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瞬间见效的穴道指压法-

 建华1968 2011-05-13
 
 
 
 
 
原点疼痛疗法
 
 
原点疼痛疗法

生命有四大徵象,即是「體溫、血壓、脈搏、呼吸」,四者如果正常,就代表生命是健康的,但嚴格來說,應該要加上是否會「病痛」一項,五者合稱為「生命五大徵象」,因為,對一個健康的人來說,沒有「病痛」應該是很重要的健康指標。

    
要特別注意的是:您覺得「病痛的地方」不過像是人的「影子」而已(金剛經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任何一處病痛,都有一個固定的起源點,只要在起源原始點適當的處理,那麼病痛就會立竿見影的消失,所以身體有病痛產生時,不能從病痛的地方去治療,那麼應該從何處去治療呢?應從病痛的上方或別處去處理(病痛在下,從上方處理,病痛在前,從後背處理,病痛在旁側,從中間處理)!張釗漢醫師在「以人為本,以病為師」的原則下,研創出十項治療原則,還有十三處人體部位的具體治療方法,相信只要經驗過本套疼痛原始點療法的人,都會對本套療法以簡馭繁的研創非常感佩,我們也深信這一套疼痛原始點療法,必定能讓更多身處病痛的病人不再感到疼痛,期望學得此疼痛原始點療法的人,都能多多去體會並在臨床上多多操作熟練,才能讓更多人從身體病痛的痛苦之中解脫出來,如果我們大家都能付出愛心,努力幫助解除他人的病痛,去服務、去福更多需要幫助的人,相信您必定在心靈上感到無比的快樂與幸福,在此與您互勉互進,祝福您全家健康快樂!



一、十项的治疗原则

1、大部份疼痛皆由筋伤所致,很少因骨头及关节移位所引起。
2
、患者感觉的痛处,不要推拿。
3
、关节及骨头,不要推拿。
4
、疼痛的起源原始点,大多位在骨旁处。
5
、感觉疼痛的起源原始点,一定要往上找,也就是推拿上面的起源原始点,才能解决下面感觉的疼痛,除头部及颈椎例外。
6
、在上肢,我把它分成阴面及阳面,只有在阳面才可找到原始的痛点,阴面大多无需推拿。
7
、在下肢,除股内外侧肌及阳陵泉外,包括大腿、膝盖及小腿,都是不需要推拿的。
8
、原始的痛处,有时并非一点,不过范围绝不超过一根食指长。
9
、关节受伤,如颈椎、手腕等,日常生活宜转向不痛侧。
10
、因病情需要,推拿力道宜分轻重

其它常见内科运用
心脏病:推拿背部与心脏相对等高的胸椎旁两侧之筋,将痛点揉开(寒证须加温灸)
咳嗽、气喘、发烧:推拿背部与肺脏相对等高的胸椎旁两侧之筋,将痛点揉开(寒证须加温灸)
胃脘痛胃胀气:推拿背部与胃相对等高的胸椎旁两侧之筋,将痛点揉开(寒证须加温灸)
脐下小腹痛或左右少腹痛:推拿荐椎之两侧(即臀部之两侧),将痛点揉开。(寒证须加温灸)
痛经:推拿腰椎及臀部之两侧,将痛点揉开(寒证须加温灸)
皮肤痒:前胸痒推背部胸椎或腰椎之两侧,手上臂痒推拿肩胛骨中间及外侧缘,手下臂痒推拿肘后肱骨旁之肱三头肌外侧肌头,足下肢痒则推拿两侧之臀部,将痛点揉开
睡眠障碍:由颈椎推拿到腰椎,所有痛点将之楺开,即有助于睡眠(寒证须加温灸)

6、臀部、下肢、下腹部
臀部定义:即髂骨上缘以下到臀横纹以上之部位,相当于上肢的肩胛部;
治疗原则:臀横纹以上痛推腰部,臀横纹以下痛推臀部。
臀部痛及上缘痛(即髂骨上缘、L4下面一点。约在肠荐关节)、坐骨结节痛、
髋关节痛(或叫环跳骨痛,大转子痛,)(均属臀部痛)
治疗:臀部痛(臀横纹以上),则推拿腰椎之两侧,
若腰部推完改善不大,才加推臀部。
坐骨神经痛(视其疼痛部位而定,有臀部、及下肢麻痛等)
治疗:若仅臀部麻痛(臀横纹以上),则推拿腰椎之两侧;
若仅下肢麻痛(臀横纹以下),则推拿臀部之荐椎外侧,顺着荐椎的痛点揉开。
若臀部及下肢皆麻痛坐骨神经痛严重影响(腰)至下肢时,应优先推拿腰部再处理臀部。如腰部推完改善不大,才加推臀部。

下肢部(臀横纹以下)
大腿痛(包含大腿前侧痛、大腿后侧痛、大腿内侧痛、大腿外侧痛)、
膝盖痛(髌骨除外,包含膝盖前缘痛、膝盖后侧痛、膝盖内侧痛、膝盖外侧痛)、
小腿痛(小腿后侧除外,包含小腿前侧痛、小腿内侧痛、小腿外侧痛)、
足跟腱痛(阿基利斯肌腱痛)
足踝关节扭伤疼痛
治疗:可推拿臀部之荐椎外侧,顺着荐椎的痛点揉开(可由上往下或由下往上推拿均可)。
小腹少腹部
鼠溪沟痛、耻骨或****
治疗:可推拿臀部之荐椎外侧,顺着荐椎的痛点揉开(可由上往下或由下往上推拿均可)。
下腹少腹部内科
治疗:(1)、.推拿臀部与该脏器或疼痛部位相对等高的荐椎外两侧之筋,往上约一巴掌长的区域,将痛点揉开。
    
(2)、.寒证须加温灸。
    
(3)、.请参考其它常见内科应用。
重点整理:
臀部痛,推腰部;改善不大时加推臀部。
荐尾椎、下肢部或下腹少腹痛,推臀部;
7、膝盖
膝膑骨痛(例外)
治疗:在膝盖上缘股四头肌之内侧肌及外侧肌位置找出痛点。
膝腘痛、膝盖不能弯曲(即膝盖后侧痛)
治疗(1)推拿同侧之臀部
   
(2)若仍疼痛再推拿胸腰椎之两侧。
8、小腿部
小腿胫骨粗隆痛(例外)
治疗:可推拿小腿外侧约阳陵泉穴之位置。(在胫骨及腓骨间)
小腿肚痛及抽筋:(属于小腿后侧部,例外)
治疗:可推拿同侧之胸椎旁(约略在T4T7之侧边)。
9、足部
足跟底痛(足底痛):
治疗:可推拿内踝骨旁之后缘及后缘之上部(约九成在内踝骨后缘,一成在外踝骨后缘)。
足扭伤、足底中段痛
治疗:不管是踝骨内侧或外侧,都在踝骨旁之前缘及下缘,找出痛点然后加以处理。(以双手虎口围绕踝骨一周之圆线,暂称为「踝骨圆线」,若痛点在踝骨圆线以上时应从臀部处理,痛点在踝骨圆线以下时从踝骨内前缘或外前缘处理)
足拇趾痛
治疗:推拿拇趾外侧骨旁之蚓状肌。
足趾痛、脚底前半侧痛、足趾发紫、足粘足湿足汗、足胀红、足皮肤龟裂
治疗:推拿脚趾骨间之蚓状肌。
10、肩部(可略分前、后、上、下部位)、肩膀及上臂部
肩酸痛(五十肩、冰冻肩)
肩前面痛、肩胛骨上方酸痛、腋下及侧胸部痛(侧胸定义:在胃经外侧旁,约略从腋窝前、下至乳下第五肋之间带状区域)
治疗:可推拿肩胛骨之中间及外侧缘,
少部份患者须推拿颈椎及胸椎(T1-T4)之两侧。
肩胛骨疼痛或膏肓痛(即肩后面痛)(膏肓痛应放在背部痛来讲)
治疗:推拿同侧背部上胸椎旁痛点(由上面T1侧边往下推拿到痛点的水平线),
若对侧有痛点,亦须将对侧之痛点揉开。
肩膀酸痛(肩井穴附近痛)(这个部位视为颈部)
治疗:可推拿颈椎之横突处,约略在胸锁乳突肌。
上臂痛(肩痛引上臂痛)
治疗:推拿肩胛骨之中间及外侧缘,但若无改善,则是属胸椎问题,须推拿水平位置之胸椎旁。
肩痛不能举或肩痛不能向后伸
治疗:活动时肩前面或肩胛上方尽端痛,则可推拿肩胛骨中间及外侧缘,
活动时肩后面痛,则推拿水平位置之胸椎(由上面T1侧边往下推拿到痛点的水平线),活动时肩膀痛,推拿颈椎,活动时肩膀上面及肩后面同时痛,则推拿颈椎到胸椎。
五十肩或冰冻肩(五十肩的痛很广,可以是前、后、上、下)
治疗:视其疼痛部位在前、后、上、下何处,再定治疗点
注意:患者如果肩胛骨上面或肩胛骨痛合并五十肩或肩臂痛,应优先推拿颈椎及上胸椎,其次再处理肩胛骨中间及外侧缘。
重点总结:
肩部前、上、下部位痛,都是推肩胛骨之中间及外侧缘;
肩部后面部位痛(即胛骨痛)是推背部上胸椎旁痛点。
肩膀定义为肩井穴附近,将这部位视为颈部的范围,所以若肩膀痛就推颈椎后之棘突两侧至横突后或再加胸椎1~4。
11、肘部、下肘臂部
手肘痛、肘臂痛、网球肘、高尔夫球肘、手腕关节旋转痛
治疗:肱三头肌之外侧肌,即推拿肘后肱骨旁之肱三头肌外侧肌头(痛点愈往下臂移,则按点由肘往上延伸),痛点推开即愈。
12、、腕部
手腕痛、妈妈手、腕关节腱鞘囊肿、腕隧道症候群
治疗(1)推拿手背桡骨头及尺骨头中间肌腱之痛点。
   
(2)部分患者须推拿肌腱之两侧。
13、手指部
拇指痛
治疗:推拿第一掌骨及大多角骨间之骨旁,即拇短展肌,约鱼际处。
手指痛、手掌正面痛、手指发紫、手粘手湿手汗、手胀红、手皮肤龟裂
治疗:推拿掌骨间之蚓状肌
手指麻(手部过度使用导致局部肌肉紧绷造成之手指发麻,由矧状肌所引起的原因最多,偶而拇指麻须找肘部外侧肌推拿,整肢手麻要推肩外胛骨中间及外侧缘)
治疗(1)推拿掌骨间之蚓状肌
   
(2)若无效,则推拿肘后肱骨旁之肱三头肌外侧肌头
   
(3)整肢手麻,须推拿肩胛骨中间及外侧缘
   
(4)可配合拉指。
   
(5)若为颈椎因素导致手麻:优先推拿颈椎,肩胛骨中间及外侧缘,其次再处理手肘与手腕

 
 
 
 
 
 
 
 
 
 

《道门秘传点穴术医疗经验》                                                    
                其实在《高峰实战武功?》中的医药绝技中点穴绝技已披露了一部分 (如刮推冶法等),就这一部分也已经起到决定性的医疗作用。
                道门点穴本的治疗作用其实质即"恢复与补充"阳气,所谓阳气也就是人的正气、元气,清代王清任就巳认识到:"人过半百 (50罗)阳失其半",其实任何病久年不愈部会造成阳气虚弱,而中医理论即有:正气内存,邪不可侵之说。人只要阳气充足,即可百病不侵。因此各种治疗万法如:?艾炙法、针灸法等多是通气升阳为主,道门点穴术和其它点穴术一样,其实战效果也是以全人阳脱、气跃,而产生一系列的昏跃或面青唇白,四肢抽搐、呕吐、身冒冷汗等等症状,因此本卜]解穴法也就是以逼阳穴为开逼经络第一关。本技的披露则将难学的点穴术完全解除神秘,变得学即可用,一用即灵。


歌 诀
人身有病阳先虚,升阳通气开络先。
大椎尾闻升督阳,百会涌泉连上下。
开心活关前后心,神跃命门先后天。         
点拨带脉通左右。高氏治病九穴先。

注:通阳的首要穴位即大椎穴,此穴可贯通上下左右,四肢百骸,因此不论刮推、点穴皆要以此穴起!(此穴的重要,可由颈椎损伤后引起高位截瘫 (即四肢全瘫)而进一步说明它的重要性。
         尾闻是内功气功修炼的一个关窍,其部位即在腰阳关穴,是人体真火阳气到达命门所必须经过的关隘,也就是练功申必须"过三关"申的第二关。阳气至此最易受到阻滞,故凡疲劳或阳气不足者,多首先在此赴特别酸痛?。
       百会穴是所有阳气的交会点百病皆治,是升阳的第一大穴。

        涌泉穴,使虚阳上泄速降的首穴 (虚阳上泄的致病机因见《高峰实战武功》及《医药绝技精华》E班),贯通此亢即完全贯通了全身上下各经络。"使虚阳下降则阳气真火更顺利上达。
       前后心即为点穴申的前后对心穴。前心穴在剑突下两旁约三横指肋弓下,主治胸、胃、腹诸病。后心穴即至阳穴处旁开0,5cm,主治全身任何痛症,肺、¨心、胸卫肾病),此穴为阳中这阳 (此穴为通阳第二关,第三关即百会,第一关乃腰阳关)。?本穴对心绞痛、胸"腕腹痛有即?时缓解作用。为即刻止内脏病痛之首穴。
         神跃乃肚脐,乃先天元神出人之道,命门乃人生命元气重要门户,且肾为后天,故命门为后天之本。因此先后天皆要阳气温熙,否则乃百病丛生,一发不可收拾,自古即有"腹宜常摩,腰宜常暖"乃真正养生真言,不可不信!
         "带脉通畅,全身轻松"是民间流传的经验之言,现代名医越来越重视这一个穴位,手法:人站病人身后,四指在前,拇指在后,必须剩其不注意的时候用扯,抠托运劲五指齐用力,连续3-5次,动作必须快,否则病人身怕痒而全身紧张疗效不好。
              以上九穴,不论任何人,不论任何病部必须先疏通此九穴,此九穴常通,百病不侵,此九穴跃是治病的九穴,也是养生俱健要穴。手法如下:
1、点法扩医生用指端或曲指骨突部着力于穴位上,按而压之,戳而点之为点法。
2、切法:是用拇指或食、?中指等指甲的垂直力向下切,多甩以手、足、背、?骨髓间的穴位。用于急救疼痛及瘫疾。
3?揉法:用指端点压穴位,同时作圆圈形的揉动,属于补法,一般病郡可以用。神撅、命门多用此法。    4、推法:甩食或中指的指端的与皮肤成45度角点压在穴位上然后顺经络线走行万向,作上、下往返的运推活动,要和缓不宜用力猛推。
,5、刮法:?用食指或中指指尖的掌侧点压在穴位上,并顺经络线的万向,做割的动作,此法比点推法轻而?快,一般节律?3-4组/秒";L主要用"腕部的力量?;前后心穴多用忧法。???¨, ?b? ? ?,……
-43-
6、震法?;先用指点在穴位上;然后利用掌指关节和腕关节的力量作频率较快的摇劲震颤i百会穴多用此法二…
/L7?;?碎点法,;用,指点压在麻位上、,并顺着经络线的循行络:经,施行有节奏的连续点按手法。一般点穴完后必须加用拿筋法结束,如:,提拨项颈筋法,三叉筋提拨法,背筋提拨法,捏脊法等。


《临症取穴法》
八总穴歌须牢记,按症取穴心不慌。
头项列缺心内关,肚腹三里背委中。
面口合谷臂曲池,胁肋支沟足肩井。
头颈太阳晕太冲;鼻塞风池膝尺泽。
头痛浦泉强承浆,扼逆涌泉热大椎。
八会穴用亦灵妙,?奇难杂症用莫疑。
脏会章门腑中烷,髓会绝骨筋阳陵。
骨会大抒血隔俞,气会颤中脉大渊。


临床时按以上取穴即可既可点穴也可进行刮推配穴,点穴疗法有时叫你不可思议,如太冲穴治急性腰扭伤3分钟前还叫人扶或抬迸来者,3分钟后即活动自如,毫无痛感!


预防感冒秘法:在即将打喷嚏或打完后即做
(一)擦风府 (用食申次三指柔四擦5-10次j。
(二)擦大椎、肩禹,同上擦至发热。?                      '
(三)擦人中:用食指横擦至发热,外加点按迎香。


常见病综合点穴疗法
1、失眠:主穴 (1)擂付,(2)外肩尾,配穴:大惟穴。
2、?谓腹痛;月心穴?(男左,女右》,前心穴;脐周。
扩;阴矮,腰阳关,械椎点。
4.、中风偏瘫:后心穴,腰骨点,膀恍蛙连排点:。
-44-
5、耳鸣:拇指点申诸穴。
6、痔疮:中指点压百会穴。
7、心悸呼吸困难按压左手郡门穴5梷12次。
8、贫血,头晕耳鸣用拇指用力按压支沟,照海二穴。
9、糖尿病点左右大陵穴可止渴。
10、妇女怕冷,便秘、妇科病用拇指用力按支沟,照侮二"。
11、喉咙肿痛:拇指压揉合谷,拇、食指二指揉捏少冲列缺穴即刻止痛。
12、眼睛疲劳点大骨空穴,愈痛效果愈好:
13、晕芋、晕船点揉大鱼唾穴10次。
14、脑疲劳:申指点神门穴。
15、腰痛眼浮肿用拇指点血海穴。
16、痴痈:双手拇指指甲捏双侧芝龙亢 (申中括甲根一一方处卜数次即可停止发作。
17、眼脸痉挛:眼点穴 (位于上臀腋横纹拢二头肌外侧陷中 ;臂"懦穴前上凹陷处)。合谷穴。
18、小儿夜啼:揉摩印堂:鱼腰十分钟即可人睡。
19、小儿遗尿:右掌按小腹i左食指点人中一按一松,?医生手下按腹部时病人鼓腹上顶,然后放松,30次即-可。然后俯卧按压肾俞穴,按时病人双手用力握紧全身用力,然后放松,30次即可。,效果特佳
 
 
 
 
 
 
 
 
 
 
 
 
 
 
 
 
 
 
 

便秘 一捏就好

 

 


图片

 

 

    想排的时候排不出,或是排后仍有残余感,体会到便秘难受滋味的人越来越多。多数人的便秘原因,往往是生活习惯不好,除了调整饮食外,多多按摩支沟穴和大肠俞穴,也能帮助刺激肠胃蠕动,消除便秘。­

­

图片­

­

    支沟穴位于手背腕横纹正中上三寸处。方法:用手指指面向下按压,或作圈状按摩。­

    大肠俞位于距离第四腰椎棘突下向外约一寸五(比大拇指略宽)。方法:以手指指面向下按压,或做圈状按摩。­

另外,取干薄荷5克,用热水冲泡饮用,能有效缓解便秘。或是将少量黑芝麻和杏仁粉混合用水冲泡饮用。

­

图片

 

­

­

    相关小贴士:指压少商穴治呃逆 呃逆发作时,指压少商穴即可自制。少商穴在大拇指外侧,距指甲根角3毫米处。患者可以拇指和食指紧压少商穴,至有酸痛感为度,持续0.5~1分钟,呃逆即止。

­

 

图片

­

­

    指压内关穴止呕吐 因小恙引起呕吐,可用中指压内关穴止呕吐,内关穴在掌后二寸(同身寸,下同)处,在两筋之间,压至有酸胀感即说明已中穴位,约1分钟即可止呕吐。­

 

    捏脚后跟止鼻血 鼻出血时,马上以拇指和食指捏患者脚后跟(踝关节及足跟骨之间的凹陷处),左鼻出血捏右脚跟,右鼻出血捏左脚跟,当可止血。

­

   指压太阳穴止头痛 一般性头痛,患者可用双手食指分别按压头部双侧太阳穴(太阳穴在眉梢与外眼角中间向后1寸凹陷处),压至胀痛,并旋转按揉约1分钟,头痛便可减轻。­

 

图片

­

­

    按足三里穴止胃疼 胃痛时,用双拇指按揉双腿足三里穴。足三里穴在膝盖下三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待有酸麻胀感后3~5分钟,胃痛可明显减轻乃至消失。­

 

    掐中指甲根缓解心绞痛 当心绞痛发作,一时无法找到硝酸甘油片时,他人可用拇指甲掐患者中指甲根部,让其有明显痛感,亦可一掐一放,坚持3~5分钟,症状可缓解。

­

图片

 

 

­

­

    捏压虎口治晕厥 晕厥即面色苍白、恶心欲呕、出冷汗甚至不省人事。此时,他人可用拇指和食指捏压患者虎口(即合谷穴),捏压10余下时,一般可以苏醒。­

 

图片

 

 

­

­

点压天枢穴治便秘 便秘者在大便时以左手中指压点左侧天枢穴(位于肚脐旁3厘米直下1厘米处)上,至有明显酸胀感即按住不动,坚持1分钟左右就有便意,然后屏气,增加腹内压,即可排便。­

 


图片
 
 
 
 
 
 
 
 
 
穴位及特效
一、临床意义

《四总穴歌》最早见于明?徐凤的《针灸大成》,其文是“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这首言简意赅、好读易记的歌诀,包含了极其丰富的经验和深刻的道理。

    四个穴,两个在上肢,两个在下肢,一个是足阳明,一个是手阳明,一个是足太阳,一个是手太阴,它们均分布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对头面躯干部病变起着远道治疗作用。足三里主治腹部病,委中主治腰背病,列缺主治头项病,合谷主治面口病,四个穴几乎可治疗全身病变,但从部位上看,他又简括有余而全面不足,还有胸部、胁部尚未提及,所以后人在前人的基础上,补充了内关主治心胸病,阳陵泉主治胸胁病,这就全面了,所以,又在《四总穴歌》的基础上,加上了“胁肋寻阳陵,心胸内关谋”而成《六总穴歌》
四总也好,六总也罢,他们都可以说是远道取穴的典范,是针灸临床取穴的大法,尤其对一些急性病,不能头病针头,腹病针腹,而应首先考虑到远道取穴为好。

    二、临床应用
   (一)足三里
    足三里因能治理(古:“里”通“理”)腹部上、中、下三部诸证,而其位在膝下三寸,故得名。(据日本?代田文志《针灸真髓》“三里治脾、胃、肾有效,故名三里。里通理,亦即三里”)该穴是胃经之合穴、土穴,土中之土穴,又是强壮要穴之一,是临床的常用穴。
1、性能:
具有理胃肠,健脾胃,降气逆,化积滞,补中气,抗衰老,宁心神,利湿热等作用,因此,凡脾、胃、肝、胆、大小肠等肚腹病都可取本穴治疗,故有“肚腹三里留”之意。
2、主治
(1)胃病:
①脾胃虚寒:足三里|   中脘|×  神阙×——温阳益脾,暖胃散寒止痛
②肝气犯胃:足三里  中脘    内关   太冲——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③饮食不节:足三里  中脘   内庭   公孙  点刺四缝——消食导滞,和胃化湿(类似保和丸之效)
(2)腹泻:
①脾胃虚寒:足三里|   中脘|×  神阙×——温运脾阳
②饮食不节:足三里  天枢   阴陵泉——消食导滞
③湿热郁滞:足三里  阴陵泉  曲池——清利湿热
④气虚下陷:足三里  百会   天枢——补中益气
(3)呃逆:
①宿食积滞:足三里   膻中   公孙——降气化滞
②肝气郁结:足三里   太冲——舒肝解郁降气
(4)便秘:
①气虚便秘:足三里  天枢  关元——益气通便
②阳明热盛:足三里  天枢  支沟  内庭——清热通便
③食滞闭阻:足三里  天枢  中脘——消食导滞
④血虚津亏:足三里  天枢  三阴交——补益津血,润肠通便
(5)失眠:足阳明经别“上通于心”,经脉亦与心直接联系。
①脾胃不和:足三里  中脘  神门——和胃安神
②气血不足:足三里  神门  三阴交——益气补血
③宿食化火:足三里  丰隆  内庭——清热利痰
④心脾亏损:足三里  脾俞  心俞  神门——补益心脾安神
(6)防病保健:
①防中风:足三里×  风市  绝骨
②防感冒:足三里×    风池  风门
③防近视:足三里×  养老
④防衰老:足三里×  气海  命门
《江闻式心身锻炼法》“无病长寿法,每月必有十日灸其三里穴,寿至二百岁”。
长期灸三里,能益后天之本而善先天之气,使元气不衰,脾胃不败,故有强身壮体,防病保寿的效益。
日本把单灸三里穴叫“长寿灸法”。
注意:
①30岁以下及小儿不宜多灸,过之则生病。
李东垣说:“有人年少气弱,常于三里、气海灸之,……至年老热厥头痛……虽大寒犹喜风寒,皆灸之过也。”
《类经图翼》“三十外方可灸,不尔反生疾”。
②灸足三里宜起泡化脓为好。
《针灸易学》“灸疮必发,去病如抓”。
现代研究:
①针刺足三里,能增强肠胃蠕动波,亢进者可抑制,反之则亢进。
②实验证明,针刺足三里,能促进胃溃疡面愈合。
③可使唾液淀粉酶含量增高。
④使血管先收缩后舒张的双相反应,调节心功能。
⑤使WBC总数升高,吞噬力增强。
⑥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分泌增加,以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⑦加速血中乳酸含量下降,有助于恢复疲劳。
(7)脱证:
本穴有补益中气之功效,补气则能回阳固脱,因此,前人把它列为回阳九穴之一,用于脱证的急救。
①阳气暴脱:足三里×  神阙×  百会×——回阳救逆
②产后血晕:足三里   合谷   三阴交——摄血固脱
(8)气虚下陷证:
①脱肛:足三里   长强   百会
②胃下垂:足三里   合谷   (蓖麻子、五倍子外敷百会)
③子宫下垂:足三里   子宫   归来   百会
④肾下垂:足三里   肾俞

(二)委中(又名血郄)
委中因位于膝腘窝正中、委屈之处的名,是足太阳之脉的合穴、土穴,该部血管丰富,宜于刺络放血,主治急性热病、神志病,尤其对于急性腰扭伤效果显著,比单纯针刺效果更好。
足太阳经脉从腰背而来的两条支脉,下行会于腘窝,从经脉所通、主治所及的作用来说,委中对腰背部有一定疗效,所以说“腰背委中求”。
1、 功用:通经活络,活血化瘀,清热凉血,开窍启闭,定志安神。
2、 临床应用:
(1) 腰痛:
①寒湿腰痛:委中(艾炷灸)   肾俞   命门——温经散寒化湿
②扭伤腰痛:委中   人中   阿是——活血化瘀
(2) 中暑:
①热偏重:委中   曲泽(均放血)——清热凉血
          曲池   天枢   合谷——清热解暑
          委中——调理肠胃
②湿偏重:委中(艾炷灸)  中脘   内关   公孙——化湿清热止呕
③小腿转筋:委中   承山——舒筋活络
(3) 疟疾:
热疾:委中(艾炷灸)   大椎   间使——清热截疟

(三)列缺
列缺为手太阴肺经的络穴,其络由此而别走手阳明,有裂出缺去的现象,故用会意法取其名。
“头项寻列缺”是因为:①列缺为肺之络穴,由此联络手阳明大肠经,手阳明经走向头、项、口齿,列缺联络表里两经;②因为肺的生理、病理关系,肺主皮毛,与卫表关系密切,当人体感受外邪时,皮毛首当其冲,便出现发热恶寒、咳嗽、头痛等表证;③列缺有疏风解表,宣肺理气,通络止痛之功,善治头项之疾,故人称为“头项寻列缺”。但列缺位于筋骨之侧,如不能很好得气,对头痛的疗效则不显,故要注意手法取气。近人主张改用后溪为好,得气较易。
总之,列缺治疗头痛之理,可归纳为:①为肺之络穴,联络手阳明大肠经走向头;②肺的生理、病理关系,肺主皮毛,为外邪首先侵犯之部位,出现表证;③列缺通任脉,任与督相通于通头;④肺之经别,上出缺盆,循喉咙,复合阳明。
1、性能:
疏风解表,宣肺止咳,宣通鼻窍。
2、临床应用:
(1)头痛(外感头痛有效,对肝阳头痛、肾亏头痛、气血不足头痛疗效差)
①风寒头痛:列缺   风池1×——疏风解表
②风热头痛:列缺   合谷   风池——疏风清热
③偏头痛:列缺   率谷   太阳
④前额痛:列缺   头维
(2)感冒
①风寒感冒:列缺   风门   风池    大椎×——散寒解表(麻黄汤)
②风热感冒:列缺   曲池   外关    合谷——清热解表(银翘散)
  加减:①鼻塞:列缺   上星   迎香——宣通鼻窍
②咳嗽:列缺   肺俞   尺泽——止咳化痰

(四)合谷
因位于1-2掌骨之间,二骨相合,形如峡谷,故得名,为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为回阳九针穴之一。
本穴善治头面五官病,故有“面口合谷收”之说。《玉龙歌》“头面纵有诸样症,一针合谷效通神”。
1、功用:
(1)通络止痛:
经脉循行到头面,故能疏通经络,治疗①头面五官疼痛症,如头痛、三叉神经痛、牙痛、咽喉痛,扁桃体炎等;②上肢痛:《广弘赋》“手连肩脊痛难忍,合谷针时要太冲”;③上腹部痛:《长桑君天星秘诀歌》“寒症面肿及肠鸣,先取合谷后内庭”。
(2)清热解表:
本穴善治急性热病、外感病,如用于治疗风热感冒、流感、流行性腮腺炎、流脑、扁桃体炎、阑尾炎等引起的发热。
本穴位大肠经之原穴,能升能降,宣通气血,促进阳气升发。大肠与肺相表里,肺主气,外合皮毛,针合谷能开发腠理,宣通毛窍,清泄气分之热,从而达到解表发汗之作用。
本穴治疗热性病早有记载,如《千金方》“主热病汗不出”、《肘后歌》“当汗布汗合谷泻”、《类经图翼》“主伤寒大渴,脉浮在表,发热恶寒”。
(3)开窍醒脑:
《肘后歌》“口噤眼合药不下,何谷一针效甚奇”,说明本穴有开窍醒脑作用,应用于神志不清,口噤不开和晕针一类病症。
(4) 益气固表:
本穴具有补益肺气之功效,凡因肺气虚所致的病症可用本穴,如气虚表不固,可补合谷、泻复溜以固表止汗,具有补中益气汤作用。
(5) 行气活血:
古人常用此穴治疗死胎不下,认为这是气血不调之故,补合谷具有行气活血之功,故可用于坠胎引产。《类经图翼》“能下死胎,妇人妊娠补合谷即坠胎”。用时要配三阴交,即补合谷泻三阴交有效。
2、临床应用:
(1)头面五官病
①头痛:合谷   头维
②三叉神经痛:合谷   颧髎   内庭
③牙痛:合谷   颊车
④鼻炎:合谷   迎香   印堂
⑤结膜炎:合谷   太阳   睛明
⑥近视:合谷   养老   风池
⑦面瘫:合谷   颊车   地仓   风池
(2)热性病
①热感冒:合谷   风池   太阳   列缺
②流脑:合谷   曲泽(放血)
③流腮:合谷   颊车
④扁桃体炎:合谷   扶突   少商(放血)
⑤阑尾炎:合谷   曲池   上巨虚
⑥小儿惊风:合谷   太冲   十宣   人中
(3)脱证
①中风脱证:合谷   关元   足三里——回阳固脱
②气虚脱证:合谷   神阙×    复溜(补)——补气固脱
③产后血晕(血脱证):合谷   足三里   三阴交——摄血固脱

(五)阳陵泉
1、命名:胆属阳经,膝外开属阳,腓骨小头扁似陵,陵前下方凹处经气像水入谷深处曰泉,故名阳陵泉。
2、性能:清热利胆,舒筋活络,息风柔肝。
3、主治:
(1)胁痛
①气滞血瘀:阳陵   三阴交   阿是——理利气化瘀
②肝气郁结:阳陵   太冲   期门——舒肝解郁
(2)肝炎
①湿热蕴结:阴陵泉   阳陵泉
②脾阳不振、湿邪内阻:阳陵泉   脾俞   三阴交
(3)胆石症
①肝郁气滞:阳陵泉   间使   期门
②肝胆湿热:阳陵泉   肝俞   胆俞   行间
(4)胆蛔症(蚘厥)
阳陵泉   上脘   四缝(点刺)
 
 
 
 
 
 
 
 
 
 
 
 
 
 
 
 
 
 
 
 
 
 
瞬间见效的穴道指压法
 
.止鼻出血

  头部受到撞击或鼻子受到打击才会流血,这是因局部血管受伤而引起,不必过分担心,但是如果属于突然出血,则不可忽视。因为这种突然性鼻出血有可能是因心脏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等病因所引起的出血。

  一般常见的成人鼻出血,大都是因“上火”而引起,但也有因感情变化、气候变化等环境变化和营养状态变化而出血,这种情形常见于一般年轻男女。但是女性在月经时期或妊娠之时,也有可能突然出血。

  鼻出血时,最重要的是应了解原因,如果属于鼻子以外的原因,则应医治。如果属于高血压的鼻出血,与其立刻止鼻血,不如让它流出来好。

  

  穴位与治疗

  止鼻血的穴道在第五颈椎,因此只要在第五颈椎处用手刀轻劈即可。首先一面吐气一面轻劈,如此不断重复,就可立即止鼻出血。

  

  2.治疗恶心

  恶心想吐情形时常可见,尤其是在暴饮暴食后或是吃变质食物后最为常见。这是因为胃部无法消化、接受吃进的食物而引起急性胃炎。但是有时所吐无物,尽有一些酸性胃液,此时会感到口渴、胃痛、身体倦怠、食欲不振。尤其是参加舞会或各种餐会,在暴饮暴食之后都会有些不适之感,相信这是大家都有过的经历。

  急性胃炎也因体质而有很大差异。因为胃肠虚弱、过度操劳、精神不定等等也可能产生急性胃炎。所以同样的食物给不同的人吃喝,并非每位都会因急性胃炎而感到恶心。如果将急性胃炎视为短暂之症而不加治疗,则有可能变成慢性胃炎或是胃溃疡等病症,因此必须加以重视。

  急性胃炎症状虽然激急,但只要治疗适当,会很快恢复,不必过分操心。

  

  

  指压法治疗恶心的穴位及指压方法 

  首先谈及“六华灸穴”。它对任何胃肠病以及内脏疾病治疗都极具效果的穴位。首先设定它是连接肩胛骨下端的线,它的中心位于第七、八根胸椎之间,如图所示,先找①处,再由①向下二格寻找②,再由②向下二格寻找③,在①②③各点左右处约二指处便是“六华灸穴”。它的指压法是先深呼吸一口气,缓缓吐出时,用指头用力压约6秒钟之久。由上向下连压10次,会使胃部有舒适感,连急性胃炎所产生的不适感也会一扫而光。

  指压“中脘”左右2厘米处穴位,对急性恶心、呕吐也具有莫大功效。指压时,先平躺并放松肌肉,按胸骨下端和肚脐之间的“中脘”,也会使胃感到舒服,方法同前,连续重复10次。

  

  3.治疗颈部扭筋(落枕)

  早上一觉醒来,颈疼,无法起床——这种经历相信大家都有,这种情形叫“扭筋”,俗称落枕。这种症状有的一二个小时就会恢复,可是有的一连三四天仍疼痛不已,再加上采用不恰当的疗法,不但会增加痛苦,甚至会数日无法转动脖子。

  扭筋时除了感到疼痛,脖子也无法向左或向后看,连身体也无法转向对方,全身宛如僵硬之感。它产生的原因是因不自然睡眠方式,颈部经长时间压迫,使颈部肌肉变硬所致。如果使用高度与平常相异的枕头,或是硬度不同的枕头,时常会发生扭筋现象,其他如疲劳或直接吹冷气时也会引起相同的症状。

  扭筋时最易被侵害的是僧帽筋和胸乳突筋。由于此处血液不畅才引起扭筋,因此在治疗扭筋时,应该使收缩的肌肉松弛,使血管扩张,使血液流畅。指压穴道之前,应先用热毛巾敷在颈筋后才治疗,如此便能事半功倍。

  

  

  治疗颈部扭筋(落枕)的穴位及指压法  在颈窝旁2厘米处的“眼点”,一面吐气一面用力压6秒钟(压到稍微感疼痛程度),连续3次。其次在第四颈椎旁2厘米处采用同样要领连续压10次。再用手刀劈颈窝5次。只要按照上述顺序,连续1-3次,就能使你的颈部转动自如,也不感到疼痛(在第二次和第三次指压时,也可以指压颈和肩膀交界的“肩根”,指压方法和肩井指压法相同)。

  如果扭了筋而想勉强扭动,则会更加疼痛,招致反效果,使原本很快就可治愈的病拖到1-2个星期才能治愈。

  

  4.治疗宿醉

  如果豪饮过度,则必宿醉。宿醉症状可大体分为两种。一种是头痛、眼睛肿胀、一说话就满脑子回响,这种类型是以头痛为主。另一种是情绪不佳、呕吐等症状。如果严重的话,可能上述两种症状同时发生。

  酒精在体内会被乙醛所分解,氧化变成醋酸,醋酸在体内循环会分解为水和酸瓦斯。如果饮酒过度,便会破坏这种平衡,由于乙醛的积累而引起头痛。然而恶心和呕吐却是因吸取过量的酒精所引起急性胃炎所致。若要呕吐时将胃中之物全部吐出的话,倒会有些舒服感。如果因饮酒过量而手指浮肿,甚至神志不清的话,可能是酒精中毒,不可等闲视之。

  

  

  治疗宿醉的穴位及指压法

  如果酒后感到头痛,则以打击头顶“百会”穴和后颈“天柱”穴都有明显的效果。或者是指压第九、十根胸椎之间左右2厘米处的“肝俞”穴,也能使胃功能恢复正常,对于治疗宿醉也有显著功效,在指压“肝俞”穴时,应握拳猛打。

  如果感到胃闷,情绪不佳时,可用力压肚脐上下左右3厘米左右之处6秒钟,如此重复10次即可见效。

  

  5.治疗烧心、嗳气

  过度的抽烟喝酒之后,心窝会宛如火在燃烧似的难受,这种无法形容的感觉又称为“烧心”。烧心是因胃酸过多或是胃中食物向食道逆流,或是食道运动异常、食道粘膜过酸、胃内压力增强所致。其它还因食道炎、食道溃疡、胃炎、胃溃疡等等引起。在用餐或吃点心之后,或是吃柑桔、栗子、糕点等酸性较强的食物时也会有“烧心”的感觉。

  在“烧心”的同时还会嗳气,在嗳气中所带有酸味之物又称“吞酸”。“烧心”和“嗳气”虽然性质不同,但也时常同时发生。嗳气虽是生理反应,它将胃中空气或瓦斯由口中排出,因此不必过分担心,如果长时间嗳气,而且感到痛、臭之时,有溃疡之嫌,应立即医治。

  

  

  治疗烧心、嗳气的穴位及指压法

  治疗烧心、嗳气的方法以指压胸骨和肚脐连接线中央的“中脘”穴,颇具效果。一边吐气一边用拇指在此用力强压6秒钟,重复5次时,胸部的难受感就消失了。

  其次也可以压“第三厉兑”穴。第三厉兑穴位于脚第三根趾头的第一关节和第二关节之间,使用前面的要领,用拇指和食指用力向下压,如此重复3次即可。

  

  6.治疗手腕或脚脖子扭筋

  手和脚的关节痛几乎都因扭伤或挫伤。扭(挫)伤原因很多,凡跌跤时用手撑地、手腕易挫伤、滑雪时脚易扭伤。日常所见的扭挫伤都是位于手脚的关节处。一般扭挫伤时,关节附近都会肿痛,如果任意甩动会徒增伤痛。

  轻微的扭伤,关节会微微作痛,稍微严重的话,会肿胀,而且有内出血现象,严重的挫伤,关节上下都会浮肿,有时会发热。为何扭挫伤会导致这种情形呢?这是由于关节在平常所能转动范围内转动,而包围关节一带的关节包或关节相连的韧带,勉强的被拉所致。如果剧痛或严重肿胀时,有可能是骨折或骨裂,应到整形外科治疗。

  如果挫伤严重,则勿加以按摩,否则会使内出血或炎症更加严重,如果因此使骨骼异常那就太划不来了。挫伤时首先用湿布包住患处,如果处置不当,则会继续疼痛。

  

  

  治疗手腕或脚脖子扭筋的穴位及指压法

  治疗手腕扭伤最有效的是指压“阳池”。以手腕为中心,往不痛之处弯曲,用拇指一面吐气一面强压10秒钟才放手,如此重复3次。如果是脚脖子话,指压“解溪”也很有效。指压要领同前,在指压后肿消、痛止。

  

  7.治疗小腿痉挛

  小腿痉挛大都是由于剧烈运动,尤其是短距离赛跑、柔道、游泳、马拉松等较容易引起。但是在疲劳之时或远足回来就寝之时也会发生。痉挛时小腿会宛如铁一般硬直,尽管你用力拉也难以拉直而且会感到痛苦难当。

  由陆地运动所引起的痉挛,危险性还不大,如果是在游泳或驾车时引起痉挛的话,是事关生命危险的。一般所谓的小腿痉挛是指小腿肚子起痉挛,但事实上会起痉挛之处不仅仅限于小腿,连大腿内侧、脚底、脚趾头、胫骨、背部、手等等也会有引起的可能。在此只谈及一般常见的小腿痉挛。

  在小腿痉挛时,脚脖子会剧痛,筋肉会引起收缩,脚跟会向上扯,脚脖子会伸长。此时如果过于惊慌,不但会使抽筋时间增长,也会使痛苦增加。如果处置不当在短时间内脚会浮肿,甚至疼痛得无法行走。

  小腿痉挛并非是严重的问题,问题是在莫名其妙地产生痉挛时会使神经衰弱,引起失眠症。这种突发性痉挛,会使人平常无法运动。更糟的是晚上就寝时具有痉挛癖,这使人根本无法入睡。其他当过度疲劳或脚部寒冷时,也有引起的可能。

  

  治疗小腿痉挛的穴位及指压法 

  首先俯卧并将小腿伸直,小腿用力,使腓肠肌向下呈V字型,在倒V字型顶点配合缓慢吐气用力按6秒钟,如此重复2次,“小腿痉挛”就可治愈,而且也不疼痛。

  在指压穴道时,应该放松小腿再按摩,这点应该注意。当发生痉挛时,不可胡乱寻找穴位,应该事先记住穴位的位置,一旦有突发的情况时,即使在水中也能加以运用。

  

  8.快速止牙痛

  牙痛大多是因蛀牙的齿髓炎所引起,疼痛程度也因坏蛀程度而异。例如喝冷饮后感到疼痛,这只是一二度的轻症状,喝热饮疼痛的话属于第三度轻症,如果连平时也疼痛不堪,这是齿髓炎所引起,证明炎症已经侵入齿槽部,已是相当严重。

  还有一种是平时会感到疼痛,但是吃冷热饮食却不痛,这种情形并非疼痛已经治好,可能是在不知不觉中更加恶化地从齿根腐坏,应该特别注意。如果有上述情形而不加以治疗,则齿髓神经必然坏死,使病情更加恶化。

  

  快速止牙痛的穴位与指压法 

  快速止牙痛时,上下齿的穴位是不同的。如果上齿牙痛,则应指压“迎香”穴道。“迎香”穴位于鼻翼旁1厘米左右两处,只手压就会有疼痛感。此穴位不仅对防止上齿牙痛有效,连鼻子不通也有效。如果下齿牙痛,则左右手指相互交叉,用拇指放在上面的手的中指向桡骨延伸,寻找一压就有痛感之处。

  这些穴位指压时,都应一边吐气一边按压10秒钟之久。如此反复20次,上下齿的疼痛会立即减轻,治疗下齿牙痛的指压穴道法,置于上方的拇指可以左右相互更换。

  

  9.治疗晕车晕船

  晕车、晕船的原因可以分为下列三种:

  一是胃肠虚弱。由于睡眠不足或疲劳过度而引起胃弱,再加上交通工具的震动使消化能力减低,增加胃的负担。总之,这种情况是因胃的运动受到抑制,胃的出口紧闭,胃和胃壁的入口松弛,胃内之物无法送抵肠部,反而倒反口腔,产生呕吐。

  二是内耳的平衡器官产生反射作用而晕车、晕船,这种类型的防止方法,只要塞上耳栓就可以了。

  三是自律神经失调所引起,自律神经因外界的刺激,在体内产生固定功效,如果在自律神经不安定场所,因刺激丧失平衡,也会引起呕吐。

  

  

  治疗晕车晕船的穴位与指压法

  “鸠尾”穴是对治疗晕车晕船能产生速效的穴位。它位于身体前中心线之上,在最底下肋骨稍下之处。只要一边吐气一边按压此处6秒钟,如此重复10次便能调整胃的功能,不再有欲吐的感觉。

  如果每日指压“第二厉兑”穴,可根治晕车症。“第二厉兑”穴位于脚的第二趾趾根外侧2厘米处。只用拇指和食指,一边吐气一边揉约6秒钟,如此重复10次,连续20天不间断,就可根治晕车晕船症。

  

  10.穴道指压法止嗝

  打嗝是由于横膈膜不规则痉挛所引起,在吸气同时,筋肉突然收缩,使喉咙紧闭,由于这种活动而产生奇怪的声音。打嗝原因很多,一般都是由于暴饮暴食之后突然喝冷饮、热饮或食物,或吃刺激性食物也会引起打嗝。如果是因这种原因而打嗝,那不必操心。

  其实有许多是属于危险性打嗝。例如因胃癌、胃溃疡、胆结石、腹膜炎、肝脏病等所引起的打嗝。如果是事先毫无征兆地突然打起嗝,且无法止嗝时,这是一种疾病,应多加注意。其它因腹部手术后,横膈膜之下有脓或是因心脏病也会引起打嗝。第四颈椎所产生的神经会支配横膈膜,因此颈椎或脊椎有毛病时,也会打嗝。

  

  止嗝的穴位及指压法

  指压“气舍”穴对止嗝非常有效。“气舍”穴位于锁骨根部稍中之处,可一边吐气一边在此强压6秒钟,在压时,张嘴边说“啊——”边进行效果更好。若将肌肉放松,仰卧进行,也很有效。如此重复5次就可止嗝。

  

  11.穴道指压法止咳

  咳嗽是想咳出喉咙、气管、支气管内的异物,这是一种自然现象。若有异物进入气管之内,则在咳痰之时也会一并咳出。总之,咳嗽的产生是因痰或空气中灰尘、汽车废气、瓦斯、烟味等刺激气管所产生。如果是喉头炎、支气管炎的话,因它直接刺激气管所以才会咳嗽,支气管炎咳嗽时会连及胸部。其他如胸膜、食道、肝脏、心脏有病之时,也会产生反射性咳嗽。

  咳嗽是因身体受到刺激的防御作用,如果一味吃药,想抑制咳痰的话,会使痰积累在气管,得到反效果,这点必须加以注意。暴饮暴食、疲劳过度等等都会对咳嗽有害,平常必须加以注意,在咳嗽初期,就应医治。

  喉头炎会使声音嘶哑,因此在咳嗽时,先用热毛巾将颈部烫温之后再用穴道指压法治疗,就可以收到良好效果。如果颈部附近感到凉冷可能会继续恶化。如果是气喘吐痰的话,大都是支气管炎。此时在胸部和背部用温湿布使它保持温暖的话,颇具特效。

  

  

  止咳的穴位及指压法

  在第五胸椎上部左右2厘米是“厥阴俞”穴,只要在此处用力压6秒钟,不论是咳嗽或喉咙有异物存在,立即止咳。采用这种方法时,必须边吐气边进行,只要重复三次就能见效。另一种方法是在锁骨中间“天突”穴采用相同指压方法,止咳效果也非常显著。如果小孩的话,不妨减轻压力,增加次数,也会收到相同的止咳功效。

  

  12.穴道指压法止屁

  一般人都知道利用屁可知道盲肠手术成功与否。换句话说,放屁不仅表示手术成功,肠道通畅,也证明身体健康,所以如果强忍放屁,那对身体有害。

  屁是因肠道内食物经异常发酵而产生的瓦斯,换句话说,是肠的机能减退,无法将食物完全消化,产生所谓“不完全燃烧”,使瓦斯积累起来而成。因此务必使肠机能恢复活泼,杜绝“不完全燃烧”,这样就会抑止放屁。

  此处所介绍的穴位有助于恢复肠机能,而且对止屁能立杆见影,如果有一天你需要的话,不妨照下列止屁方法试试。

  止屁指压法

  首先由肋骨下端旁边两侧向腹部抚摸,由此直下之处是能止屁,且有助于提高肠机能的部位。先慢慢吐气,边按抚此处6秒钟,如此重复3次,既不痛苦,也能止屁。但是如果用力过猛,可能在那一刹那会放屁,这点应多加注意。

  这个部位在转换心绪上也具有相当功效,如果内心焦躁不安,无法集中意志时,对此处加以按摩也很有效。

  

  13.穴道指压法止痰

  痰是喉咙到肺部之间的气管粘膜所产生的液状物,它掺杂有空气中的灰尘、病毒,平常是不会产生的,当心脏功能衰退或呼吸器官生病时才会产生。而且痰的浓淡情形也会因疾病的种类而异。

  水零零的痰,含有小水泡,如果呈现粉红色,显示有心脏病的可能性。支气管炎或急性肺炎初期也会咳出粘液性质的痰,但是肺结核或支气管炎的话,会带有“脓”。如果是支气管气喘,最初会有粘液性,但随着病的渐渐痊愈,它会变成水零零状。如果痰中带有血丝的话,乃是重病,这种情形很少例外。

  对于痰或咳嗽的刺激,可从病状和程度加以判断。咳痰时,不可让身体受凉,尤其是背部和胸部千万不可吹风着凉,也不要吸进灰尘或烟尘。有时咳痰容易,但也有时无论你怎么咳也不出来。痰是病症的一种,如果一味想将它抑制在体内,这倒不见得好,为了不使体力消耗过度,用巧妙技巧将它咳出也是一种好的方法。

  止痰或镇咳之药不可胡乱使用,必须视症状使用。应该找出咳痰的原因,采用根本治疗方式。

  

  止痰的穴位及指压法

  “肺俞”穴位于第三胸椎和第四胸椎中间向左右2厘米处。咳痰时,一边吐气一边在此强压6秒钟,如此重复三次,这时你所感受的喉咙异物便会消失净尽。小孩指压不可太强,但应增加次数。

  

  14.去除穿高跟鞋的倦累感

  本来鞋子选用的目的是为了保护脚部,现在为了美观,才会导致脚痛、脚累、骨骼变形等等。能支撑体重,能稳健的行走,这样的脚才是健康的要枢。因此应该尽量选择适合自己脚型的鞋子,但事实并非如此。

  穿上高跟鞋使自己的脚变形,这种想借助鞋来增高自己,实际上并非用脚站立,而是用脚尖站立,因此脚尖使劲日久,关节就会变弯曲,由于趾节骨、中足骨、脚腕关节等受到不良姿势的压力,所以会感到疲倦。生活中我们的确应该懂得点儿去除穿高跟鞋的倦累感的常识。

  

  去除穿高跟鞋的倦累感的穴位及指压法 

  治疗穿高跟鞋倦累感,只要指压“临泣”就有效。所谓临泣穴是脚小趾和第四趾根中间向上4厘米左右之处,只要一边吐气一边强压6秒钟,重复20次即可。

  还有一种是用两手拇指按压脚掌心不着地处,要领同前。不论你穿高跟鞋是否感到倦累,最好采用此法,如果不加按摩,倦累感由小积大,到时候就很难恢复了。这种去除穿高跟鞋的倦累感的办法,是使你能过愉快日子的重要常识

 
 
 
 
 
 
 
 
 
 
 
 
 
 
治痛对穴介绍
 
治痛对穴是指二个穴位相配同时使用,具有较好的治痛作用。而把二个穴位单独使用,治痛作用则不强,或者没有治痛作用。

  
  一、合谷---太冲

  功用 二穴相配具有镇痛、镇静、镇痉,疏肝利胆的作用。

  体会 合谷与太冲相配称四关穴,二穴均为原穴,前才为手阳明大肠经,后者为足厥阴肝经。五脏有疾,取之十二原。肝与胆相表里,太冲疏肝利胆,清利肝胆湿热,理气止痛,合谷调和气血,气调痛止。

  
  二、内关---足三里

  功用 二穴相配具有健脾和胃,宽胸理气,降逆止呕,宁心安神的作用。

  体会 内关为心包经的输穴,又为该经之络穴,八脉交会穴,与阴维脉 相通,宽胸理气之功为主。而足三里为胃经之合穴,合治内腑,疏通中焦气机,健脾和胃止痛。

  
  三、粱丘---公孙

  功用 二穴相配具有解痉止痛、健脾和胃的作用。

  体会 粱丘为胃经的郄穴,郄穴是经脉之气深居之处,治痛作用最强。公孙为足太阴脾经输穴、络穴,又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冲脉,它的别出分支,入腹络于肠胃。所以实证的胃肠道疼痛的患者,取此穴更为适宜。

  
  四、支沟---阳陵泉

  功用 二穴相配具有疏肝理气,清除肝胆之湿热,通调腑气的作用。

  按  支沟为三焦经输穴,可疏通三焦气机,通调腑气。阳陵泉为胆经合穴,又是八会之一的筋会,可疏肝利胆通调少阳,清泄肝胆湿热,特别对胆道疾病,有其特殊之功。

  
  五、外关---悬钟

  功用 二穴相配具有疏通三焦之郁热,泻肝胆之火,通调经络之气这作用。

  按  外关为手少阳三焦经这络穴,以是八会之一,通于阳维脉,有清热解毒之功。悬钟为足少阳胆经之输穴,以是八会穴之一的髓会,主要为清泄肝胆之郁火,通调肝胆之气机,对胆囊和胆管均有其特殊的作用。

  
  六、气海---三阴交

  功用 二穴相配具有通调下焦气机,调冲任补肾涩精的作用。

  按  气海为任脉经之输穴,为一身元气聚集之处,本穴能助全身百脉之沟通,凡气之所至,血乃通之,所以本穴有调气活血之功。三阴交乃足三阴之交会穴,调理肝脾肾三经气机为主,善治下焦湿热,兼以健脾补肝益肾,调理冲任。

  
  七、合谷---内庭

  功用 二穴相配具有泻胃火,降呕 化积滞,理气止气止痛之功。

  按  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原穴,具有清热利咽,清炎止痛的作用。内庭为阳明胃经荥穴,具有清热 泻火作用。所以胃肠二经之热 ,本对穴有清泻之功。如对风火牙痛及口腔粘膜糜烂的病人,取本对穴,针用泻法,可起立立竿见影之效。

  
  八、中脘---足三里

  功用 二穴相配具有升清降浊,健脾和胃,消积导滞,行气止痛的作用。

  按  中脘为胃的募穴,又是八会穴之一的腑会。滑伯仁曰‘太仓,一名中脘。’意为胃之纳水谷的仓库,所以它是调理中焦之要穴,治疗胃病的必用穴。足三里为胃经的合穴,‘合治腑病’,为胃病患者远道循经取穴之一。

  
  九、中渚---足临泣

  功用 二穴相配可疏肝胆之气滞,解少阳之郁热。

  按  中渚为手少阳三焦经脉气所注,足临泣为足少阳胆经脉气所注。在经居半表半里,其症可见寒热往来,口苦,胁痛;在脏为胆,胆与肝相表里,胁肋为肝之分野,肝脉布两胁,所以本对穴治疗肝胆疾病引起的胁肋疼痛,效果非常显著。

  
  十、人中---委中

  功用 二穴相配可醒脑开窍,安神定志,通经和络止痛。

  按  人中为督脉的输穴,位于口鼻之间,口通地气,鼻通天气,天地相通,窍开脑醒,督通络畅。委中为足太阳膀胱经合穴,在舒经活络,行气活血,善治腰痛之功。因腰为肾之府,足少阴肾经之气,由内踝上行至膝、腘内侧,折向腘中央,二经于委中穴相会,太阳下行,少阴上行。

  
  十一、膻中---内关

  功用 二穴相配可宽胸理气,强心安神,通胸阳,止心痛。

  按  素问灵兰秘典 谓‘膻中为臣使之官。’以说‘膻中者君主之宫城也’。心者君主之官,说明本穴与心的关系甚为密切,为心包络这募穴,以是八会穴之一的气会,调气之功较强,凡气病有之甚佳。内关为心包经之络穴,以是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阴维脉,宽胸理气,温通心阳。

  
  十二、鱼际---复溜

  功用 二穴相配可清热泻火,生津止咳。

  治痛范围  1咽喉肿痛,由于肺阴不足,水津不能,咽喉干燥疼痛。2咳嗽引起的胸痛。

  
  十三、外关---后溪

  功用 二穴相配可疏风清热,调气止痛,通经和络。

  按  外关为手少阳三焦经输穴,以是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阳维脉,主治三焦邪热,疏风解表,和解表里,散寒清热。督脉总督一身之阳,后溪为手太阳小肠经输穴,又是八脉 交会穴之一,通于督脉,所以本对穴可治疗以热 痛为主的头痛,而后颈小肠经为所过之外,对肩胛上、颈椎部位的疼痛,效果较好。

  
  十四、印堂---合谷

  功用 二穴相配可和络止痛,疏风清热,宣通鼻窍。

  按  印堂为经外奇穴,实居于督脉上,有宣通阳气和络止痛之功。‘面口合谷收’,说明合谷对头面部疾病的治疗有其独到之处。二穴相配,疏风泄热之功相得益彰。

  
  十五、归来---三阴交

  功用 二穴相配可通调下焦气机,行气止痛,利湿消炎。

  按  归来虽为阳明胃经输穴,但与女子输卵管的位置靠近,所以二穴相配对治疗生殖系统、泌尿系统疾病效果非常明显。

  
  十六、太溪---太冲

  功用 二穴相配可平肝降压,补肾泻肝,调气止痛。

  按  太溪与太冲均为原穴,前者属肾经,后者属肝经。王冰‘肾脉与冲脉并下行,循足,合而盛大,故曰‘太冲’’。‘凡肾阴不足,肝阳偏亢所出现的疼痛,均可用之。针刺时太溪用补法,太冲用泻法。

  
  十七、阳谷---侠溪

  功用 二穴相配可清热泻火,消肿止痛,通经和络。

  按  阳谷为手太阳小肠经火穴,侠溪为足少阳肝经荥水穴。根据五行学说,‘水克火’,所以临床应用本对穴时补侠溪、泻阳谷。

  
  十八、足三里---三阴交

  功用 二穴相配可健脾和胃,行气止痛。

  按  足三里为阳明经合穴,本经由头到足为降但足三里一穴为降中有升。三阴交为脾经之输穴,又是足三阴经的交会穴,由足至脾为升,但三阴交一穴升中有降。阳不降则阴不能升,阳之降,阴之引也,阴之升,阳之伸也,这样一升一降,维持升降平衡。升清除浊的功能得以正常。

  
  十九、曲池---上巨虚

  功用 二穴相配可清热 利湿,行气止痛,制止泻痢。

  按  曲池为手阳明大肠经的合穴,上巨虚为其下合穴,‘合治腑病’,所以本对穴善治大肠诸疾,针后能消炎止痛,清热 利湿,改善肠道的蠕动功能。

  
  二十、风池---昆仑

  功用 二穴相配可疏通经络,以少阳、太阳经为好,祛风解表,明目益聪。

  按  风池为足少阳肝经与手少阳三焦、足少阳胆、阳维、阳跷脉的交会穴,所以偏正头痛均可取之。又是眼部疾病治疗要穴。对降低眼压有较好的作用。昆仑治头痛为远道取穴。

  
  二十一、头维---列缺

  功用 二穴相配可祛风止痛,解表祛邪。

  按  头维为阳明胃经的输穴,一般针刺时向后沿皮刺1.5寸,列缺是手太阳肺经的络穴,又是八脉 交会穴之一,通于任脉,所以可以治胸腹部疼痛,一般向上斜0.5-1.0寸。

  
  二十二、命门---委中

  功用 二穴相配可补肾益精,舒筋活络。

  按  命门是生命之门,有助阳固精,强壮之功。本穴属于全身补穴之一,没有泻的作用,通常 用灸法为主。委中属全身泻穴之一,没有补的作用。这样一补一泻互用,虚实腰痛均可用之,委中以刺血为主。

  
  二十三、中渚---后溪

  功用 二穴相配可舒通经络,调和气血。

  按  中渚与后溪相配,对治疗颈椎综合症所引起的疼痛感和后颈部侧不灵活,有其特殊的作用。但针刺时必须注意,使针感向上传导至肩部效佳。

  
  二十四、百会---涌泉

  功用 二穴相配可引阳下行,平息肝阳。

  按  涌泉为肾经井穴,肾水涵养肝木,如肾阴不足肝阳偏亢,发为头昏眩晕,头痛易怒,用涌泉有‘病在脏取之井’之意。百会为手、足三阳经和督脉之交会穴,本穴属补穴,与涌泉泻穴同用,一补一泻,补不恋邪,泻不伤正。

  
  二十五、少商---厉兑

  功用 二穴相配可清热利咽,消肿止痛。

  按  少商一般采用点刺出血。厉兑针1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