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陕西有座“神庙”,能让洪水绕道,专家无解,却被小孩一语道破

 Boss爆史 2022-05-10 发布于山西省

想必大家这两天都被河南的暴雨刷屏,洪水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灾难,造成了巨额的财产损失,让人心痛不已。如何抗洪,成为人们目前最关心的话题。而在陕西,却有一座“神庙”,能让洪水绕道而行。事情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听爆史君给大家慢慢道来。

金鸭浮舟的传说

在陕西省安康市宁陕县县城以北5公里处,有一座佛道合一的庙宇,被称为“金鸭浮舟城隍庙”。这座城隍庙始建于清乾隆五十年(1786年),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最令人感到奇特的是,该庙四面环水,200多年来数次遭受洪水的袭击,却依旧完好无损。潺潺南流的长安河,到达此地就被分为东西两条河道。每到夜晚,这两条河碧波荡漾,相映生辉,因此也落了个“月镜双辉”的美名。

城隍庙

为何洪水到了城隍庙会自动分流呢?当地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传说在清朝乾隆年间,此地原本有一对金鸭戏于水面。一个贪心的喇嘛看到后,便想据为己有。一日,趁两只金鸭在水中嬉戏,喇嘛就扑了过去,结果却一无所获。一只金鸭飞到了关口的关帝庙,另一只金鸭在天空盘旋了一会儿,又飞回岛中。

鸭子

当地人认为这一对金鸭是祥兆,便赶走了喇嘛,于乾隆五十年在此地修建了城隍庙。而金鸭也一直在城隍庙底栖身,并随水流的缓急起伏。水涨浮起,水落卧下,遇到大洪水时,它们便会将城隍庙给抬起。由于金鸭一直保城隍庙安然无恙,所以当地人便为城隍庙取名为“金鸭浮舟城隍庙”。还有名士题词:“金鸭浮舟马蹄声,翠峰紫烟花弄影!”

乡绅

而金鸭传说在当地流传越来越广,则是源于民国时期的一件事。民国十八年,宁陕县暴雨倾盆,洪水滔天,眼看就要将城隍庙淹没。当地乡绅急忙杀猪宰羊进行祭祀,一路敲敲打打祈求上苍庇佑。

洪水绕道

当地县长是从旧时代过来的人,也学着前人的样子开始祷告上天,还让手下给他撑了一把红纸伞。没想到,即将淹没城隍庙的洪水竟然真的分两路分流了。左边的洪水高出城隍庙一丈开外,冲塌了厚实的城墙,却没冲进庙里。当地人都说是金鸭显灵,从此对金鸭的传说更加深信不疑。

洪水绕道的秘密

但事实真是如此么?显然不太可能。一些专家虽然对此事也很感兴趣,但因为工作繁忙,始终没有前去调查。但三个高中生却揭开了其中的秘密。

2006年,宁陕中学的三名高一学生对这个传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决定通过科技手段来揭开“金鸭浮舟”的秘密。为了让学生的成果更有说服性,学校还特地为他们聘请了一名县水利局的工程师担任他们的指导老师。在水利局工程师的带领下,三名高中来到城隍庙附近的河道进行实地测量,绘制了精确的河道图,并对当地百姓进行了采访。

学生

与此同时,三名学生也翻阅了详细的水文资料。通过勘测发现,在距城隍庙北端64.8米处有一块巨石,形态酷似一只没入水中的犀牛。该犀牛巨石高出水面1.46米,长7米,前端最宽处为4.5米。在与巨石相邻南侧的几十米范围内,有十多个巨石组成的巨石群。

分流的河水

这些巨石群的共同特点是:露出沙洲的面积不大,埋入沙中的巨石部分很大。虽然经历了多次大雨,但巨石的位置始终未曾挪动。答案很明显,洪水绕道与这些巨石阵有关。这一猜测也得到了水利专家的认可,专家表示:以犀牛背为“龙头”的生根石群,类似于都江堰的“鱼嘴分水堤”。正是因为它们的存在,才让洪水绕道而行。

指示牌

之后,学生们又买来道具制作了沙盘,模拟了冲水实验,实验结果表示:因为巨石阵的存在,洪水无法冲毁城隍庙。而“金鸭浮舟”的现象,则是激流经过弯道时产生的离心力造成的。宁陕县城隍庙的选址,是地貌学、水力学、建筑学知识融会贯通而成的趋利避害的典范,对现代河心建筑具有非常大的借鉴意义,可见古人有多聪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