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联24汉语字词的不同词性

 天下有忧 2014-11-25

要制作语句对称的对联,必须认识词语的性质和结构。因为上下联要求相对的词语词性相类、结构相当,要是不知道词语有哪些不同的词性,有哪些不同的结构,又怎么能判断对联的相关词语是否相类和相当呢?

下面先介绍一下字词的词性。汉语的词缺乏充分意义的形态变化,给词分类只能以词的造句能力和组合能力为主,当然部分有形态标志的词也可以从形态角度分辨一下。这就是所谓以词的语法功能为依据划分汉语的词类。划分过程,大致如下

1、词的造句能力。 指能否单独充当句法结构成分。根据这一语法特征,可以把词分为两大类:实词和虚词。能充当句法成分的词是实词。不能充当句法成分的词是虚词。例如,老师细心分辨清楚了学生的字迹。“老师”作主语,“分辨”作谓语,“字迹”作宾语,“学生”作定语,“细心” 作状语,“清楚”作补语,因而它们都属于实词。“了”“的”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属于虚词。

2、词的组合能力。 指能跟一些什么词语发生组合关系,不能跟一些什么词语发生组合关系。实词和虚词的继续分类就是根据词的这一语法功能来进行的。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能受形容词修饰而不能受“不”修饰的词是名词。如可以说“新的成绩”,不可以说“不成绩”,所以“成绩”是名词。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只能附着在名词性词语前面的词是介词。如“从深圳”中的“从”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只能附着在名词“深圳”之前,是介词。根据词的组合能力,便可以把实词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七类;把虚词分为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四类。

3、词的形态变化。 指具备什么样的形式标记和变化方式。有些词不用去考察它们的组合关系而从形态上就可以知道它们属于哪一类词。如前缀“老”是名词的标记,因而带有前缀“老”的词都是名词,例如“老外、老板、老师、老张”等。能与“头”组合的是名词性词语。汉语只有少量的词具有形态变化

按照语法功能的不同,通常把汉语的字词分为以下类别:

1名词:母、女、师、徒、官、兵、主、仆、君、臣…(指人);天、地、山、水、鸟、兽、草、木、文、武、气、力、权、威、法、术……(指物);年、月、日、时、早、午、晚、久、暂……(表时间);上、下、左、右、里、外、南、北……(表方位处所)。

   2动词:走、坐、听、看、吹、腾、浮、沉……(表动作行为);在、失、有、无、存、现、消、长……(表存在变化);爱、恨、怕、愁、喜、怒、哀、乐……(表心理活动);是、非、为、系……(表判断);能、愿、肯、可、敢、要、会、应……(表能愿);进、出、回、开、过、起、来、上、下……(表趋向)。

   3形容词:高、矮、强、弱、坚、柔、软、硬、苦、甜、冷、热……(表性质);长、短、大、小、方、圆、粗、细、红、绿、多、少……(表外形);快、慢、明、暗、亮、昏、呆、灵……(表状态)。

   4数词:一、二、三、四、百、千、万、单、双……

   5量词:尺、寸、升、斗、块、条、座、幅、个……

   6代词:我、你、他、吾、汝、彼、此、其、谁……

   7副词:都、全、也、可、却、不、总、更……

   8介词:把、给、替、对、以、在、从、由……

   9连词:和、跟、同、与、及……

  10助词:子、者、着、了、过、的、地、得、吗、呢 ……

  11叹词:啊、哦、噢、喔、嚄……

    对联偏重单音词的运用,而在运用复音词时也常把组成复音词的语素当作单音词看待,故只举单音词的例子。

    这些类别划分具有相对性。由于一词多义,有些字词可以归属于不同的类别。例如“同”就可以属连词(鸡同鸭是家禽)、介词(鸡同鸭讲)、副词(同是天涯沦落人)、形容词(本是同根生)、名词(求同存异)等。

    唐宋时期把上列的名词、数词、量词统称作实字,而把其馀各类词统称为虚字。因此,古代的词类相同只要做到实字对实字、虚字对虚字就行了,反映了古人对词类认识不深。现在可考虑除了副、介、连、助、叹这五类词可算作虚词而互相配对之外,其馀各类最好尽量做到同类相配,特别是名词、动词、形容词要尽量避免跟虚词配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