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中国古典诗词与音乐

 昵称503199 2014-11-19

不知从何时起,年轻人开始哼唱来自千年前的情愫。菊花阁楼雕栏墨香,铜镜朗月琼楼花廊,年轻的书生手持古卷于柳林湖畔浅吟低唱,惹的轩窗里的小姐顾盼慌张……

如今,越来越多的流行音乐开始与古典诗词结合,一阵强劲的“中国风”席卷大江南北。流行音乐为何能与古典诗词相结合?“中国风”的流行曲与传统流行音乐相比又有哪些特点?古典诗词与流行音乐的“联姻”是喜是忧?下面,我将浅谈一下自己对这几个问题的看法。

1.         流行音乐与古典诗词结合之现状

我自己最初接触的“中国风”音乐,似乎是周杰伦的《霍元甲》。听着动感十足的伴奏下青衣婉转柔美的咿咿呀呀,那时我才知道,原来流行歌也可以这么唱。随着周董一首首“中国风”歌曲的推出,流行音乐中古典诗词分量越来越重,同时,中国元素的加入也成为流行乐坛的一大趋势。

2.         古典诗词之特点

既然流行音乐与古典诗词能很好的融合在一起,那么,古典诗词本身有何特点呢?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祖先给我们留下的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国古典诗词更是有着值得炫耀的历史,丰富的内涵,悠长的韵味,高深的意境,一切的一切,流传至今。无论是唐诗、宋词,还是元曲,都有其独特的魅力。

l         唐诗

诗以唐盛。唐帝国的经济的发展必然导致文化的繁荣。国内各民族的融合,日趋频繁的国际文化交流,各阶级各阶层的生活的丰富复杂,为诗词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养料和素材。唐帝国制定和执行的科举选拔人才制度以诗赋为主要内容,这种机制也直接促进了诗歌的创作。其特点是:形式上讲究调声、隶事,内容上沿袭宫体,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旋律,或慷慨激昂、或缠绵婉转、或英雄气概、或儿女情长。

l         宋词

词是诗经及魏乐府之蜕变和唐代近体诗不断发展的结果。词和诗的最大区别就是,诗为整齐的五、七言(齐言),而词则是长短句(杂言)。依照乐曲的节拍而填制长短句,“词”就这样产生的。宋朝的成熟繁荣时期,则是词创作的最高峰,数量质量都达到了巅峰时期。宋词得到整个社会各阶层人士的普遍认同和喜爱。词已深深植根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沃土之中,得到空前的发展,成为一个历史时期文学样式的代表。其特点是:它是一种既能合乐而唱又能讲求格律的新体诗,包括有燕乐、民歌、近体诗格律三要素,具有高度音乐性、韵律美和浓郁的生活拨气息的文学新形式。词与诗有着密切的联系,词分豪放、婉约两大流派。

l         元曲

清李调元《雨村曲话》引《弦索辨讹》称:“三百篇而为诗,诗变而为词,词变而为曲”,明王世贞《曲藻》又称:“词不快北耳而后有北曲,北曲不谐南耳而后有南曲”,说明了曲的起源。曲与词的主要区别是,词的字数有一定限制,曲的字数不定,词韵大致依照诗韵。前期主要是文人和戏曲家创作后期产生专业的散曲作家,起了重要作用,使曲坛更为绚丽多彩。元散曲分为豪放、清丽两大派别。其特点是:元曲韵密,有时每句用韵,甚至句中押韵,同时元曲平仄要求更加严格。元曲可加衬字,尤其是套曲,衬字较多,如不分正字衬字,作品的句式、平仄等就分不清。

3.         古典诗词为何能与流行音乐结合

     流行音乐多给人直白肤浅之感,而古典诗词则多为含蓄内敛之作,两者为何能“相处融洽”呢?

     相传在黄帝时就已经存在的《弹歌》是我国记载最早的歌曲,内容只有八个字,说,“断竹,续竹,飞土,逐宍(肉)。” 传说中的涂山之女爱上了大禹,在涂山上等候自己的意中人时随口唱出“候人兮猗”,这首只有四个字的歌曲被命名为《涂山氏妾歌》,成为有记载的第一首完整的歌曲,称为我国第一首情歌,也是第一首女声独唱歌曲。但这些歌曲只是以诗词的形式流传存在,以诗(词)的形式记载那种好听的曲,而没有曲的流传,只有那些古朴的方块字让你意会音乐的美好。从刚才唐诗、宋词、元曲的特点我们也可以看出,古典诗词越来越向音乐化发展。所以,诗词与音乐在本质上是互通的。

     尽管处于不同的时代,人们所经历的事物各有不同,但作为人的一种基本反应与情感,却并不受时代与地域的限制。因此,某些古人所经历的心理变化放在今日也同样可以适用。那么,用以表达古人情感的诗词歌赋,同样也可能是今人的心理映照。

     中国古典诗词非常讲究韵律,大多音乐感极强,而结合到中国人的情感表达方式,往往是含蓄婉转,迂回曲折,动人不止。并且诗词讲求“不质直言之,而比兴之;不言理而言情,不务胜人而务感人”。也就是说,诗词讲究的是用形象的方法来反映生活,以言情作为主要内容,以感人作为自己的职能。这些恰是当代许多流行音乐创作人孜孜以求的一种境界。

 用古典诗词的形式创作现代音乐,其创作的歌词中充满强烈的画面感和浓郁的东方风。

借鉴或套用或模仿古代诗词的语言格式和风格,词作继承传统诗词语言上的精炼与表达上的含蓄内敛,从而增添许多回味无穷的空间和意境悠长的韵味。

在古典诗词的运用上,我认为当属方文山最为高明,无论是《东风破》、《发如雪》,还是《菊花台》、《青花瓷》、《兰亭序》,大量古典诗歌元素的运用堪称完美。在他笔下,歌词不再是单纯的流行文化,而是“亦诗亦词,亦词亦诗”,当脱谱欣赏时,亦可独自低吟,成为另一种诗歌。

4.         如何看待流行音乐与古典诗词结合

很多人认为,流行歌曲似乎难登大雅之堂,更难于古典诗词相提并论,一个似乎是太俗,一个又是那样的高雅。两者很难相提并论。于是反对将古典诗词世俗化的声音也渐渐响起。但我认为不然。

略知中国古代文学史的人都知道,“古典诗词”(作为传统文化的一个代表),从《诗经》、《楚辞》、汉乐府,到唐诗、宋词、元曲,都曾经是广为流行的歌曲,属于通俗文化的一部分。比如,唐代著名的“旗亭画壁”的故事,宋代所谓“凡有井水处皆歌柳词”,都表明了古典诗词的大众性和通俗性。

十多年前,国内著名的研究思想史的专 家葛兆光先生就曾在《读书》上撰文发表过对流行歌曲的看法,他的这篇文章的题目也很有意思,叫做《唐诗过后是宋词》,文中有一段话,颇有意思,耐人寻味。“文化人没有必要对流行歌曲做出一副高傲的不屑模样,这种不屑常常是对自己文化身份的显示,也常常是自己文化阶层的标签,画地为牢和固步自封是同义词,流行歌曲唱的人多好像就成了大众快餐,进不得文化人的雅座。可是,对唐诗宋词吟味不已的文化人怎么也不想想,词在当年也是被轻蔑地称作‘诗余’——仿佛诗歌上掉下来的土渣儿——的流行歌曲,你尽管可以‘连眼珠都不转过去’,但谁敢断言诗坛的明天就不会像宋词继唐诗,元曲继宋词一样?当年柳永那种让满世界人传唱的‘酸曲儿’就是如今的流行歌曲,也没有哪一位会把柳永从《全宋词》里剔出去以纯洁文化队伍,那么我们的专家学者为什么就不能屈尊光顾一下满天飞的流行歌曲呢?整日里摇头晃脑吟味不已的‘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在梦中’,翻成白话到底和流行歌曲有多大差别?”葛先生之言何等大气!文化理当如此,兼容并包,海纳百川。只有这样,我们的传统文化、古典诗词方能万世传承,生生不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