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吕英治疗小儿过敏性咳嗽医案

 学中医书馆 2014-11-22

 

  • 女   4岁半    出生日期:2002年7月5日

    初诊:2006年12月7日

    主诉:反复咳嗽3个月

    现病史:3个月因受凉出现咳嗽,曾中西药多次诊治,咳嗽难以断根,目前以白天咳为主,夜间亦咳,但不多,痰少难咯,偶大力咳可咯出极少许黄白色痰。平素极怕热,夜睡时经常伸出四肢,踢开被子,背部汗极多,睡眠及剧烈运动后尤为严重,大便二日一解,先干后成形,纳可,无鼻塞,无流涕,手膝独凉,面色萎黄,不思饮。舌淡红润,苔薄白,脉沉(指纹仍显露,青粗大达命关)既往患者就诊西医多,而且每次生病的第一个症状就是咳嗽。

    中医诊断;少阴伏寒——咳嗽

    西医诊断:过敏性咳嗽。

    处方;四逆汤合麻附细加味。

    附子24g、干姜10g、炙甘草48g、麻黄3g、细辛10g(后下15??)、百合30g、厚朴10g、北杏6g、五味子5g。7剂。

    用法:每日一剂,加水1000ml文火煎至100ml分早晚两次服

    二诊:2006年12月14日。

    症状:药后3剂咳消,咽时有痰,全部服完汗亦明显减少,大便正常,舌淡红,苔薄白,脉沉。

    证型:太阴不足——痰饮病。

    处方:小建中汤加味:桂枝10g、白芍20g、生姜10g、大枣15g、炙甘草6g、饴糖60g、砂仁7g(打)、茯苓10g、僵蚕6g、桑白皮6g、款冬花15g、生牡蛎10g。15剂。隔天服药善后,彻底改善元阳不足之体质。

    按语:此患儿之情况临床非常多见,小儿科为哑科,故心中必须明了小儿特有的生理、病理,肺脾肾三脏之不足与心肝二脏之有余儿科医生均知道,但内在蕴含着五运六气的知识目前学习中医的人知道不多,一谈到咳嗽、感冒、发热,极易用贯有的西医之肺炎,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的病理指导中医临床用药,许多中医临床医生由于没有将四部经典用心钻研,往往见咳止咳,中医的天人一体观,整体观无法结合于临床。此患儿初起为感寒,现在已无鼻塞,流涕等太阳之表证,而是以下寒上热为主要临床症状,下寒为坎中真阳不足,故手膝独凉,不思饮,大便干末成形(由下焦累及中焦),年已4岁半,仍有青、粗大达命关之指纹显现,脉沉,上热为少阴君火不能敛降,故多汗,痰少,难咳,色黄。治疗既需用四逆汤导龙归海,又需用麻附细将寒托透而出。同时潜降阳明燥金,针对其咳嗽、大便、出汗情况,加用百合、厚朴、北杏、五味子。经方治病若辨证正确,用药到位,效若桴鼓,此乃一典型病例的实践证明。二诊尽管临床症状消失,但小儿之脉仍沉,此时采用三阴统于太阴,亦《内经》曰:“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故而用小建中汤,小建中气,调和营卫,固实腠理,佐以少许益肺之品,双补手足太阴,中气健旺,生命自圆,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自然能形成,个体小宇宙顺应了自然大宇宙,真气从之,病安何来。

    小儿过敏性咳嗽

    患儿     男      5岁    

    初诊日期:2006年10月18日

    主诉:反复咳嗽半年

    现病史:半年前因感冒发热,吊针3天后热退,之后出现咳嗽至今,遇风则作,晨起时有打喷嚏,咳嗽日夜发作不定,无痰。常常清喉咙,尤其在安静时,若玩耍或有事做时极少,劳累后不会诱发。无明显怕冷,颈以上汗多,大便尖部略干,夜尿无,纳食正常。近一年反复口腔溃疡,常予健儿清解液或煲服生地黄,麦冬,灯芯草糖水,触诊双膝不凉,手心微热,咽部暗红略肿,舌淡红,苔薄白,脉沉。

    中医诊断:咳嗽         西医诊断:慢咽?

    证型:肝气犯肺

    治法:平肝益肺

    方药:四逆散加味

    柴胡6 g、白芍10 g、枳实6 g、炙甘草3 g、细辛3 g(后下15分???)、侧柏叶6 g、白藓皮6 g、川贝母4 g(打)、百合20 g。xx剂。

    二诊

    2006年10月20日:症状如前,无明显好转,余同前,唯脉转指下滑。

    证型:少阴伏寒。

    方药:四逆汤加味

    按语:药后无效,舌如前,但脉已转指下滑。虽然脉象通过调木金气机的逆乱,恢复至正常,说明此患儿咳嗽机理之本并非简单的气机升降失常,而是生命整个圆运动的初始之力不足,每个人生活在宇宙之中,均有天地造化给予的天圆地方之大小和其蕴藏之能势,气机的复常使脉象已起,说明失圆的圆运动复其最低能势的天圆地方,但未复其应有的天圆地方,综合分析乃属下焦有阴寒之邪,致龙火上越于咽部,由于邪气尚浅,一则能耐受四逆散之疏散之力,二则疾病发展不深,不速,咽部暗红乃属龙火上越郁结于咽部,非实火,非新感阳邪,所以表现为暗红,“郁者散之”,不必苦寒直折其火,反复口腔溃疡同理,只是龙火所循经脉与咽部不同,病位在上。上部的病变是“火性上炎”之特点,若是机体产生寒、湿之邪,“水性下趋”亦是同理,中医之最高境界始终认为“道法自然”和“本立而道生”。予以治本,四逆汤:熟附片15g、干姜15g、炙甘草15g、细辛6g(后下)、百合20g(增液行舟之意,助咽部所凝结之痰的化和滑出)、厚朴5g(降阳明燥金,燥金一降,气逆所致之咳即停)、猫爪草15g(散咽部肿结)。7剂。

    三诊

    2006年10月30日

    药后患儿痰特别多,清咽次数减轻,口腔溃疡消失,触及双膝微凉,舌脉如前,咽部郁结之龙火渐散,下焦阴寒之邪渐化为目前可征的有形的痰液,目前邪正交争,下肢元阳尚未完全恢复,故其膝反觉发凉,因势而治,予真武汤原方原量一鼓作战,将痰液化为无形之气,肺为娇藏,居人身最高位,称之华盖。方药:茯苓45g、白芍45 g、白术30 g、熟附子20 g、生姜45 g。10剂,2日一剂,加水400ml一直文火煎至100ml顿服。

    四诊

    2006年11月10日

    其母代诉,患儿已完全恢复,无不适,此患儿整个治疗过程就是道法自然、高山流水之理,“高山流水”之法可运用于所有疑难病的治疗中。这是本人感悟中医的最大体会。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