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吐蕃王朝24年的内战:强盛雪域帝国从此分崩离析

 小记历史馆 2014-11-20

    那时,值守鄯州的节度使尚婢婢,世代为吐蕃贵相,“ 其人博学,善战”。 论恐热要实现夺权目的,就必须除掉尚婢婢这个大障碍,故与尚婢婢进行了多次的战争,据《资治通鉴》记载,主要发生了以下几次战争:

    会昌三年(公元843年),论恐热在甘青接壤地方大举攻击尚婢婢。“旌旗杂畜,千里不绝”,军抵镇西军时,遇大风暴雨,震死恐热将士十余人,杂畜数百,恐热不敢前行。尚婢婢采用缓兵之计,对部下说:“恐热之来,视吾如蝼蚁,以为不足屠也。今遇天灾,犹豫不前,吾不如迎伏以却之,使其志益骄 而不为备,然后可图也”。” 于是尚婢婢派人送金、帛、牛、酒,以犒劳恐热的军队,并致于书信:“相公举义兵以匡国难,阖境之内,熟不向风!苟遣一介,赐之折简,敢不承命,何必远辱士众,亲临下藩,婢婢资性愚避,唯嗜读书,先赞普授以藩维,诚为非据,夙夜惭惕,惟求退居。相公若赐以骸骨,听归田里, 乃惬平生之素愿也”。恐热看此信后很高兴,得意忘形地对 其部下说:“婢婢惟把书卷,安知用兵!待吾得国,当位以宰相, 坐之于家,亦无所用也。”很痛快地答应了尚婢婢的要求, 引兵退回,这次尚婢婢以计略,未费一兵一卒就轻易让恐热退兵。

    同年,论恐热屯兵于大夏川,尚婢婢派大将庞结心、莽罗薛吕带精兵5万击讨论恐热,军至河州南,莽罗薛吕将4万兵埋伏于险阻地带,庞结心带万余人“据山射书极骂”,恐热大怒,“瘴兵出斗”,宠结心假装败逃,将论恐热的追兵引入埋伏区,伏兵截断论恐热的退路,夹击恐热,恰遇大风暴雨,河水涨溢,论恐热惨败,“ 伏尸五十里,溺死者不可胜数,恐热单骑遁归”。

    武宗会昌四年(公元844年)论恐热部下藏丰赞因无法忍受论恐热的残忍,投降于尚婢婢,论恐热向驻鄯州的尚婢婢发兵,尚婢婢兵分五道阻击,论恐热退到东谷,尚婢婢用木栅围住其兵,并切断其水源,论恐热率百余骑突围后转向薄寒山,其余部众都投降于尚婢婢。

    武宗会昌五年(公元845年)论恐热又纠合诸部征战尚婢婢,尚婢婢派大将庞结藏带兵五千迎敌,论恐热遭到惨败,带领数十骑返回。尚婢婢将论恐热的罪状供于河湟地区,以削弱论恐热的力量:“汝辈本唐人,吐蕃元主,则相与唐朝,毋为 恐热所如狐兔也!”这样一来,论恐热的很多部属离论恐热而去。

    宣宗大中三年(公元849年)二月,论恐热屯军于河州,尚婢婢驻军于河源郡。尚婢婢部将比较轻敌,想尽快攻击论恐 热,但尚婢婢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后,对其诸将说:“不可,我军骤胜而轻敌,彼穷困而致死, 战必不利”诸将不听尚婢婢的 劝告,结果果真如尚婢婢所料,诸将兵败而归,尚婢婢等自己的余部过河后,烧毁了过河的桥,即斩断了恐热追兵之路,返回鄯州。

    宣宗大中四年(公元850年)论恐热派僧莽罗蔺真带兵在鸡项关南造桥,欲以攻打尚婢婢,并驻军于白土岭和尚婢婢交战,尚婢婢将领尚铎罗榻藏在临蕃郡抵御失利,又派遣磨离罴子、灼庐巩力带兵在牦牛峡抵御恐热之军。力想以“按兵拒险,勿与战,以奇兵绝其粮道,使进不得战,退不得退”,进退两难的战术让论恐热不攻而溃,而罴子却不同意此法。巩力分析,如果出击迎敌,必败无疑,而罴子偏要迎敌,于是巩力宁作不用之人,不作败兵之将,称病回鄯州。罴子战败而死。此时,尚婢婢军粮匮乏,率部众三千余人就水草于甘州西,留怀光守鄯州。论恐热听到尚婢婢放弃鄯州走甘州,亲自率轻骑五千追击尚婢婢,追至瓜州,听说拓拔怀光守鄯州,于是大肆杀掠河西鄯、郭等八州,“杀其壮丁,劓刖其赢老及夕王人,以槊贯婴儿为戏,焚其室庐,五千里间,赤地殆尽”。

    懿宗咸通七年(公元866年),拓拔怀光带骑兵五百攻入郭州,生擒论恐热,先将其用刑,刖其足,然后杀之,并将首籍传于京都。其部众东奔秦州,尚延心截击东奔的论恐热余众,并将其打败,败部迁居于岭南,吐蕃自此衰绝。

    长达24年之久的内战,最后以两败俱伤结束,不仅没有能够“匡正国难”,反而将国家推向了死亡的边缘。战争历来都是劳民伤财,极具破坏性的,吐蕃内部的自相残杀,使双方部众死伤不计其数,仅论恐热全军覆没的就有数次,论恐热每到一处就大肆杀掠、残虐异常,战争和人为的杀戮使国内人口锐减,“千里之地,寂无人烟”,人民生活陷入到了水深火热当中。国内的互相攻伐耗尽了吐蕃的国财民力,此时的吐蕃,内脏已经被掏空,只剩下一个千疮百孔的躯壳,艰难喘息。不堪忍受重压和战乱之苦的河陇人民趁机而起。河陇地区本为唐土,原先居住在这里的汉人、 吐谷浑人、党项人以及羊同、苏毗随蕃军东征的奴部在吐蕃奴隶芏的统治下,生活极端困苦,毫无人身自由。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日益加剧,摆脱吐蕃奴隶主压迫就成为这一带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大中四年(公元850年)张义潮起义,给吐蕃以沉重的打击,在张义潮起义的影响下,于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河州、渭州的咀未首举义旗,其势力很快状大,衰落吐蕃的微弱者也随义军起来造反,给甘青地区的吐蕃统治以毁灭性的打击。

    像许多民族政权一样,吐蕃的发展史也就是一部战争史,战争使它获得了发展的资源,战争也使它失去了继续发展的资源;通过对外的征服、掠夺性战争,其国力日益强大,以至能和盛极一时的唐王朝相抗衡,它以一个胜利者的姿态登上了中国的历史舞台。它内部的争权夺利、互相攻伐的战争,使其国力衰竭,最终带着满目的创伤退出了历史舞台。吐蕃的兴衰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第一,内部的团结是国家稳定和发展的根基,只有内部的团结,才能使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才能经受住各种考验和打击,才能在复杂的国际斗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否则,就会不攻自破。第二,玩火必将自焚,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和发展,历史告诉我们,如果一味挑起事端,发动战争,最终会人心所背,走向自取灭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热点新闻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