椟中之珠(Pearls): 1. 大脑静脉窦血栓是导致迟发型外伤后颅内出血的一个可能病因。 2. 颅底骨折可能导致大脑静脉窦血栓。在头部损伤的患者中应当仔细检查有无骨质缺损,这点很关键。 椟匮待开(Oy-sters): 1. 外伤后到出现颅内出血(ICH)之间可能有一个无症状期;颅内出血可能的病因有局部或全身凝血功能异常、脑损伤部位血管破损、短暂性自主调节功能紊乱、药物性或创伤性颅内压降低、大脑静脉窦血栓等。 2. 大脑静脉窦血栓可能在常规非增强头颅 CT 中被漏诊。应在非常见的颅内出血病例中考虑进一步血管造影检查,如无诱因延迟型出血。 中国台湾的学者在近期的 Neurology 杂志 Pearls & Oy-sters 栏目上报道了一个有意义的病例。现与读者分享如下。 病例资料: 患者为 14 岁男孩,在摩托车事故中头部着地受伤,有短暂性意识丧失。随后至当地医院就诊,当时未发现神经功能损害。事故后第 3 天,患者先后出现多次呕吐,意识内容逐渐浑浊;头颅 CT 未显示明确出血或颅骨骨折征象,但在左侧颞骨附近可见局部高密度区,伴有少量微细的气泡(图 A 和图 B)。 事故后第 4 天,患者在转送至第三级医学中心后体检发现意识水平降为嗜睡,语言欠流利,有轻度右侧肢体无力。头颅增强 CT 可见左额部皮质区急性 ICH(图 C),左乙状窦见锥形闭塞影,邻近颞部骨折伴硬膜外小气肿和左人字缝脱骱(图 D)。事故后 1 周,数码血管减影(DSA)检查确诊了左乙状窦闭塞(图 E 和图 F)。 
附图:患者神经影像学资料 事故后第 4 天应用 20% 甘露醇 100ml 静推 q8H,第 5 天因患者意识水平下降增加至 q6H;持续 4 日后逐渐减量。患者经保守治疗后逐渐好转。6 月后神经专科检查发现有注意力、记忆力和语言功能轻度损害。 讨论: 迟发型外伤后 ICH 在 1891 年首次报道,当时的诊断标准包括明确的外伤史、外伤后无症状期、延迟发生的脑卒中事件、以及无血管病史。迟发型外伤后 ICH 的可能原因如前所述。 本病例所述患者表现为明确的无症状间隔期,并且最初的头颅 CT 未见出血征象。患者无凝血相关异常或血管疾病史,因此符合迟发型外伤后 ICH 的定义。重要的是,在首次 CT 检查中可见局部高密度区和小气泡影,这是大脑静脉窦血栓(CVST)和邻近颞骨骨折的重要线索。 虽然迟发型 ICH 和外伤性 CVST 之间的因果关系未明,但是因为上矢状窦和吻合静脉损伤导致静脉回流受阻,在理论上可能增加局部颅内压,导致迟发型 ICH。有研究表明上矢状窦在头部外伤相关 CVST 中最常累及。其它大脑静脉窦(如本例中的乙状窦)较为少见。 如果不进行进一步的神经血管影像学检查,本例中的 CVST 可能会被漏诊。在头部外伤患者中少见迟发型 ICH 和外伤性 CVST 同时发生;但也可能是因为常规 CT 检查难以发现 CVST 导致少见两者同时发生。应在有非常见临床表现的头部外伤病例中考虑进一步血管造影检查,如延迟型 ICH。 迄今对于延迟型外伤性 ICH 和 CVST 的治疗尚无一致意见。因为在外伤患者中使用抗凝药物会增加出血风险,有人认为对外伤性 CVST 患者早期应使用高渗药物治疗控制颅内压。关于高渗药物选择、剂量、浓度、用药持续时间、监控指标等的文献很少;应根据患者个体情况选择合适药物。 一般情况下,甘露醇用量为 0.25-1.0 g/kg,肾功能损害者酌减。已上市的高渗盐水从 3% 到 23.4% 浓度均有;建议单次用量为 250ml 3%、2ml/kg 7.5% 或 30ml 23.4%。如在颅内压控制良好的前提下出现神经专科情况恶化,那么可考虑应用全身抗凝药物、外科手术减压和血管内溶栓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