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城隍庙历洪灾无损中学生解开"金鸭浮舟"之谜

 chao fan zi 2014-11-20

城隍庙历洪灾无损 中学生解开"金鸭浮舟"之谜

(2009-05-12 00:38:03)
标签:

房产

分类: 转载

城隍庙历洪灾无损 中学生解开"金鸭浮舟"之谜

城隍庙历洪灾无损 <wbr>中学生解开"金鸭浮舟"之谜

图为蒋琦、易优蓝、齐笑冰在城隍庙现场勘查。

在秦岭腹地宁陕县老县城外的长安河中,有一座至今保存完整的城隍庙。200多年来,它经历了47次巨大洪灾而有惊无险。宁陕中学的3名中学生最终揭开谜底,荣获第22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

好奇心使三人聚到一起

宁陕县老城城隍庙属佛道合一的庙宇,位于宁陕县城以北5公里的老城村境内长安河中的船形沙洲上,四面环水。它建于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是安康市唯一保存完整的城隍庙古建筑群。

老城城隍庙历经数次洪水袭击依然完好无损,而河岸边的房屋、城墙、公路等,在数次洪水的袭击中多次被毁。人们传说,这是“金鸭浮舟”,因为有金鸭子托着城隍庙随洪水一起升高,因而淹不了、冲不毁。这个答案显然是不科学的。

2006年11月,宁陕中学高一学生蒋琦、易优蓝、齐笑冰对城隍庙历经数次洪水而安然无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共同的好奇心使他们聚到一起。3人联手向学校申报了青少年科技创新选题,准备揭开“金鸭浮舟”之谜。选题很快得到学校的批准和支持。

绘出河道地形图

3名中学生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利用寒假和课余时间,历时4个月,先后20多次去5公里外的老县城城隍庙现场勘测、调查走访和测绘,在水利工程师的协助下绘制出了河道地形图。

他们在勘测中发现,距城隍庙船头(北端)64.8米处有一块形态特殊的巨石。这块巨石高出水面1.46米,长7米,前端最宽处为4.5米,从西侧看酷似一头四肢没入水中的犀牛身躯,与巨石相邻的南侧数十米范围内,有10多个巨石组成的巨石群。这些巨石的共同特点是露出沙洲的部分虽不很大,但埋入沙中的部分非常巨大,这些巨石经历多次大水,位置从未挪动过,像生了根一样。通过测量、观察和分析,他们初步认为:以犀牛背为“龙头”的生根石群,相当于我国古代水利杰作都江堰的“鱼嘴分水堤”,在分洪导流、保护城隍庙庙基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为了印证这一结论,他们进行模拟冲水实验。实验结果:洪水不能冲毁城隍庙。

奥秘终被解开

随后完成的城隍庙址水利学分析中,他们认为,城隍庙前方和西侧河道为明显弯道,由于巨石群的分水作用,河道里3/4的流量进入西河道;由于弯道的作用,河水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西河道水面形成西高东低的倾斜面,河水流量越大,流速越急,倾斜现象越显著;洪水时,人们置身西岸,巨大离心力造成的水面西高东低现象,给人们留下城隍庙从水面上升了一段高度的视觉错觉;此外,洪水流速高的表流冲蚀凹岸(西河道西岸),而流速较低的底流将携带的泥沙石块移向凸岸(西河道东岸),形成了庙址西北地带的土石淤积,对城隍庙起到了加固和保护作用。得出的结论是:“金鸭浮舟”现象是激流经过弯道时产生的离心力造成的。(据《陕西日报》报道)(陈圣强 谭海波 杨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