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爱的哲学课(林颐)

 谷子689 2014-11-21
林颐/文
2
林颐/文

  柏拉图式的“爱”,今人常以为“精神恋爱”。美国学者,斯坦福大学哲学博士大卫·奥·康纳对此有着更深的理解,他的27节相关的哲学课堂视频,被收录进世界名校公开课系列,在全世界范围热播,并结集成《爱是光着脚的哲学课》一书。

  柏拉图对于“爱”的阐释,集中体现在《会饮篇》、《菲德罗篇》。一群哲人相聚酒宴,在觥筹交错中开启了“爱”的论辩。

  斐德罗、鲍萨尼亚、厄律克西马库,三位哲人的演讲主题相近,他们都赞美爱情,却尽量将酒神狄俄尼索斯和爱神阿佛洛狄忒拒之门外。大卫以经典影片《异域夜店》来揭示这种既渴望爱情又抵制爱情的焦虑组合。影片试图在人情最淡薄的背景里寻找真情的可能性。伍迪·艾伦的代表作《汉娜姐妹》则探索了一些人性的选择和我们所面临的诱惑,并且反映出男性和女性对于爱情关系中控制和依赖的不同理解。《理发师的情人》,探讨了男性和女性对于爱情和时间的不同感知,爱现在的我,抑或在时光流年中渐渐丢失容颜的我。这些经典影片呈现的浮生百态,正是日常生活类似情形的展示与聚焦。在这个时代,我们常常觉得“爱无能”,而大卫所期望的,便是通过他的些微努力,让读者从哲学中获得一些爱的智慧和能力。

  莎士比亚戏剧《奥赛罗》,并非仅是“嫉妒”的象征,大卫破开了奥赛罗的疯狂表层,提出了一个关于婚姻承诺和责任的认识论上的问题,对爱的逃避,对爱的视而不见,这种忧虑或许在于,陷入爱情可能意味着自己身份的某些丧失,意味着失去自身的控制力。我们总是习惯怀疑,然后为自己的怀疑套入似是而非的证据,大卫的分析鞭辟入里,甚而令人颤栗。在《菲德罗篇》里,苏格拉底解决了我们的困惑,爱情可以让我们找到更好的自我,在我们所爱之人的眼中。

  电影《魂断威尼斯》,年老的艺术家奥森巴赫和美少年塔齐奥的情感纠葛,可以说正是对西方古典式爱情的回归和致敬。汤姆·克鲁斯1996年主演的《甜心先生》中的那句“你成全了我”,则跨越了时空的阈限,让爱在几千年的人类追寻中一脉延续。阿里斯多芬说,最早的人类有三种性别,男、女、亦男亦女,宙斯为了削弱人的力量,把每个人劈为两半,后来的我们每个人都是不完整的,每个人都在寻找能够成全自己的另一半。这是关于爱情起源的最唯美的想象!世界有我、有你,当我和你在一起,于是有了爱,因为“我爱你”所以世界得以圆满。

  通过《会饮篇》和《菲德罗篇》,柏拉图借助不同之口阐述了若干种爱情观,最终由苏格拉底道出了柏拉图认同的爱的真谛。而大卫,他在他的哲学课堂,用缜密的思维、诗化的语言,将古代智慧与现代爱情糅合,从柏拉图到莎士比亚到现代电影作品,让我们跟随大师的脚步去思考爱情,在哲学高度去仔细体会“爱”的意义,向内心的探索,亦是发现爱,找到更好的自我的过程。

  苏格拉底总是光脚走路。爱是光着脚的,犹如苏格拉底的身份识别标志,这也是识别爱的一条线索。透过包裹爱的各式各样的鞋子,我们是否能够识别爱的线索?

  (《爱是光着脚的哲学》,(美国)大卫·奥·康纳,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