败360”的金山网盾也被砍掉。同年11月,金山毒霸个人简体中文版全面免费,而此时新的盈利模式尚未建立起来。2011年猎豹移动收入降到冰点,仅1.4亿元(图1)。 2010年10月,360推出QQ保镖,由此引发3Q大战,腾讯要求用户在QQ和360之间“二选一”。而要卸360就需要替代性的安全产品。这时,傅盛赶在3Q大战前1个月主打的两款核心产品派上了用场,金山与腾讯一拍即合。
当时,腾讯的互联网安全软件QQ电脑管家在中国网民中的渗透率为12%。加上金山毒霸,二者的渗透率将超过20%,仅次于排名第一的奇虎360。在腾讯提出“二选一”3天后,金山毒霸日活跃用户从700万涨到1200万,卫士的用户也从200万涨到1000万。这一仗,金山死里逃生。后来便有了腾讯的入股,腾讯与金山结成盟军,腾讯入股金山软件,成为其第一大股东。
借力GO桌面,清理大师脱颖而出
3Q大战非但没有让金山毒霸陷入绝境,反而让傅盛抓住时机站稳脚跟,将猎豹移动发展壮大。2012年9月,金山网络推出清理大师,主打海外市场,这款为手机清理内存的App,在此后金山网络的飞速发展中立下了汗马功劳,至今在猎豹家族中仍居于头号位置。而在它之后,电池医生、猎豹浏览器和手机毒霸等核心应用陆续登场,不断丰满自身羽翼。
久邦数码(GOMO.NASDAQ)是清理大师和电池医生在海外最重要的分发渠道,同时也是 Google Play应用市场上仅次于 Facebook和谷歌的第三大应用开发商,收入绝大部分来自海外市场。久邦数码旗下Go桌面系列产品2014年4月的用户总数达到了3.64亿,其中70%来自海外。在Go桌面的推广之下,猎豹移动在海外市场接连攻城拔寨。2013年一季度便夺得5400万月活跃用户,然后以每个季度新增3000万-6000万用户的速度增长,2014年二季度增长4倍多至2.843亿月活跃用户,而安装用户更是暴增到6.622亿次(表3)。
与此同时,猎豹移动与360的角力还在持续,帮助猎豹移动迅速拓展海外市场的久邦数码,自然也被360瞄上。早在2013年12月久邦数码IPO时,360和猎豹移动均是其基石投资者,二者分别出资1500万美元和500万美元。
据悉,久邦数码与猎豹移动的合作于2014年5月31日到期,赶在猎豹移动即将赴美筹备路演之前,2014年4月24日,360宣布与久邦数码达成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内容,360将借助于久邦数码的安卓移动分发平台,向包括美国在内的主要海外市场推广360的无线安全产品和其他工具类应用,如系统清理和电池管理等。这个排他协议的签署,意味着今后猎豹移动将失去Go桌面的推广。
2014年10月,这场博弈再添变数。久邦数码CEO张向东辞职, Go桌面4亿用户的去向扑朔迷离。跌破发行价的久邦数码,具有被收购价值。市场纷纷猜测,久邦数码的新主人会是猎豹、360,还是阿里(BABA.NYSE)、百度(BIDU.NSDQ)?
搜狗、搜搜合并:抢占发展的时间窗口
对于清理大师借力Go桌面扩张海外市场,奇虎当然心知肚明,如果奇虎倾其全力,清理大师并不具备快速占据制高点的机会。不过,猎豹移动或者说傅盛的运气实在不错。
2013年9月16日,搜狐(SOHU.NYSE)、搜狗和腾讯宣布达成战略合作,搜狐旗下将搜搜业务打包注入子公司搜狗,“新搜狗”同时获得腾讯4.48亿美元注资,并保持独立运作。搜狗月度用户超4亿,2013年二季度收入达5000万美元。
强强联合,新的竞争对手要从虎口抢食,这让奇虎如临大敌。市场调研机构CNZZ的数据显示,在PC搜索市场,截至2013年8月,搜狗的市场占有率为10.35%,搜搜为3.62%,合计约14%,与占有18%份额的360分庭抗衡。而随着“新搜狗”的诞生,未来搜索市场或将重新被瓜分:搜狗与百度、360三分天下。为应战“新搜狗”,奇虎显然分身乏术,疏于应对即将一飞冲天的金山网络。
在“新搜狗”成立之后的两个季度,猎豹移动的月活用户增长开始提速。2013年二、三、四季度分别新增用户3600万、4400万和3400万,到了2014年一季度,新增量高达近6000万,2014年二季度继续加速,新增月活用户超过6000万(表1)。
与BAT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金山的成长历程中,一直不乏巨头的支持。早在2005年,被微软击败的金山软件,获得联想的“注血”方才活下来。而后,又一路得到BAT、小米的帮扶。猎豹移动招股书显示,2013年其营收中的25%、19%和14%分别来自阿里巴巴、百度和腾讯。这与四面树敌的奇虎形成鲜明对比。作为BAT的战略合作伙伴,猎豹向BAT提供增值服务,如恶意网站过滤或安全软件模块,以此换取转介流量的优惠,从而提高旗下App的曝光率。
2011年,金山软件共获得来自腾讯的营销收入701万元,2012年前8个月为3803万元;2012年9月27日,双方将2012年营销费用的上限提高为1.2亿元,2013年上限为2亿元。根据2013年12月27日腾讯与猎豹金山达成的战略合作协议,腾讯付给猎豹2014年和2015年的推广费用上限分别为2200万和3300万元,这一上限在2014年7月31日的补充协议中得到修改:2014年和2015年的推广费用上限修订为1亿和1.05亿元。
腾讯先后入股金山软件和猎豹移动。2013年6月25日,金山软件公告,与腾讯共同增持猎豹移动,腾讯斥资4698万美元,金山斥资522万美元,收购金山网络B系列优先股,新增股份占收购后总股本的10%,其中金山软件占1%,腾讯占9%。至此,腾讯持有猎豹移动普通股1.22%,A系列优先股7.77%,B系列优先股9%,总计17.99%。在腾讯投资猎豹移动之前,金山软件对猎豹移动的持股比例是72.22%,腾讯投资后,金山软件的持股比例降低到54.9%。此时,猎豹移动估值超过5亿美元。
2014年4月,百度、金山软件、小米与猎豹移动共同签署股份认购协议;其中金山软件将最高认购1000万美元的股份,百度将最高认购2000万美元的股份,小米旗下投资公司Xiaomi Ventures将最高认购2000万美元股份,成为金山旗下独立分拆的猎豹移动IPO的基石投资者,进一步加强了现有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MBO:奠定未来成长基础
2012年5月,WPS部门完成MBO,标志着金山网络、西山居、WPS三大核心子公司的重组完成,MBO完成后,四大子公司管理层均获得20%的股权激励,而这部分股权激励所需要的金额,绝大部分由母公司以很低的利率贷款来支付。随着四大子公司的一系列融资,管理层持股也被稀释。至2013年11月26日前,管理层通过WPS Holdings持有金山办公21.05%股份;至2013年8月13日之前,管理层通过KSC持有金山云17.57%的股权;至2014年2月14日,管理层通过WestGame持有西山居18.8235%股权;而在2013年12月金山网络提出分拆上市申请之前,留出8.16%的股权作为激励保留(图2)。 MBO的效果立竿见影。2011-2013年,金山软件的总收入从10亿元增长到21.73亿元,年化增长率29%(图3)。尤其是2012年之后,增速更为明显,2012年同比增长38.28%,2013年同比增长54.01%,2014年中期同比增长49.59%。同时,游戏之外的其他部门也开始飞速增长,一度贡献了总收入70%左右的网络游戏,至2014年二季度,占比终于下降到42.24%(图4)。
提升西山居业绩利器
2011年4月8日,西山居完成MBO。根据2011年1月24日订立的协议,包括金山游戏CEO邹涛在内的26名核心员工成立了WestGame,以每股1.1834港元的价格认购新“西山居”1.6亿股股份,总价值约1.89亿港元(约合1.5亿元),获得新“西山居”20%的股份,金山集团则享有剩余的80%。其中,1.51亿港元(1.2亿元)由西山居母公司KES Holding垫付贷款拨付,并以贷款首年香港银行同业拆息(HIBOR)加1.3%计息。
MBO带来的激励效果立竿见影,网络游戏收入剧增,2009-2011年,收入均为6.6亿元左右,在MBO之后的第一年即2012年增长23.48%至逾8.5亿元,2013年继续增长28.79%,跨越10亿元大关,至10.96亿元。2014年中期网络游戏收入6亿元,几乎接近于2010年全年的水平(图5),相当于再造了一个2010年的金山游戏。 按季度收入来观察,结论更加明显。2013年三季度贡献网络游戏收入高达46%的《剑网3》,2009年9月就已推出,但直到2011年三季度才开始持续发力。关键的时间点2011年三季度正好是西山居MBO后的第一个季度。至2014年二季度,西山居运营的《剑网3》实现连续12个季度的环比增长(图6)。 无独有偶,金山下属另一个子公司大连鲸彩工作室2013年2月MBO,工作室主打游戏《反恐行动》2013年同比增长43%,年收入接近9000万元,《反恐行动》2008年1月就推出了,但直到2013年才实现增长。
收入快速增长的同时,MBO对西山居的估值同样提升作用显著。2011年4月8日MBO后,金山游戏26名核心员工持有西山居1.6亿股股份,总价值约1.89344亿港元(约合1.50301亿元),相当于西山居估值9.45亿港元。2011年西山居收入2.0295亿元,税后及非经常项目后的净利润为9102万元,2012年收入2.5043亿元,税后及非经常项目后的净利润1.0744亿元。2014年2月14日,小米以2000万美元投资入股金山旗下游戏研发工作室西山居,获取约4000万股股份,占比4.71%,此时西山居的估值约4.25亿美元,即26.35亿元,不到3年时间增值2.3倍。
WPS移动端月活跃用户暴增 2012年5月22日,金山软件发布公告,旗下办公软件业务WPS已完成MBO。金山软件旗下全资子公司Kingsoft office将以每股0.03美元的价格,向WPS Holdings发行及出售2亿股股份,总价600万美元(3691.7万元,据此计算,估值为2850万美元,合1.75亿元),而WPS Holdings为100%员工持股。同时,金山软件与WPS Holdings订立贷款协议,将按相当于香港银行同业拆借利率加1.3%的年利率,向WPS Holdings提供450万美元贷款用以收购Kingsoft Office股份。MBO后,WPS公司员工持股比例达21.05%。
不妨以WPS移动端的月活跃用户量来评估金山办公MBO后的移动化战略的成效。安卓版WPS于2011年5月推出,积累第一个300万月活跃用户花了1年时间。MBO后,WPS在安卓平台上的推广立竿见影,用户数量急剧攀升。至2012年5月,月活跃量增加了1400万;MBO后的第二年则增加了2800万。按照这样的速度,到2015年底,预计月活跃用户能够破亿(表4)。 正在减弱的“雷军溢价”
雷军在“主席报告书”中写道:“2013年是金山变革之关键年,是我们开始把核心业务转移至移动业务之首年。”在2014年中期报告中,雷军如是评述:“2014年上半年,我们于移动互联网业务录得重大增长。在接下来的几个季度,我们将继续增强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扩大我们的手机用户基础、坚定我们在移动安全、移动办公及手机游戏方面的立场,并加快全球渗透的步伐。”概而言之,移动化和全球化是金山第二阶段改革的两个关键词。
猎豹移动:海外市场移动端货币化能力考验
对于猎豹移动而言,虽然其在移动端已经攫取6.622亿手机安装用户和2.843亿手机月活跃用户,活跃用户中有67%位于海外,并且还在持续增长;然而,摆在猎豹移动面前的任务是,如何将这部分用户变现。无论是清理大师,还是金山毒霸,抑或电池医生,都不能直接变现,需要依赖于浏览器、网站导航和网络游戏来变现。
2012年6月19日,猎豹浏览器推出,用户开始变现的征途正式开启,当年四季度开始,猎豹移动的收入明显提速(表5)。2013年其年报对盈利模式这样总结:2013年猎豹移动收入7亿元,主要由于Duba.com个人起始页、猎豹浏览器流量的快速增长,以及游戏平台的巨大增长所支持。2013年底,猎豹移动的游戏平台上已有超过400款游戏。 不过,虽然2014年中报显示,上半年猎豹移动收入中约18%来自移动业务,而上年同期的该比例仅为3%。然而,这样的表述显然掩盖了海外市场移动端货币化进程的真实情况。
在确立移动化的首年即2013年,猎豹移动的移动战略实施得非常顺利,用户数量暴增的同时,移动端收入也猛增,2013年三季度移动业务占比8%,到2013年四季度便增加到11%,2014年一季度,移动端更是贡献了17%的收入。
随着海外市场移动端的推进,到了2014年中期,移动端只带来18%的收入(表6)。这意味着,与二季度18.83%的移动业务比例相比,增速明显减慢,一个季度只增加0.83%。由于猎豹移动2/3的移动端在海外,这也从侧面印证了海外市场货币化能力的难度。
2013年,猎豹移动的海外业务约贡献了总收入的1.5%,市场估计2014和2015年,这一比例将分别达到11%和 28%,其中60%来自于网络营销业务。尽管预期乐观,但海外业务货币化仍处于早期阶段,过往也没有成功先例,猎豹移动的未来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无论是360还是猎豹,PC端的赚钱路线均依赖浏览器和网络游戏分销。而猎豹移动的阵地在海外移动端,能否在移动端复制PC端的盈利模式,尚未有定数,或许只能等待时间来解答。如能在海外移动端成功复制,那么猎豹移动在格局未定的手机浏览器领域获胜,是有可能的。如此,猎豹移动仍然值得期待。傅盛将如何再次带领猎豹移动突围呢?拭目以待。
金山软件股价“腰斩”背后
金山软件股价创下历史最高点33.5港元/股,是在2014年4月2日,这一天恰好是猎豹移动第一次公告分拆上市的前一天。2014年10月14日,金山软件股价下探17.74港元/股,紧接着10月23日其发布盈利预警,股价再下探16.88港元/股。股价腰斩,市场对金山软件第二轮改革的质疑卷土重来。
首先,移动化战略如火如荼,投入期拖累净利润率。2011-2013年,金山软件的净利润率均维持在32%以上,而到2014年中期,其净利润率下降到26.62%。与此同时,研发费用和营销费用猛增。尤其是营销费用占总收入的比例一路飙升,从2011年的12.33%升至2014年中期的22.69%。研发费用占比一直稳定在将近30%(图7)。西山居副总郑可表示,2014年单单在手游研发上资金投入就将过亿元。在10月23日发布的盈利预警中,金山软件表示,因研发成本、营销费用、期权费用大幅增加,净利润大幅下降。第二天,金山软件股价下挫11.92%,资本市场总是对EPS降低者用脚投票。 其次,自然是猎豹移动的分拆上市影响。猎豹移动分拆上市后,金山软件对猎豹移动仍然有控制权,只是持股比例从54%降到47%,仍然是合并报表。表面上,从收入和利润来看,金山软件没有受到分拆的任何不利影响,反而因此获得了发展资金并提升了市值。但是从市盈率的角度,或许有不同的解读。金山软件将上升势头最好的猎豹移动分拆上市,相当于把高PE业务分拆出去,而留下低PE业务,那么母公司的PE也会拉低。反映在股价上,自然是猎豹移动股价上涨,而金山软件股价下跌(图8)。尤为明显的是,在关于猎豹移动分拆上市的首个公告出来的前一天,即2014年4月2日,金山软件创下历史新高33.5港元/股,此后则一路下跌。
一言以蔽之,报表合并的是猎豹移动的收入和净利润,而不是其市盈率。猎豹移动的年增长率超过100%,而网络游戏和WPS平稳增长,增长率不到40%,那么分拆前后,对金山软件的估值,或许是50倍PE和20倍PE的区别,除非在金山软件现有部门中,又培育出一个新的“猎豹”脱颖而出,金山的股价才能重拾增长势头(表7)。
谁是下一个“猎豹”
猎豹移动分拆上市之后,金山软件手中尚有西山居、WPS和金山云三大业务。被证明有能力出好作品的西山居,拥有小米、猎豹和迅雷三大推广渠道,然而“12款手游均告失败”的担心挥之不去。WPS依靠政府订单和免费策略占领移动端,侧面撼动微软垄断地位,但iOS版上的决策性失误,导致错过了最佳的发展时期。金山云剥离金山快盘个人版,专注企业市场,2014年切入的游戏云表现耀眼,不过,金山云仍属于烧钱阶段,未来格局有待观察。
最最关键的争议,在于掌舵者。如果说金山软件的华丽转身在于雷军魅力,猎豹移动的突围则由傅盛色彩推动,而沿着既定的移动互联网战略前进的WPS、西山居、金山云,似乎尚缺乏一位旗帜更加鲜明的领导者。
西山居揽获三大推广渠道
跟随母公司的移动互联网战略,西山居也将重点全面转向移动业务。2014年二季度,大型端游《剑网3》贡献54%的收入,未来仍然有增长潜力。虽然目前的手游并没有为金山贡献收入,公测的4款手游也未能证明成功,但手游是西山居未来的发展重点。2014年的ChinaJoy上,西山居携12款手游亮相,而端游系列产品并未展出,西山居副总郑可向媒体表示,到年底,移动游戏研发团队将首次超过端游,“手游成为西山居接下来的重点”。“手游代表未来,市场规模一定会超过PC端游。我们正在到处找团队,看新项目,在往前走。”张宏江认为,“今天,端游市场还是远远超过手游,但端游用户数已经比手游要少。未来游戏是手游的天下。”
手游格局将会如何演变,西山居能否进入第一梯队,谁也无法精确预见,甚至很多投资者对邹涛投了不信任票。但是随着股权激励的推进和渠道的布局,西山居成功的概率的确在不断增强。
首先是股权激励。在小米入股西山居之前,西山居26名管理层持股20%,在小米入股后,管理层持股比例稀释到18.8235%。但这一部分股份的价值,也从1.50301亿元水涨船高至4.96亿元,这意味着每位管理人员平均获得的股权激励从578万元增加至1908万元,且由公司贷款支付。而随着西山居的收入和估值不断攀升,股权激励的价值也会不断提升。如果未来西山居能够实现分拆上市,类似猎豹移动CEO傅盛的励志故事有望在西山居重演。如果西山居收入达到10亿元,10倍PE,估值100亿元,26名管理层的平均激励是7240万元,如西山居收入达到20亿元,10倍PE,西山居便能诞生26个亿万富翁。
其次是“雷军系”的协同作用。在雷军的布局之下,猎豹移动是其生态系统中的其中一颗重要棋子。2014年二季度,猎豹移动坐拥6.622亿手机安装用户和2.843亿月活跃用户,而且还在快速增长中。2014年10月15日,金山软件与猎豹移动订立游戏共同经营框架协议。按照协议规定,网络游戏用户支付费用所产生的收入,猎豹移动将按20%-50%的比例向金山软件支付。此外,猎豹移动还需向金山软件支付许可费,其将根据游戏的质量、许可领域方位和许可的移动平台而制定,约在200万-1500万元之间。协议还规定,猎豹在协议截至日期2015年12月31日前,两个财年的应付款项的上限4200万元和7800万元。
除了猎豹移动,“雷军系”中更有小米和迅雷。香港市场调查公司Counterpoint Technology Market Research近日公布了2014年2月的全球手机市场销量报告,红米和小米3均进入全球销量榜前10。小米2014年一季度共售出了1100万手机,上半年销量2611万台,年度销售预期从雷军此前提出的4000万台提高到了6000万台。截至2014年6月,小米累计销量5230万台,2015年的目标则是突破1亿台,2016年则突破1.5亿台,那么至2016年小米预计累计销量将高达3.3619亿-4.0619亿台。以1人消费2台小米/红米手机保守计算,届时积累的用户量至少能上1.68-2亿(表8)。2014年3月,迅雷的月独立访问用户达到了1.36亿。
而猎豹移动、小米和迅雷这三者,构成西山居游戏的三大渠道。2014年二季度,金山的网络游戏日均最高同步用户数不过57.24万,月平均付费账户数225.54万,账户的每月平均收益43元(图9)。从2006年一季度开始的数据表明,金山的网游仍然由端游驱动,在于《剑网3》等主打游戏的纵深耕耘。
手游推广渠道的强悍,远超一般的网络游戏公司,而未来西山居进入到第一梯队的概率也在增强。目前金山的网络游戏2013年收入11亿元,187万人付费,反映的是收入占比约50%的端游《剑网3》和其他端游及页游,并没有兑现脱胎换骨的渠道所能带来的提升。张宏江表示,尽管《剑网3》用户数、PCU和收入都达到历史水平,但金山不再投入资源做任何新的端游,未来全部精力都放在手游和页游上。而猎豹和小米都是推广手游的好渠道。目前猎豹月活跃用户约3亿、小米约7000万,迅雷约1.4亿,加总约5亿,未来还能持续增长。
2014年二季度,腾讯QQ月活跃用户8.29亿,微信和Wechat月活跃用户4.38亿,收费增值服务注册账户8800万,有10%的转换效率,手游收入达到30亿元。虽然金山游戏的渠道不能和腾讯相比,在线时间和使用频率也不在一个量级,转换效率也会低很多,但金山游戏三大渠道的转换能力只要能达到腾讯的1/10,对于目前的金山游戏来说,也是巨大的潜力。要知道2002年腾讯收入才2.63亿元,2006年腾讯包括网络游戏的互联网增值业务收入18.25亿元。然而透过强大的渠道,2013年网游收入319.66亿元,贡献了腾讯总收入的53%。
但是,如果“黑天鹅”真的出现,即金山开发的所有手游全部折戟,《剑网3》也停滞不前,再无新的卖力作出现,那就只能另当别论了。
WPS布局移动端:与微软来一场豪赌
2011年,雷军曾抛出豪言壮语:“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像乔布斯一样的人物,我要用未来十年和微软来一场豪赌。”而事实是,微软office在PC端居于绝对垄断地位,占据90%以上的市场份额。作为微软最大的摇钱树,其office部门最近3年收入不断创新高,2012-2014年财年(截至当年6月30日),收入分别为222.99亿美元、229.95亿美元和243.23亿美元,为微软的总收入贡献了约3成。
占领移动端,“打碎了巨人垄断的瓶子”
凭什么撼动微软多年的垄断地位?金山办公有两张牌,政府采购和占领移动端。首先是政府采购。受益于保证安全和打击盗版的政策,WPS在政府机构办公市场占有率超过50%,WPS在2013年政府采购中的中标数量是微软的两倍,价格仅为微软的1/3。不过,PC端格局已定,暂时无法撼动。因为政府办公市场毕竟比企业办公市场小很多,而后者恰是微软的大本营。随着政府推行正版化,WPS从政府办公市场扩大到央企,再扩大到其他企业的路径也有很大的可能性。如果能抓住政策机遇,提升在企业办公市场的占有率,WPS收入会有很大的成长空间。然而,这需要假以时日。
其次,WPS比竞争对手微软率先布局移动端。金山办公CEO葛珂在2014年5月30日给员工发出的内部邮件中,重申了WPS的移动化战略。2014年5月,安卓版WPS的月活跃用户数量约为4200万,iOS版的WPS月活跃用户数量约为300万,移动端产品仅上线3年活跃用户数量已经达到了PC版WPS的用户数的2/3(表9)。2014年6月已经拥有5000万月活跃用户,截至2014年8月,WPS Office移动版的全球用户量超过2亿,月活跃用户数超越6000万。9月18日,金山办公软件携手亚马逊,为Kindle设备开发定制版WPS,WPS成为Kindle上的唯一办公软件商。照这样的速度,2014年底WPS移动端的月活跃用户预计达到8000万,2015年预计将达到1.3亿。用葛珂的话说,“移动互联网打碎了巨人垄断的瓶子”。未来,WPS的首要任务是占据市场,对市场形成垄断地位后,盈利自然滚滚而来。但是,WPS果真能保持目前的优势,如愿占据移动端吗?
虽然安卓版WPS进展迅猛,已经领先微软office365、谷歌的QuickOffice、Documents to Go和OfficeSuite等竞争对手,然而其在iOS平台上的推广却被人诟病。从推广效果看,iOS版的WPS花了1年零3个月收获第一个300万月活跃用户,从2013年2月推出至2014年5月,而这还是发生在WPS部门MBO之后,推广效果比早两年的安卓版要差很多。
更为关键的是,iOS的推出时间被推迟了近2年,眼睁睁看着竞争对手慢慢崛起。退回2011年,笨象微软在移动端连影都没有,WPS白白错失了发展的黄金时期。
“周教主”在其自述《我的互联网方法论》中提到:“无论俞永福做UC,胡泽民做91,还是我在做360,能够发展到今天,是因为行业的巨头看不清、看不懂,给了我们三五年成长的时间。如果你做的事情行业巨头一看立马就反应过来了,那就算你把三个周鸿绑在一起儿也做不成”;“Netscape本来能做成一个与微软匹敌的伟大公司的,但它犯了一个致命错误,是在Netscape浏览器还没有打下根基的时候就开始于微软公开叫板,惊醒了沉睡的微软。微软利用垄断地位在操作系统中捆绑IE浏览器,就把Netscape赶出了市场。”
进一步看看2011年5月安卓版推出至2013年2月iOS版推出之间的这段时间,巨头们做了什么?2012年6月,谷歌收购Quickoffice后,很快补足了幻灯片的短板,将Quickoffice的很多功能都将整合入三款移动办公应用Docs、Sheets以及Slides中,全面推出谷歌文档、表格和幻灯片系列,而且全部免费,Quickoffice的任务由此告一段落。2014年6月,谷歌关闭了Quickoffice业务。而苹果的办公软件iWork早在2009年就已发布,帮助用户同步和分享Pages、Numbers和Keynote文档,为和谷歌竞争,已经对普通用户免费。显然,谷歌和苹果都铆足了劲,企图占领移动端。
笨象微软对移动端反应迟钝,船大难转身,不过也放下身段,在2013年6月推出了iOS版,同年7月发布安卓版,2014年3月推出iPad版,并且和 iPhone 版一样,同为免费下载,但如果用户想要在上面进行编辑文档等操作,将需要付费注册 Office 365 服务。
苹果和微软的优势都在iOS,从iOS版WPS 的推广速度看,很难补齐这么巨大的缺口,这也让人对WPS的未来多了一点疑虑。
全球化:能否复制日本经验?
日本金山2005年3月成立,注册资金1亿日元,由金山控股。2007年3月7日引入外部资金,日本金山获得日本最大VC集富(JAFCO)投资25亿日元(约2200万美元),但仍由金山控股。目前金山软件持有日本金山51%股权,2014年3月将其中20%以3734.3096万元(6.1404亿日元,折合1.867亿元人民币)转让给猎豹移动。
日本金山业务的开启以2005年9月金山毒霸正式进入日本市场为标志,2007年9月以后,“金山毒霸”进入彻底免费时代,收益完全来自网络广告。日本金山的重头戏—第二款产品WPS日文版Kingsoft Office(2007)于2006年9月21日正式入市,试图从日本20亿美元的办公软件市场中夺得10%的份额。当时,微软office占领日本84%的市场份额,日本本土品牌一太郎有13%的市场份额,StarSuite、OpenOffice.org等占有3%的份额。
通过与当地人合作,并充分利用互联网直销,日本金山用低价策略撬开了日本市场的口子。Kingsoft Office定价4980日元,售价不及微软的1/10(5万日元),也不及“一太郎”的1/5(2.5万日元)。日本金山的低价策略,虽然难以撼动微软的根据地—日本企业,以及一太郎在日本政府机构中的优势,然而日本市场高达92%的正版率,使得Kingsoft Office对价格敏感型的普通个人用户具有吸引力。日本金山进入学校和培训市场,并对PC厂商倒贴钱提供预装产品,很快占据了日本近九成的二手电脑市场和两成的网吧电脑。
2009年,WPS在日本市场打败本土老大“一太郎”,仅次于微软office之后位居第二,日本金山也已实现盈利。时任金山软件高级副总裁的葛珂表示:金山WPS Office在日本的销售额已与中国的销售额持平。据报道,截至2012年12月底,Kingsoft Office 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35%左右,成为微软的强劲对手。2013年来自日本的收入1.12亿元,占总收入的5.14%(表10)。
2013年11月,晨兴资本、纪源资本和顺为中国互联网基金联合向金山办公投资5000万元,开拓美国市场,并在加州帕洛阿尔托成立了北美总部,晨兴资本和纪源资本将加入该公司董事会,协助其制定全球战略。金山办公PC端全球拥有1.2亿用户,而安卓版的注册用户数已突破1亿。据悉,金山办公在美国的关注重点是为移动设备提供免费软件,而在新兴市场将同时专注于PC和移动办公软件。并对其iOS版进行重大升级,增加类似安卓版软件的功能。不过苹果和微软的本部都在美国,且优势都在iOS,目前看这一仗胜出的可能性并不高。不过,金山办公在日本市场的策略倒是有可能复制到新兴市场,值得观察。
金山云,何去何从?
2012年1月,金山软件拆分金山快盘业务,成立独立子公司金山云。金山快盘自2010年推出至今己满3年,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4月,金山快盘个人版用户已突破4500万,日活跃用户数达到数百万。此时,金山云包括两部分:金山云存储平台和金山快盘。
在金山内部,金山云也被当做创业公司,对外融资。2012年11月30日,金山软件与小米科技达成一项股权出售协议,金山旗下子公司金山云,将以182万美元的价格将9.87%的股份出售给小米(以每股0.02美元向小米发行及出售9100万股股份,2012年估值1843.97万美元),完成交易后,金山、小米以及金山云管理层,分别持有金山云72.56%、9.87%和17.57%的股份。
2013年8月13日,金山云宣布完成2000万美元A轮融资,由尤里·米尔纳(Yuri Milner)旗下基金领投。米尔纳为俄罗斯著名投资人,掌管DST及另外一家基金。其中DST注重晚期投资,曾三次投资Facebook,也投资过小米科技;而后者更关注早期投资,曾投资京东商城,金山云也是由这家基金投资。不过这家基金的持股比例并没有被披露,金山云股权结构不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金山软件依然保持着金山云的股权控制。
目前,金山云仍处于烧钱阶段。2012年前三季度,金山云净亏1800万元左右,2013年亏损6100万元。2013年初接任金山云总裁的王育林分析,金山云存储平台是金山云盈利周期最短的业务,金山快盘企业版次之,而金山快盘个人版需要的盈利时间最长。
金山快盘个人版的营收来自两部分:付费用户和广告。金山快盘向个人版提供15GB的免费空间,超过这一容量需要购买空间券,10GB一年的费用在40元左右。王育林在2013年初预计,当金山快盘个人版的用户数达到1亿,而付费用户比例超过1%后就能实现盈利。按照平均每用户40元的消费,金山快盘个人版营收大概达到4000万元才能够抵消投入成本。然而,现在的个人云动辄100G的存储空间,金山快盘个人版显然没有优势。2013年8月,金山云宣布金山快盘个人版推出“100G空间永久免费”计划。很显然,王育林先前计算的4000万元收入的盈亏平衡点也无法达到。
在重新确定平台服务基础提供商的定位后,金山云开始剥除最难盈利的2C业务。2014年9月,金山快盘个人版以3300万美元售予迅雷,当时快盘用户数已超1.2亿。
另一方面,2014年初切入的游戏云,表现耀眼。2014年上半年,中国手游市场规模达117.8 亿元,手游用户4.48亿,预计2014年市场规模在280亿到300亿元左右;到2017年上半年,手游市场份额有可能达到1000亿元。王育林在2014年10月10日GiTC大会的演讲中指出云架构对游戏的重要性,他举例说,一款DAU(日活跃用户)达到20万的游戏,能有一个月上千万的流水,通常过了15天仍没看头就要回炉。但是,为实现这20万DAU需要自建服务器,投入至少300万元,而且时间也要至少3个月,而3个月后,游戏的生命周期都已经过了。而国内目前真正能给游戏研发团队提供专业底层云架构的服务商不超过5家。金山游戏云借助于小米和7k7k等“雷军系”的游戏分发商,胜算较高。若将快速增长的小米用户导入云服务,金山云也能实现用户的快速增长,不过,尚未有盈利时间表。除了游戏云,WPS快速增长的移动端月活跃用户也能快速导入金山云。
小米与金山云之间频密的互动往来,令小米加强了对金山云的控制力,未来也不排除金山云与小米云合二为一。2014年8月21日,小米通过Apoletto Limited收购金山云1.61688亿股优先股,收购完成后,小米将持有金山云约20.76%股权,金山软件持股63.83%。金山云公司同意授予金山软件和小米公司认股权证,允许这两家公司以0.0742美元/股的行使价分别认购不超过2494.8万股(总代价约200万美元)和约1.62亿股(总代价1200万美元)金山云优先股。认股权证的有效期是自2014年8月21日起的18个月内。
未来,小米公司有望最多持有金山云集团30.06%股权,而金山软件对金山云的持股比例将下降至56.34%。而如果双方都行使认股权,届时对金山云公司的持股比例将变成:金山软件持有57.18%,小米公司持有29.48%。若仅金山软件行使认股权利,届时金山软件的持股比例上升为64.61%,而小米公司的持股比例下降为20.31%。
【附文】金山软件会成为雷军弃子吗?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金山软件作为雷军的“四驾马车”之一,其位置不可撼动。
其一,金山软件是雷军用情最深的地方。1992-2007年,雷军一直奋战在金山,由于无法真正施展抱负而选择“退隐”3年。2010年4月,他带着对移动互联网的深刻感悟,创立了移动互联网最重要的总入口——智能手机,即小米,而后又在求伯君和张旋龙的说服下,回归金山以移动互联网的基因改造金山软件。
其二,从股权和业务的相互渗透来看,小米和金山软件的联系更加紧密。小米已经入股金山软件旗下子公司金山云、金山办公和猎豹移动,未来小米与金山各大主要业务部门的整合将进一步深化。金山个人云售予小米也入股的迅雷,同样是双赢。有“很深的商业考虑”,“周教主”如是评价。
其三,猎豹移动的清理大师、电池医生和仍在金山软件内部的WPS,都有入口的价值。放着已经积累大量用户的移动端丢弃不用,似乎实在没有任何理由解释得通。 本文为新财富杂志11月号封面文章,作者文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