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剖汽车安全配置 内外安全装备逐个数

 有涯随有涯 2014-11-25

  在人们的习惯思维中,交通事故往往与车速有关——十次事故九次快,认为只要开得慢点,就不会出事,这种思维也影响到他们的购车选择。许多消费者在购车时,往往对天窗、音响、自动空调等舒适性和便利性配置看得很重,而把安全性配置的成本压得很低,甚至根本没有考虑过安全性配置。孰不知,所有交通事故的发生,都不是驾车者的主观意愿,湿滑的路面、恶劣的天气、其它车辆和行人的违章,都会给行车带来意料之外的危险,甚至一只突然出现的小动物都会酿成一起严重的车祸。考察一辆车的安全性能,主要是考察它的主动安全性装备、被动安全性装备以及车身的安全设计。

    主动安全性与被动安全性

    “主动安全性”是指汽车避免事故发生的能力,通过配备的主动安全装备,减少或避免行车危险状况的发生。现在,绝大部分车型都标配防抱死制动系统(ABS)和制动力分配系统(EBD),除此之外,涉及汽车主动安全性的电子控制技术还包括BAS、EDS、ASR和ESP等。“被动安全性”是指一旦事故发生时,汽车保护内部乘员及外部人员的安全程度。提及被动安全性,大部分人都会马上想到安全带和安全气囊。但对于汽车来说,一个高效的乘客保护系统,还应该包括:前排侧部气囊、侧面安全气帘、可溃缩式安全转向柱、主动安全头枕、安全车身。目前,在国家汽车安全标准中,小型乘用车必须安装前排安全带,而国内大部分轿车也已将后排安全带和正面安全气囊做为标准配置。

    安全装备也有高低之分

    同类的安全装备,其性能也有高低之分。同样叫正面安全气囊,有单级燃爆式的也有两级燃爆式的,后者由于是分两次燃爆,能够更好地避免前排乘员受到气囊的意外伤害。同样叫防眩目车内后视镜,就有手动和电子自动之分,前者在遇到后车强光时,需要驾驶员用手进行调节,而后者则可以根据后车光线的强弱自动调节。因此,我们在关注安全配置时,除了要关心“有没有”的问题,还要知道它们的性能如何。

    弄清各种安全装备的功能

    ABS,大家都知道它是防抱死制动系统,那BAS是什么?电子差速锁(EDS/EDL)和驱动防滑系统(ASR)都是防止驱动轮打滑的电子装置,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ESP的功能是什么?科技的不断进步,给我们带来越来越丰富的汽车安全装备。了解各种安全配置,才能知道它们能给你带来什么样的保护,才能考察一辆车的安全性能。

    制动力辅助系统(BAS):BAS英文全称为Brake Assist System(制动力辅助系统)。据统计,在紧急情况下有90%的汽车驾驶员踩刹车时缺乏果断,制动辅助系统正是针对这一情况而设计。它可以从驾驶员踩制动踏板的速度中探测到车辆行驶中遇到的情况,当驾驶员在紧急情况下迅速踩制动踏板,但踩踏力又不足时,此系统便会在不到1秒的时间内把制动力增至最大,缩短紧急制动情况下的刹车距离。

    电子差速锁(EDS/EDL):EDS的英文全称为Electronic Differential System,又称为EDL(Electronic Differential Locking Traction Control),它是ABS的一种扩展功能。当电子控制单元判断出某一侧驱动轮打滑时,EDS通过液压控制单元对该车轮进行适当强度的制动,从而提高另一侧驱动轮的附着利用率,提高车辆的通过能力。

    驱动防滑系统(ASR/TCS):ASR的英文全称为Acceleration Slip Regulation,防止车辆尤其是大功率汽车在起步、再加速时驱动轮的打滑现象,以维持车辆行驶方向的稳定性与通过性。与EDS/EDL相比,ASR可以同时控制两个驱动轮,而EDS只能控制某一侧驱动轮。

    车辆稳定辅助系统(VSA):的英文全称为Vehicle Stability Assist,是日本本田公司采用的一种车辆稳定控制技术,其V6版本的VSA包括了制动防抱死系统(ABS)、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EBD)、驱动防滑系统(TCS)和防滑控制功能(Skid Control),其作用类似ESP。在车辆发生转向不足和转向过度时,VSA系统通过调整发动机扭矩,并输出相应的制动力,使车辆恢复平稳的行驶状态。

    电子稳定程序(ESP) :ESP的英文全称是Electronic Stablity Program,中文直译就是电子稳定程序,最先是由奔驰汽车公司应用在它的A级车上的。ESP实际上是一种功能强大的车身稳定控制系统,它的功能包含了制动防抱死系统(ABS)、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EBD/EBV)、驱动防滑系统(ASR/TCS),是车身稳定控制系统的最高形式。与其他车身稳定系统比较,ESP不但控制驱动轮,而且可以控制从动轮。如后轮驱动汽车常出现的转向过度情况,此时后轮失控而甩尾,ESP便会刹慢外侧的前轮来稳定车辆;在前驱车出现的转向不足时,ESP则会通过刹慢内后轮,从而校正行驶方向。尤其是急打方向时(如紧急躲闪路中突然出现的行人),ESP的介入能够大大降低车身失控(如侧滑、甩尾)的危险。

    燃爆式安全带:燃爆式安全带是当今技术最先进的安全带。当汽车受到较强碰撞时,预拉紧装置受到激发,使安全带迅速回卷,将乘员紧紧地绑在座椅上,减少乘员头部、胸部和骨盆向前的位移,与随后打开的安全气囊相配合,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体在碰撞中的伤害。普通的预锁紧式安全带只能起到锁止安全带拉出的效果,远远不如燃爆式安全带的作用。

    安全气囊:依据放置位置的不同,安全气囊分为正面安全气囊、侧面安全气囊以及侧面安全气帘等等。

    集成在座椅靠背中的侧面安全气囊也叫胸部安全气囊,它主要保护乘员的胸部、肺部和骨盆,避免因撞击给乘员带来的侧面损伤。

    从轿车A立柱一直延伸到C立柱的侧面安全气帘,具备侧面冲撞头部保护、翻车时头部保护、防止乘客被甩出窗外、防止玻璃碎片造成的人身伤害等诸多功能。

    主动安全头枕:颈部是人体最薄弱的部位,当轿车受到后部的撞击时,头部会猛烈后仰,容易对颈椎造成伤害。主动安全头枕是在车辆受到来自后部冲击的情况下,身体挤压座椅的联动机构,在联动机构的作用下,头枕同时向上向前快速移动,最大程度地限制头部的后仰幅度,以保护乘员的头部和颈部。

    溃缩式安全转向柱:当汽车发生正面碰撞时,方向盘和转向柱管在双向压力的作用下,安装在转向柱管上的可折叠安全装置被折叠压缩,从而可以避免因方向盘位移造成的对驾驶员的伤害。

    安全车身是你的最后一道防线

    安全车身是所有被动安全设施的基础,也是车内乘员的最后一道防线。当汽车发生碰撞时,如果车身出现严重变形或断裂,那么,所有的被动安全装备也就失去了意义。安全车身包括前后碰撞变形区(发动机舱和行李厢)、中间的高强度乘员舱。

    汽车受到的碰撞方向有多种可能,除了常见的正面碰撞(如追尾)和后部碰撞(被追尾),还有可能受到来自侧面的撞击。在遭受强烈的前后方撞击时,前后碰撞变形区(发动机舱和行李舱)有可能无法完全化解撞击力,这时就需要乘员舱有足够的强度来保护车内人员,也就是说,乘员舱应尽可能地保证不变形或变形很小。

    而在遭受侧面碰撞时,乘员舱自身的强度就显得更为重要。由于轿车侧面与外界只有一板(车门)之隔,因此车门的抗冲击能力和乘员舱的框架强度成为保护乘员的根本。

一汽-大众速腾轿车车身结构图,其中:红色为侧撞加强区,黄色为乘员保护区,兰色为承载骨架区。


    安全是要付出代价的

    正如舒适性配置是需要花钱一样,众多安全性配置也是需要付出代价的。现在,购买8万元左右的轿车,基本上都能得到标配的防抱死制动系统(ABS)、制动力分配系统(EBD),以及前排安全气囊;如果购买的是5万元左右的轿车,这些安全装备就都被减掉了;而现在的一些20万元左右的中高级轿车上,除了ABS、EBD外,还配备了前排两级燃爆式安全气囊、前排侧安全气囊、燃爆式安全带、车身稳定电子控制系统、自动防眩目车内后视镜、倒车雷达、随速动力转向等安全装备。

    从某一方面讲,安全是要用金钱换来的,但在可能的情况下,这是值得的。因为生命无价。

    没有安全,Gama over!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