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弄堂里的童年游戏(上)

 pengxq书斋 2014-11-23

弄堂里的童年游戏(上)

本期内容

【内容简介】
上海的弄堂曾密密麻麻布满全城,它所孕育出特殊的“弄堂游戏“也成了所有上海人美好的回忆。弄堂里的孩子们,在密集的居住环境下,经常聚集到弄堂的空地上,玩一些道具简单(有些游戏甚至不需要任何道具),规则简单的游戏,统称“九子游戏”,在物资贫乏的年代,九子游戏伴随一代代人度过了质朴而快乐的童年,这些简单却来之不易的玩具,至今为人们津津乐道。

【解 说】
上个世纪70年代,有一个日本摄影队来到上海,他们在上海静安区一个叫张家宅的弄堂里拍摄上海人的弄堂生活。这个正在弄堂里唱歌的小女孩引起了他们的兴趣,于是摄影师的镜头一直对准了她。
【解 说】
童年的天真,童年的儿歌会勾起很多很上海的中老年人的记忆。玩具和游戏当然是童年记忆的主角。
【解 说】
这一天,年过七十的张美芬和她童年的伙伴们又回到了她们儿时居住过的弄堂,她们印象最深的童年游戏就是跳橡皮筋。
【同期声】张美芬 退休工程师
这棵梧桐树是我小时候跳皮筋的。
【同期声】袁文英 退休财务干部
哎呀,跳不动了
【解 说】
她们的童年是在上个世纪的5、60年代,用当时的话来说,她们是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那年代,上海的很多家庭父母都是双职工,儿女三五个,而父母对儿女的管教一般都采取“放羊”的战术,于是弄堂成为了孩子们活动的场所,游戏天地。跳橡皮筋是女孩子的游戏项目,既可以多人玩,也可以一人玩。人多的时候还会分成两个队比赛。
【同期声】张美芬 退休工程师
来,一起来,“小皮球小小来,落地开花二十一。
【同期声】朋友们
二五六,二五六,二八二九三十一。三五六,三五七,三八三九四十一,四五六、四五七,四八四九五十一。”
【解 说】
那年代到文具店或烟杂店里买橡皮筋,大约是一分钱两根或两分钱三根,那时上海的小姑娘一般都是扎两条小辫,前额有一些刘海。而扎小辫用的橡皮筋往往可以积攒下来,串起来,做玩具。当然父母亲给的零用钱用处就更大。
【同期声】袁文英 退休财务干部
妈妈给你的零用钱就藏下来,藏下来就去买这个橡皮筋,橡皮筋买来了呢就自己做,做一根长的,这一根橡皮筋做得老长的,一根橡皮筋到长,两个人,两头量好两个人拿着了,那么我们就在当中跳。后来条件一点点好了,变牛皮筋,牛皮筋后面再变彩色牛皮筋,彩色的价钱最贵。
【解 说】
对于经济条件困难的家庭来说,父母亲不给小孩子零用钱,而孩子们也会想出一办法来。
【同期声】张秋月 教师
那个时候没有钱,就去动脑筋,问人家修轮胎的人,要了这种内胎,它不管怎么样总归是橡胶的,有一点点松紧的,……一段段剪下来,那个时候想剪得细一点,那么好看一点,秀气一点,那么一下子断掉了,因为不仅像牛皮筋这么牢啊,那么断掉了,后来就动脑筋,剪得宽一点,那么就是说,用的时间长一点。
【解 说】
那个年代跳橡皮筋是一种很廉价,甚至几乎是零成本的游戏道具,但是长长的橡皮筋牵动着姑娘们的快乐的神经,跳得好的小姑娘不但会得到女孩们的仰慕,甚至还会吸引到小男孩的爱慕眼神。
【同期声】袁文英 退休财务干部
那个时候浑身都是劲,这个玩起来是开心得不得了,浑身都是个劲。所以我小时候最喜欢跳橡皮筋。
【同期声】张美芬 退休工程师
开头是拉在下面一点,再拉上膝盖这儿,再拉到胯这儿,再拉到腰这儿再总归一点点拉上来就是说,那么你说一节一节的,越到高说明你水平越高。
【同期声】袁文英 退休财务干部
我是一个礼拜一双鞋子。我妈妈说,你要死了,鞋子又破掉了,脚指头又穿出来了。因为就喜欢跳了,因为那个时候运动量是蛮厉害了,这样跳,跳得汗滴滴的。
【同期声】程华 退休职工
记得有一次跳的时候,在脖子这里跳的时候,我一下子两个脚跳上去,一跳就摔下来,摔了两个膝盖到第二天,裤子也摔坏了,到第二天两个膝盖结盖,结了很大的盖,大概一个多月才会好,回去还被我妈妈打了一顿。
【解 说】
无论是自己摔疼了,还是被妈妈打疼了,反正对小孩子来说,是疼并快乐着。
【解 说】
相比大多数女孩的埋头苦练,有些小女孩还会耍些小聪明。
【同期声】曾慧珍 退休教师
我个子矮,说起这个事情呢,以前的地不是像现在的大理石的地,都是烂泥地或者是这种地,第一个是在地上的,你要用脚勾起来的,勾起来然后才能跳,那么多数人过去都是穿布鞋,很少有人穿跑鞋,一般第一节都不太容易勾,我想一个什么法子呢,用夹子撮在这个布鞋的后跟里,一勾一个,一勾一个,跳的很好的。
【解 说】
曾慧珍在游戏中小心翼翼地保护着自己的秘密,提心吊胆却又得意洋洋地度过了自己童年的游戏时光。
【同期声】曾慧珍 退休教师
人家看不懂了,这个曾惠珍怎么都勾得起来,我们怎么勾不起来,我说你们鞋底太厚了,薄一点就可以了,他们就拼命在地上搓啊搓,结果还是勾不起来,我这个秘密到现在也没有告诉他们。
【解 说】
那个年代,包括跳橡皮筋在内的很多儿童游戏其实本身就是体育运动,对孩子们的身心健康是很有好处的。程华为此还跳出了明堂。
【同期声】程华 退休职工
我们下课以后在操场上跳嘛,然后被我们体育老师发现了,就把我先带到学校的田径队,就让我去练田径了,大概练了1、2个月吧,就被选到区里面去了,那么从这开始呢,我就其实我就踏上体育,吃这个体育饭了讲起来,一直到我中学毕业,那个时候我成绩蛮好的,我1972年,上海市中学生运动会,我还破了一个全国记录,这个项目我是五项全能,我上海老拿第一了,那个时候,成绩蛮好的,反正也就是从游戏开始的。
【解 说】
那个年代,男孩子最常见的弄堂游戏之一就是打弹子。那些年里,许多男孩的口袋里、书包里都少不了有几颗花花绿绿的小小玻璃球。
【同期声】许志豪 退休职工
小时候弹子蛮多的,这种弹子呢,有好的,有的只有五彩的三彩的还有呢就是单色的,压五弹,还有就是水晶弹。花头蛮多的那个时候,弹子有的买的,一分钱一粒,便宜得很
【同期声】乔锡青 退休企业干部
弹子有白弹子、花弹子,有小弹子,各种各样的弹子呢,他价钱不一样的。那我有一只花弹子,那么我要跟你花弹子打。我要跟你白弹子打呢,我就是作为,我就是不是打,我身价不对了,不对等了,这个弹子还有各种各样的弹子,那么弹子呢可以买的。买了之后藏在大家袋袋里,小孩袋袋里面脏得很,里面都是玩儿的东西。弹子、香烟牌都藏在里面的。
【解 说】
年过七旬的鲍老先生依然珍藏着孩提时代玩过的弹子,他小时候是打弹子的高手,他用十个弹子起家,赢回了这一大筐战利品,几十年过去了,他依然保存着对儿童游戏的记忆。
【同期声】鲍文安 退休教师
打弹子就是这样子打的。打弹子我们小时候玩儿的,一般来讲呢就是打,地上挖三只洞,那么地上,比如像挖三只这样子的洞,这个名称就是想办法打进去拿这个弹子要打到洞里面去。
【解 说】
当年的弄堂变成了高楼,当年的孩子变成了老汉,鲍文安和他的老伙伴们却童心不灭,津津有味地切磋起打弹子的技巧,把时光逆转了几十年。
【同期声】鲍文安的朋友们
门槛也蛮精的,这个弹子摆在石头后面的,就是老早路不平的,弹子摆在后头这个时候就去打他,打他,打不着他嘛,打了这个?又把他打着了。其实这样子也是蛮好玩的。
【解 说】
在鲍文安老人的记忆里,过去的孩子放学了、回家了,就会三五成群地在弄堂打弹子或者玩别的游戏,那时候的孩子不用去补课,也没有家教,父母亲当然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好好读书,不过他们也同样希望看到自己的孩子快乐地玩游戏,健康地长大成人。
【解 说】
打弹子并非男孩专利,也有个别女中豪杰精于此道,她们的玩法更有创意。
【同期声】曾慧珍 退休教师
我也玩弹子,我也打弹子,但是我打得不好,没有我哥哥打得好,在学校里有一个讲台,讲台呢就拿台子可能现在人也不太经历,当中有划一条线,一粒弹子让它滚,滚到台子这里,就拍过去,拍过去沿着台子滚到那里,滚到那里呢,那里人就不让它滚过去,用嘴巴吹,拿弹子再吹回来,你吹回来,我吹过去,到最后谁弹子掉在地上,谁就输了,我蛮厉害的,一掉到旁边就回来了,再拍又拍过去了。
【解 说】
如今很多上海的中老年人对自己儿童年代还有一个难忘记忆就是收藏各种花花绿绿的糖纸,小时候的爱吃糖和收集糖纸,是很多人甜蜜的回忆。
【同期声】陈月芬 退休职工
我们小时候没有东西吃的,我妈妈过年了帮我们一年买半斤糖大家分好,我喜欢藏的,我弟弟拿来糖全部吃了,吃好来问我抢,我要藏,被他一拉,一件新衣服,那个时候一年只做一件衣服呀,就穷哭,回去被我妈妈骂了一顿,你藏起来干什么。
【同期声】周月珍 退休职工
到过年了父母总归一人一包吃的糖都分好,硬糖软糖,糖纸头藏好,男的要糖吃就顶橄榄核,顶橄榄核我们小姑娘顶不过男孩子,老是输了,糖都被他们骗了。
【解 说】
那个年代老百姓的生活水平还比较低,一般到了过春节,父母亲才会去买各种包装华丽的糖果。小孩子一般向父母亲提要求,让他们去买高级的什锦糖,因为一方面是糖的口味各有不同,另一方面各式各样的美丽糖纸也能满足孩子们的收藏欲。
【同期声】程华 退休职工
糖纸吃好都不舍得丢掉的,都是要把它弄弄干净以后,然后把它夹在书里面,一个一个夹好,夹好以后呢就烧一壶水,它不是烫嘛,那个时候没有电熨斗什么东西的,把这个纸头全压在书里面,然后把这个壶就往上一放,等过一会以后,你把书翻开来,里面纸头都是平平的一张,很好的,就像人家画画要裱画一样的
【同期声】张秋月 教师
糖纸外面有一层腊,腊一个不黏,有一点像保鲜一样的,那么保护这个糖,那么就是说腊,把这个糖纸弄出来以后,那么这个不平怎么办呢?那么就千方百计动脑筋,那么人家烫衣服用熨斗,那么你不可以用熨斗,就是用开水,倒在杯子里,那么它热的,腊一碰到热的,那它就会平的,就是说软掉了。
【解 说】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中国人生活在单调的环境里,灰蓝色的着装,为数不多的影视产品,甚至有时候不得不和饥饿作斗争,因此,人们的味觉变得尤其敏感,对于一个孩子来说,糖果的甜蜜更是被无限制的放大了。当年的大白兔奶糖更是很多上海人儿时的甜蜜记忆。
【同期声】张秋月 教师
那个时候最好的是上海大白兔奶糖。到后来开始才有玻璃纸,捡到一张大白兔奶糖已经不得了了,那么就是说你捡得着的,就是说你看得着的,你就多拾两只,多拾两只怎么样,回来铺,铺好了就是放在,我们不是有时候上课,这个书里面,我们把它当书签。
【同期声】陈月芬 退休教师
有一张哈尔滨糖纸非常开心,马上放在书里刻着,这个时候哈尔滨还有红卫食品厂,长春,因为我们边上都是附近的,人家如果给我吃糖,糖纸先藏好,比谁的新,谁的新谁的旧就输了。
【解 说】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上海哈尔滨糖果厂生产的酒心巧克力糖更是很多小孩子的最爱,据说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是,酒心巧克力糖就作为赠送美国客人的国礼。
【解 说】
当年很多上海小孩子就像集邮那样去收集各种好看的糖纸,他们要把糖果的甜蜜由味觉转化为视觉。
【同期声】蔡超英 教师
弄弄平之后当时大家就拿出去显摆去了,就是我有这个糖纸头,因为谁吃到这个糖,那么说明就是你们家好像有钱了,你们家肯定条件比较好,因为那时候我们吃糖都计划供应的,过年过节才有的。
【解 说】
小孩子难免会有点虚荣心,连糖纸都拿来“炫富”,不过这不是主要的。更主要的是孩子们的爱美之心,因为很多糖纸的图案都很精美,并富有童趣。当年孩子们收集糖纸的办法也是很多的。
【同期声】程华 退休职工
小时候有时候就出去捡的,到处去捡糖纸,脏了就洗洗干净,捡到一张比较好一点的就很高兴的,其实这个好也是以什么为标准,就是这个糖比较贵,贵了以后这个纸头就不太容易有。
【同期声】张秋月 教师
我们都是捡,去捡糖纸头,就像现在捡垃圾一样的,喜欢啊,没有这个糖纸头怎么办,就倒垃圾同里去捡,翻,像人家垃圾瘪三一样的,就翻糖纸头去,哎哟捡到一张开心得来,哎哟,我捡到一张,跳了在,像捡到黄金一样。
【解 说】
那时候下课以后,放学以后,有很多小学生就会聚在一起交换糖纸,这种互相炫耀、互通有无,对小孩来说也是一种市场意识的启蒙。
【同期声】张秋月 教师
你很爱好的糖纸,那么你拾了几张呢,因为你拾了几张人家没有的,人家有几张的,那么你没有的,那么就对换,比如说我有三张,我跟你换一张,我没有的,你么正好没有的。我跟你换,对换也有。
【同期声】程华 退休职工
大家都去交换,就是你有的我没的,我比如我这个好的我有两张的,但是差的我没有,我可以用一张好的可以和人家换几张差一点的。
【解 说】
有些喜欢画画的小孩还会临摹糖纸上图案。把可爱的大白兔和米老鼠画下来,如今的有些画家就是小时候画糖纸起步的。
【解 说】
瞧:这位老人如今家里还收藏着各式糖纸,他也在收藏儿时的甜蜜记忆。
现在看来,收集糖纸这种早年的儿童爱好也是一种废物利用,也算了一种环保绿色的儿童游戏。
【解 说】
女孩子把甜蜜保留在花花绿绿的糖纸中,攀比、失落、满足……杂陈在她们童年的记忆里,对于男孩子而言,有一样东西更为他们看重,这就是香烟牌子。
【同期声】华万财 退休职工
以前香烟壳子也是一种蛮精致的,以前我记得牡丹牌香烟是蓝壳子的,弄弄平,一张张积起来,就像女同学玩糖纸头一样的,都夹着的。
【解 说】
香烟牌子是以前香烟包装里的附送物,常画有一些历史人物或名著人物等,一般为邮票双倍大小。
【同期声】乔锡青 退休企业干部
香烟牌子当时是烟草公司为了做生意,香烟里面就摆一只香烟牌子。还有很多很多现在,比方说《水浒传》里面一百零八将,你凑满一百零八将一套,可以奖励你多少多少东西。
【同期声】华万财 退休职工
香烟牌子这个时间是钱买的,这个时候香烟牌子我记得这个时候是一分两张,有些是杨门女将,或者是什么,都一套的。
【解 说】
对于这些不敢抽烟又向往成人世界的毛头小子,收藏香烟牌子,和同龄人比试,无疑是一种极大的满足,跟糖纸一样,越是高级的香烟牌子,越能显示出拥有者的身价。
【同期声】许志豪 退休职工
我们老早老弄堂里面有一个人,姓丁叫丁国梁,常州人,他那个时候是技师,我们不晓得,那么他吃香烟呢,我们小时候玩儿,那些集香烟壳子,那么他家里面一套红木家具老漂亮,我们小时候觉得这家人家好像,小时候十几岁,蛮有钞票啊,那么有一次我去集香烟壳子,集香烟壳子呢,拾到一张工资条,他发工资条扔在垃圾桶里面,粪箕里面,他们拉起来一看,146块,我印象老深刻。那个时候呢,146块,我想这个人的待遇高,所以吃的都是牡丹牌,这个红四都是吃的这种高香烟。那么我们就是说专门到那个地方去集香烟牌子。
【解 说】
飞香烟牌子也要有一定的技巧,有时候还要在道具上下点功夫才能出奇制胜。
【同期声】曾慧珍 退休职工
我香烟牌子也刮的,我们在家里玩的,和我哥哥两个人,谁飘的远,有一次我一张上面不知道是沾到一点油,我很懊恼的,这个香烟牌子怎么弄脏了,谁知道飘了比它远,我们家境还可以,我就拿家里的油倒出来,香烟牌子统统浸上油,他说你湿不好飘,我说湿的让它去,就要我都赢的。
【解 说】
香烟牌子泡油可以事半功倍,已经成了公开的秘密,然而对于绝大多数弄堂里的孩子来说,油是家里的奢侈品,不可能拿来浪费。很快,他们不约而同想出了一个办法。
【同期声】施德明 退休职工
最好是浸一点油,有时候到酱油店去的,台子上有油去沾沾,浸了越多,香烟牌子越重,刮起来一打就可以打翻了,可以赢来赢去的,赢了越多总归胜利了。
【同期声】华万财 退休职工
这个香烟牌子有些是一套一套的还舍不得了,就夹在书里面,有时候放在地上刮的,还到油店里面,以前油酱店里面擦一点油,这个香烟牌子硬一点,好一点这样玩。
【解 说】
比起香烟牌子,有一种游戏吃、玩两不误,花个5分钱或1毛钱买包橄榄,吃完之后再小心翼翼地把核洗得干干净净,就是现成的游戏道具。
【同期声】沈步行 退休职工
小时候顶橄榄核,橄榄核分几种了,特别是广东的橄榄核特别好,顶起来大,橄榄有几种橄榄,有檀香橄榄,一般的橄榄,还有烤扁橄榄,烤扁橄榄大。
【同期声】张争荣 司机
那个时候把橄榄吃好核都藏着,因为那个时候吃一粒橄榄,谁家吃橄榄,这家人家很好的有条件的,吃好橄榄核藏着,跟人家顶。过年还顶糖呢。
【解 说】
别看盯橄榄核简单,练就这个绝活也不容易。小孩子的身体一定有挺直,不能弯曲,用两个手指拿住橄榄核,一只眼睛张开一只眼睛紧闭来瞄准放在地下的橄榄核,看谁瞄得准,砸得中,谁就是游戏的赢家。
【同期声】曾慧珍教小朋友盯橄榄核
【解 说】
玩顶橄榄核这个游戏,矮个子比高个子更有些优势。那些在弄堂里顶橄榄核摆大王的小孩很有可能就是射击运动员的好苗子。
【解 说】
在当年的弄堂里,有一种游戏是先闻其声,再见其物。这在北方称为抖空竹。南方叫扯铃。扯铃这种玩意儿当年上海的城隍庙和其它的一些商店也有得卖,价钱也不贵,不过对于当年的很多上海家庭来说,并没有为小孩买玩具这一项目的。于是孩子们要想玩扯铃,就得就地取材,找来扯铃的替代品。
【同期声】张争荣 司机
扯铃,这桩事情蛮有劲了,扯铃,那个响铃去买一个,好贵啊,要一块多了,买不起,把家里的锅子(盖)扯,拿两根筷子,拿一根绳子系着就扯,扯得锅子(盖)都扔得一塌糊涂,盖子也盖不起来,给父母骂。
【解 说】
扯铃在这是一种需要苦练的技巧性游戏,杂技表演也有这个项目,当然杂技演员的扯铃水平要高多了。
【同期声】沈步行 退休职工
锅子盖子,茶杯盖子,茶杯盖子这个时候是搪瓷的,搪瓷就坏了,搪瓷坏了有蛮有意思的,这个时候搪瓷要胶的,不像现在塑料什么都可以弄的,搪瓷胶上去这个颜色就不一样了,而且现在的叉铃绳子也好,原来就是鞋底线,两根竹子弄好就叉了。
【同期声】许志豪 退休职工
扯铃就是烧吊子(水壶),铜吊、烧水的,铝制的调子,那么上面是黑的盖头,一只拎手的,那么拿根绳子一扯就好扯了。都是自己家里面,扯完了坏掉了嘛,不给大人(知道),大人上班去了,扯坏了大家轻轻盖起来,不要扔坏掉。
【解 说】
那个年代弄堂里长大的孩子,随处可以获得一份童真童趣,生活中的一切都可以当成玩具,比如用自己的两只手,十根手指,再加上一根的线绳,也能玩出花样,其乐无穷。这就是过去上海小家伙常玩得“挑绷绷”的游戏。
【同期声】蔡超英 教师
就是那时候,父母用的那个棉纱线,就是手套的那种棉纱线,捺鞋底(音)的那种线,然后呢我们就把它偷偷地扯出来,然后大家就挑帮帮,然后两个人看谁把它挑输了,我今天也带来了。
【解 说】
好多年过去了,蔡阿姨她们还没有忘记儿时的游戏,她们要重新享受一下童年的乐趣。同期声
蔡超英和朋友玩挑绷绷
【解 说】
挑绷绷也有游戏规则,先是由一人用线绳穿于手指上,然后后另一人再从其手上将线绳“挑”过来,以此往复,一直到某人无法再“挑”,一挑就散为止。现在看来,挑绷绷也是一种益智类的游戏。
【同期声】袁文英 退休财务干部
挑棒棒下课什么的都好挑,就是弄根绳子,就是我们一般这个挑棒棒就是说,蛮开心的,就是说花头也蛮多的,挑来挑去,一会儿挑个方块,一会儿挑个什么东西,这么挑过来。那么他们大人讲起来不好挑的,挑了要下雨的。你今天挑明天就要下雨,老有劲。
【解 说】
那些年的确有这么一说法,说小孩挑绷绷就会下雨,当然这一点科学根据也没有,不过是说说而已。
【解 说】
如今几十年过去了,老百姓的生活发生巨大的变化,当年的小孩子所玩过的很多游戏并没有传承下来,到80后90后独生子女的这一代,很多都失传了,只有曾经玩过那些游戏的中老年人还会回忆起自己童年的快乐——当年他们的玩具和游戏大多是很廉价的,甚至是零成本的,但是他们玩得也很快乐,快乐有时和钱多钱少关系不大,幸福指数和财富的多少并不一定成正比,这就是弄堂里的童年游戏提供给人们的启示。

友情链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