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布尔战争:一场导致大英帝国走向衰落的殖民地战争

 小记历史馆 2014-11-20

    女王因焦虑而过世

    布尔战争前,英国报刊进行了大规模的反布尔人宣传,声称南非的欧洲移民受到布尔人的欺凌、剥削和勒索,同时,为了鼓舞英国人的爱国主义热情和支持帝国事业的激情,大肆宣扬狂热的盎格鲁-撒克逊人种优秀论。著名诗人吉卜林就曾写诗道:“挑起白种人的担子,派出你们中的最佼佼者,让你们的子弟远离祖国,去为你们征服的需要而服务吧。”有的报纸竟狂傲地宣称英军对布尔人的作战不能算是军事行动,而是一次“愉快的旅行”。

    1899年8月,英国殖民大臣约瑟夫·张伯伦密令与布尔人谈判的代表提出解除布尔军的武装等要求。

    曾两次打败英军的布尔统治者根本不能接受,相反,他们认为自己占优势,想趁英军战争部署尚未就绪,打败英军。10月9日,自负的布尔人统治者向英军提出最后通牒,要求英军在次日下午5点前撤走。布尔人恰恰中了张伯伦的计谋,因为英军正是想借对方的先开枪来博取国际同情。10月11日,布尔人先向英军开火,英国人正式宣战,布尔战争爆发。

    刚开始,英军处于被动地位。1900年2月,英军转入大规模的反攻,在4个月内攻陷德兰士瓦的首府比勒陀利亚。9月10日,英国政府宣布兼并德兰士瓦和奥兰治。但是,战争还在继续,布尔军在农村进行广泛的游击战,迫使英军采取野蛮残酷的“三光”政策来反击。

    战争越来越走到尽头,双方伤亡惨重。布尔人几乎全国成年男子都被动员当兵,土地缺少人手耕种,牲畜濒临绝种。英国则三易主帅,投入45万军队,伤亡近10万人,耗资2.23亿英镑。这种沉重代价使国内人民反战情绪高涨,世界舆论也强烈地抨击英国。年迈的维多利亚女王为战争日夜焦虑,忧心忡忡,加之国内政治斗争和丈夫过早逝世,女王最终于1901年1月病逝。

    1902年5月31日,英国知道不能杀绝布尔人,便与其签订《弗里尼欣和约》,规定英国是布尔人的合法主权者,但承认布尔人的自由和财产,并拨款援助布尔人重整家园,设立自治政府。

    大英帝国开始瓦解

    布尔战争虽然以英国胜利而结束,然而,大英帝国却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欧洲诸强几乎一致谴责英国在南非的政策,认为英国为了贪求黄金而欺凌两个布尔人小国。它们认为,英国在战胜布尔后所得到的巨大黄金利益,将使自己更处于劣势。于是,法俄德三国一度谋求联合,共同对抗英国。1900年,趁英国陷于战事无暇顾及之机,法俄两国绕开英国,偷偷地瓜分了在土耳其的势力范围。

    对此,英国大为恐慌,急忙将太平洋上的萨摩亚群岛中的两个岛屿让给德国,又与当时尚不算超级大国的美国订约,给予美国在中美洲开凿使用运河的方便,接着,在1902年与日本签订了同盟协定。英国试图通过这些行为,拉拢德美日,以抗衡法俄。然而,这一系列措施使英帝国被迫放弃外交传统中的“光辉孤立”政策(不参与过多的欧洲大陆事务)和“大陆均衡”政策(与欧洲大陆国家分别结盟,以制衡其联合)。紧接着,出于无奈,英国与法国、俄国先后签订协议,成立“三国协约”军事集团,更深地卷入到欧洲政治漩涡中,把自己捆上了“协约国”的战车,为参与一战进而遭受巨大损失埋下伏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