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揭秘慈禧太后“老佛爷”称呼

 zhangshengli86 2014-11-23

揭秘慈禧太后“老佛爷”称呼

文/乐奀

  慈禧,叶赫那拉氏惠徵之女,清朝咸丰帝的妃子,同治帝生母,光绪帝养母。生于1835年11月29日(道光十五年十月十日),卒于1908年11月15日(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日),作为晚清同治、光绪两朝的最高决策者与最高统治者,她以垂帘听政、训政的名义统治中国四十七年。生前被尊为孝钦显皇后,又称“西太后”,徽号“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死后上谥号为“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慈禧博学多才,能书善画,书法长于行书、楷书,绘画有花卉等传世。尽管随着地位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她的称呼也有所变化,其中最为人们熟知的是“慈禧”和“老佛爷”这两个与她的统治生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称呼。

  1861年11月慈禧太后,发动宫廷政变,实行垂帘听政以后,宫廷中便以“老佛爷”相称。而且据史料载,慈禧生前确实喜欢被人称作“老佛爷”。那么这个称呼是怎么来的呢?为什么他明明是个女的,为什么又称为“爷”呢?下面是乐奀收集的有关慈禧的相关历史资料,从中可以了解一个大概。

 

“老佛爷”称呼的由来传说

  慈禧太后每年有大半时间居住在颐和园,每当春末夏初,她便会从紫禁城走水路前往颐和园避暑,沿长河而下,途中在万寿寺(今北京艺术博物馆)停歇,再前往颐和园,直到秋末冬初才会宫。李莲英跟随慈禧多年,自然熟知慈禧这一行程规律。为了讨好慈禧,他悄悄命人在万寿寺大雄宝殿的背后建了一尊佛像。

  光绪初年,40光景的慈禧太后循旧例前往颐和园,在万寿寺码头上岸停歇时,李莲英恭恭敬敬地禀告慈禧,说:“奴才听闻大雄宝殿常常有双佛显光,是吉祥之兆,想必是天后的福泽所致,奴才恳请太后驾临前往观看。”

  慈禧听罢感到十分惊奇,进了大雄宝殿,见供奉的依然是原来的三世佛,不由大皱眉头:“明明是原来的三世佛嘛,哪来的双佛显光?” 那个时候,奴才欺骗主子是要杀头的,旁边的宫女太监们脸都吓白了,但李莲英心中有数,忙说:“太后息怒,请您后殿御览。”

  慈禧太后慢慢悠悠转到三世佛后,果见一慈眉善目的观世音坐在殿中央,观音的面目竟然与她无异。殿内还站立着万寿寺住持和她的文武百官。这时,李莲英喊道:“老佛爷到。”其他人即刻跪伏高呼:“恭迎老佛爷!”

  慈禧见状明白了一半儿,但她故作不解问道:“你们迎接的是哪尊佛爷呀?”李莲英他们答道:“迎的就是太后您这位老佛爷呀!您就是当今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啊!如今先皇晏驾,新皇尚幼,国不可一日无主,臣民们请您垂帘料理朝政,您可要救庶民于水火之中啊!”一席话说得慈禧心花怒放。自此,老佛爷这个称呼便从万寿寺传遍京城,举国上下,都称慈禧为“太后老佛爷”。慈禧从此也就心安理得地垂帘听政了。

  另一传说是这样描述的:当年,华北大地几个月不下雨,自称“佛门弟子”的慈禧,便率领朝廷文武官员装模作样地向如来佛求雨。事也凑巧,他们楚香祈祷了三天后,就下起雨来了。太监李莲英,一贯阿谀逢迎,他连忙到慈禧面前,说:“下雨啦!太后真是洪福齐天,连佛爷都听大后的话,太后和佛爷一样了!”慈禧听了高兴得眉开眼笑。自此以后,李莲英每次有事禀奏,都称慈禧为“老佛爷”,那些达官贵人,皇亲国戚也不住口地叫“老佛爷”“老佛爷”,争相巴结西太后,“老佛爷”的称呼就传开了。

 

明明是一个女的,咋就可称呼“爷”呢?

  上述两种说法均和李莲英有关,且颇具野史色彩。关于“老佛爷”这一称呼的来历,有人认为是慈禧太后60大寿时,下令承值人员称呼她为“老佛爷”或“老祖宗”,也有人说宫中称呼“老佛爷”是沿袭了蒙古旧俗。

  但更准确的说法是:“老佛爷”不是慈禧太后专用的称号,而是清代皇帝的特别称呼。我国历史上历代帝王除了有“庙号”、“谥号”和“尊称”以外,有些帝王还有“特称”。如宋代将皇帝称为“官家”,明代将皇帝称为“老爷”,而清代皇帝的特称便是“老佛爷”。持该说法的学者认为,“老佛爷”这个称呼来自于满语“满柱”。满族的祖先--女真族首领最早称为“满柱”,是佛号“曼殊”的转音,意为“佛爷”、“吉祥”。后来,有的显赫家族,世袭首领,起名就叫“满柱”,将“满柱”汉译为“佛爷”,并把它作为皇帝的特称。

  学者认为,慈禧喜欢让别人称自己为“老佛爷”是有其特殊原因的:慈禧虽然垂帘听政,掌握着朝廷大权,但名义上毕竟不是皇帝,而让人以特称皇帝的“老佛爷”称呼自己,她是在向别人宣示,她其实是和皇帝一样至高无上。

  说白了,在慈禧心中也想过一把皇帝瘾,只是她生不逢时。她得意时正是内忧外患时,所以她不敢和武则天一样明目张胆地登基,但享受一下皇帝的特称也是很过瘾的。内忧外患害了她呀,否则中国历史上就有俩个女皇帝了,我国的妇女解放事业又可以大大的前进一步。可惜呀!但不管怎么着,“老佛爷”是“爷”,这一称呼和慈禧要求光绪帝称呼她为“亲爸爸”一样,都暴露了慈禧争强好胜、不甘于向男子示弱的性格。

 

有关慈禧的身世传说

  有民间传说慈禧不是满洲人,生父也不是惠徵。关于慈禧的身世,除北京说外还有五种说法:(1)甘肃兰州;(2)浙江乍浦;(3)内蒙古呼和浩特;(4)安徽芜湖;(5)山西长治。

  其中最富有传奇色彩的是山西长治说,山西长治当地传说:说慈禧为汉人,是惠徵出钱买的女儿来顶替自家的女儿。慈禧原是山西省潞安府(今长治市)长治县西坡村王增昌的女儿,名叫王小慊,4岁时因家道贫寒,被卖给上秦村宋四元家,改姓宋,名龄娥。到了11岁,宋家遭到不幸,她又被转卖给潞安府知府惠徵做丫头。一次,惠徵夫人富察氏发现龄娥两脚各长一个瘊子,认为她有福相,就收她作干女儿,改姓叶赫那拉氏,取名玉兰。后来玉兰被选入宫,成了兰贵妃。说慈禧是王家的女儿,当地提出的根据是:(1)王姓家谱从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一直续谱到现代。王氏家谱上更写着:“王小慊后来成为慈禧太后”。(2)当地还传说:在西坡村外边的山脚下,还有据说是慈禧生母的坟。坟前有碑,原来是木牌,后来竖立石碑。说慈禧是宋家的女儿,当地提出的根据是:①在上秦村里至今保存着一处娘娘院,是慈禧入宫前住过的院落。②在宋家的炕上曾刨出了当年慈禧给宋家写的家信等,她娘家六代侄孙还保存着这封信。③在上秦村居住的宋家老人说:“慈禧太后是咱家的。”为此,宋家曾联名写信,要求政府调查澄清这件事。上面的传说,有文有物,具体生动。长治地方众口一词,画押证明,说慈禧是长治人。长治市还为此专门成立“慈禧童年研究会”。但其实这些都缺乏证据。那封信后也经过鉴定,非慈禧的笔迹,而且不是原件,亦是破烂不堪,大打史实折扣。传说也只是传说而已。

  慈禧确实为满洲镶蓝旗人,玉牒明确记载是“叶赫那拉氏惠徵之女”。根据叶赫那拉·根正的口述记载,慈禧出生于北京西四牌楼劈柴胡同,今辟才胡同。

 

慈禧关于“君主立宪制不适合中国”的论调

  19世纪中后期西洋奴鼓吹英国君主立宪强国,东洋奴鼓吹日本明治维新强国,以此来蛊惑人心,希望通过百日维新在中国推销西方之价值体系、宪法制度等。

  1898年,“老佛爷”慈禧打响了反洋奴汉奸第一枪,老佛爷代表皇室、文武百官、全国各族人民庄严宣布“西方的君主立宪不适合中国”、“祖宗之法不可变”。

  “老佛爷”下令捕杀了谭嗣同、杨深秀、林旭、杨锐、刘光第、康广仁、徐致靖、张荫桓等人,康有为、梁启超等洋奴立即逃跑去了国外。在此次反洋奴斗争中,老佛爷创造性地提出了:

  (1)文化背景论。结论:西方之君主立宪不适于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

  (2)祸害国家论。结论:西方之君主立宪必将导致内乱、民不聊生;

  (3)国民素质论。结论:中国国民素质低,不适合西方之君主立宪制度;

  (4)国情论。结论: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信仰的国家,中国幅员辽阔,不适合西方之君主立宪制度;

  (5)渐进论。结论:西方之君主立宪不是一蹴而就的,中国需要的是渐进的君主立宪;

  (6)金钱论。结论:西方的君主立宪选举就是有钱人的游戏;

   (7).......

(以上内容由博爱慎行—乐奀根据史料整理而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