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酷人】范美俊:美术界的“竞价排名”

 枫馨斋880 2014-11-20

  前些日子,我在《艺术鉴赏》课上布置了一个作业:列举五位你最欣赏的现当代著名书画家并试作评论。结果,天之骄子们列举的书画家让我大吃一惊,居然一个都不知道!我长期订阅专业报刊,也写过一些论文和评论,自认为比较熟悉中国的现当代美术。显然,笔者并没有小瞧这些书画家,说不定他们真的很著名而且水平不比齐白石、张大千差,只是自己孤陋寡闻而已。

  惊见网络“竞价排名”

  于是,我以“著名书画家”为关键词上网搜索,在搜出的网页中的前几页就可以轻易地找到他们,多是东南沿海一带及港澳地区的,但确实不怎么著名,水平也一般。

  他们的信息在搜索页上为何如此靠前?后来才得知,这就是IT界众所周知的“竞价排名”网络推广模式,即:谁出的钱多信息就越靠前,多用于产品与形象的商业推介。互联网的信息堪称海量,哪些信息应置前?如果有人付了费又会怎样?这个问题估计大家现在都清楚了,也一并知晓了网络上的推手、打手、水军、刷客等新生事物。

  30年前的美术创作还有很强的人文精神,更看重精神方面的拯救与逍遥,在特殊的计划经济时代,作品与金钱还不能直接比照,不少艺术家视金钱为粪土,可以免费为欣赏者创作,但鄙视“出口创汇”的商品画。艺术家的知名度,与其艺术水平、为人及当时的社会认可度息息相关。那时,还没有当下各种匪夷所思但见惯不惊的“操作”、“炒作”,更没有如今天那些话题人物、绯闻主角,甚至是“艳照门”当事人那样,仅仅因为有名就会有广告代言等机会找上门来。新中国成立以来“生成”的著名美术家,尽管有着意识形态的过滤与遴选,但总体上偏艺术自律而且是服众的。无疑,以“炒作”最严重的行业,无论怎样都轮不上美术界。时下,那些扯人眼球有超高点击率的娱乐信息,精确地击中了传媒时代普通民众的软肋,一些来路不明、莫名其妙的绯闻人物,一些诸如走光、劈腿等莫名其妙的八卦信息,已成为公众常谈常新的公共话题,尼尔·波兹曼的“娱乐至死”预言,在世界范围内正在变成现实并催生出一个庞大的产业。

  显然,美术界流行追名逐利的登龙术,不仅仅是网络“竞价排名”。当下的书画家只搞好创作、理论家只写好文章是远远不够的,酒好也怕巷子深啊!你得有资本、懂投资、会操作……要不,怎么在高手林立的美术界中克敌制胜?据笔者的观察,类似网络“竞价排名”式的投资与炒作还真不少。美术界尤其是当代艺术圈近年来已有一套成熟的资本运作模式,一批“高贵”艺术家被逐利的资本成功打造,但依据的并非美术史意义的艺术水平,而是市场地位和社会现实影响力。某些艺术作品被指“皇帝的新衣”,更恶毒的批评则称:不是皇帝的新衣,而是新衣下没皇帝。美术界也逐渐呈现这种趋势,其基本情况是:美术家凭借雄厚的资本开路,对有一定特色的艺术创作广为宣传,实现艺术作品的流通(出售、交换)并从中获利,然后追加资本扩大再生产,逐渐强化其地位形成从学术到市场全方位的某种垄断,而普通的个体艺术家则逐渐被边缘化。艺坛看似是艺术、学术与市场的自由平等竞争,实际上在强大的资本运作下强者会越强,弱者会越弱。(限于篇幅,下面略举两类人的“运作”。)

  书画家的“竞价排名”

  当然,能参与竞价的书画家多少得有一定水平和资本,这是前提。“竞价”需要花钱的地方多着呢!比如,办展览得印画册、得请达官贵人和媒体捧场,最重要的是,还得培养自己的市场,得送拍、提价、炒作行情,上档次的画廊和五星级酒店得有作品常年悬挂。当然,在竞价的初期代价也颇大,得白送给关系方一些作品,有的还得另加红包,投入的成本暂时无法收回。不消几年,或许真的就有名了,开始有画廊或企业签约、买断,可以考虑换车换房换地方了。当然,还不能停下来,得继续增加投资,艺术网站得完善,全国或全球的巡展得搞,某些著名高校的名誉教授得当当,当然,还可以策划一些惊天动地的事件,如:画赠美国总统、联合国秘书长;在美国时代广场打广告;在白宫、卢浮宫、白金汉宫办展览……有条件的话,还得打造画派以巩固和扩大自身的地盘。显然,在正规的专业协会谋一个职务也很重要,经过多年的投资经营,或许,一位“大师”真的就诞生了!打开电视、走进美术馆,甚至在飞机上随手翻阅一本杂志,这些大师的信息赫然在目……

  单就画展而言,现在画展的档次越来越高,而且大有攀比之风,花销几十万已属低碳,你搞一个全国巡展,我就来一个全球巡展;画册你印一部大八开精装本,我就搞一部超规格的“大红袍”……对普通书画家而言,举办一定规格的展览并不太现实。(抛开水平不说一天数万的展厅费就是拦路虎,还甭说请媒体和评论家了。或许,投稿参展是一种求得专业圈认可的不错途径,遗憾的是这条路也不好走,得面临着评审费、退稿费、证书工本费等各种费用,费时费力费钱不说,有时还“限于人力,作品一律不退”。有的展览允许多投,不含人力的一件作品的投稿成本平均以百元计,如投得太多,岂不是要倾家荡产?

  理论界的“竞价排名”

  经过多年的努力,取得一定的学术成果并占据某个学术高地,曾是不少理论工作者的梦想。据说在20年前,有两本专著、3-5篇有分量的论文就可以在业界成名。但就目前情况看很困难。比如,若没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有的学术期刊你连投稿的资格都没有。一个勤于笔耕的理论工作者即便每年发表数百万字,在多元的资讯时代也仅仅是投进了一两颗石子而已,掀不起什么波澜。

  理论研究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有意思的是:看上去与世无争的含美术史、美术理论、美术批评三大版块的美术理论研究,也存在“竞价排名”现象。10余年来我曾经申请过省部级、国家级课题多次,估计是水平有限一次未中。让人不解的是,有些连课题题目都有语病但有着一官半职的人,甚至是课题审批负责人的家属却中选了。另外,不少学术评论、讲座、研讨会都有着明显的利益逻辑和圈子,外人难以跻身。以评论为例,一般人去评著名书画家,如有赞誉之词往往会被认为是傍名人;如果是酷评,则很可能被认为借名人出名。一句话:你还不是圈子中人,没你什么事!

  论文的发表,也有很多“竞价”因素。有的人在一些重要刊物经常露脸,而普通人能够发一篇已属不易。有的高级别刊物,成了非贵即富者的俱乐部,而非高水平的学者群。多年来,我从未在C刊发文,原因是这些刊物要么不发美术类论文,要么收取高额版面费。但有的人不但愿意发,而且抢着发,因为可以在保研、晋升、评职称、申报课题等方面占得先机。这些人可都是聪明人,而且大多算计过了,有课题费、科研奖励费等冲抵,大不了小损失一点。如果没有功利需求的民间研究者,按照某些不菲的版面费标准,发表得越多岂不是越来越穷?

  小结

  美术界确有不少能人通过“竞价”成功地实现名利双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美术界下谈论市场并不犯忌,但首先得面临一个公平的市场环境。就目前来看,一些深谙江湖术数之人,通过钻营投机已成为“成功”者,而且是赢家通吃。更为糟糕的是,当下各种媒介发布的海量艺术信息,普通民众并不知道什么样的艺术家和作品才是有水平的,一些真正有水平的反倒被各种垃圾信息给淹没了。时下,对艺坛各种假丑恶的批评不绝于耳,动机其实很单纯:试图依据“反垄断法”和“反不当竞争法”,维护一种相对公平的环境。

  当然,不少抛弃学术性的过度炒作行径已遭到反制,这是值得欣慰的。比如,某些功成名就的书画家,政界商界娱乐界的朋友多得是,专业圈的朋友反倒越来越少;再如,某些擅长公关和填表的“课题专家”,项目无数而且经费充足,但其研究在业界几无影响。可以说,这是资本激烈角逐后的某种平衡。

  如今,美术界过度的“竞价排名”炒作已遭致业界普遍反感。某些靠广告而不是靠水平成名的人,其大师、巨匠的封号,还有炒作的符号如“最有学术性”、“最具投资价值”等,逐渐遭到揭露和批评。同时,市场也是公平的。某画家以拍下自己作品的方式将拍卖价逐年提高,藏有该画家作品的人得知后马上就要求送拍变现,但真的上拍后却无人接招,拍卖行因此没了佣金收入,有时还得赔钱。其实,拍卖行希望能够真实成交,哪怕价格低一点。因此,拍卖行老板很光火:“收他那几万块,真不值!”

  看,这就是真正的市场力量!

  (注:发表时因版面限制等原因有所删减,这里略有调整。)


ps: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