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海南黎乡风情日记诗语

 李国荣书屋 2014-11-20

---李国荣 (整理)

(一)

蕉竹丛林茅寨山,

槟榔树下牧童欢,

竹篾围基仓屯粮,

袅袅炊烟半空旋。

弥猴攀枝喜飞燕,

蜜树果香子黎宴,

黎家道婆织布忙,

梨雕木匠巧经典。

(二)

蜓荷蛙鸣酥雨恋,

稼蔬丰足玉包圆,

牛羊肥美家禽多,

荔枝橙柑挂满山。

兰香百里山兔转,

山糯瓮酒蕉下酣,

菠篱郎哥乐田耕,

樁坊黎女喜笑颜。

(三)

瓜藤花蒂脆香甜,

喃煞黎菜丝竹餐,

竹蛙抱笋溪鱼美,

山鸡野兔入菜盘。

村巷槐树青石板,

荷塘水鸭声声传,

月光流水沐晚风,

欢聚酒歌对陶碗。

(四)

月下捕猎巡深山,

溪沟鱼虾入腰篮,

蹍捉山蛛巧捕蛇,

引钓环鳖夜溪边。

打柴采药野味燔,

野兔山猪家驯圈,

背篓嬉娃种山稼,

黎岭笛声飞鹰翾。

(五)

碧野飞鹭曦流泉,

山涓流水竹槽轩,

仙来蕉酿寨中客,

黎家民谣话语间。

云轻绿波映月天,

了哥俚语山鸪恋,

放藔山间引情歌,

春暖黎俗三月三。

诗语注解:

1、“蕉竹丛林茅寨山”句,描写黎家扎寨于深山老林中,房屋的顶部用茅草编织,可防雨,墙壁用稻草混合泥土垒成,或做好的土胚块垒成,夏凉冬暖,房屋的四周围喜好植种香蕉和山竹之类的。

2、“竹篾围基仓屯粮”句,黎家人用山间采集的山竹,削成竹篾片编制成筒状围基,用来收藏粮食和食物,竹篾围基质地坚硬而不被老鼠侵扰。

3、“蜜树果香子黎宴”,蜜树果系指菠萝蜜树的包内果子,肉质甜美气味芳香可口别具一格,其芳香气味熏沁的满屋喷香像开了宴似的。菠萝蜜包果质地有干韧质和润湿质两种区分,干韧质的脆爽可口,润湿质的滑软流口。这种蜜果老熟时采摘,果包蒂头中间插入一竹竿签,让它晒太阳几天快崔熟透,开膛时用稻草抹去粘手的分泌物,里面的肉包包就可以食用了。

4、“黎家道婆织布忙”句,是黎家自古相传的特有民族风格的织布作业,是一非物质文化遗产。

5、“梨雕木匠巧经典”句,花梨木,多产于海南深山,常见的有黄花梨木,紫檀梨木最为珍贵,据数海南仅有。梨雕,相传于黎家民间的一种花梨木制作工艺,久负盛名,也有用于家具珍品制作,但流传下来的已经不多了。

6、“山糯瓮酒蕉下酣”句,山糯是黎家特传的一种山地里种植的糯米稻,米酿酒,是一种生酿(不是蒸酿),用瓮珍藏埋于香蕉树地下,陈年久远于若干岁月后酒酣香甜美,是珍贵的极品。这种酿酒制作工艺与方法,一直流传于今。

7、“菠篱郎哥乐田耕”句,菠篱,是指黎家引种野菠萝植物,叶片伸长带刺,用来围篱笆以种植田园。

8、“樁坊黎女喜笑颜”句,樁坊,是黎家磨碾樁米的作坊,通常作坊里有一对(或多对)凹形石窟和石樁,石樁连着一用于蹍踩的杠杆或手樁,喜见于黎家女在农耕收获时的樁米劳动,不时传出喜乐的欢笑声,闺秀的少女们也露出了美貌的笑容。

9、“喃煞黎菜丝竹餐”,喃煞黎菜,是黎家人专门酿制的杂烩佳肴,五味陈香。丝竹餐,是一种可以食用的山竹劈丝后,用食用草药水泡软化后可以食用,非常脆口,味道甘香。

10、“竹蛙抱笋溪鱼美”,竹蛙,一种美味的小山蛙,笋片煮熟时放入生的小山蛙于陶瓮罐中,使它成卷抱笋片状就叫做竹蛙抱笋,是一道很不错的珍稀家菜。溪鱼,原生态的溪中小鱼,质地甜美。

11、“欢聚酒歌对陶碗”,陶碗,是一种黎家里最原始的餐具,碗口呈八角形状,可盛酒水半斤左右,傍晚时分黎民们常聚在村巷口的石板上,手持陶碗斗酒歌作乐,常常是一醉甘休也。人们每遇捕猎或寨里杀猪,总会欢聚一番。

12、“溪沟鱼虾入腰篮”句,腰篮,用竹篾编制而成,篮有单向引入口,鱼虾顺着蓝口只能进不能出,是一种黎家人捕鱼虾的工具。

13、“引钓环鳖夜溪边”句,夜晚时分在溪河边放竿钓,以引钓水鳖,翌日晨早时收钓,水鳖有分四爪鳖和三爪鳖的,三爪鳖叫做环鱼,体型略圆厚。

14、“山涓流水竹槽轩”句,是黎族子民用山竹劈开一半后制作成水槽引来的山间泉水,水质清纯甘甜可饮用,据称是“地灵之水”使人延寿之功效。

15、“仙来蕉酿寨中客”句,黎家人向来热情好客,家里来客了,端出最珍贵的蕉下珍藏的陈年山糯瓮酒来招待客人,视为一种极高的礼尚。山鸡野兔等美味佳肴自不在话下。

16、“了哥俚语山鸪恋”句,了哥是山间的一种鸟类,经人工驯养可传授人语,很乖灵善于语言,据说黎家从这种鸟类的鸟语得到灵感,所以黎家语的语系中有相当部分是从这种鸟语中转化而来的。据语言专家考证,黎语的音色及音律构成中有很多保留了鸟语的音律美。山鸪,是一种山里的鹧鸪鸟,善于地走和飞翔,体型不大,常独居丛林灌木中的湿地,恋偶时喜欢“咕咕”作声。

17、“放藔山间引情歌”句,是黎族青年男女富有传奇色彩的谈情说爱形式。放藔,据说在山间搭茅屋用于对山歌(情歌),青年男女对偶成功后即行订婚,会在藔中同居生活一段日子,待女性临盆后再举行民俗式的婚礼。

18、“春暖黎俗三月三”句,已是花红春暖的农历三月初三,黎家寨集会举行隆重的情歌活动,跳起竹竿舞,子民们载歌载舞热闹非凡,已经成为黎家一大特色的民俗风情,也已演变成为一项公益性的民族活动,其中的黎族竹竿舞被国家收入为非物质文化目录。至此每年逢这一天,黎家民间和社会界举行活动,纪念他们的民族风俗节日。

背景说明:

海南黎族居民,群落居于海南岛中南部的野山老林和山地地带为多,为海南的原著居民。地处亚热带雨林区域,溪泉横断纵流、土地肥沃,风景旖旎,雨林灌木郁郁葱葱,野生动物和鸟类繁多。居民在山地里开垦多见于刀耕火种方式种植山地粮作物,如山稻、山糯、山薯、山粟米、玉米、木薯等,并伴以捕猎、小量养殖、驯养和小批量种植水稻为生。

居民多以家族群组散落于相邻的山地坡上,与相邻的族内或较相近的近亲通婚,裙带结构关系较为单一。放藔对山歌是他们最有情调的婚恋方式,三月三是新中国成立后,为弘扬这一民间文化而选定的日子。语言多以“黎话”作为交流工具,“黎话”里有相当部分多模仿山鸟的发音规律构成,有音乐美,后接受汉族文字,有的与汉族通了婚。最原始的衣饰为自身独创,据传黄道婆织布是黎族的特有工艺,很有特色。

民家女性少女时清秀美丽,据说外来侵入者为戏弄追抢时,少女穿贯入蓁草荆刺时刮破脸蛋痕迹累累而被放弃追赶,后演变成了纹理脸的习俗(成为一审美习俗),现多见于老年妇女有纹脸。

山糯瓮酒,是具有民间特色的酿酒工艺,是一种生酿(不是蒸酿),还有山稻米酿造的米酒(还有香蕉酒、地瓜酒等),他们常常三五聚群对酒,这也成为一生活乐事,山菜野菜和野生动物也常是他们餸酒的佳肴。或者,捕猎野味、打野猪、捕捞溪鱼、每逢民家杀猪,居民们兴高采烈群聚引酒唱山歌欢庆一番。居民们在山地里发现许多植物中草药,也创造了具有民族特有的药用方。饲养蜜蜂酿蜜,驯养野山鸡、野山兔,驯养山羊、黄牛,圈养野山猪等,子民智慧、勤劳。

民间也传颂和流传着许多民谣,其中民间流传的山歌、情歌最具特色,以及驯养传授人语的海南了哥鸟,为民间别具特色的民俗文化现象。民风淳朴,热情好客。自明、清古代起大批大陆汉人入岛后,他们才逐渐移居到森山老林地带的,过着刀耕火种的生活,条件极为艰苦,人民政府为扶持民族经济和文化教育,在积极采取民族政策,在其主要居住区域给予民族自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