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绝句13.“一三五不论”理应毫无保留

 天下有忧 2014-11-25

       现时,经常可见,论述诗词的文章总是未能毫无保留地认同“一三五不论”。他们执意保留的就是上文所说的导致孤平3和三连平这两个字不能变通,不然便是“犯孤平”和“犯三平”。

    什么叫做犯孤平呢?

    启功先生认为“孤平”在平、仄脚句都有出现,只要句中两仄夹一平的都是“孤平”。

    王力先生认为“孤平”只出现在平脚句的两种情况,五言“平平仄仄平”句式中,第一个字如用仄声字,即出现“仄平仄仄平”,即犯了孤平。七言是五言的扩大,平移到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中的字,就是第三个字,也是如用了仄声字,即“仄仄仄平仄仄平”,也是孤平了。

    我们对孤平的看法来自启功先生,按照他的定义,在组成格律诗平仄格式的四个七言句式中,假如除句末字外的单数字皆可变通,则有五处地方会产生孤平,即我们上文所说的孤平1至孤平5。而王力先生所指的孤平,正是这五种孤平当中的一种——孤平3。既然今天已不把孤平3以外的多种孤平看作问题,即已无区别必要,那么,我们此后就只称孤平3为孤平好了。

    什么叫做犯三平呢?

    人们对于犯三平的认识比较一致,就是“仄仄仄平平”的第三字、“平平仄仄仄平平”的第五字改仄为平,分别与其后的两个平声字形成句末的“平平平”组合。

    唐代没有正面完整的“孤平”、“三平”论述,然而却人人自觉避之。由六朝至初唐,诗歌的声韵规矩曾经过分严苛,动辄有几十病之说,而唐人实事求是地加以简化,废止了很多,唯独经常强调勿犯“孤平”、“三平”之忌,因而唐诗中也确实少见犯孤平、犯三平的诗句,令人难以理解。

    有人大胆揣测,其原因可能是:在唐代人的发音中,孤平、三平是很明显地别扭的,很明显地破坏音声的和谐美的,所以唐代人无须充分的理论说明,便人人自觉遵守这两方面的约束。

    我们想从另外的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请读一读杜甫的古体诗《岁晏行》,注意夹注里的划线部分:

          岁云暮矣多北风,(仄平仄仄平仄平)

          萧湘洞庭白雪中。(平平仄平仄仄平)

          渔父天寒网罟冻,(平仄平平仄仄平)

          莫徭射雁鸣桑弓。(仄平仄平平平

          去年米贵阙军食,(仄平仄仄平仄

          今年米贱大伤农。(平平仄仄仄平平)

          高马达官厌酒肉,(平仄仄平仄仄仄)

          此辈杼轴茅茨空。(仄仄仄仄平平平

          楚人重鱼不重鸟,(仄平仄平仄仄仄)

          汝休枉杀南飞鸿。(仄平仄平平平

          况闻处处鬻男女,(仄平仄仄平仄

          割慈忍爱还租庸。(仄平仄平平平

          往日用钱捉私铸,(仄仄仄平仄平仄

          今许铅锡和青铜。(平仄平仄平平平

          刻泥为之最易得,(仄平平平仄仄仄)

          好恶不合长相蒙。(仄仄仄仄平平平

          万国城头吹画角,(仄仄平平平仄仄)

         曲哀怨何时终?(仄仄平仄平平平

    这首古体诗共18句,其中包含一般古体诗常有的平仄组合“仄平仄”和“平平平”。“仄平仄”有 18个,“平平平”有6个。大约三句中就有一个“平平平”,几乎每一句都存在一个“仄平仄”。

    大家知道,格律诗是在古体诗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相对于古体诗而言,格律诗又称作近体诗。作为古体诗对立物的格律诗,尤其是在创始阶段,它要充分显示自身的独立存在,除了力求实质上与古体诗有别(必须所有的二四六分明),还会讲究外观上与古体诗不同(不能通通的一三五不论),所以有些单数字变通之后会产生古体诗所常见的组合方式的,如“仄平仄”和“平平平”之类,便不能不论。原先六个禁止变通的单数字,其被禁理由,有五个正是为了防止句中出现“仄平仄”,有一个正是为了防止句末出现“平平平”。唐人勇于简化各种各样诗歌约束,而强调切勿出现“孤平”、“三平”错误,唐诗中也确实少见犯孤平、犯三平的诗句,其根本原因应该在此。

    我们认为“一三五不论”理应毫无保留,这不但考虑到今天格律诗的写作者已经没有跟古体诗划清界线的必要,而且更考虑到因单数字变通而产生的孤平(“仄平仄”)、三平(“平平平”)不会使作品“失对”、“失粘”或“失韵”,不会使格律诗所独具的声韵效果受到影响。我们可以进行作品有无孤平(“仄平仄”)、三平(“平平平”)的对照,只要稍加比较,便知两者无甚区别,声韵一样和谐。这应该是摆脱孤平、三平束缚的最重要的理由。

             ①不犯孤平的:       ②犯了孤平的:

           卖卜严将卖饼孙,    人许风流自负才,

           两贤高处恐难伦    偷桃三度到瑶台。

           而今若有逃名者,    至今衣领胭脂在,

           应被品流呼俗人    曾被谪仙痛咬来

           (平仄仄平平仄平)   (平仄仄平仄仄平)

                  韩偓《两贤》         韩偓《自负》

 

           ①不犯三平的:        ②犯了三平的:

          扬州春草新年绿,     怜君异域朝周远,

          未去先愁去不归。     积水连天何处通。

          淮水问君来早晚,     遥指来从初日外,        

          老人偏畏过芳菲。     始知还有扶桑东

          (仄平平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平平平

                刘长卿《送李穆归淮南》   刘长卿《赠日本聘使》

    对“一三五不论”不再附加条件,这是向今后写诗的人说的。至于读诗的人,当然应该尊重历史,承认古代诗人力图避免犯孤平、犯三平的合理性,绝不能以今非古。还有,鉴于旧规矩仍很有市场,若新例旧规,俱无不可,则不妨姑且按旧规矩行事,即孤平、三平不到因辞害意境地不去冒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