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析糖尿病防治中的常见误区

 xingbang889 2014-11-23
  控制糖尿病需要长期坚持生活方式的干预,并配合正确的药物手段治疗,同时加强日常监测。糖尿病的“五驾马车”策略看似简单,但即使是患病多年的老病友,也会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错误的认识。本期我们分别从多个方面总结了病友们的一些常见治疗误区,邀请经验丰富的临床医生为您逐一加以分析。
  在糖尿病治疗的过程中,患者自身领悟能力、学习态度的不同,加上外界因素的影响,这些主客观因素往往造成他们对糖尿病认知水平的差异。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内分泌科廖二元教授就曾指出:因为缺乏专业医学背景,不管是老病友还是刚确诊的新患者,都不可能完全掌握糖尿病防治的各方面内容,有些时候难免犯一些常识性的错误。因此,糖尿病教育必须时时讲、反复讲,并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患者才有可能不断进步。
  误区1:餐前、餐后服用亡服降糖药都一样,漏服一次没关系。
  目前,在我国上市的口服降糖药大致分为五类,这五类药物作用性质不同,药物的疗效、药代动力学也都不一样,所以,每种药物应该餐前服还是餐后服,要根据药物不同作用机制来确定。
  磺脲类药物 主要通过作用于胰岛B细胞上磺脲类受体促进胰岛素的释放。应用于胰岛功能尚存的2型糖尿病且单用饮食控制无效者。应该餐前服用,而且最好是在餐前30~45分钟时服用,这样药物通过吸收后发挥作用,可以和进餐后血糖的升高达到同步。
  非磺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 目前国内常用的有两种:瑞格列奈和那格列奈,应都在餐前服用。此类药物吸收快,发挥作用也比较快.主要用于控制餐后血糖,但是它不像磺脲类药物要求必须在餐前30~45分钟服用,本药在餐前或餐时服用即可。
  双胍类降糖药 餐前服和餐后服对血糖影响不大,餐后服可以减少双胍类药物对消化道的刺激。我们知道,双胍类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因为餐后服用会减轻胃肠道反应,所以,我们主张患者餐后服用。现在市场上已经有缓释制剂和肠溶片,餐前服用也会减轻对消化道的刺激。
  a-糖苷酶抑制剂可以抑制葡萄糖的吸收,所以这个药物需要和食物同时服用。为了药物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建议患者在进食第一口主食时立即将药片嚼碎服用。
  胰岛素增敏剂 餐前或餐后服用,差别不是很大。这个药物不像磺脲类药物要求那么严格,一般没有消化道症状的话,可在餐前服用,其生物利用度和吸收都会优于餐后服用。
  误区2:糖尿病的症状就是“三多一少”。
  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也就是多食、多饮、多尿和体重减轻。1型糖尿病患者“三多一少”症状相对比较明显,但我国的糖尿病患者90%以上是2型糖尿病,而2型糖尿病的特点之一就是临床症状的不典型性。所以,有很多患者患了糖尿病并没有明显的“三多一少”症状,更多的是出现并发症以后才就诊,发现原来都是糖尿病惹的祸。
  实际上,有很多老年糖尿病患者没有任何症状,也可以突然出现血糖非常高的状态,如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患者,2/3以上患者昏迷之前没有被诊断患有糖尿病,或者没有任何和糖尿病相关的症状,但是他确实也是糖尿病患者。所以,如果您有糖尿病高危因素(包括年龄大于45岁、糖尿病家族史、腹型肥胖、血脂异常、高血压、久坐的工作生活方式、既往出现过血糖异常或被诊断为糖耐量异常、巨大胎儿生产史或妊娠糖尿病者),应到医院进行正规检查,做一下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来确定是否有糖尿病。千万不要仅仅依靠典型症状,抱着侥幸心理。现并发症。
  糖尿病患者千万不要认为血糖正常就不会出现并发症。医生也要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全面的检查,绝不能以血糖值衡量一切。血糖控制达标是我们所要鼓励的,同时也要进行其他方面危害因素的干预。只有控制住所有与并发症有关的危险因素,才有可能减少和糖尿病有关的并发症。
  因为患者在糖代谢异常的同时,往往还伴有多种代谢异常,如高胰岛素抵抗状态,代谢紊乱本身就可以促发和加重并发症。另外,高血压、血脂紊乱、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肥胖、抽烟)等,也都可以促发或加重糖尿病并发症。所以,糖尿病患者仅仅控制血糖是不全面的,还要控制其他危险因素,既严格血糖控制也要超越血糖控制,全面纠正代谢紊乱。
  误区4:一发现糖尿病就使用药物治疗,血糖正常后立刻停药。
  此问题需视具体情况而定。1型糖尿病一经诊断就需要终生依靠胰岛素治疗维持生存。其中有些患者诊断后,经过胰岛素治疗后病情暂时缓解,胰岛素用量减少,甚至短时间停用,被称为“蜜月期”,但最终仍要用胰岛素维持治疗,所以即使停用了胰岛素,也要定期监测血糖。妊娠糖尿病在诊断后,经过正确的饮食管理仍不能达到治疗要求时开始胰岛素治疗,大多数随妊娠的终止而得到缓解,不需要继续胰岛素治疗,但将来其患2型糖尿病的危险性仍是增加的,也同样需要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特殊类型糖尿病是指那些已经被明确具体病因的糖尿病,是否停药要看具体的病因/诱因和胰岛B细胞被破坏的程度。对2型糖尿病来说,一部分患者发现时病情很轻或者说发现很早(血糖偏离治疗目标不大),常在常规体检或因其他疾病化验时被发现,通过控制食物和增加体力活动就可以达到治疗目标(糖化血红蛋白小于6.5%),仍未达到治疗目标的,要加用降糖药物。有些患者发现糖尿病时血糖很高,在新诊断时即需开始药物治疗,包括短期使用胰岛素。如果这些患者在诊断时存在一些可纠正的诱因(过多食物的摄入、体力活动少、精神创伤、感染等),随着诱因的消除,降糖药可逐渐减量,甚至停用,仅需要饮食控制和运动即可达到满意的控制,但导致2型糖尿病的根本原因没有解决,密切监测血糖非常重要(即使已经停药)。随着时间的延长,胰岛素分泌功能进行性降低,在这一阶段,即使没有诱发因素,血糖也很难达到治疗目标,需要用降糖药物维持。
精彩图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