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缅怀恩师

 隐士的书屋 2014-11-21

缅怀恩师—董世祚

       一转眼恩师离开我们27年了,但每当我练拳时,仿佛恩师还在边上指点着我,谆谆教导历历在目。今年9月,我回上海参加中学同学毕业50周年聚会,期间和师弟董远道(董世祚的胞侄)一起去教堂看望了恩师。11月20日是恩师的忌日,特写此文缅怀恩师。

缅怀恩师—董世祚 <wbr> <wbr> <wbr> <wbr> <wbr> <wbr> <wbr>陆荣培

        回想57年前,因我身体不好,父亲要我锻炼身体,而恩师正好和父亲在一个单位工作,就这样我拜恩师开始练太极拳,一练至今57年没有停下。记得刚开始时,恩师和父亲下班回家,就在我家客厅教我,整套拳也是在我家客厅里学完的。客厅墙上挂着一个小黑板,每次上课开始,恩师就在黑板上写下动作名称,开始教新动作时,往往是我先跟着练,跟3遍后自己练,恩师再纠正我不正确的地方,在套路教到一半过后,每当教新动作时,改为我先看恩师打3遍,然后模仿着打,恩师再纠正我的动作。这样很有挑战性,使我越来越有兴趣,对一个12岁的小孩能迷上太极拳,这得益于恩师因人施教的方法。

       随着我渐渐长大,初中三年级后我就每周日去恩师家练拳了,在绍兴路38号一层客厅,每周日弟子们都来了,一起练拳和推手,交流拳艺。通常,在大家各自练一会后,恩师会叫一个人出来单独练一段(很有幸,基本每次都叫到我),然后根据走架的情况来分析动作的对错,特别对我有益的是恩师在大黑板上,通过画图从力学原理上来分析动作的正确与否,使弟子们非常清楚正确的动作应该怎样练。

       平时聊天时,恩师总是鼓励我多学点东西:力量、耐力、摔跤等都练练,对练太极有好处,打比方说,你被人抱住了怎么办,就可以用摔跤的动作哦,另外你打不过人家了,就跑呀,不然就挨打了,这就要速度和耐力了,所以要多方面的锻炼,不要局限于一种。后来我参加了各种体育锻炼,还加人了上海中华武术会练习少林,现在感觉到这些体育锻炼使我对太极拳的理解和提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去恩师家练拳,每次我都是最早到,这时恩师还在客厅练功,我就在边上静静的坐着看恩师练拳,恩师每次的虚实转换,换步时地板都会吱吱的发出声音,看出恩师的沉劲饱满,二脚就像在地上生根,完美的天地人合一。看恩师练拳就是一种艺术享受,每次看恩师练拳对自己都是一次激励,一次提高,所以直到现在,只要我闭上眼睛想着恩师练拳的神态,都会历历在目,在自己的练拳中尽量的模仿恩师的练拳神态。恩师教拳是因人施教,循序渐进,不是千篇一律的,到什么层次讲什么内容,使自己总感到有学不完的东西,越学越有味,越学越上瘾,这是我在恩师身边的真实体会。每个周日在恩师家练拳,弟子们围着师父认真地听着他讲拳,看着他在黑板上画着分析力的图解,渐渐地明白了太极拳的内涵,“明理”才能练好太极拳。每当恩师讲完拳理,弟子们都会对师父说:您把这些写一本书吧,恩师总谦虚的说,我不写了,我把要掌握的东西都教你们了,要写你们去写吧。现在只要想起恩师的话,觉得太极拳的传承就像跑步接力,要一棒一棒的传下去,不能在中间断了。恩师离开我们了,怎样把恩师传给我们的东西传承下去是我和师弟董远道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恩师是一位非常慈祥的老人,为人低调,对弟子、学生从来不保守,绍兴路小花园一大批老人每天跟恩师学拳,但他们并不知道这位普通老人是一代太极宗师,他总是非常通俗易懂的给你讲解动作。绍兴路38号,恩师自1936年住进直到1987年去世从未离开,那清晨的弄堂,那门楼台阶,那一层的客厅都记忆犹新,50年来恩师从未间断过,他独自在那里苦练。38号也是我每周日必去的地方,一层客厅每到周日总有许多弟子来练拳,场面热闹非凡,可惜现在房已易人。

       恩师教拳从不保守,对弟子一视同仁,讲拳时都是对着大家公开的。恩师曾说过一件事:有一个弟子因为很少让他单独出来练,认为师父偏心,不教他,很不满意,后来这个弟子去外地工作了,一个晚上单独一人走在偏僻的路上,碰到了4个歹徒,结果呢,4个歹徒全被他拿下了,他才发现自己学到本事了,后来给师父来信承认自己错怪了师父。平时经常有人慕名前来学拳,恩师总是很客气的接待他们,没有一点架子。

       练拳休息时恩师也会给我们讲他的故事,至今我还记得很有意思的一个故事:恩师年轻时有一次朋友让他与一个来华的意大利拳师比拳。拳师一上来就直拳迎面击来,恩师用手在他手上一绕,那拳师失去重心滑了出去,再出拳又是如此,第三次出拳是先失去重心,后被原路打回去十几步远。那意大利拳师总算服了,他连连称赞说,“this  isn't  boxing,that's  art!”

       12岁跟恩师练太极,恩师的点点滴滴都影响着我,我的好多兴趣爱好就是从那时开始的:恩师会几国外语,英语特精通,我父亲的英语也不错,所以二人吃饭时经常用英语交谈,我特喜欢听,阴差阳错后来我上中学大学都学的是俄语,但我喜欢英语,在家空的时候,就拿出英语原版书,叫父亲朗读给我听,后来,俄语不流行而流行英语,我就开始自学英语,想起来,学英语的兴趣也就是从小就有的;恩师特别喜欢吃黄豆炖猪蹄,那时我祖父每次都炖好一大锅招待恩师,长久以往,我也喜欢上黄豆炖猪蹄了。

       恩师的武德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对我教育很大。身为杨式太极拳的传承人,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义务传拳,在太极拳教学中遵循“科学化、形象化、通俗化、生活化”的教学理念。把恩师教导的以及自己50多年的习拳体会,毫无保留的传授给我的学生,不辜负恩师对我的悉心指导,让董世祚一脉的太极拳发扬光大传承下去,这是恩师生前的愿望,也是我对恩师的最好报答。

缅怀恩师—董世祚 <wbr> <wbr> <wbr> <wbr> <wbr> <wbr> <wbr>陆荣培

 

     陆荣培2014-11-20于北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