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基因营养学】禁食所带来的利与弊(最新科研成果)

 江山携手 2014-11-23

最近发现禁食是一个敏感词汇,因为它所释放的信号,“亦正亦邪”,同时因为与多数人的观念相冲突,故人们得小心翼翼地谈论着这个话题,稍有不慎便成了被人攻击的对象。

 

在前一段时间,看到一则消息称:在六月五日发表在Cell旗下的CellStem Cell杂志上的一篇论文指出了关于禁食对健康所带的一些影响。(备注: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Cell的影响力和权威性一点都不逊色于Nature.)

 

摘录部分内容,与大家共享,顺便也谈谈我对这件事的一些看法。

 

研究人员通过小鼠实验和1期临床试验发现:

 

“白细胞数会随着长时间禁食而减少,结束禁食之后白细胞又会自动恢复。”

 

这一现象引起了科研人员的极大兴趣,他们希望找到白细胞数量在禁食时降低的原因,同时也希望能够找到结束禁食后白细胞自动恢复的原因。

 

在他们的研究中还发现:

 

  • 长时间禁食会迫使机体分解储存起来的葡萄糖、脂肪和酮类,同时分解大量的白细胞。

     

     

  • 机体会在禁食期间去除无效部件(受损和衰老细胞),这是一个好消息。现在当免疫系统因为化疗或衰老严重受损时,可以利用周期性禁食促使免疫系统自我更新。

     

  • 长期禁食会使PKA酶减少,禁食过程中的白细胞去除现象,会改变一些重要的因子,例如PKA酶减少,诱导干细胞再生出新的免疫细胞。

     

  • 重建免疫系统,造血干细胞要进入再生模式,必须关闭PKA基因,之后干细胞就能开始增殖,重建免疫系统。

     

  • 减小化疗毒副作用,小规模的临床试验表明让患者在接受化疗之前禁食72小时,结果表明长时间禁食的确对化疗毒性有保护作用。

看到这则消息,我个人最感兴趣的有几点:

 

  • 利用天然干涉手段可以激活干细胞,促进器官或系统的再生。在维护健康的过程中,应该更加重视人类原始的一些生理现象来支持身体,例如饥饿、寒冷、疲劳等等,经由这些原始的生理现象,能够激活潜在的自愈潜能。

     

  • 禁食对身体而言也是一个挑战

     

     

    其一、禁食的过程中,对糖类、脂肪的分解以及对退化细胞的分解,对于某些疾病的患者来讲可能存在风险,例如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可能会因为禁食过程中的一些不适而诱发一些问题。但任何医疗手段都会有风险,对待禁食所带来的风险,应该积极地采取措施进行规避,而不应该因噎废食;

     

    其二、对于身体而言,禁食只是打开了一扇门,开启了免疫系统自我修复的程序,但是修复是否能够顺利完成,这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其实是有待进一步考究的。机体的器官、系统自我修复发生在禁食结束之后,禁食结束之后的有效的营养支持是能否有效完成修复的重要因素。

     

  • 以禁食来激活机体自我修复,有点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味道。能否被主流医学所接受,能否被患者接受,这是一个必须思考的现实问题。一旦能够接受的话,其操作流程和操作规范将会是需要深入研究的重点。

 

 

 

无论如何,我觉得这篇文章的出现,是一个进步。如果更多的研究者愿意将目光放在人体最基本的生理现象的研究,揭示他们之间的关系,进而能够提出有临床意义的疗法的话,那将是一个值得期待和庆祝的事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